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1)

1974年3月,为了抗旱,农民打井,偶然发现了兵马俑,从此有了世界第八大奇迹。1987年,秦始皇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是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为基础,以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为依托,以大型真人剧“复活的军团”为历史文化展示核心。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今天我们的参观分为三个部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参观”、“复活的军团”大型真人剧观看、“秦始皇地宫”参观。首先,我们进行兵马俑博物馆的参观,兵马俑共分为一、二、三号坑,还有一个铜车马展厅。那么,这三个坑是干什么的呢?他其实就是秦始皇陵地下的“御林军”,古代的人“视死如生”他们坚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存活,所以,他们认为始皇帝死后在“阴曹地府”也需要守卫,于是就有了这声势浩大的兵马俑。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2)

远处的高山就是骊山,骊山原名“丽山”,秦昭襄王时期,宣太后芈八子为纪念义渠王翟骊,更名为“骊山”。我国从古到今都遵循“落叶归根”,那么秦始皇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现河北邯郸),为什么把自己的陵墓选择在骊山?关于这件事情还有一个传说,相传骊山是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女娲在补天后未幻化成原型就陷入了沉睡,等醒来后被骊山的美景所吸引,最后化为骊山,女娲被称为“创世神、人文先始”又是福佑社稷的正神,这样就不难理解秦始皇将自己葬于骊山了。最早解释这个问题的是北魏时期《水经注》的作者郦道元,他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天,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3)

一号坑,长度为230米,宽度为62米,深度三个坑统统为5米。这是一个由前锋、主体、侧置、后卫四个部分组成的长方形军队,他是整个军阵的主体。大家往下看,前面三排俑为前锋部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尖兵”,每一排68件俑,共204件;南北两侧和尾端分别站着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俑,他们是方阵的两翼和后卫,担任着整个军阵的警戒任务,防止敌人旁敲侧击和背后偷袭。而中间这由10道隔墙隔开的11个过道里,排列的面向东的纵队,他们身披铠甲手持长兵器,是一号坑的主体。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军阵布阵的一个重要原则,即“前锋必锐,整体必宏”,我们还可以看到每个俑都身材强壮,威武高大,其实这些俑都是以真人大小为蓝本,最低的也在1米75以上,最高的接近两米,比秦代的真人要高一些,这说明当时的艺术家就懂得“视觉差”的原理。再看看这些俑的手,他们手的姿势也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这些俑原本都手持兵器,他们持的兵器不同,手的姿势自然也就不同了。这是秦俑的特点之一。秦俑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千人千面。大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个俑的面部表情各不相同,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愁容满面、心事重重。还有的,年纪较大,额头皱纹起伏,好像足智多谋,久经沙场的老将。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类型,就是额骨突出,胡须向上翘,展现的是西方少数民族胡人的面型,从这些不同的面型也反映出秦统一后民族大融合的局面。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观察到,这些俑除了表情不同外,他们的发型 发饰,服装也各不相同,当然,这些也都是秦俑的特点。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4)

二号坑,其实是一个发掘现场,开发最晚,其风格也与一号坑大不相同。他是一个由步兵、骑兵、车兵、弩兵共同组成的曲尺形军阵,又可以分为四个小阵:第一个小阵是弩兵阵,大家可以看到一部分铠甲俑作跪射状,另一部分作立射状,临阵时他们可轮番射击,使敌人难以接近;第二小阵是车兵阵;第三小阵是混编兵阵;第四个小阵是骑兵阵。这四个单元有机地联系成一个大阵,又可分开构成四个独立的小阵,可谓:大阵套小阵,阵中有阵,营中有营,相互结合,协同作战,是最具战斗力的部队。大家可以看到这里的大多数俑还未被修复,其实兵马俑出土时都是被打破了的碎片,而且 到处都有火焚的痕迹,这么大规模的破坏,谁是凶手呢?楚霸王项羽是最大的嫌疑犯,但究竟是不是他,还在研究推测之中。下面我们近距离参观一下秦俑,我们可以看到展柜中的这件将士俑,他头戴双卷尾歇(he)冠,身着双重战袍,脚蹬齐头翘尖履,双手交叉叠于腹前作拄剑状,显得气度不凡,塑造出一位果敢睿智的高级指挥官形象。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5)

这件是出土于二号坑的跪射俑,他左腿蹲曲,右腿跪地,上身挺直双目凝视左前方,双手紧握弓弩,造型真实而优美,是秦兵马俑雕塑艺术的代表作。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6)

可以看到其中一些俑在服饰上还留有颜色,其实原本的兵马俑都是有颜色的,只是兵马俑在两千多年前曾遭火焚,再加上岁月的沧桑,颜色推掉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我国古代大将大多都能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那么秦始皇的这支地下军队,他的指挥中心又会是什么样呢?三号坑会给一个满意的答复。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7)

三号坑是三座俑坑中最小的一座,面积仅为520平方米但它的地位却非常重要,是整个地下军队的指挥部。这里共出土陶俑68件,4马1车,分为南厢房、北厢房,中间是一个停车场.南厢房为议事厅,说通俗一点就是“司令长官”的办公室,也叫“军幕”。北厢房是“祷告”的地方,可能是专供战前占卜或祈祷所用,称为“祷战厅”。中间的停车场有一辆待命的车,时刻准备传送作战命令。看看坑底铺的砖,这就是非常有名的“秦砖”原物。三号坑武士拿的兵器也很奇怪,叫“殳(shu)”这是仪仗队所用的兵器,这也证明这里是一个指挥所。大家注意这些陶俑会发现他们都面向东方,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这里位于秦始皇陵以东1500米,他们是守护秦始皇陵的“御林军”,当然就要面向东方了。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8)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9)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10)

西安兵马俑下面有什么 带你了解西安兵马俑(11)

如果说秦俑坑是大中显武的话,那么铜车马展厅就是小里透文了。1980年末,在秦始皇陵西侧20米处,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的铜车马。按照当时的发现顺序,它们分别被编为一号和二号铜车马。当时 它们都被埋在7米深的坑里,发现时铜车马都已成碎片,专家们经过多年的修复,终于又使它重新焕发出了光彩。据考证,这两乘车的体积均为真车真马的1/2,它们处处都是依照真人、真车、真马制造。当时 秦始皇曾经五次巡游天下,这辆车就是秦始皇车队中的两辆。前面的一号车为古代的“高车”,也叫“立 车”,因为乘坐这辆车要保持站立的姿势而得名。车上有椭圆形状车盖,而这圆形的车盖和方形的车厢,也体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思想。车上配备有弓弩、剑、盾牌,驾车者带有官帽,说明这辆车是保护后 面包二号车安全的。二号车为“安车”因为乘坐这辆车温暖舒适而得名。这辆铜车马的主体是由青铜铸造而成,共有金银饰件1720件,总重量达7公斤.其制作工艺之高超和造型艺术之精妙令人赞叹不已。我们可以 看到前面拉车的四匹马个个头方肚圆,肌肉发达。马的项圈是由42节金与42节银焊接而成。它的焊接点 用24倍的放大镜才可以清楚地看到,表明秦代的工艺水平之高。这个车厢是由前驭式与后乘式两部分组成,两室之间隔一车墙。驭官坐在前驭室,主人坐在后乘室。卧室前面和左右两侧各有一个车窗,后面留门。门窗都可以灵活启闭,窗上的小孔可以调节空气,从中往外望,设计科学合理。我们再来看一下安车上的驭手。他头戴双卷尾歇(he)冠,跟我们在二号厅看到的将军俑相像,表明是一个将军级的人物,安车上驭手的身份都这么高,车里坐的人其地位就可想而知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