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

《乐队的夏天》余热尚未散尽,旅行团这个成功破圈的乐队,又以奇袭歌手的身份登上《歌手·当打之年》,大败声入人心合唱团。

对于旅行团来说,这是他们做音乐以来的最高光时刻。20年的音乐之路,都浓缩在了那一首《永远都会在》里。

在中国做乐队,分分合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而经历了千般滋味的旅行团,用这首歌向世界宣称了他们的决心:我们旅行团乐队要永远在一起!

1

很多人恐怕难以认同,成立了15年的旅行团乐队,其实是一个摇滚乐队。

流行的曲风,扑鼻而来的清新气息,像夏日的风一般凉爽。听旅行团的歌就像一头扎进了炎炎夏日里的游泳池,舒爽包裹着全身,惬意而舒适。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1)

左起:徐彪、韦伟、子君、孔一蝉

乐队由三个柳州青年孔一蝉(主唱)、韦伟(键盘)、黄子君(吉他)和北京人徐彪(鼓手)组成。由于这是一个南北方混合的乐团,因此兼具了南方人的柔和和北方人的豪迈。

所以从正式成军之日起,旅行团就是灵气与沉稳并具。旅行团的“团”字,尤其特殊,团的中间是一个寸字,而不是一个才字。

这是因为,旅行团坚信:

没有规矩,没有方寸,受不住诱惑,受不住欲望的操纵,我们会变形,会变得不堪,所以我们框定在一起,大家都说好规矩,说好默契。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2)

有方寸的旅行团乐队

这种气质,的确传统上认知的摇滚乐队不同。在很多人的眼里,摇滚乐就应该是那种满是愤怒,要打破一切束缚,又极度自信,天不怕地不怕,放荡不羁的形象。

殊不知,摇滚乐本身就不是这个样子。摇滚乐自诞生之一起,其实就是一种回应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的音乐,因而深得大众喜欢。

90年代传入中国后,被当时的一些社会精英所喜爱,他们用摇滚乐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大众所追捧。

当时摇滚乐典型的形象一定是,长发,皮夹克,撕心裂肺地呐喊,这种固化的认识一直持续到现在。

可摇滚乐作为一个与时代紧密结合的音乐,它也在一直流变和发展之中,其中有一种风格在后来才传入中国,它旋律优美入耳,听起来优雅而温暖、谦恭而克制,很有贵族气质,这就是英式摇滚(Brit Pop)。

这种风格国外玩的最早的要属清醒乐队,玩得最成功的则是逃跑计划。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3)

活泼又可爱的旅行团乐队

旅行团,其实就是一支坚定的英式摇滚乐队。从2005年成团至今,旅行团歌曲里的英伦风味是一直没变,大男孩的气质没变,所改变的只是年龄和阅历而已。

就如主唱孔一蝉所说:

清新只是假面,本质上我们很生活。

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苏轼那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清风的清新气息只是他们唱歌的方式而已,藏在水下涌动的暗流,或许才是他们真正的力量所在。

一个如此有力量的乐队,怎么能质疑他们,是不是一个摇滚乐队呢?

2

追溯旅行团的音乐之路,还得从1999年的柳州说起。

柳州,在普通人的印象里,最深刻的必然是那一碗奇臭无比却又美味可口的螺蛳粉,此外就是世称‘柳柳州’的大文豪柳宗元曾在此做过四年刺史。

在旅行团的记忆里,故乡却是另外的样子。天总是灰蒙蒙的,城市脏兮兮的,每逢暴雨,到处都是积水。他们在后来的歌里写到:河道里有水鬼出没的晚上,码头上有孩子们的疯狂。

就是在这样一个工业城市里,孔一蝉和表弟韦伟组建了他们的第一支乐队。直到今天,每当他们回想起那段岁月,都觉得那是个‘乌托邦’一般的存在。

这支乐队,他们为它取名叫‘The Shadows’。通俗点来说,就是甩头士,很显然,这是在模仿‘The Beatles’。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4)

披头士

事实也是这样,年少的孔一蝉和韦伟自从接触到‘The Beatles’之后,就疯狂地迷恋上了。到底有多疯狂,他们把自己仅有的零钱,日复一日地积攒,最后终于买齐了他们能买到的所有‘披头士’专辑。

甚至他们从打扮上,从乐队的音乐上,都是彻头彻尾地效仿披头士。

偶像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个世界上所有传奇的故事之后,除了有渴望和热爱,一定有一个默默支撑他的偶像力量。

也正是如此,才有了后来那支不顾一切寻求音乐梦想的旅行团乐队。

2004年,四个柳州少年(孔一蝉、韦伟、黄子君、小P)出发了,他们放弃了学业,满怀信心地奔赴北京,就是为了他们所热爱的摇滚乐。

临行前,他们一定想起了毛主席那首热血沸腾的诗句,改动一个字或许更适合描述他们当时的心境,“男儿立志出乡关,唱不成名誓不还”。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还有一个声音:努力、奋斗,要成为一支和The Beatles一样伟大的乐队。

3

年少总轻狂,不解世事如愁,这是窦唯在《迷走江湖》里唱出的。

旅行团到北京的那几年,正是音乐行业的低谷期,在经历了和盗版长期的斗争之后,又迎来了数字音乐的竞争,以至于后来宋柯甚至喊出了‘唱片已死’。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5)

初入北京的旅行团乐队

在北京,没有人认识旅行团乐队。为了能够发行唱片,他们一家家地送demo,寄希望于得到某个唱片公司的赏识,从而一夜成名。

没人搭理,没人回复,所有送出去的demo都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父母给的钱用的差不多了,无奈之下他们只得一边打零工,一边继续送demo,同时又不得不依靠家里的接济。

对于几个20出头的小伙子来说,现实重重给了他们一记耳光。在他们的的认知里,到北京他们一定可以通过音乐来养活自己,而这个想法实际上到2011年才实现。

在那些漫长等待的岁月里,他们相互取暖,失落但不失望,甚至还时常把悲伤的情绪化为一股力量,鼓励自己继续向前。

这种智慧,在以后成了他们写歌的秘诀:

我们可以把一些很悲伤的情绪,很悲伤的歌用一种很快乐的情绪唱出来。别的乐队通常是什么情绪就写什么样的歌,但是我们表达一种情感往往是用相反的形式去做,这是我们不太一样的地方。

心态决定一切,这种基因决定了他们很会争取,也能把握住机会。

有一次,他们路过摩登天空,突发奇想,孔一蝉和韦伟化身为外卖员,走进了摩登天空大楼里。他们把唱片递给了一个公司人员,没想到这个人竟然是《摩登天空》杂志主编王硕,真是误打误撞。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6)

摩登天空5,收录旅行团乐队《The Story of Sun and I》

他们比一般人更狠,他们央求,并盯着王硕听完了demo。王硕听完之后,心里惊呼“这就是中国版的披头士”。

王硕找来了沈黎晖,老沈听了之后,留下了旅行团的手机号码。

留手机号码,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这次很可能有戏。的确,那之后沈黎晖联系了他们,说要帮助他们先出一个单曲,然后还要和他们签约。

一种美梦成真的感觉围绕着他们。

摩登天空,这个名字,在他们的音乐历程里,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柳州的时候,他们就是通过《摩登天空》杂志,了解国外和国内的音乐人,一本杂志,来回翻好几遍,最终烂的不成样子。

可以说,没有摩登天空,就没有了今日的旅行团。

4

在旅行团的心里,清醒乐队和新裤子乐队,是他们最为喜欢的国内乐队。能和自己喜欢的乐队在一个公司,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

签约之后,旅行团最盼望的就是赶紧推出一张专辑。因为只有把音乐变成一张张实体唱片,才有一种梦想落地的感觉,才不辜负不远万里来北漂。

令他们意想不到的是,歌已经攒齐了,但是沈黎晖就是不批准发行。每次他们去找,沈黎晖都以“歌曲还差点意思”为由,拒绝了。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7)

曾经被冷落的旅行团,如今深受大家喜爱

音乐人的音乐被否定,就像一个人的根基被否定了一样,这种打击是相当大的。

旅行团的音乐,相较于当时流行的硬摇滚风格,显得比较绵软。所以很多乐队不愿意带他们玩,只有新裤子乐队愿意带着这几个小弟一起演出。

同行的不理解,这又是另一重打击。真是雪上加霜,那时的旅行团,身体和心灵,每一个都千疮百孔。

沈黎晖之所以不发唱片,其实不是因为觉得他们的音乐不好,而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旅行团的音乐确实欠火候,需要再打磨打磨;第二,沈黎晖始终认为,做音乐,必须要从音乐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只能一败涂地,旅行团能否商业上的成功他还不确定;第三,沈黎晖在音乐行业多年,见过太多乐队的昙花一现,他希望压一压旅行团,让他们走的更长久一些。

前辈的苦心,不是旅行团所能知晓的。在压了三年之后,到200年,旅行团的第一张专辑《来福胶泥》推出。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8)

2008年,第一张专辑《来福胶泥》

来福胶泥,即life journey,生活就是一场旅行,旅行也是一场生活。这张专辑的音乐清新怡人,有花园,有狗,有城堡,还有假日,像是在经历一场旅行一样。

有乐迷评价道:旅行团的音乐如同温顺的魔咒,但偏偏不乏绮幻的瑰丽。

但这张专辑,并没有让他们大红大紫,只是吸引了一批小众的粉丝,他们仍籍籍无名。

之后陆陆续续发表的几张专辑,也是不温不火。2013年,乐队里的小P离队,伤心之余,韦伟写下了那首《于是我不在唱歌》,感动了很多人,当年还获得了阿鹿比音乐奖最佳单曲奖。

他们各自也逐渐有了家庭,乐队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反复折磨着他们,一度差点走到解散的边缘。2017年在涅槃之后,他们写下了《永远都会在》,表明了他们走下去的态度。

在很多人看来,旅行团属于一直将火未火的乐队,不知道为什么,感觉就差那么一点点。

5

厚积薄发,这是旅行团的宿命,而阳光是从《乐队的夏天》开始照进来的。

《乐队的夏天》第一场公演结束,旅行团在所有的乐队里,排名第一,引得一众称赞。

曾担当王菲、李宇春、朴树等专辑制作的著名制作人张亚东评价道:

我觉得旅行团是那种少有的追求艺术、追求非常细致编曲的乐队,他们保持了对音乐的那种单纯的感觉。

在后来的演出中,旅行团更是凭借一首改编版的《氧气》,人气飙升。最精彩的部分,则是他们用一首《Bye Bye》,不仅把乐队从最危险的边缘救回来,还出乎意料地赢得了第一名。

不可思议,真是不可思议,这就是旅行团的能量,如爆炸的烟火,闪亮而夺目。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9)

白岩松点评旅行团

白岩松更是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旅行团在我心目当中是乐队的基本盘,他们可能不是最前卫的、另类的、最个性的、最有颜值的,但他们必须是越努力越幸运的一支乐团。

所以在《乐队的夏天》爆火之后,旅行团并没有那种一夜成名的感觉。因为这一切,他们整整等了十五年。

从籍籍无名,到知者众多,从追名逐利,到音乐为王,等待带给他们的不是心态的日渐崩塌,而是音乐筋骨的日渐强壮,他们的歌无论是悲伤的,还是欢乐的,都有一种温暖向上的力量。

成团至今,一共发表过8张专辑,甚至在2017年一年中发行两张专辑,旅行团就是这样,有天赋,又特别能努力,所以才能走到今日。这或许,也是旅行团一战成名,破圈又荣登《歌手》舞台的缘由。

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一个以爱哭被人熟知的乐队)(10)

旅行团登上《歌手》舞台

固执、温暖,还有慰藉,这是旅行团对自己的形容。

作为一个摇滚乐队的,他们绝对是有态度的,且棱角分明,不认同的就用行动实实在在地怼回去。

在《生命是场马拉松》发行后,曾有人在他们微博底下质疑,‘这几个娘们儿,跑五公里就得挂’。

他们看到了这个评论很生气,没多久,就跑完了一场马拉松。这种回应,是不是很硬核?

同时,他们也是敏感的,在《乐队的夏天》播出后,很长一段时间,‘爱哭’成了他们的标签,‘主唱哭完键盘哭,键盘哭完鼓手哭,鼓手哭完贝斯哭,贝斯哭完主唱又哭...’。

作为一个爱哭的乐队,哭,不是因为他们脆弱,而是做音乐多年,他们在别的乐队身上看到了自己曾经辛酸无比的背影。

而这一次,他们没有哭,而是堂堂正正地站在《歌手》舞台上,唱出了这些年的心声:

生活似海,起伏不定,无边总是看不到头;

我欲乘风,浪迹远方,因为我并不平凡普通;

忙忙碌碌,反反复复,那是我的言不由衷;

勇敢为你,无畏地做白日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