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主义vs 理想主义(生存与目标狗熊主义)

实用主义vs 理想主义(生存与目标狗熊主义)(1)

如果要对人的生存状态做一个划分,可以分为三种所谓的形式主义:狗熊主义,英雄主义,枭雄主义。

狗熊主义,对应的是一种没心没肺、随心所欲、随波逐流的生活节奏。特指现实中那些三分钟热度、想一出是一出、好了伤疤忘了疼、情绪起伏比较大的人。

英雄主义,对应的是一种凡事以我为主、大包大揽的大情怀。这类人最明显的性格特征是:有一种看似为大局着想的奉献精神,试图照顾到每一个人的感受。

枭雄主义,对应的是一种目标导向主义,所有的行动,都是在为最后的目的而服务,讲究利益、取舍、精致。在别人的眼中,这类人有目标感、自私又自律。

在现实当中,我们每一个人,并非单一归属于上面某一种类型,而是按照成分的占比,看我们更多是属于哪一种风格主导的人。

借用一个简单的数学等式来解释,即,1=a b c,其中,1代表我们的整体真实状态,a代表狗熊主义的占比,b代表英雄主义的占比,c代表枭雄主义的占比。占比最高的风格,通常决定了我们更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些人看起来明明很合群温顺,在某种场合突然就变得粗暴自私,这里面固然夹杂着动机、刺激等内外因素的影响,但更多还是因为个体本身就是一个由各种成分相互杂糅的多面体,在不同的场景里切换与之相适应的身份角色,来获取有利于其更好地生存与展示自己的营养。

也就是说,以上三种状态,本质上都是个体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做出的认知调整,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固定不变的特质。

也就是说,以上三种状态,本质上都是个体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做出的认知调整,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固定不变的特质。

实用主义vs 理想主义(生存与目标狗熊主义)(2)

看到这里,敏锐的你可能抓到了一个最根本的问题,既然这三种状态是可改变、可切换的,那么,划分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阐释之前,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大部分人在琢磨生命哲学时都会遇到的三个司空见惯的困惑:

1、你的人生,是一条直线平稳上升,还是一条曲线在波折爬坡?

2、是什么力量在推动你的人生不断往前走?

3、走到生命的最后,你想以什么样的姿态来告别这一生?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生命的全部过程,那这个看似普通实则充满力量感的载体便是:重塑认知。

虽然生物学定义了生命只有一次,但在人生的体验上,生命的过程其实周期性的,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人生也是在起起伏伏之中更迭,而这个过程,就是人的认知在不断锻造,认清自己、看懂别人,参悟世间万事万物,李笑来也曾从个人的成长上总结到:七年就是一辈子,人的一生,有很多辈子。

而认知在第一周期的塑造过程中,内化出来的最重要的产物便是:目标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简单的推论:成长的过程,就是目标实现的过程,生命是由一个个目标组成的。

实用主义vs 理想主义(生存与目标狗熊主义)(3)

之所以将人生状态简化为狗熊主义、枭雄主义、英雄主义,其依据是三者在其成长目标之前的立场和态度:

狗熊主义在现实面前是“无我”,认为日子得过且过,变化无常,命比纸薄,最大的期待就是能活着就好,能一辈子无病无灾就再好不过了。如果询问他有什么追求,得到的回应要么极其敷衍随意,“谁知道呢,随缘啦”;要么极其充满妄想,“要最多的钱,要最好吃的东西,要最好看的对象”。

一个人可以把生活过得这么漫不经心,没心没肺,大抵也是因为没见过什么风浪和世面,最深刻的记忆无非也是头顶上的太阳很晒会中暑,桌上的饭菜油盐太重不好吃,身后的木板床很硬影响睡眠之类的。

说白了,认知的背后是经历,经历的背后是挫折,挫折的背后是磨炼。好铁靠打,好玉靠磨,好汉靠闯。

英雄主义的核心是“大我”情怀,追求大而全,想要得到每一个人的认同,想要掌控所有的事情,不仅想要上天摘星,还想要水里的明月,没有达不到的目标,只有不努力的人生——目标追求的背后,往往不是目标本身。

诚然,在很多需要背水一战的困境,就需要有英雄主义的一往无前和毅然决然,才可能出现破釜沉舟、釜底抽薪的胜局。但成功的毕竟只有少数中的极少数,一将功成万骨枯,风光无限的背后,有着说不尽的悲凉。

一次还好,如果在大多数场合,每一个动作都是指向英雄主义的高、大、全,终究只是借着助人、利他的由头,给别人添乱添堵帮倒忙。所以,真要当英雄,就当自己的英雄。

枭雄主义的核心是“精致的利己”,这个描述乍看起来贬大于褒,简要概括就是:成本可控,效益可观;有时可能不讲武德,依旧合情合理合法。

当一个行为、一件事需要去评价功过是非时,评估的维度往往不是道德上的美丑优劣,而是效益上的得失以及影响范围的大小。而很多人,往往就是所谓的道德观念太固执,以至于瞻前顾后,畏手畏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相对于英雄主义,枭雄主义关注的更多是利益,而非情怀,这种利益更多是围绕某个既定目标带来的周边效益,所以,他们的行为特征不像英雄主义那么直接又执拗,讲究耐心、延迟满足,甚至是事后补偿。

总而言之,一个人对待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路径的态度,最后就决定了他当下的人生状态以及可能达到的成就高度。

当目标越大,通往的路程就越长,遇到的困难就越多。如果对现实常有诸多抱怨,就别对未来抱有诸多期待。

实用主义vs 理想主义(生存与目标狗熊主义)(4)

对于目标的实现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终局思维”,一种是“闯关思维”。

所谓“终局思维”,指的是不论当下什么情况,有什么条件,只需考虑最后想要达到的高度,再确定追求的目标,然后以终为始,付诸行动。一如瑞·达利欧在《原则》一书中所总结的“”实现目标五步法”

1、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

2、找到阻碍你实现这些目标的问题、障碍

3、准确诊断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

4、规划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案

5、做一切必要的事来践行这些方案,实现成果

而所谓的“闯关思维”,指的是着眼于当下所处的阶段,先盘点你的能力、资源、处境、时间等条件,计算你下一步可以走向哪个阶段,再一步一台阶,步步为营。

最能体现“闯关思维”的,当数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管理实践》中提出的“SMART原则”

·目标是具体的(Specific)

·目标是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标是可以实现的(Attainable)

·与其他目标之间有相关性(Relevant)

·实现目标具有明确的时限(Time-bound)

这两种方法,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异点,最后都是殊途同归。虽说凡事都要讲技巧,但工具、方法其实不分优劣对错,至于效果如何,讲究的是应用场景和使用之人的成事风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