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了句话居然流传了两千多年(重要的事情孔子也说三遍)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感悟: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立场和认知,所以孔子对不同的人讲话的层次深浅也都不一样,这段就能很好的说明这点。

孟懿子是当时的官员,有天邀请孔子上门做客,期间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告诉他“不要违背”。但是不要违背什么呢?就没有了下文,不过没关系因为孔子马上就会解释。

孔子与孟懿子谈话结束后,与学生樊迟驾车而归。途中告诉樊迟他与孟懿子的这段对话,樊迟也和我们一样不明白,就憨憨的笑着问孔子到底啥意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于是孔子连说三个礼,“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樊迟应该是懂了,可咱们没懂啊!那到底什么意思呢?

孔子说了句话居然流传了两千多年(重要的事情孔子也说三遍)(1)

要理解这段话就要搞清楚“礼”到底什么意思,我在之前的文章说过,《论语》中的“礼”代表“制度”,我们再看孔子的时代背景,孔子生逢春秋乱世,当时的中央政府早就名存实亡,各地纷乱不止,了解到这点我们再回到对话中就容易理解了。

孟懿子的立场是为政者,所以孔子对孟懿子回答:“无违”,意思是不要违反礼制,也就是不要乱了制度。社会不能再乱下去了,应该要重新整肃制度,社会才会安定。樊迟不是从政者,所以孔子是从个人的立场告诉樊迟,作为社会分子应该遵守的制度。

所以礼不光是礼节、礼貌,更多的是代表规矩、制度,如果整个社会上到最高管理者,下到每个普通百姓都能“守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那必然会家庭和睦、国家安定,社会自然稳定和谐。从历史上看,只要给一段时间的安定,我们中国人很快就可以强盛富足起来。自鸦片战争的衰落到今天的崛起,这绝不是偶然,因为我们民族之魂里蕴藏着伟大的力量,坚信我们民族复兴之梦是没有人能抵挡的。


感谢您看完我的分享!

您的点赞就是对文章最好的称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