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

在我们小时候背的朝代歌中,有一句“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春秋和战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

然而关于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到底是什么,一直有争论,通常史学家会以公元前475年作为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假如告诉大家,越王勾践灭亡是发生在公元前473年,大家可能会震惊的发现,难道春秋五霸中的吴越争霸是发生在战国时期?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1)

就这个问题,纵横跟大家探讨一下春秋战国时期的分期问题,春秋和战国到底应该怎样划分!

公元前475年划分春秋和战国,为何最具权威性?

即使把吴越争霸的时间点放到了战国时期,那也无法否定这个说法的权威,所谓权威,就是一个权威的人物提出这个观点,一大堆权威的人物推崇,这就是权威。

将公元前475年划分为春秋战国分界线,最早来源于《史记·六国年表序》,史学界第一个权威司马迁说:“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这种划分方法以当时天下共主周天子(周元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475年)作为分期依据,较为正统,不管是春秋也好,还是战国也罢,都是东周时期,由于周天子天下共主的身份确立的时间,自然就是权威。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2)

由于出自史学权威《史记》,由司马迁背书,得到史学界大佬的一致推崇,这个分界点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当然,虽然周天子在东周的时候依然是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是实际上已经就是一个摆设,不然为何又要细分春秋和战国?

春秋和战国本身就是周天子地位的下降的产物,正是因为周天子权威的下降才引发春秋时期的争霸战,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不止是现在人对东周的那些天下共主没有印象,即使是在春秋时期的那些霸主,谁还管周天子的死活。

可以说,司马迁那种拿过气周天子的即位年限来当作时代划分,在后世有所争议也是正常的。

为何会有公元前481年、468年为春秋战国分界线的说法

吕思勉在《先秦史》、钱穆在《国史大纲》中都认为应该以公元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3)

吕思勉和钱穆都是当代著名史学大师,他们不可能无缘无故用这个划分方法。

按照推本溯源的思想,“春秋”这个词就是出自《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是鲁国史官记录的事情,因为古代历法是先有春秋,后分冬夏,毕竟那时是农耕社会,春秋要干的事情远远要比冬夏多得多,后来人们就把鲁国的这段国史叫作“春秋”。

《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十四年的事情,鲁哀公十四年就是公元前481年,通过春秋称谓的由来,来作为春秋时代的终结,再好不过,与此对应的是,战国这个称谓出自《战国策》,与春秋称谓出自鲁国国史这种线索来看,应该更合情合理。

但是春秋除了《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后来又有一个为他俩做注解的史书,也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左传》,与前两部合称“春秋三传”。

当然,就后世影响力来说,《左传》因为注重讲史,相比春秋而言,是自成体系,所以影响力更大。由于《左传》比《春秋》多出13年的历史,绝笔是在鲁哀公二十七年,也就是公元前468年。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4)

公元前468年除了是《左传》绝笔那一年,也是鲁哀公挂的那一年,更巧合的是,它还是周定贞王元年,这个时间节点,那是相当到位了,无懈可击!

吴越争霸到底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

在上面两段中,分别以公元前481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468年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但是正如本文开篇所说,如果我们知道越国歼灭吴国是在公元前473年,则前面两种分法都将吴越争霸放到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68年虽然能够将吴越争霸放到春秋末期,然而勾践仅仅五年的霸主,是不是对勾践有点不够尊重,难不成越国大部分的霸主地位是在战国时期?

为何我在前文说,即使将吴越争霸放到战国时期,也无法撼动公元前475年的这种划分方法呢?

除了权威之外,实际上也涉及到关于春秋五霸的说法,关于春秋五霸历来说法颇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来源于《史记索隐》中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宋襄公”。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5)

也就是根据史记体系的史学架构来看,压根就没有将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放到春秋五霸中来,自然也就不会管你到底是在春秋时期,还是在战国时期。

事实上,很多史学家还根据这种划分方法,来否定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被评为春秋五霸的地位,在他们看来,勾践灭吴本身就带有兼并的性质,属于战国兼并,然后借此反证《史记索隐》五霸版本的合理性。

对春秋五霸理解不同,自然衍生不同的版本,将吴越放到春秋五霸中的版本出现在《荀子·王霸》中,荀子认为春秋五霸应该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史记索隐》中的五霸版本真的靠谱吗?你了解宋襄公和秦穆公吗?

尽管《史记索隐》中的那个五霸版本早已经根深蒂固,但是随着历史的发掘,我们越来越偏向于荀子的五霸版本。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6)

在所有的春秋五霸版本中,齐桓公和晋文公都是没有争议的霸主,而在主流版本中,楚庄王也没有争议,有争议的就是秦穆公和宋襄公,以及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其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宋襄公,宋国本来就是小国,实力不行,而在对外军事也没有多少成绩,宋襄公在齐桓公死后想要图霸,结果在会盟的时候被楚国给捉了,后来在鲁国的调停下,宋襄公才被释放,后来在泓水之战的时候,又被楚国打败,可以说,宋襄公争霸就是不自量力的行为。

很多人认为应当放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考量宋襄公的仁义作为,正是因为仁义,所以才被称为霸主,实际这是扯淡,在《左传》中就记载了子鱼对宋襄公的批评,可见,即使是在春秋时期,宋襄公的行为也是一个笑话。

既然宋襄公能够被评为霸主,秦穆公向西方拓展,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自然也是霸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史记索隐》中评定霸主带有明显的复古式狭义色彩,“尊王攘夷”这种政治口号估计也会被当作重要参考。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7)

实际上秦穆公在晋文公去世后,想要东进,结果两次被晋军击败,全军覆没,此生再也不敢东进,这样的秦穆公也敢称霸主?

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是否有资格被评为春秋五霸?

我倒是认为,春秋五霸不是代表某个人,而是一个人代表这个国家取得了霸主的地位,在时间上也是有跨度的,是相互取代的关系。

齐桓公无疑是第一个称霸的,但是齐桓公晚年就已经昏庸无道,使得齐国逐渐衰落。

晋文公在公元前636年即位,在位期间,任用贤臣,励精图治,使得晋国国力大增,成为继齐桓公后的第二任霸主,此后晋国持续称霸百年之久,因此有版本认为春秋五霸,四霸出于晋,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根据。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8)

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任用孙叔敖为令尹,发展经济,充实国力,楚国崛起与晋国进行了长时间的争霸战争,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之战击败晋国,后来问鼎中原,实现称霸。

公元前515年,吴王阖闾即位,任用伍子胥为相,孙武为将军,使得国力日益强盛,在公元前506年攻占楚国都城郢都,取得霸主地位。

正当阖闾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却在与越国的战争中,阴沟里翻船,受重伤而死,此后夫差击败越国,俘虏勾践。

但是勾践通过卧薪尝胆,取得夫差的信任,被放回国,在夫差北上争霸期间,公元前473年勾践对吴国发动袭击,姑苏被勾践攻破,夫差兵败自杀而亡。随后勾践乘势北进,与当时诸侯在徐州会盟,成为春秋最后一任霸主。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9)

从时间节点来说,荀子的版本颇有“各领风骚数百年”的架势。

用赵魏韩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应该最合理

吴越是否为春秋五霸之一应该还是存在巨大争议的,但是只要有争议,稳妥起见,就应该将吴越争霸放到春秋时期。

关于这种争议,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司马光认为战国的开端应该从公元前403年开始,因为在这一年,周王室承认了赵魏韩三家分晋的事实。

以这个时间作为节点,越国的霸业已经衰落,赵魏韩三国的地位已经奠定,另一方面田氏都已经实际取得了齐国的政权,作为战国时期最大的标志,战国七雄的雏形已经确立。

更为重要的是,在公元前400年前后,魏文侯发动变法,使得魏国迅速崛起,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崛起的强国。

越王勾践死于春秋还是战国(司马迁划分春秋和战国的重大疏忽)(10)

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很大程度上是社会形态的变革,春秋末期,铁犁牛耕已经开始逐渐普及,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土地政策土崩瓦解。

而战国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废井田,开阡陌”,土地私有制得以确立,迅速提高的生产力有效的支撑起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比如在军制上,春秋时期各国普遍采取征发制,只有在打仗的时候,才能征集部队,而战国时期则采用义务征兵制,只要是适龄男子,都有参军的义务。

当然,此种说法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毕竟公元前403年,赵魏韩的政治地位早就已经形成,周天子形式上的追加承认,没有实质性的意义。

一些史学家认为应该从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晋的时候开始,也不是没有理由,毕竟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不是一朝一夕,而是几十年的一个过程。

史论纵横说:

从春秋到战国,是一个模糊的过渡,但是二者之间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如果以某一事件为具体标志,可能并不能彻底划分,而是人为的根据某一事件节点来划分的,大体上来说,从三家分晋来作为划分点比较好一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