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课后题(二年级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语文上《望庐山瀑布》,跟老师梦回唐朝,领略李白诗歌之美

《望庐山瀑布》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那时候的李白五十岁左右,这是在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诗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课后题(二年级望庐山瀑布)(1)

以前每每在学习诗歌的时候,总有不少孩子举着小手跟我说,老师我早就会了!我乐了,孩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关于李白的这首诗歌还是先听为师给你慢慢道来!

诗歌主题: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今天淘气老师带大家一起领略一下李白诗歌的精彩!

①诗歌逐句解析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课后题(二年级望庐山瀑布)(2)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诗明明写的是庐山瀑布,先写的却是香炉峰。李白不仅把香炉峰渲染的很美,而且极其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诗人把注意力从香炉峰转移到了瀑布上,“遥看瀑布”点明文章主题。“ 挂前川”是第一眼看时的宏观印象,”字把瀑布描写的惟妙惟肖,化动为静,写出了诗人眼里遥望中的瀑布。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一个“”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其中“三千尺”是虚指,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瀑布之长。

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又是诗人夸张的想象,李白用自己精练的语言非常形象的刻画出了从高处飞流而下的瀑布。“疑”字说明了这些都是诗人的想象。

②诗歌大意

在阳光的照射下,香炉峰上的云雾呈现出紫色,仿佛升起了紫色的烟雾;

从远处看。瀑布就像一条白丝带挂在山前;

瀑布从很高的山峰上飞流而下;

就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

③易错字、形近字、多音字

在这首诗歌里一共12个二类字,10个一类字。其中的“黄、炉、挂”是孩子们的笔顺易错字。具体笔顺笔画如下: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课后题(二年级望庐山瀑布)(3)

形近字

依(依然) 层(云层) 挂(挂念)

衣(衣服) 尾(尾巴) 桂(桂花)

多音字

尽jǐn (尽管、尽快)

尽jìn (尽头、尽力)

更gèng(更加、更好)

更gēng(更新、起更)

④词语解释

香炉:指香炉峰。

直下:直泻而下,形容速度非常快。

银河:银河是指横跨星空的一条乳白色亮带,在中国古代又称天河;银河在中国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早在汉朝就有有著名的中国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

九天:意思是天的最高处,形容极高。传说古代天有九重。也作“九重天”、“九霄”。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课后题(二年级望庐山瀑布)(4)

李白的这些诗歌很多孩子在幼儿园就已经会背诵了,所以只要一学习诗歌,就肯定有孩子得意洋洋的跟我说:“老师我已经会啦!”孩子会背诵诗歌当然是好事,现在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学长了,我们不光要会背诵,也要理解诗歌里每一句话的大概意思才可以哦。

随着年级的增高,我们学习的内容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以家长朋友们在监督孩子作业的时候也不要忘记检查诗歌大意的了解程度哦。

我是淘气老师,感谢您的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