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从哪里来(咬文嚼字)

当你打开社交软件准备分享自己生活,正在为不知道如何称呼网络背后的众多网友而迟疑苦恼的时候,恰好 “家人们” 和 “小姐姐”来了,帮助我们解了大围。目前经过网络的层层传播,类似“家人们” 不等于 “家人” 、“小姐姐”不等于 “姐姐” 的亲属称谓泛化的语言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对此,好之者有之,挑剔批评者也不少。语言是时代生活的一面镜子,人民群众才是语言的创造者。我们应该走进今天多姿多彩的互联网生活,以包容发展的心态接纳,以建设性地认识引导,为不断促进网络词汇的健康发展鼓与呼!

咬文嚼字从哪里来(咬文嚼字)(1)

在字典、词曲中“家人”的释义为 “一家的人” 。传统语言表达中,只有当对方是和自己具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时,我们才能这样称呼他们。但当我们在网络上喊出“家人们” 的时候,并不要求对方与自己具有任何血缘关系,更无论性别、辈分、年龄等,只要彼此之间具有善意,四海之内皆家人,一句“家人们” 的称呼就大大拉近了我们与粉丝的距离。博主关注的是关注他(她)的人,只要有人关注都和博主亲似一家了,并且 “家人们” 越多越好。

咬文嚼字从哪里来(咬文嚼字)(2)

当今世界社会发展快,科技进步快,生活节奏快,语言演进一样快。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小姐” 这个词语容易使人产生带有负面色彩的联想,使用 “女士” 大过庄重,使用“美女” 又流于轻佻,对年轻女性的称谓用语一时间出现了困惑不解。很快 “小姐姐” 一词出现了,恰好填补了这类女性无恰当词语称谓的尴尬。同样它并不需要对方年龄一定比自己大,只要符合 “年轻”、“女性” 的特征,都可以这样亲切称呼她。

咬文嚼字从哪里来(咬文嚼字)(3)

语言是社会生活的产物,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语言创造力。有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就会有什么样语言表达。网络交际的特点是更加开放,对网络背后听者的身份特征几乎没有任何规定,只需要达到一种情感上联系,象这样的称谓正好与网络传播广泛、交际对象往往是群体而非个人的特点相契合。

咬文嚼字从哪里来(咬文嚼字)(4)

此外,网络交际是远距离的,使陌生的变得亲近亲切十分重要。试想无论网络的背后是男是女、是老是少,以 “家人们”称呼,淡化了男女尊卑的区分,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感便进一步消失,交流起来会更加轻松自然。

语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在当代青年的认知里,长幼尊卑的森严壁垒被逐渐消磨,类似“家人们”、“小姐姐”、“小哥哥”、“男生女生” 等,这些泛化开放式的交流称呼的变化,打上了互联网生活的时代烙印。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来源:2022· 09·26· 编撰

咬文嚼字从哪里来(咬文嚼字)(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