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读书心得 文心读书写作入门

浙江绍兴白马湖畔有一所传奇般的春晖中学,一百年前,在这里任教的老师都非常了不得,比如李叔同、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叶圣陶、夏丏尊,这些音乐家、教育家、文学家、画家、美学家身处新旧文化的交锋之时,不仅学识渊博,还在教学一线积累了大量教育经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文心读书心得 文心读书写作入门?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文心读书心得 文心读书写作入门

文心读书心得 文心读书写作入门

浙江绍兴白马湖畔有一所传奇般的春晖中学,一百年前,在这里任教的老师都非常了不得,比如李叔同、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叶圣陶、夏丏尊,这些音乐家、教育家、文学家、画家、美学家身处新旧文化的交锋之时,不仅学识渊博,还在教学一线积累了大量教育经验。

叶圣陶与夏丏尊两位先生鉴于那时的中学语文教学(当时叫国文课)有不少问题,专门写了《文心》一书,预想的读者不止是中学生,还包括教学环节另一端的中学老师,希望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教授读和写的方法知识。

《文心》以两位少年乐华和大文的故事为主线,构建了语文学习的大概框架,同时上世纪所特有的冲淡平和的文字风格,让人能够从快节奏的现实生活中静下心来,所以无论是中学生、家长、教师或者其他任何想要对语文产生一点兴趣的人,都可以读一读《文心》这本书。

PART 01文章读不懂很正常

故事从乐华和大文升入初中开始,他们在预习鲁迅的白话文《秋夜》时挫败地发现自己读不懂,乐华的爸爸告诉他们,文章读不懂很正常。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文章记录的是作者的生活经验,这经验分为内部和外部,比如看到夜空中星星闪烁是外部经验,由此引起的对亲友的思念是内部经验,读者会比较容易地想象并理解作者的外部经验,但是很难明白作者的感受,甚至这感受只有作者自己才能懂。

不用畏难,学习语文正是为了更好地锻炼人的思考力、想象力,从文字里去获得经验,学习经验,乐华的爸爸说:“你们不久就要成大人了,趁早把思考力、想象力练习到水平线的程度,将来才不至于落伍。”

PART 02 触发

如何通过读书来学习经验呢?乐华的爸爸出远门,在给儿子的信中说:“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

举个例子,《红楼梦》里香菱初学作诗,对黛玉说,“我只爱陆放翁的诗‘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说的真有趣!”我读到这里,第一次触发,这两句诗确实把日常不在意的事物描写得浅显生动。然而黛玉说:“断不可学这样的诗。你们因不知诗,所以见了这浅近的就爱,一入了这个格局,再学不出来的。”第二次触发,正是因为浅显,在学习作诗或者鉴赏的时候,要警惕自己囿于其间,要培养自己鉴赏更复杂、深刻的诗的能力。后来我看到一个视频,中央音乐学院周海宏教授在音乐鉴赏课上说:“用二胡模仿马叫的声音,是一种浅显的音乐表现方式”,联想到黛玉说的话,书中读到的内容在生活中产生了第三次触发。

触发听起来需要事事留心,但有了这个意识,不需要费多大功夫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应用起来,比如你看到这段话回想“我日常生活中有过触发的行为吗?”就已经是在“触发”了。

PART 03 文章的组织

前面讲了怎么读书,后文借演讲比赛的情节讲如何写文章。写文章讲究“秩序、联络、统一”,秩序是把需要用的材料排好顺序,联络是做好上下文联结,统一要确保材料是围绕文章中心思想展开的,做到这三点,即使不是好文章,也是一篇合格的文章。这么看写作文没有那么难对不对?

想做到这三点,要学会回问自己:我要写什么?为什么要写?什么引起的这个想法?中心思想是什么?这个材料能支持中心思想吗?一串问题问下来,文章基本就成型了。

书中有一节专门讲“题目与内容”的关系,写得很好。国文老师王先生说,内容要先于题目出现,但是学生在作文课上写的文章基本上都是根据题目来写文章,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但是只要学生明白自己这是在做练习,也就不会有什么害处。

这本书的一个隐藏优点就是把很多老师不敢说、也说不明白的问题点出来,不摆出“成年人绝不会犯错,教育方式绝没有问题”的态度。作者通过王先生这个角色,平等、平和地与学生讨论,教他们认清现实,在一定程度上接受现实。如果现实生活中的成年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应该会少出现一些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讨厌相应学科的现象。

上文介绍的内容可以说是《文心》为中学生语文学习搭的框架,书中还介绍了各类文学体裁、语感、文章常见错、读书笔记、文学史等等,学生认真读过这本书,应该对语文学习有了全局的认识;不用考试的成年人读这本书,除了语文知识,还会对如何做一位好老师、好家长,如何自我教育有一些收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