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早搏(什么是心律失常)

在心血管内科门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问我同一个问题,“您说我患了心律失常,那什么是心律失常?心电图报告上写着早搏,这个病危险吗,需要治疗吗?”这是一个很多人都关注的健康问题,那我就要讲讲这方面的科普小知识。

正常人心脏跳动的源泉,是一个被称为“窦房结”的组织在里面充当总指挥的作用。窦房结会不断发出有规律的信号来刺激心脏的跳动,这种由窦房结发出的指挥信号来保证正常心跳的节律,称为“窦性心律”。就是说只要看到心电图报告上写有“窦性心律”,一般意味着心脏的总指挥在岗在位,是正常的好现象。正常人的心跳次数应为60-100次/分钟,这就是医生所说的“心率”。当心脏信号发出的起源或者传导线路出现故障,引起心跳过快、过慢或者不规则,就叫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种类很多。如果按照发作时部位来划分,心律失常分为室性心律失常和室上性心律失常。一般来说室性心律失常来源于心室,室上性的来源心室以上的部位,通常指的是心房。如果按照发作时心跳次数的频率多少来划分,心律失常又可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房室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早搏、心室颤动等。

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早搏(什么是心律失常)(1)

那么什么是早搏呢,会带来生命危险吗?

早搏,就是提早搏动的意思,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可以分成室性早搏、房性早搏、房室交界性早搏三种类型。早搏既可以出现在正常人中,也可以发生在心脏病患者身上。正常人在遇到情绪激动、心理压力大、运动过度、身体疲劳时,在喝茶、喝咖啡、喝一些功能饮料时,可出现阵发性或者一过性早搏。这种情况下的早搏绝大多数都可以理解为生理性或者功能性早搏,症状都较轻微,通常是不需要治疗的。只要环境改善、心脏的自身调节功能恢复正常,早搏就可以完全消失。但是如果老年人频发早搏,且早搏次数每分钟超过6个,很可能是病理性的或者是某种心脏病的外在表现,就一定要去心血管内科找医生诊断清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一般来说,没有明确的心脏病史,早搏发作次数少,症状轻微,都不会给生命带来生命危险。但是,如果是心肌炎、冠心病、风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通常不是单纯早搏的问题,而是心脏病可能恶化的一种趋向。这种器质性早搏就可能给生命带来危险,需要去医院尽快治疗。另外有一些特殊类型的室性早搏有可能会转变成另外一种心律失常叫室性颤动,危及生命安全。

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早搏(什么是心律失常)(2)

发现早搏要如何治疗?

早搏的治疗一般有三种,一是去除早搏的诱因或者原因;二是服用治疗早搏的药物;三是采用心脏介入技术即射频消融术来治疗。

一些患者会在吸烟、喝浓茶、饮白酒及喝咖啡时出现阵发性心悸至医院检查后发现有早搏的情况,减少或改善生活方式后症状即可缓解或者消失,到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明显的心脏及身体其它方面的异常。这些患者在解除早搏诱因后就能完全恢复正常。 一部分患者早搏是由于相关疾病所造成的,常见的原因包括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或甲亢等,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疾病可以减少甚至终止早搏的发生。

治疗早搏的药物如倍他乐克、心律平、美西律等,治疗效果因人而异。提醒注意的是,抗心律失常药物必须经过心血管内科专科医生诊治后服用,因为不同类型的早搏或者同时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心力衰竭,都会影响到药物治疗方案的选择与疗效。不合适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不能减少早搏的发生,反而可能引起致命性心脏病,带来生命危险。这药可不能乱吃啊!

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早搏(什么是心律失常)(3)

有些患者存在频发的室性早搏(通常24小时超过1万个),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效果可能较差甚至完全无效,可以考虑微创介入手术即射频消融技术来治疗早搏。射频消融技术现如今已经比较成熟、且安全可靠,最重要的是可以根治频发的早搏。这种技术需要在DSA机器的指引下,用电生理导管首先标测好心脏早搏发生的部位,再将射频消融导管在该处释放射频能量,使引起早搏发生处”坏的指挥点“终止工作,不能发出提早搏动的信息冲动,从而达到根治早搏的目的。整个手术过程约至1个半小时至2小时左右,患者全程只需要局麻,痛苦很小,术后恢复很快,给频发早搏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这就是早搏的科学认识,您明白了吗?

什么是心律失常什么是早搏(什么是心律失常)(4)

#心脏英雄# #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 #健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