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什么电动自行车不上牌(不发展租赁电动自行车)

近日,《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条例》)正在东莞人大官方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对比起此前的征求意见稿,新的《条例》不仅在电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管理、登记管理、停放充电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更删除了“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表述。

东莞什么电动自行车不上牌(不发展租赁电动自行车)(1)

东莞是否会放开共享电动车市场?对此,相关政府部门表示,近期将会组织专题研究,是“禁”还是“放”,将看城市出行的综合需求来决定。

东莞此前多次将共享电动车“拒之门外”

5月14日,东莞市在人大官方网站上发出公告,公开征求对《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建议。

这已经是东莞对电动自行车立法数度征求意见。在2020年7月21日,为规范电动自行车管理,东莞市公安局曾将《东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在2020年7月21日征求意见稿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东莞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

而在此次的草案征求意见稿中,尤其引人注意的一点改动是,《条例》删除了2020年7月21日版本中了“不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表述。第三十二条改为企业及行业组织管理,要求使用电动自行车从事快递、外卖等网约配送活动的快递企业、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和其他相关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等。

东莞什么电动自行车不上牌(不发展租赁电动自行车)(2)

记者了解到,自2019年起,部分共享单车企业未经许可擅自投放大量赢利性质的共享电动自行车,被城管、交通、交警等部门联合约谈,并限期回收已投放在东莞市内的共享电动自行车。此前印发的《促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中也明确“综合考虑安全及道路通行设施条件等因素,本市不发展电动自行车作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

《条例》的改动,是否意味着东莞共享电动车政策的“松绑”?对此,相关政府部门表示,近期将会组织专题研究,是“禁”还是“放”,将看城市出行的综合需求来决定。

共享单车企业瞄准短途出行市场

此前,在东莞投放共享电动车的企业包括美团、哈啰、青桔、小彬出行、小近出行等。由于政府明令禁止,将共享电单车“拒之门外”,这些企业均在限期内将车辆回收。

但对于共享单车企业来说,东莞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之一,地处交通要道连接广州深圳,市民需求旺盛,仍是共享电动车发展的重要区域。

目前,共享电单车竞争激烈的企业包括美团、哈啰、青桔等。这些企业在原有共享单车的基础上,瞄准3-10公里出行,与单车的0-3公里形成互补,开拓新战场。

东莞什么电动自行车不上牌(不发展租赁电动自行车)(3)

哈啰出行相关负责人认为,《广东省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信息显示,东莞已成为广东第三座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常住人口总量达1047万人,在省内仅次于广州和深圳,东莞15-59岁人口占比全省第一。相比2010年东莞新增225万人,人口增长速度快,在如此庞大的人口下,人们出行需求及其旺盛。

东莞绝大部分镇离市中心较远,地铁等主干公交网络尚未覆盖,镇街居民出行交流频繁,很多居民出行距离在5km-10km。部分镇街路面狭窄,极易出现拥挤的情况,早晚高峰更加严重,汽车通行效率较低,公共交通网络相对不完善。

此外,根据2019年电动自行车新国标,东莞全市的160多万辆电动车中合标电动车仅约35万辆,超标问题突出,占市场保有量约78%。

“共享电单车符合新国标要求,延长了骑行距离,将其纳入城市公共出行系统,会减少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内的私家车使用量,也有助于抑制上路超标车数量,进而改善城市交通拥堵,构建绿色出行体系。”美团相关负责人则认为。

共享电单车发展要装“安全阀”

共享电单车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使用。《2020年共享电单车出行观察报告》中,昆明、长沙、银川三座城市用户平均骑行时速约10.9公里,不及电动自行车新国标最高限速的一半;高频用户占比增长趋势明显,一个月内累计出行10次以上的高频用户占比达到11%。

东莞什么电动自行车不上牌(不发展租赁电动自行车)(4)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日前发布的《全国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全国已投放共享电单车总量近500万辆,按平均一辆车服务的人口数为1:100计算,500万辆共享电单车服务了近5亿城镇人口,约占全国城镇人口总数8亿的一半多。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之所以限制共享电动车,担忧的是企业私自设置固定停车区域,霸占人行道、盲人道,占用公共停车资源,影响市民正常通行,扰乱城市管理秩序。此外,共享电动自行车基本没有进行消毒等防疫措施,车速较快,市民骑行时缺少安全保护措施,易发生交通事故,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而对于市民来说,此前共享单车无序发展的情形还历历在目,担心电动自行车也重演历史。

对此,共享单车企业表示,积累了数年的精细化运维经验和定点停放技术,加上与管理部门有了共享单车管理经验的长期磨合,行业大概率不会再重现之前的无序竞争。如哈啰出行通过大数据分析和电子围栏等技术,已实现车辆按需调度以及精准划设停车点,共享电动车搭载防篡改电气控制系统和运行感知终端,具备车况自检、骑行定位、违章警报、追踪防盗等功能,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另一方面,共享电动自行车行业已实现电池使用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和线上化,在充换电环节消除了火险隐患。

东莞什么电动自行车不上牌(不发展租赁电动自行车)(5)

如何为共享电单车发展安装上“安全阀”?据了解,昆明、南宁、江苏通州、合肥等全国多个城市合规准入共享电单车,其中,云南省昆明市采用“规范运行”的管理模式,城管部门分类引导电动自行车和助力自行车,比如规定助力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能超过20公里;浙江省推行“立法引领”的管理模式,出台了电动自行车管理的地方性法规,明确规定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投放范围、数量和相关管理要求,并向社会公布。

面对共享单车这类新业态,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交通研究室主任郑猛则建议,共享电单车的管理遵循“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共治、科技助力”原则,政府可以依据城市发展的阶段和特点选择是否投放,着眼城市的道路条件、出行需求、空间承载力及停放设施等情况有序分批投放,用法规制度、科技手段来规范管理。

【记者】欧雅琴 何建文

【作者】 欧雅琴;何建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