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

1.电介质的极化: 1.)电子位移极化 电介质中的带点质点在电场作用下沿电场方向做有限位移,无能量损耗 2.)离子位移极化 有极微量的能量损耗 3.)转向极化 4.)空间电荷极化 2.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代表电介质极化程度(气体D=1 水D=81 蓖麻油 D=4.2) 3.电介质的电导与金属电导的区别: 1.)形成电导电流的带电粒子不同(金属导体:自由电子,电介质:离子) 2.)带电粒子数量上的区别 4.影响液体介质电导的因素:温度,电场强度。 5.电介质中的能量损耗: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1)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13.流柱放电流程:有效电子(经碰撞游离)——电子崩(畸变电场)——发射光子(在强电场作用下)——产生新的电子崩(二次崩)——形成混质通道(流柱)——由阳极向阴极(阳极流柱)或由阴极向阳极(阴极流柱)击穿 14.电晕放电:电晕放电是极不均匀电场所特有的一种自持放电形式,他与其他形式的放电有本质的区别,电晕放电的电流强度并不取决于电源电路中的阻抗,而取决于电极外气体空间的电导,即取决于外施电压的大小,电极形状,极间距离,气体的性质和密度等。 15.不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短气隙击穿(极性效应)长气隙的击穿(先导放电) 16.先导过程:当气隙距离较长时,(约1m以上),存在某种新的,不同性质的放电过程,称为先导过程 17.雷电放(长气隙放电)电包括雷云对大地,雷云对雷云和雷云内部放电现象 18.下行的负极性雷通常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即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光放电 19.击穿时间:

20.

1.)升压时间t0——电压从0升到静态击穿电压U0所需时间

2.)统计时延ts——从电压达到U0的瞬时起到气隙中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为止的时间

3.)放电发展时间tf——从形成第一个有效电子的瞬时起到气隙完全被击穿为止的时间

20.影响平均统计延时的因素:

1.)电极材料

2.)外施电压

3.)短波光照射

4.)电场情况

21.影响放电发展时间的因素:

1.)间隙长度

2.)电场均匀度

3.)外施电压

22.击穿电压公式: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2)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KV (peak)]

23.提高气隙击穿电压的方法:

1.)改善电场分布

2.)采用高度真空

3.)增高气压

4.)产用高耐电强度气体

5.)SF6气体的应用

24.电击穿:由于电场的作用使介质中的某些带电质点积聚的数量和运动的速度达到一定程度,使介质失去了绝缘性能,形成导电通道,这样的击穿称为电击穿。

25.热击穿:在电场的作用下,介质内的损耗发出的热量多于散逸的热量,使介质温度不断上升,最终照成介质本身的破坏,形成导电通道,这样的击穿称为热击穿。

26.影响固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1.)电压作用时间的影响

2.)温度的影响

3.)电场均匀度和介质厚度的影响

4.)电压频率的影响

5.)受潮度的影响

6.)机械力的影响

7.)多层行的影响

8.)累积效应的影响

27.固体介质的老化中最主要的是:电老化,热老化和综合性的环境老化

28.影响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因素

1.)液体介质本身品质的影响

2.)电压作用时间的影响

3.)电场情况的一影响

4.)温度的影响

5.)压强的影响

29.油本身的某些品质因素对耐电压强度的影响

1.)化学成分

2.)含水量

3.)含纤维量

4.)含炭量

5.)含气量

30.提高液体电介质击穿电压的方法

1.)提高并保持油的品质

2.)覆盖

3.)绝缘层

4.)极间障

31.提高并保持油的品质的方法

1.)压力过滤法

2.)真空喷雾法

3.)吸附剂法

32.电气设备绝缘试验:

1.)耐压试验(破坏性试验)模范设备绝缘在运行中可能受到的各种电压,对绝缘施加与之相等的或更为严峻的电压,从而考验绝缘耐受这i类电压的能力。

2.)检查性试验(非破坏性试验)测定绝缘某些方面的特性,并据此间接地判断绝缘状况

33.绝缘电阻是反映绝缘性能的最基本的指标之一,通常都用兆欧表来测量绝缘电阻

34.测量绝缘电阻能有效的发现下例缺陷:

1.)总体绝缘质量欠佳

2.)绝缘受潮

3.)两极间有贯穿性的导电通道

4.)绝缘表面情况不良

测量绝缘电阻不能发现下例缺陷:

1.)绝缘中的局部缺陷(入非贯穿性的局部损伤,含有气泡等)

2.)绝缘的老化(因为老化了的绝缘其绝缘电阻 还可能是相当高的)

35.测定泄露电流于兆欧表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所加直流电压较高,能揭示兆欧表不能发现的某些绝缘缺陷

2.) 所加直流电压是逐渐升高的,则在升压过程中,从所测电流与电压关系的线性度,即可指示绝缘情况

3.)兆欧表刻度的非线性度很强,尤其在接近高量程段,刻度甚密,难以精确分辨,微安表的刻度则是基本上是线性的,能精确读取。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3)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1.)受潮

2.)穿透性导电通道

3.)绝缘能含气泡的电离,绝缘分层,脱壳

4.)绝缘老化劣化,绕组上附积油泥

5.)绝缘油脏污,劣化等

但是对于下例缺陷,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4)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法是很少有效果的:

1.)非穿透性的局部损坏

2.很小部分绝缘的老化,劣化

3.个别的绝缘弱点

38.局部放电的测试分为:直接法和平衡法

39.较准确的测压法是直接测被试品两端的高压,主要有:

1.)测量球隙

2.)静电电压表(s.v)

3.)分压器配用低压仪表

4.)高压电容器配用整流装置

40.直流高压的测量

1.)棒隙或球隙

2.)电阻分压器配合低压仪表

3.)用高值电阻与直流电流表串联

4.)静电电压表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5)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44.无限长直角波通过电感后改变为一指数波头的行波,串联电感起了来波上升速率的作用。

45.为了降低入侵波的陡度可以使用串联电感或并联电容的措施,对于波阻抗很大的设备(如发电机)要想用串联电感来降低入侵波陡度一般是有困难的,通常用并联电容的方法。

46.雷电流:流经被击物体的电流iz与被击物体的阻抗zj有关,zj越大则iz越小,反之则iz越大,当zj=0时,流经被击物体的电流呗定义为雷电流,用iL表示。(雷电通道波阻抗z0=300欧姆)

47.描述脉冲波形的主要参数有:峰值,波前时间和半峰值时间。

48.雷暴日是一年中有雷电的日数,雷暴小时是一年中有雷电的小时数。

49.避雷针保护范围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6)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50.避雷器的作用是限制过电压以保护电气设备

51.避雷线的作用是保护输电线路

52.避雷针的作用是保护集中场所的设备

53.阀型避雷器的基本元件为间隙和非线性电阻,阀片的电阻值与流过的电流有关,具有非线性特征,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54.避雷器的选用:选用避雷器时,应是避雷器的额定电压与安装该避雷器的电力系统的电压等级相同,并且应是避雷器的灭弧电压大于其安装处母线上可能出现的最高工频电压。

55.避雷器的保护性能一般以保护比(残压/灭弧电压)来说明,保护比越小,说明残压越低或灭弧电压越高,则避雷器的保护性能越好。

56.接地可以分为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

57.输电线路上出现的大气过电压有两种:一种是雷直击于线路引起的,称为直击雷过电压;一种是雷击线路附近地面,由于电磁感应所引起的,称为感应雷过电压。

58.雷击线路时线路绝缘不发生闪络的最大雷电电流幅值称为“耐雷水平”,以kV为单位。

59.每100km线路每年由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称为“雷击跳闸率。”

60.输电线路的感应雷过电压分为:雷击线路附近大地时,线路上的感应雷过电压和雷击线路杆塔时,导线上的感应过电压。

61.雷直击于有避雷线线路的情况可以分为三种,即雷击杆塔塔顶、雷击避雷线档距中间和雷绕过避雷线击于导线——称为“绕击”。

62.雷击杆塔塔顶次数与雷击线路总次数的比值称为击杆率g。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7)

编辑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66.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采用不平衡绝缘方式,装设自动重合闸,采用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装设管型避雷器,加强绝缘。

67.发电厂和变电所的主要防雷措施:在发电厂、变电所内装设阀型避雷器以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使设备上的过电压不超过其冲击耐压幅值;在发电厂、变电所的进线上设置进线保护段,以限制流经避雷器的雷电流和限制入侵雷电波的陡度;对直接与架空线相连的旋转电机(称直配电机)在电机母线上装设电容器,限制入侵雷电波陡度以保护电机匝间和中性点绝缘。

67.避雷线的保护角应为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8)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左右。

68.进线段的耐雷水平

额定电压

35kV

66kV

110kV

220kV

330kV

500kV

耐雷水平

30kA

60kA

75kA

110kA

150kA

175kA

69.发电厂厂房一般不装设避雷针,以免发生反击事故和引起继电保护的误动作。

70.

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高电压技术重点知识整理)(9)

编辑切换为居中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71.比较电介质中各种极化的性质和特点

极化种类

产生场合

所需时间

能量损耗

产生原因

电子式极化

任何电介质

10-15 s

束缚电子运行轨道偏移

离子式极化

离子式结构电介质

10-13 s

几乎没有

离子的相对偏移

偶极子极化

极性电介质

10-10~10-2 s

偶极子的定向排列

夹层极化

多层介质的交界面

10-1 s~数小时

自由电荷的移动

72.电介质电导与金属电导的本质区别:

1‐4

电导形式 电导率

金属导体 (自由电子)电子电导 γ很大

气体,液体,固体(自由电子、正离子、负离子、杂质电导、自身离解、杂质、离子)

离子电导

γ很小

ρ很大

73.总结比较各种检查性试验方法的功效:

非破坏性试验,即检查性试验,包含的种类:绝缘电阻试验、介质损耗角正切试验、局部放电试验、绝缘油的气相色谱分析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