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

本书的作者是沃尔特.艾萨克森,他先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曾任《时代周刊》主编和CNN的董事长,是美国著名的传记学家,代表作有《爱因斯坦传》、《本明杰.富兰克林传》以及《基辛格传》,且都是畅销级作品。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1)

《史蒂夫.乔布斯传》

我们本期要讲的《史蒂夫.乔布斯传》,是作者在乔布斯生前应邀撰写的,因此也可以看做是最具权威的乔布斯传记,为了这本书的撰写,作者先后跟乔布斯本人进行了40多次面对面交流,直至乔布斯生命结束的最后阶段。这本书在刚刚发布出版消息时就受到全球媒体和业界人士的关注,而在全球发售的当天,简体中文版也同步上市了,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到本书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而本书也正像乔布斯的苹果产品一样受到世人的青睐。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2)

说到苹果,我们都不会陌生,我们知道是乔布斯创造了苹果,我们也知道乔布斯创造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我们知道苹果产品的魅力,我们也知道果粉们为了得到一个苹果产品通宵达旦排长龙的热情,但我们不知道的是,乔布斯是一个极端的完美主义者,也是一个极端的控制狂,更是一个敢于同爱因斯坦等人划等号的人。

他为什么会找作者艾萨克森为自己写传记呢?这仅仅是因为他是一个著名的传记作家吗?并不是,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给爱因斯坦还有基辛格等人写过个人传记,并且取得了成功,另外的可能就是乔布斯想要把自己跟爱因斯坦等人排在同样的位置。

那么,乔布斯是否太过自负了?也许有这种可能,但像天才一般存在的他,也经历过屡屡的失败,我们只知道乔布斯在生前创造了巨大的成功,也成就了苹果公司的辉煌,但我们并不知道乔布斯曾经被人逐出了他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并且经历了长达11年的沉寂期。在这11年当中,乔布斯也一直处在失败者的位置上。

事实上,苹果公司真正进入辉煌时期,是在乔布斯第二次进入苹果公司后,确切地说,应该是在乔布斯生命的最后五年,在这五年时间里,乔布斯一边与死神做斗争,一边推出一批又一批炫目神奇的产品。在这段时间里,周围的人们发现乔布斯温和了许多,也更好相处了。很多人猜测,是可怕的病魔让他的性格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吗?本书作者给出了一个答案,是他离开苹果公司之后华丽的失败。这句话到底有没有道理?我们也许能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找到些许答案。

下面,我们将通过三个部分来为大家介绍本书的核心内容:

第一,乔布斯的童年以及创办苹果公司之前的人生经历。

第二,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前期的经历。

第三,乔布斯的转变历程。

我们先讲第一部分:乔布斯的童年以及创办苹果公司之前的人生经历。这段人生也可以看做是他的成长期。所谓成长期指的就是童年以及青少年这段时间。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在成长期的经历将会对他的性格以及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在乔布斯的成长期,对他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情主要有三件:第一件,被遗弃和被选择;第二件,他的出生地和成长的年代;第三件,他的印度之旅。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下这些事情对他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首先,我们先来说一下被遗弃和被选择,对乔布斯所造成的影响。乔布斯并没有生长在原生家庭,他出生于1955年,但他的生父和生母并没有结婚,于是只能把他送给别人去抚养,他的养父母就是乔布斯夫妇。乔布斯夫妇对他的身世并没有隐瞒,因此他也很早就知道自己是被领养的。一开始,他对这件事情并不是很在意,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给他造成了困扰。在他六七岁的时候,他把这件事告诉了一个小女孩,而那个小女孩则告诉他,这就意味着他的亲生父母不想要他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年幼的乔布斯自尊心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于是就跑回家里质问他的养父母,并且大吵大闹了一番。但乔布斯夫妇是一对慈爱尽职的父母,他们并没有生气,反而告诉他,不是他们不要你,而是我们选择了你。在他们心中,乔布斯是特殊的。

那么,被遗弃与被选择到底对乔布斯产生影响了吗?他自己虽然不承认,但这确实造成了他人格的矛盾。一方面,由于他的被遗弃,他就对外界产生了强烈的控制欲,他不仅要控制自己的人生,还想控制周围的人和事,甚至是自己制造的每一件东西。另一方面,由于家庭教育的关系,让他觉得自己很特殊,于是他就不愿意被任何规则所束缚。在后来发生的事情中,我们就能看出他人格的矛盾。在高中毕业后,他要求父母送他去私立大学里德学院。由于学费非常高昂,他的父母并不情愿,但他却能从感情上完全控制住他们,因此,他的愿望最终还是实现了。在这个过程中,他就表现出了自己的控制欲。但在一个学期后,他又觉得学费花的太冤枉,于是就决定退学。他的这一举动又充分表现了他不愿意遵守学校规则的一面。

他的这种人格的矛盾,在他以后的人生中也表现得很明显,一方面,他会对他的朋友、同事提出很多苛刻的要求,并且想办法让他们屈从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他不愿意遵守原有的规则,并且热衷于制定新的规则。

下面我们再来了解下,乔布斯的出生地和成长年代对他的影响。1960年,年仅5岁的乔布斯,跟随养父母迁往旧金山湾区的景城居住,并在那里度过了童年时代。关于旧金山湾区,有一段历史描述。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美国社会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文化运动。那么,什么是反文化呢?从定义上讲,反文化指的是某种文化内部产生的与之对抗的文化,也就说,这些反文化的终极目的是摧毁原来的旧文化。比如说,清朝时期流行的是辫子头,如果哪一个人剪掉了长辫子,并且从此坚持留短发,那么留短发这个行为就是反文化的一种表现。而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上,反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校园的民主运动、妇女解放运动、黑人民权运动、同性恋者权利运动等,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所领导的黑人解放运动。当然,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也产生了很多带着反文化色彩的艺术类型,比如说摇滚乐,再比如嬉皮文化。但另一方面,以山景城为中心的圣塔克拉拉山谷,正开始从传统的农业社区向微电子产业转型,与此同时,美国军方以及著名的斯坦福大学又在这片山谷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因此,这片区域的经济就得到了急速的发展,同时也成了硅谷工程师文化的发源地。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3)

乔布斯在童年时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一方面,他受到工程师文化的影响,对数学、科学和电子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参加了各种各样的极客俱乐部。另一方面,他受到反文化的影响,又对摇滚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崇拜鲍勃.迪伦、披头士乐队等摇滚乐创作者,甚至后来还吸上了毒品,最终也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嬉皮士。

从乔布斯的童年经历看,外部环境对他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们不能武断地评价这种影响的好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影响对他以后在商业活动中的改革与创新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最后我们来说说乔布斯的印度之旅对他的影响。他之所以选择去印度,是想找到精神的启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这是一次冒险之旅,更是一次严肃的探索之旅。可是,他要去探索什么呢?我们来看看他曾经说过的话,他说,他迷上了自我启蒙的想法,想搞清楚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该怎么很好地融进现实的社会。那么,印度之旅最终起到作用了吗?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这次长途旅行对他的影响还是深远的。他在印度待了七个月,在此期间,通过对两种文化的对比,他发现了西方世界的疯狂,更看到了理性思维的局限性。他认为,理性思维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还得靠直觉来做出正确的判断。在平常人看来,艺术和技术是两种格格不入的学问,它们之间是相互对立的,爱上了这一种,势必要舍弃另一种,但乔布斯却在两种学问中找到了沟通的桥梁,并且同时爱上了这两种学问。有人曾说过,科学与艺术的交汇处就是创造力的发源地,现在,乔布斯恰恰就站在了那里。

但是,站在这个交汇处的人们,往往是不被主流世界所接受的,在普通人看来,那是一群疯子和怪人。因此,这就给他们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阻力。但是,乔布斯为什么会成功呢?这还要得益于硅谷的宽容与保护。在外人眼里,硅谷是一个疯狂的地方,但正是这种疯狂的地方,才能容纳像乔布斯这样的疯子,当然最终也成就了他们的未来。

从以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乔布斯成长的家庭以及所处的环境都是不太理想的,对他造成的影响大多也都是负面的。但是,作为一个终将成就神话的人,他非常善于从这些不利的因素中找到对自己有利的成分,并把它们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最终他也成就了自己。

接下来就到了我们要讲的第二部分:乔布斯在苹果公司前期的经历。

我们都知道苹果公司创造的辉煌,但是我们不知道的是,这是乔布斯二进宫之后才创造的商业奇迹,我们更不知道的是,在熟人眼里,乔布斯是一个自私、暴躁,同时又冷酷无情的家伙。但很多人又认为,苹果是乔布斯个性的产物。那么,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我们来看看本书作者的观点,他认为:乔布斯成功的精髓,就在于他将各种自相矛盾的个性与行为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而他的性格中被人们非议的那部分,正是他创造奇迹的关键之所在,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他的完美主义倾向和控制欲,当然,这些性格特征也给他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具体的表现。

我们先来看一看乔布斯的完美主义倾向。乔布斯之所为会形成完美主义倾向,主要还是受了身为机械师养父的影响。在很小的时候,乔布斯就被养父灌输着追求完美的思想,老乔布斯不仅要求他在看得见的地方做的完美,就算看不见的地方也要做的更完美。比如有一次,他们一起粉刷房屋的栅栏,乔布斯认为,人们能看到的只是栅栏的外面,所以只要把栅栏外面粉刷到位就可以了,栅栏的背面根本不用去管它。但是老乔布斯告诉他,栅栏的背面虽然别人看不到,但自己人却看得到。所以,栅栏的背面也要粉刷的很完美。老乔布斯就是通过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乔布斯养成了不偷懒、不妥协的行为规范,并把这一行为规范视作自己的原则,在后来的工作中,他也一直坚持着这种原则。我们可以看到,但凡是他创作出来的产品,无论是设计还是功能,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在无限趋近于完美,就算他的这种完美主义影响到产品的成本、工期或者是效益,他仍旧丝毫不动摇。比如说,在他开发麦金塔电脑的时候,他就非常看重字体的设计,不论是字体字形还是间距和版式,他都在追求一种完美的搭配。在这方面,他和他的团队可是耗费了不少的资金和精力。在别人看来,这种花费在边边角角的努力纯粹是一种浪费,但在他看来,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在开发iMAC的时候,他同样表现出对完美的执着追求,在设计塑料外壳的时候,他带着设计团队专门去参观了一家生产糖豆的工厂,只为了把半透明色彩做的更加有活力。还有在零售店面装潢的设计上,他相中的材料是一种进口的灰蓝色石头,但是,如果用混凝土代替的话,也能模仿出相同的颜色和纹路,而且成本也只有进口材料的一成,可最终他还是坚持使用昂贵的进口材料。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4)

如果说只把追求完美放在工作上,那么还是可以理解的,但乔布斯同时也把追求完美融入到生活中。在本书中,作者就为我们举了一个典型的例子。由于他癌症恶化住进了医院,因为治疗的需要,医生要求他戴上面罩。但是,他对面罩的设计非常不满意,于是就要求医生给他换,医生没办法,只好拿出五种不同风格的面罩让他自己选。不仅如此,他对带在手指上的氧含量检测仪器也不是非常满意,他不仅说那玩意操作太复杂,更强调它设计不美观,最终还给出了一系列改进的建议。因此我们看到,即便是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乔布斯依然不放弃他对完美的追求。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乔布斯的控制欲。在产品的设计上,他容不下不同的意见,更容忍不下别人更改自己的设计。用过苹果电脑的朋友都知道,除了苹果公司的员工外,其他人是不可能通过常规的操作打开电脑的主机箱,而这种设计正是出自乔布斯之手,那么,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什么呢?其实外人是非常难以理解的,他只是为了保护内部的设计不会受到外界的破坏。这话怎么理解呢?也就是说,如果主机内部的一根电缆线偏离了规定的位置,就算它不影响机器的运行,乔布斯也是难以容忍的。我们都知道,一台电脑的主机中装着许多不同的电缆线,这些电缆线的两端只要连接住正确的位置,不论它们怎么缠绕在一起,这是不会影响电脑性能的,而且随着运输和维修,这些电缆线也会变换着不同的位置,但苹果电脑永远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在外人看来,这些东西在外面根本就看不到,所以也就无关紧要,但乔布斯却把这些看做是自己设计的一部分。从表面上看,这还是他追求完美的表现,但实际上,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控制欲,他不仅要控制自己的产品,还要控制自己的用户,他不仅要求设计团队不能修改自己的设计,同时让用户也无从下手。当然,他不想让用户拆开电脑的主机,也许还有其他的原因。在麦金塔这款电脑的设计定稿后,他为所有参与设计的工作人员举行了一场正式的签名仪式,并把每个人的签名都刻在电脑的电路板上,由于外人无法打开电脑主机箱,因此这些签名就不会被破坏。事实上,这也是乔布斯鼓励员工的一种特殊手段。

但无论怎么说,从上面的内容我们还是能够看到,乔布斯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都发挥到了极限。当他把这两种性格特征都发挥到极限时,就让他产生了非常神奇的“现实扭曲力场”。这里的力是力量的力。那么,什么是“现实扭曲力场”呢?它指的是一个人拥有一种足够强大的气场,能够让现实发生扭曲,并且让自己和周围的人相信,那些在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人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漂浮在空中的,但是某人却说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由于他的影响力很大,因此我们也就相信了。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5)

那么,“现实扭曲力场”是否只是人们,对权威专家的迷信呢?也许,在别人那里可能是,但在乔布斯这里绝对不是。乔布斯的同事经常说,他的“现实扭曲力场”虽然给他们带去了痛苦,但也让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得到了超常的发挥。在别人眼中,乔布斯所提出的观点虽然看似不切合实际,但经过一番努力后还是可以实现的。比如说,乔布斯要求设计师,拉里.肯扬,缩短电脑启动的时间。在当时,电脑启动的速度都非常慢,这也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而且业内人士也都认为这是一个没办法解决的难题。但乔布斯却并不这么认为,他要求他的设计师肯扬,把电脑的启动时间缩短10秒钟。一开始,肯扬非常不乐意,他竭力辩解为什么做不到,可最终还是没有拗过乔布斯的坚持,他只好应下了这个无理的要求,而其他人也没有抱希望。然而,短短几周后,肯扬成功将电脑的启动时间缩短了28秒。可以说,这个结果是肯扬自己都预想不到的。

除了这件事,乔布斯也让苹果公司把一些抽象的设计,一些模模糊糊的概念,甚至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故事,统统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产品。

总之,乔布斯的“现实扭曲力场”并不是毫无根据的天方夜谭,那么,是什么让他拥有这种,具有超凡预知功能的,“现实扭曲力场”的呢?作者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乔布斯一贯坚持的一种信念,那就是,世界上确实存在那么一群特殊的人。这些人是谁呢?比如说爱因斯坦,比如说甘地,当然还有他自己。他认为,他们都是被上天选中的人,并且上天也给了他们一定的启示,因此他们就可以忽略现实存在的规则,当然也就可以制定出新规则。那么,这种信念给他造成了什么影响呢?那就是,当现实与他的愿望发生矛盾时,他并不会去反思愿望的可行性,而是选择忽略掉现实。比如说他在对待启动时间的问题上,电脑启动速度慢,这在当时是一个客观的事实,而且看似也是无法改变的,但他的愿望是能让启动速度快一点,因此就对原有的事实发出了挑战。当然,他最终也成功了。

但是,当他的这种执念放在生活当中时,却给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比如说,当他的女儿出生时,他还没有做好一个当父亲的准备,他并没有检讨自己的过失,而是否认女儿的存在,自然也就不会去承担一个父亲应该承担的责任。再比如,当他被确诊为癌症时,他并不承认常规治疗的可靠性,他甚至也不愿意承认自己真的患上了癌症,因此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尝试一些并不靠谱的治疗手段,最终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还有就是,他拒绝给自己的汽车装牌照,也会把汽车停在残疾人车位上。从上面的内容看,乔布斯在社会责任感这一块,可以说是劣迹斑斑,在他回顾人生的时候,他是否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感到后悔呢?这一点我们就无从知晓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这种执念不仅给他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困扰,也给苹果公司带来了灾难。麦金塔电脑刚上市的时候非常受欢迎,原因是它的设计很先进,在操作系统和鼠标操作上非常有优势。但是,在上市不久后,麦金塔电脑的缺陷就被暴露出来。由于电脑的运行内存非常小,再加上乔布斯坚持不增加内置硬盘驱动,因此电脑的运行速度就非常慢。另外,乔布斯认为风扇会增加电脑的噪音,因此就取消了风扇,这就导致电脑的散热差,致使很多组件频频出故障。由于这些致命的缺陷,再加上微软以及各大电脑厂商的进攻,麦金塔电脑很快就失去了市场。

我们前面说过,乔布斯的性格很难被人们接受,因此早就和董事会之间产生了矛盾,而他一手设计的麦金塔电脑在市场上的惨败,更加激化了他们之间的内部矛盾,最终他也被董事会逐出了公司,而他也暂时离开了最为适合自己的舞台。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他第一次在苹果公司任职期间,把自己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发挥到了极限,并且产生了“现实扭曲力场”,这种气场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创新和实实在在的好处,但同时也带来了灾难,最终也让他自己离开了公司。在这一阶段,乔布斯表现出了自己天才的一面,但同时也展露出自己的短板,总体来说,他还没有表现出成熟的商业思维。毕竟,在商业活动中,不仅需要突破常规的思考,更需要理性与冷静。

但是,乔布斯毕竟是乔布斯,他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在努力地改变着自己。下面我们来看看本期的第三部分:乔布斯的转变之路。

我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在经历失败后,必然会从失败中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样就会避免在下一次行动中犯下同样的错误。面对失败,这是我们普通人正常的态度,但是,乔布斯却不一样。他在被董事会逐出公司后,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是他一贯的风格,他仍然把责任推在规则上,仍然会忽略现实的存在。因此,这就导致了他下一次的失败,就是他创办的NEXT公司。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6)

在离开苹果公司后,他立刻就创办了NEXT公司,建立了自己的新天地。在这个新的天地中,他没了董事会的约束,再加上资金的充裕,他就彻底放飞自我了。

我们来看看他设计出来的电脑。仅仅为了设计一个完美的logo,乔布斯专门聘请了一位著名的设计师,总共花费了100万美元。在产品的细节上,他也发挥着极致的完美,他要求机器内部的每一个螺丝都要镀上昂贵的镀层,不仅如此,他还把机器的内部也涂成漂亮的亚光黑。在芯片的设计上,他更是下足了功夫,他的电脑采用的并不是市面上现成的芯片,而要根据自己的电脑设计去定制,并且在每一个芯片上都要集中多种不同的功能。这样一来,电脑的造价就相当昂贵了。这还不算,乔布斯连生产电脑的工厂也没有放过,他连续不断地更改着工厂的色调,而那些生产设备也被喷了无数遍不同颜色的涂料。在我们看来,这些东西的改变对生产来说是毫无用处,但乔布斯却不遗余力地做着这些无关紧要的工作,这不仅耽误了生产和研发的进度,更是进一步抬高了产品的成本。

那么,这样的电脑是否就是他理想的产品呢?那当然不是,他的初衷是为高端教育市场制造一款性能强大价格合理的电脑。但是,最终他只满足了一条,那就是性能强大,但由于性能太强大,电脑的体积就特别大,价格也特别高。关键问题是,他的很多功能用户根本用不到。站在用户的立场,他们当然不会去买一台既昂贵又不实用的电脑。因此,乔布斯设计的电脑又一次失败了。这次设计的电脑,无论是在软件或硬件上,还是在外观设计上,全部都出自他自己的意愿,他当然就找不到可以推脱责任的人,因此也就只能从自己的身上找问题,这也是他第一次对自己反省。对乔布斯而言,这个意义是重大的,这也是他人生发生转变的开始。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7)

当然,一个人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乔布斯将转变付诸行动还发生在收购皮克斯之后。皮克斯是一家动画工作室,当时的主要业务是出售渲染大师这款软件。在乔布斯收购后,他又开始研究一款能制作动画的高端成像计算机,并且把这个当成了公司的主业。但是,这款计算机最终并没有成功上市,与此同时,由于计算机的研究占用了公司大量的资源,而原来的主营业务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公司财政也随之告急,到最后,公司正常运转还需要依靠乔布斯个人的财产,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十年,直到3D动画长片《玩具总动员》上映,公司的财务危机才得以缓解。回过头去看,《玩具总动员》之所以能够成功上映,还得益于乔布斯对自己控制欲望的收敛。在NEXT电脑设计失败后,他获得一个重要的认识,那就是,自己的想法并不是每次都正确,因此,在皮克斯期间,他的本意虽然是要让公司专注于高端成像计算机的研究和开发,但他也能容许别人继续动画电影的制作。

《玩具总动员》取得的成功让乔布斯受益匪浅,因为这不仅仅让他在经济上获得了收益,更让他认识到改变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乔布斯发自内心的愿意改变,并且也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为他在第二次进入苹果公司后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总之,在今后的日子里,他学会了与人合作,也变得更有耐心。比如说苹果手机的APP商城,一开始他是拒绝向外部开发者开放的,也就是说,外部开发的APP,不允许被放到苹果手机的APP商城,因为他认为外部开发的APP会让苹果手机中病毒,而且破坏手机的完整性。但如果这样的话,有很多常用的APP就不能被苹果用户正常使用,而苹果用户为了方便日常的使用,只能通过刷机等方式来强制安装外部开发的APP,这就更容易中病毒,也更容易破坏手机的完整性。面对这样的情况,乔布斯就意识到,自己的谨慎好像是一种错误,于是他就改变了策略,他允许外部开发的APP进入苹果手机的APP商城,甚至包括了他们竞争对手开发的APP,但同时也要遵守严格的标准,接受苹果的测试和批准。这样一来,苹果商城的问题就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的产品不仅维护了设计的初衷,同时也保证了足够的开放,既维持了苹果手机的核心价值,同时也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但如果乔布斯仍然坚持原来的风格,让其他APP得不到很好的兼容,那么在这个应用软件,如雨后春笋般萌发的时代,苹果手机必将在市场上寸步难行,而苹果公司也就不可能孕育出一个伟大的商业帝国了。总之,在乔布斯发生转变后,不仅没有让苹果公司产品的核心价值受到削减,还创造了一个新的网络生态系统,更创造了一个全球公认的最有价值的公司。

上面的内容就是乔布斯转变的历程,也可以说,是他的成熟之路。乔布斯在20多岁的时候就站在了时代的最前沿,但他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也让他吃尽了苦头。但在离开苹果公司之后的11年时间里,他进行了自我的沉淀。在这11年当中,他虽然一直处在失败者的位置上,但这对他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本书的作者也说道,他后来取得的巨大成功,并不是因为他在苹果公司的下台,而是因为他在下台之后华丽的失败。

至此,我们本期要讲的核心内容就为大家讲解完毕,下面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乔布斯的被遗弃让他产生了强烈的控制欲,但养父母的教育方式又让他认为自己很特殊。而后,他的成长环境又让他养成了对技术和艺术的双重热爱,这也激发了他无穷的创造力。总之,他成长期所处的环境以及经历让他形成了强烈的完美主义倾向和控制欲,而极端的完美主义和控制欲又让他形成了“现实扭曲力场”,这种强大的气场尽管给他和苹果公司带来了价值,但同时也给他造成了困扰,也给苹果公司带来了灾难。在离开苹果公司后,他遭受了连续不断的失败,在此期间,他也完成了自我的转变,让他逐渐养成成熟的商业思维,也为他日后取得巨大成功奠定了基础。最终,他创造了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也成就了一段商业神话。

然而,神话就这么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故去也令世人唏嘘不已。

乔布斯人生历程(乔布斯的一生是怎样辉煌的一生)(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