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随心生还是境由心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什么?想必大家的答案都不相同,或许你也会好奇“修养”有什么好比较的呢?是的,不盲目比较本就是一种修养。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和思考,自我认知的“修养”是什么?欢迎各位家人们在评论区留言~)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瓶中养鹅》的故事?故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渐渐长大,出不来了。如果在不把瓶子打碎,也不损伤鹅的情况下,你有什么办法让鹅从瓶子里出来?”这个问题大家先做思考,答案我们放在本文的最后为大家讲解。

境随心生还是境由心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1)

前提中我们讲到每个人对“修养”的理解和定义都是不同的,小编也有自己的理解,我认为人生最大的修养是“观自在”。那什么是“观自在”?粗浅的解释就是观察自我、观察内心。当然对此小编也有一些见解与大家分享:

从社会角度来看,社会的“揠苗助长”时态,会更大促使人们产生根多偏离本身年龄的轨道变化。比如:物质、佛系、躺平、啃老等等。这种行为和认知我们暂且先统称为“自我的迷失”。那么对抗或改变“自我迷失”的方式,我认为就是“观自在”,例如:佛家静坐入定的方法是“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心观自在”强调的是集中精神,内观自性。这也告诉我们常思己过,不盯人非,两分观世间,八分观自在,把一双向外看的眼睛,让他向内看。

从生活角度来看,生活貌似无法脱离花钱和赚钱。而恰巧大部分的人们对金钱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也因此构成了我们的幸福支点。首先小编也是个“俗人”,在过去的很多时间里,也被赚钱和花钱所支配。但当你开始“观自在”,倾听内心的声音,让生活节奏慢下来后,你会发现看似对金钱没有帮助的事情,到最后都变得有意义了。例如:健康、亲情、爱情、友情。它也是我们幸福的组成部分。

为什么我们要懂得“观自在”呢?因为我们人生经常会经过三重境界,第一层“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境随心生还是境由心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2)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对孩子来说初识世界,纯洁无瑕,一起都是陌生和新鲜的,说什么就是什么,你和他讲那里是山,他便认识了山,你和他讲这里是水,他便知道了水。他不会产生其他的思考,但是当我们将当今社会映射在孩子们的身上,你会看到当他们开始慢慢长大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自己眼睛看不明白的东西,经历了很多的挫折和磨难之后,他们好像觉得生活不是那么简单的,还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这个时候他眼睛看到的是“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好人没好报,恶人活千年”,“无理走遍天下,有理寸步难行”。

有的时候总感觉生活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受到环境、习惯、欲望、妄念等所阻碍,蒙蔽了内心,让内心当中落满了很多的“尘埃”,当有了这些“尘埃”之后,你就会发现孩子们一直在追逐的过程当中,这山望见那山高,争强好胜,绞尽脑汁与人计较,最终走在了无休止境和不满足的一种状态过程当中,骤然回首忙碌一生,追逐一生,心高气傲一生,结果年轻时的梦想没有实现,至此抱憾终生。

这个时候急需要一种什么呢?心灵上的升华。因为在这个时候,到达了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境随心生还是境由心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3)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神秀大师的一首诗,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的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的修行来抗拒外面的诱惑,和种种邪魔。

菩提树是什么呢?就是觉悟之性,每个人都有觉悟之性的,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一开始的时候都是纯洁的、干净的,但是往往会被这些执着妄念等所阻碍,落满了灰尘,有了灰尘怎么办呢?其实生活在当今社会上,谁没有灰尘?谁都有!我们需要懂得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就可以了。如果说一天24个小时,我们每一天只花三分钟的时间用来“观自在”,我相信你的整个人生肯定都会不一样,当你懂得“观自在”后,我相信你既可以看清生活的真相,又对过去的事情不会再懊恼、追悔,这时候到达了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水还是水。

境随心生还是境由心生(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4)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因为过去的已经过去,我们无法追回的,所以对未来的事情也不会产生焦虑的心理,过于担忧。因为未来的我们触摸不到会拥有什么,所以只要当下不虚度,人生无可悔,做着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好好的过好每一天。

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去做人,事本是事,无需精心去处事。如果说我们能够“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能够通过表象看到本质的话,这个时候你又会拥有一颗清澈的心灵,届时你就会发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所以不用计较那么多,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顺其自然,争其必然。这就是生活在人世上的一种道理。

最后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那只鹅应该怎么样让它出来呢?

其实很多时候,生活会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问题,这只鹅该出来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就会出来,想不明白就继续去想,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有的时候我们就让问题停滞在这里,就因为这个问题本来就不值得我们去思考。

你想明白了吗?

(《瓶中养鹅》原文:一位叫陆宣的人问南泉禅师说:“有人在瓶子里养了一只小鹅,鹅渐渐长大,出不来了。如果在不把瓶子打碎,也不损伤鹅的情况下,你有什么办法让鹅从瓶子里出来?”南泉禅师唤了陆宣的名字,陆宣应了一声,南泉说:“这只鹅不就出来了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