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

文、图 / 河上花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1)

看“星云大师一笔字书法展”,纯属偶然,这或许就是佛家所言——因缘际会。

此前对大师的了解,只停留在耳闻,知是佛法高僧而已。前几年也接触过大师所著的一些文字,对此类人生经营之书,并不以为意,觉得不过是人生所长,经历日久,比常人觉悟出生命之得失盈亏多些罢了。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2)

慢慢看过大师八个阶段,每一个十年历程,方知大师不只著书弘扬佛法,亦办学堂,惠及众生,而“一笔字”的因缘却是拜疾病所赐。

“50几年前,因倡导影印《大藏经》,把腿压坏了,医生说恐有锯断之虞。我当时想:失去双脚,正好可以专心写文章。后来,心脏出了问题,我也想,正好体会“人命在呼吸间”的可贵。

40多年前,我因过度饥饿罹患了糖尿病,数十年来倒也相安无事。只是这些年糖尿病并发症使视力逐渐减弱,人事物渐渐看不清了。经过美国明尼苏达州梅约医院的诊断,说我受了糖尿病的影响,眼底完全钙化,没有医好的可能了。

因为眼睛看不清楚,不能看书,也不能看报纸,那做什么事好呢?想到一些读者经常要我签名,有些朋友、团体也要我替他们签署、写字,‘那就写字吧!’因为看不清,只能先算好字与字之间的距离有多大,一挥而就。如果一笔写不完,第二笔要下在哪里就不知道了。不管要写的话有多少字,只有凭着心里的衡量一笔完成,才能达到目标,所以叫‘一笔字’。”

闭上眼睛,体会。这样的书写,与盲写无异,不是一朝一夕得来,笔下的一撇一捺全在心念之间,“人命在呼吸间”的可贵。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3)

有人说,这字写得好丑,居然还敢称大师!想来这“大师”二字,一是世人附会;二是当指佛法,而非书法,与世人的认知有所区别。或许名人书法,似更贴切。

星云大师幼年家贫,少年出家,并没有条件习得正统书法。因此,其字既无章法又无布局讲究,全凭心之所想,笔之所至。

对于自己的字究竟如何,大师是有自知之明的。

“近代的印光大师、弘一大师,他们持身严谨,一生唯以书写佛法义理与人结缘;他们的墨宝,除了弘法,还兼具高度的艺术价值。我的字承蒙众人不嫌弃,而能登大雅之堂,如果要说有什么价值,就是出家七十年来,凭借一份与人结缘、给人欢喜的心罢了。”

“我的字不好看,人老了也不好看,那么给人看什么呢?看我的心,心看不到,但我的字是用心写的。”

或许恰恰是如此用心,倒应了古人所谓的“字为心画,人书俱老”。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4)

也有人说,一个和尚不好好在庙里念经,总抛头露面参加什么公众活动,有违佛门清净。

大概于传统观念里,僧人就应该待在庙里青灯古佛,不问世事,方对得起“出家”二字。而艺术家,技法高超,远离世俗的,方称其有“大家之气”。一僧,一俗,一曰善,一曰美。前者常常沦为山寺香火和尚,参禅打坐;后者则自我陶醉在线条技法之中,唯美世界。二者共通之处,就是最多只关心个人救赎,个人修为,而众生疾苦,凡尘无奈似乎都不在其视野之内,自认为的超尘出世,往往失掉的却是真正的善与美。

星云大师的字于书法来讲,固然无法无章,不成体统,难以称之为艺术。但正是靠着这样的字,却结了很多因缘。

从当年写字募得的第一笔款项创办美国西来大学,到如今,它已经成为美国第一所由中国人创办并且获得美国西区大学联盟认证的大学。从2008年起,徒众将星云大师书法作品所收到的版税等在银行成立了“公益信托教育基金”,以鼓励优秀的教育从业者。

“只要有益于推动社会‘真善美’的各种活动,我都乐于结缘、给予奖励。希望‘一笔字’的缘分能为基金增加善款,为社会的公益服务永续经营,为所有捐献的人祈福。”

也正是以这样的心,自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来,星云大师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办九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学院。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等,协助政府开办老人公寓,育幼养老,扶弱济贫。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5)

荣剑先生曾说过,“大陆佛界和台湾佛界相比,犹如云泥之别,人家是云,我们是泥。大陆佛界可有几个高僧大德出来普度众生?几大佛寺,香火钱多的惊人,可有几个在施善与众?”

星云大师也曾言:现在中国人有个误区,以为挤垮了谁,超越了谁,就是比谁强,以这种逻辑在成长着。其实,一个真正的强者,不是摆平了多少人,而要看他能帮助多少人——能帮助别人,这是德,能帮到别人,这是能。有德、有能的才是强者。

如果说,这算是追名逐利,情愿这样的人多些,总好过遍地中饱私囊,胡作非为。在我看来,星云大师不过是以出家人的慈悲,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比起那些自恃清高、伪善的嘴脸,要坦荡真诚了许多。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6)

展览看下来,有些对大师“一笔字”的评价还是客观与公正的。

“我感动的,是星云大师对写字这件事的执着,他写得好不好,有没有书法价值,他应该有自知之明的。然而,他还是继续在写,而且默许他的徒子徒孙们,这么大力宣传他的书法。我个人的猜测是,对星云大师来说,书法是一条与大众结缘的大道,透过书法,他可以和许多从未谋面的信众对话。”——侯吉谅(当代诗人/散文家/书画篆刻家)

“大师常说自己不是书法家,但从观赏大师的墨宝中,可以看出他的风格:大师所写的书法就是佛法,作品就是他的说话,他的心声,借着文字与大众作交流的空间,以书法弘扬佛教的精神。”——杨春棠(香港大学博物馆总监)

“观看大师的书法,必须跳脱传统书法的理论与技法,虽然无笔无峰,无横竖撇捺,却鲜活灵动,充满禅意,透过书法的线条、结构与文字意涵,让观者感受到大师内心的涵养及修为,及对众生的盈盈祝福与谆谆教诲。”——张誉腾(台北历史博物馆馆长)

“汉字,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而且汉字还可以在殿堂里面用得这么活泼,变成吉祥,变成如意,变成一个年里对大家的许愿。我们能够在大师的很多墨宝里,感觉到对众生祝福的意义。”——蒋勋(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首届系主任/美学家)

“大师的字超越了一般的书法理论和要求,不但无笔无峰,无经营位置,甚至无势无骨,无横竖撇捺,但却神采生动,气韵流畅,法相自然,适眼合心,让人联想到禅的境界:‘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在那超越了俗世‘规矩’和方法的如行云流水般墨迹中,有一种鲜活灵动之美和深刻的禅意。”——王文章(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

或许大师的一笔字,大师的修为,就如他的两本书,《宽心》与《舍得》。

心宽,眼前世界陆之敞亮,处处有通路,处处有助缘。

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

每周一字书法欣赏(青青翠竹皆是法身)(7)

—— 读诗书 赏名画 玩物有志 ——

#头号周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