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金融风暴(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著名的三大金融泡沫)

世界金融史上的三大泡沫事件


每遇金融危机,各界就喜欢用各类措辞来警告投资者“利益与风险相伴”。今天,我们来聊一聊世界金融史上最为著名的三次泡沫事件:荷兰的郁金香狂热、法国的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和英国的南海公司泡沫。三大事件在教科书和传媒中都被归结为少数骗子做局,政府监管不力,大众疯狂跟进,结果人财两空,经济遭到破坏而造成金融与社会的悲剧。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金融泡沫——郁金香狂热

欧洲有一个古老的传说:三位勇士同时爱上一位美丽的少女,为博美人青睐,三位勇士分别送给少女一件礼物:皇冠、宝剑和金块。少女对三人都不感冒,于是向花神祷告,花神就将皇冠变成枝干,宝剑变成绿叶,金块变成球茎。这个球茎就是郁金香球茎。在花语的世界里,郁金香也曾代表未必美好的爱情;在金融的世界里,郁金香代表真正可怕的危机。

众所周知,郁金香是荷兰的国花,于16世纪从中东传入荷兰,1570年一位荷兰花匠从奥地利宫廷偷回了球茎。此后,郁金香一经绽放“举国称奇”。由于郁金香被引种到欧洲的时间很短,数量非常有限,“物以稀为贵”,价格自然极其昂贵。在崇尚浮华和奢侈的法国,很多达官显贵家里都摆有郁金香,作为观赏品和奢侈品向外人炫耀。1608年,就有法国人用价值3万法郎的珠宝区换区一只郁金香球茎。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竟然达到了与一辆马车、几匹马等值的地步。在那个时代的荷兰乃至欧洲其他国家,佩戴郁金香绝对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当郁金香开始在荷兰流传后,它巨大的利润很快就吸引了众人的眼球,人们开始倒卖郁金香球茎。最初在1635年前后,还只是在上层社会倒手,毕竟郁金香是奢侈品,普通人与之无缘。这时候,证券交易所就派上了用场。郁金香在荷兰的证券交易所上市。为了让普通人也能有投资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

在轰轰烈烈的全民郁金香运动中,荷兰人创造了“期货选择权”,1636年可以卖出1637年出世的郁金香球茎,交割前不需要付款,交割时只需交割证券市场差价,而且推出交易杠杆,允许买空。现在,我们耳熟能祥的“看多、看空、期权、期货”等证券市场名词基本都是那个时候由荷兰人发明出来的。

在舆论的鼓吹之下,人们对郁金香表现出一种病态的倾慕和热忱,并开始竞相抢购郁金香球茎。1634年,炒买郁金香的热潮蔓延为荷兰的全民运动。当时1000元一朵的郁金香花根,不到一个月后就升值为2万元。面对如此暴利,所有的人都冲昏了头脑。他们变卖家产,只是为了购买一株郁金香。正如当时的一名历史学家所描述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将永远持续下去,世界各地的有钱人都会向荷兰发出订单,无论什么样的价格都会有人付账。在受到如此恩惠的荷兰,贫困将会一去不复返。无论是贵族、市民、农民 ,还是工匠、船夫、随从、伙计,甚至是扫烟囱的工人和旧衣服店里的老妇,都加入了郁金香的投机。无论处在哪个阶层,人们都将财产变化成现金,投资于这种花卉。”

1635年—1636年,郁金香的价格已经涨到了骇人听闻的水平,总涨幅高达5900%!1637年2月,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而当时荷兰人的平均年收入只有150荷兰盾。但是,不是每一个购买郁金香的人都惊艳于花的美丽,投机者们只是希望能以理想的价格转手卖给后面的接盘者,其中的差价才真正惊艳世人。“大傻瓜”的理论告诉我们:在泡沫经济中,人们相信最后一个傻瓜才是真的傻瓜,自己不是。但是,最后一个大傻瓜肯定会出现,可能是你,也可能是我,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就当人们沉浸在郁金香的狂热中时,郁金香市场在1637年2月4日突然崩溃。当天突然有经纪人喊低报价,当天球茎暴跌。一夜之间,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泻千里,一周之内价格跌落到农贸市场上洋葱的价格,公众开始陷入恐慌。虽然荷兰政府发出紧急声明,认为郁金香球茎价格无理由下跌,劝告市民停止抛售,并试图以合同价格的10%来了结所有的合同,但这些努力毫无用处。暴涨没有理由,那么暴跌也同样不会有理由。一个丧失理性的市场,政府说话同样无效。在喊话无效的情况下,荷兰政府开始耍无赖,在1937年4月决定终止所有合同,并禁止投机式的郁金香交易,郁金香的狂热在政府的救市行动中破灭了。

更为悲哀的是,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经济陷入一片混乱。虽然此后郁金香继续在荷兰繁衍生息,但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经济强国却开始走向衰落。从17世纪中叶开始,荷兰在欧洲的地位逐渐被海峡对岸的英国所取代,而“郁金香狂热”则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感叹号。

金融市场里的名言:“历史总在不断的重复。”

密西西比公司泡沫

密西西比泡沫事件是近代三大泡沫经济事件之一。和郁金香泡沫的不同之处在于:郁金香的狂热基本上是民间的投机炒作,并且只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限,但是密西西比公司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并且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把法国广大的中下阶层老百姓都卷了进去。从这一点来说,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

1715年,路易十五继承王位,年仅5岁。真正的统治者则是摄政王奥莱昂公爵,此人在治国方面是纯的废物,不过他有一个赌友,叫做约翰-劳(John Law),是一个金融天才,被公爵任命为财政大臣。1705年的时候,这个约翰-劳出版了一本《货币与贸易通论》的书,知道这本著作的人并不多,但是在出版之后的200多年,他有个粉丝写了一本复述他思想的书,叫做《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没错,这个人就是号称“拯救了资本主义”的凯恩斯,可见这个金融天才的思想在当时有多么先进。

1717年,约翰-劳向摄政王提出了“密西西比计划”,要开发“遍地是黄金的密西西比”。8月,密西西比公司成立。在次年12月,通用银行被国有化,更名为皇家银行,约翰劳任行长。到了1719年,他买下了法国皇家造币厂,皇家银行纸币成为法国法定货币,垄断了法国在欧洲以外的所有海外贸易。公司的股票售价每股500里弗尔,因为他代表皇家,所以公司股票具有国家信誉。在约翰劳的主导下,公司在1719年9-12月间共增发了30万股,每股面值5000,资金用途是偿还30亿的法国国债。而募股的原因是在密西西比购买了很多土地,那里有着丰富的金矿资源,在这些资金到位之后,公司的收益将会成倍上升。很诱人的前景,只不过,都是虚构的。

密西西比公司的股票一上市就被抢售一空,公司的股价从开盘不足1000里弗尔一路飙升到超过2万里弗尔,并且从市场的信心来看,还会继续向上突破。于是,法国陷入了疯狂。为配合股票投机对货币的需求,皇家银行总计发行了4.8亿里弗尔纸币,总之密西西比股票的价格越高,皇家银行就同步发行越多的钞票。约翰劳恐怕是想通过皇家银行发行纸币来解决财政危机,再通过卖出印度公司股票回购货币,这样流通的货币在总量上达到平衡,也不会有通胀发生,这点上跟现代中央银行的作用并无二致,只不过一个回购国债,另一个回购股票。

但是,国债和股票是不一样的。因为无论如何炒作国债,都不会偏离本金太高,但是股票就不同了。密西西比的故事纯粹是一种忽悠,公司根本没有劳氏所吹嘘的收益。虽然国债也没什么实体经济支撑,但国债的利率很低,央行可以承受。而股票本身就是一种投机性的金融产品,交易市场上的人都是为了资本利得而非红利,当股票价格不能维持收益时,泡沫就会破灭,届时将会失去回购货币的手段,而流通中的货币足以击垮皇家银行。

日中则昃,月满则亏。

尽管人们对所谓的密西西比黄金充满了信心,但忽悠毕竟是忽悠,股价不可能毫无依据的无限上升,泡沫总有破灭的那一天。导火线点燃于1720年1月,当孔蒂亲王希望以低价买入一批股票,其实就是以自己的定价来购买新上市的密西西比股票,并企图染指公司的经营。说白了,这位亲王就是一打劫的。在无理要求被约翰·劳拒绝后,弄来三辆四轮马车的纸币到劳氏银行要求兑换黄金。当然这样一件事情远远不能冲垮皇家银行和劳氏公司,但是这件事从侧面提示了资本获利退出的路径,同时还提醒那些投机者们,纸币和股票毕竟不是金银。此后,那些先知先觉的精明投机者都正确预见到股票的价格不可能永远攀升,于是开始兑换黄金,并逐步转移或者窖藏,部分还运往国外。

与此同时,有些似是而非的“谣言”也开始流传:密西西比流域并没有发现金矿,那些黄金神话不过是一些骗人的故事。而股价的决堤,往往从谣言(实话)开始仅仅一个月的时间,股价就从2万跌到了1万,并且在约翰-劳开始回购股票的情况下才稳住的。然而,“成也萧何败萧何”,在他稳住股价之后却建议王室彻底禁绝金银流通,只有纸币才是法定货币;任何人拥有超过500里弗尔的金银,都将被处以高额罚款;谁传播“谣言”,就要被抓起来送到新奥尔良。

以前关于“密西西比泡沫”,人们只是传言、猜测。而这种不打自招的行为只能证明心虚,所以传言是真的,于是挤兑就不可避免了。已经没有什么人还相信那个地区蕴藏着巨大财富的神话,公司的股票也遭到市场的唾弃,约翰·劳终于控制不了局面,宣布股票贬值,国务会议通过决议让纸币贬值50﹪,银行则停止兑付黄金业务,曾经显赫一时的法兰西皇家银行在一片喧嚣中关门大吉。公司的股价在1720年9月跌到2000里弗尔,到1721年9月跌回500里弗尔。至此昔日的经济繁荣泡沫彻底破灭,取而代之的是经济衰退、民生重创的现实。“密西西比泡沫”给法国留下的伤痛是无法弥补的,泡沫破裂时,纸币面值持续下降,整个国家的财富在瞬间蒸发。此时国民对未来已经彻底失去了信心,并在此后80年间,法国都没敢重建银行体系,始终使用铸币。

金融创新源自于信用,而金融泡沫则崩溃于信用的透支。

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是英国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发生的一次金融事件,几乎是与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同一时

人类历史上出现的金融风暴(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最著名的三大金融泡沫)(1)

的一次股票投机活动。南海公司的幕后操纵者通过运用阴谋蓄意骗取广大投资者的巨额财富,吹起了一个硕大无比的股市泡沫,而这个泡沫在破灭之后留给英国老百姓的只是一个关于财富的传说。南海泡沫事件中的股价快上快落的情况,被后人发展出“泡沫经济”一词,用来形容经济过热而收缩的现象。

17世纪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聚集,社会储蓄不断膨胀,投机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而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还是一种特权。1711年,牛津名人哈利-耶尔创建了一家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主要业务是向海外投资,这就是南海公司。

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企图,就是攫取蕴藏在南美东部海岸的巨大财富。那时,人人都知道秘鲁和墨西哥的低下埋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金银锭矿藏,只要能把英格兰的加工商送上海岸,数以万计的金砖银石马上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虽然该公司与南美诸国的贸易并没有增加什么收入,但市场对公司主营业务的信心十足,公司股票依然炽手可热。

在1719年末,南海公司构思了一个名为“南海计划”(South Sea Scheme)的大型换股计划,以换取更大利益,并在1720年1月向英国政府提出。计划利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减缓国债的压力,愿意向英国政府支付750万英镑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南海公司在此后的英国国会辩论中向主要议员和英国皇室支付了120万英镑的贿赂,于是英国国会把管理3100万英镑国债的特权判给了南海公司。在国会刚刚开始辩论是否给予南海公司经营国债的法案时,南海公司就已散步谣言说国会很快就要通过议案,股票价格从每股120英镑飙升到200英镑。在最后通过议案时,股价超过了每股300英镑。

在国王批准议案之后,南海公司的估价却开始下跌了。用现在中国股市的说法,这就是“利好出尽”。虽然公司的董事此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但他们仍然不甘心股市就此回落,公司主要负责人和他的小伙伴们不断给媒体透露各种各样的利好消息。比如在墨西哥和秘鲁发现了巨大的金银矿藏,只要把英格兰的加工厂送上海岸,数以亿计的金银就会源源不断地运回英国。于是,当人们听说西班牙政府已经同意南海公司在秘鲁设立基地的消息后,再一次提振了投资者的信心。这一系列谣言使得股价迅速反弹。董事会不失时机地按照三比一的价格发行100万认购单。社会各界争相购买,使得首次认购总值就超过了200万原始股。数日之内,股价就上升到340磅,认购单的价格也提高了一倍。在此之后,着了魔似的人们纷纷卷入这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投机,人们期待着南海公司的股票再度出现飞涨的奇迹,纷纷抢购。于是股价就如同业火一般,在“众人拾柴”的帮助下,在很短的时间内不断创下新高——5月升至500磅,6月达到890磅,到骄阳似火的7月更是一度超过1000磅。

然而,镜中花水中月一般的泡沫终有幻灭的一天。从8月开始,南海公司的股价开始了起伏不定的回落,股市一直低迷不振。到了9月,股价下跌到了700磅,事态变得严重起来,市场上出现了小范围的抛售。为了防止公众陷入完全绝望的境地,董事会召集了一次公司全体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几项提案,但是对公众的影响甚微。于是股价继续下探,达到了500磅左右的价格,这时候的价格距离最高点已经是“腰斩”了,但是市场依旧疲软,此后南海公司的股票滑向了400磅。董事会的成员为了免遭侮辱和暴徒的袭击,连街都不敢上。政府开始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了,一封接一封的公文送到了汉诺威的国王那里,于是在内阁的请求下,乔治一世提早结束休假,返回英国主持大局。南海公司的股价,从奇迹般地不断新高,变成无底洞一般的下跌,在9月跌倒了150磅,并在月末最后几天逐渐跌倒了135磅。并向竞争对手英格兰银行的董事会求助,为了支撑公共信贷,要求进行股与债之间的重组,南海泡沫彻底破灭。

当泡沫膨胀至极限,必然会胀裂。与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过程几乎一样,在南海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过程中,有越来越多的投机者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特别是与公司有着良好关系和了解内部的人都知道,这是一个认为操纵下的虚假幻象。于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抛售股票以保住利润。而英格兰银行则在施行一些救市行为之后发现它根本无法恢复公众的信心,更不能阻止毁灭的潮头,它可不想和那些试图救市的人一起去承担死无葬身之地的风险,于是终止了对南海公司的救助。最终,在8个月的时间里,南海公司基于一场骗局,如同沙堆上的城堡一般,轰然一声坍塌在地。

后记

荷兰的郁金香狂热、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及法国密西西比公司泡沫,是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金融历史上爆发的三大的泡沫经济事件。在时间上,这三大事件虽然与现代人相隔数百年,但并不因时光的久远而显得褪色,也不因国别的不同而妨碍读者的认知。那些在资本市场受到伤害的人们,在当今时代同样存在。人们逐利的欲望和对金钱的追求从未停止过。金融证券市场上,股票基金投机浪潮此起彼伏,永无休止,牵动着千千万万投资者的心。而每天关注股市走势、考察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换算最佳的投资收益率等,更成为许许多多普通民众最热衷的副业或者消遣方式。

仔细回味历史上这些疯狂时间,我们可以发现在现象下面隐藏的本质原因是人性的贪婪,这也是最核心又致命的。虽然,对金钱和欲望的贪婪从某种程度上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当人们被贪婪之心和无尽的欲望所吞噬而丧失理智时,就会引发一轮又一轮的金融泡沫。如今,随着信息传播效率的提升,能夺人眼球的话题被一个接一个的炮制出来,吸引着一群又一群人忘我地投身其中,结果则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可谓亘古不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