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城市发展思路(县城城市化的三级中心与更多期待)

【编者按】

虎年春节到来之际,国发〔2022〕2号文件印发。这是时隔十年,国务院第二次专门发文支持贵州发展,这在贵州从来没有过。再次将一省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也为贵州新的“黄金十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年前的国发〔2012〕2号文件提出,支持贵州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年间,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城镇化建设,成为多彩贵州亮眼的一道风景。

十年间,贵州的城镇化发生了什么?多彩贵州网推出系列报道【山地上的城镇化】,以飨读者。

据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统计显示,作为县域经济核心的县城及县级市城区GDP占全国GDP的近1/4。县城和县级市城区常住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

国家发改委于2020年5月下发的通知提出“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再次强调了县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中的位置和作用。

2021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的2025年“全省城区新增人口突破‘3个100万’”目标,就包括县城新增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

县城是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县城的城市化,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关键环节。

贵州的县城城市化,跟其他地区一样呈现出“向心生长”的特点。但贵州的向心,“心”有三个层级:一是向着以贵阳、遵义为重点的核心增长极生长,典型的就是“融贵阳”现象;二是向着以毕节、六盘水、兴义、安顺、凯里、铜仁、都匀等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的区域增长极发展,典型的就是“撤县设区”;三是县城本身成长为支点,联动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突出地表现为“撤县设市”与支点城市建设,这一类最为普遍。

县域城市发展思路(县城城市化的三级中心与更多期待)(1)

惠水县城夜景。惠水县委宣传部供图

“融贵阳”:向着核心增长极生长

“融贵阳”现象的出现,既是贵州“强省会”战略、行政手段推动的直接结果,也是黔中城市群建设、贵阳贵安及其周边县市区城镇化的客观需要与发展选择。

2021年4月11日,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实施“强省会”五年行动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明确实施“强省会”战略,推进贵阳—贵安—安顺—黔南经济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项目、统一管理。

此后第3天,贵阳贵安“强省会”五年行动誓师大会,提出“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施系列路网改造完善加密工程,加快推进贵阳环城高速西南段外扩等项目”“建成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S1线(一期)、有轨电车示范线、乌当(羊昌)至长顺高速公路,市域快速铁路实现公交化运行”。

2022年初,《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十四五”期间的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同城化的内生发展动力将进一步增强,常住人口将达到1090万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也将达到75%左右。

对接“强省会”、融入贵阳,近年来贵阳贵安周边县(市、区)一直就措施频频,尤以安顺的平坝,黔南的龙里、惠水为显。

平坝区自不用多说,自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设立伊始,马场镇、高峰镇就属于贵安新区的直管区,鼓楼、安平、天龙、夏云、羊昌等7个街道(乡、镇)纳入贵安新区的规划控制面积之内,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居民生活等,其与贵阳贵安的融合之快、之深、之广可想而知。

惠水县则大力实施“六网会战”,建设贵阳都市圈南部陆路重要交通枢纽;利用北部毗邻贵阳贵安的优势,统筹涟江河、贵惠大道沿线生态优势资源,自南向北打造综合功能发展区及康养旅游度假区;规划建设居家养老小镇,打造环贵阳30分钟养老服务经济。

龙里县加速融入省会发展,城镇内涵不断扩容。紧扣环贵阳城镇经济带、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开通龙里至贵阳市4条公交专线;贵龙城市经济带快速崛起,40余个项目建成投运;龙溪大道直达花溪,龙溪先导区形成“三横三纵”的交通路网骨架;城镇建成区面积达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4.14%。

长顺县也提出融贵阳(贵安)的总体思路,谋划了一批快速连接干道,将打造融贵阳贵安产业新城、科教新城和贵阳贵安新能源供应基地等。到2025年,长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5%以上。

贵阳、贵安、安顺、黔南一体联动协同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形成,贵州“建设以贵阳贵安为核心、以修文-乌当-贵定-龙里-惠水-长顺-平坝-清镇-修文高速公路环线为支撑的城市经济圈和黔中城市群”的目标正在稳步推进。

县域城市发展思路(县城城市化的三级中心与更多期待)(2)

水城区双水城区城镇化建设一貌六盘水市委宣传部供图

融市州:向着区域增长极生长

“撤县设区”比较能代表贵州县城城市化的第二种情况:融市州,向着以区域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增长极生长。

撤县设区,为非农产业和农业转移人口的空间聚集提供了有效载体,对新时代推进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意味着经济总量的跃升,意味着与主城区融合的进一步加深,既能调动县一级的发展动力,又能扩大地级市的发展腹地,提高地级市的发展潜力。

比如,平坝、水城等地,撤县设区就把城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大地往前推了一把。

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平坝实现了撤县设区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一核两翼”城市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沪昆高铁平坝南站等重点配套设施建成投用,机场大道、平黎大道等一批骨干道路建成通车;夏云、天龙、乐平等省市级示范小城镇,杨柳湾、长龙潭、高烟坡等一批湿地公园和城市山体公园逐步建成;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二甲医院增至4家,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14%。

水城区的城镇化建设也见了“真章”。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得到进一步优化,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拓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8.6%。观音山、老鹰山等9个老旧小区改造融入了“三线”历史文化,150公里县乡公路完成提级改造,305个5G基站和5个智慧安防小区建成,4所学校实现集中供暖,水河“城市绣带”6公里绿色健身步道成为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在撤县设区的过程中,交通、水利、电力等“硬”基础不断夯实,医疗、教育、文化等“软”服务不断提升。随之而来的,则是经济形态与社会形态的变化,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是城市化进程进入到一个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由浅及深的立体式改变。

而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撤县设区的增长,也给有些地区带来了“假性城市化”的问题——形态上仍然是城乡共存的格局,产业结构仍然以第一、第二产业为主,与城市化高度相关的第三产业并未培育起来,基础服务、公共服务还未跟上。由此带来的行政资源、财政资源的浪费,正在逐步消解撤县设区所带来的正向收益。

兴许是这些现象,引起了政策层面的调整。

继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明确提出“慎重撤县设区”后,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严控撤县建市设区”。近日,由国家发改委下文《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再次定调,慎重从严把握撤县(市)改区。

时隔一年,撤县改区从“慎重”“严控”变成“慎重从严”。

——传递一个信号,政策再次收紧,撤县设区要降温。

县域城市发展思路(县城城市化的三级中心与更多期待)(3)

黔西市区全景 晨曦 黔西市委宣传部供图

强“三力”:把自己长成支点

2021年底,贵州省发改委发布了《贵州省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总体方案》,提出“不断增强县城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与市(州)中心城市携手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提供强劲动力”。

如何增强人口承载力、内需带动力、发展竞争力?撤县设市成为近年来各地的答案之一。

撤县设市之所以被各地视为城市化的高效手段,一是由于其进入门槛本身就意味着城镇化水平较高。其次,设市之后,县级城市在行政管理范围、行政管理权限上能得到更多的实际利益,在项目、资金和政策争取上有更多机会,自然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上也更加有力。

贵州的撤县设市,始于1992年的清镇。此后,盘州、兴仁、黔西等地也完成了这一过程,并颇见成效。

比如盘州市,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说,截至2021年底,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46%,中心城区面积扩展20平方公里、达55.7平方公里。10条市政道路建成,中心城区公路里程增至200余公里,南湖公园、西铺河湿地公园等城市公园建成,“一心两城四湖一湿地”城市空间布局基本成型,城市品质大幅提升。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2.34万户,建成保障性安居住房5.5万套,公租房分配率达98.7%。

黔西市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四纵四横”的城市框架基本构建,城区南移步伐加快。凤凰山公园、翡翠湖公园、杜鹃湖公园等建成使用,“五高一铁”交通网络全面形成,城区面积扩容到22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50.6%。

实际上,对于更多的县来说,还是要回归到“补短板强弱项”的现实上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开展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工作的通知》曾指出,“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但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县城公共卫生、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市政设施、产业配套等方面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项,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仍然较弱,对经济发展和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的支撑作用不足,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还有较大差距”。

国发〔2022〕2号文件里“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也更多地强调“要素集聚能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同常住人口挂钩”“县城综合承载能力”等。

贵州提出,把盘州、威宁、仁怀、德江、赤水、松桃、兴仁、正安、独山、榕江10个重要区域性城市作为未来贵州新型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支点,将加快建设。支持晴隆、普安、长顺、罗甸、沿河、从江等发展空间受限的县城向用地条件较好的地方拓展。

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大多数县来说,无论是内生动力抑或其他,只有在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上下真功夫,在承载力、带动力、竞争力上下狠劲、见实效,把自己长成“中心”、长成支点,县城城市化才可能实现更多的期待。

县域城市发展思路(县城城市化的三级中心与更多期待)(4)

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金源商圈。观山湖区委宣传部供图

本网记者:彭奇伟

一审:罗亚楠

二审:李柏杉

三审:李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