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

三眼铳,民间又叫“神枪”或三眼神铳。近些年可能见得比较少,作者依稀记得小的时候,每逢春节,村里就会有人放三眼铳,相当于烟花的功能,增添节日的氛围。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

若平时赶上了阴雨连绵,村里也会有人用三眼神铳驱散云雾(有没有用不知道,至少听个响)。

说了这么多,三眼铳是什么?这是一种明代的火器,由铁或粗钢浇铸而成。外形为三根竹节状单铳联装,每个铳管外侧都有个小孔(连接引线)。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2)

使用方法:先在铳管内添加火药,接着装填钢球或者铸铁块、碎铁砂等,最后点燃小孔处的火绳,引爆装填火药将弹丸发射出去,三个铳管可轮番射击。

此外,在三眼铳的尾部留有柄座,安装有长度不等的木杆用以握持。一来可以保障发射火药时的人员安全,二来当火药发射完毕,可以当做榔头对敌人发动“敲击”。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3)

总之,三眼铳可以理解为一种冷兵器与热武器的结合体。

根据明代兵书《神器谱》的记载,用之于百步之内为宜。步下:五六十步方能透甲。马上:二三十步方能命中。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4)

按照最低标准来算,三十步是三眼铳的最佳射程。明朝的计量单位换算,一步五尺1.635米,三十步也就不到50米。

先不说三眼铳的威力如何,对于骑兵来讲,50米也就一溜烟的距离。可能等不到士兵装填好火药,敌人已经杀到跟前了。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5)

明朝的主要敌人是蒙古和后金,这些都是马背上的民族,弓马娴熟。

弯弓搭箭一气呵成,有个成语叫百步穿杨形容的就是射箭,其距离百步远在三眼铳火器的三十步之上。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6)

明朝使用这种武器对抗后金,难怪清朝统治者对火器不屑一顾了。

明朝内部对这种火器的使用也有讨论,抗倭名将戚继光对三眼铳颇有微词,评价道:“(快枪,三眼铳)远不及鸟铳(指射程),又手夹铳后,又必手发(手执火源点火),远近高下势不由人(精度差)。”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7)

既然知道三眼铳的弱点,明朝对其又是一个什么态度呢?

据《明史》载,一直到万历末期,三眼铳在明朝使用并不是特别普及。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8)

万历四十六年,锦衣卫镇抚周仁卿、陈破虏指出“当年李如松在朝鲜战场(万历朝鲜之役),见辽兵归阵止携弓箭、短刀,未谙火器之用。”

经历过战国时代的日本,火器得到广泛应用,明朝虽然最终取得战争胜利,但装备落后还是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于是开始给辽兵配备鸟嘴铳、三眼枪等火器。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9)

三眼铳的大规模使用是在万历末女真崛起,当时明军的火器有大小佛郎机、大将军、虎蹲炮、三眼枪、鸟铳、火箭等项,可谓种类繁多。

到了崇祯年间,三眼枪替代了快枪、神机枪等单管铳,成为主战火器。那么,三眼铳为什么能够在明朝众多火器中脱颖而出呢?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0)

从与后金的对抗来看,火器的杀伤力要远强于弓弩、大刀长矛,据说努尔哈赤就是被火器打死。明朝从立国开始,一直到最后对火器也是十分的推崇。

除了三眼铳,明朝还有鸟铳这样的单兵火器。鸟铳即火绳枪,嘉靖年间传入中国,经过明朝工匠的改造,早在嘉靖年间便已装备了一万多支。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1)

相较于三眼铳,鸟铳精度高、射程远,威力也不俗,在戚继光抗击倭寇、明军边防守卫做出突出贡献。

然而鸟铳只是在明朝南方比较流行,北方则以三眼铳为主。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2)

从环境因素来考虑,鸟铳点火时易受风、雨影响,点燃火绳时要保留火种和燃着的火绳不能维持较长时间等缺点。

萨尔浒之战时,因雨雪天气,视线不清,明军点燃松枝当火炬,同时也方便点燃火铳。然而后金军队见到火光,知道那里有明军,便用弓箭攻击,箭无虚发,使得明军伤亡惨重。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3)

黑夜时鸟铳点燃火绳,同样会暴露明军的位置。雨雪天气,黑火药潮湿,鸟铳基本就成了废品……

所以说当时的条件和工艺,鸟铳在北方并不合适。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4)

还有就是鸟铳操作繁琐,北方士兵更加喜欢操作简单、还能当闷锤使用的三眼铳。

再有就是工艺问题,北方工匠制作的鸟铳工艺差,而三眼铳原材料容易获取,制作简单,故能够在北方流行。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5)

然而就像前文提到的,三眼火铳其实也是一种不成熟的火器,只有近战能够发挥优势,百步之外几乎是废品,战场上杀敌效果有限。

敌人不了解的情况下,大概还有一定的威慑力。随着战斗的深入,大概除了能够听个响,“吓唬”一下敌人或者给自己壮胆,也没别的作用了。

明朝为什么不大量造火铳(三眼铳不被戚继光看好的明末火器)(16)

当然,总体来讲,作为明朝众多火器的一种,三眼铳依然是明朝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