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苏小妹 苏小妹女子会读书

一般家长,必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读书好。街巷里大妈们聊天的内容,必有几句是跟孩子学习有关的。

其实名人也谈论孩子读书之事。

据说有一天,王安石和苏洵聊天,取酒对酌,不知不觉两人都有点微醉,开始说大话了,王安石吹牛说:“小儿王雪读书只一遍,便能背诵。”

苏洵谁呀?苏轼、苏辙的爸爸,虽然他 27 岁才开始学作文,但对苏轼兄弟的读书教育是非常成功的,虽然他的官没有王安石大,但听了这句话,很不服气,何况微醺之下,开口便道:“瞎嘚瑟,谁家儿子读书读两遍。”

王安石默然。

想想苏轼什么才气?什么名头?

高中苏小妹 苏小妹女子会读书(1)

王安石自知失言,这不是自取其辱嘛?没事比什么孩子,跟苏轼比,那不是班门弄斧吗?

没想到苏轼他爸不依不饶,又说:“不光是小儿(指苏轼苏辙),就是小女也只一遍。”把王安石吓了一大跳,默默地自惭形秽,觉得自己的后代实在太差劲了,长叹一声:眉山秀气尽属苏家。

苏轼兄弟我们不用谈了。光说这苏小妹!但就读书和才气而论,那可真是为女性半边天争光。

高中苏小妹 苏小妹女子会读书(2)

王安石

1.女子不比男儿差

古往今来,多少女子或多情,或多才,或多艺。

性格也不尽相同。

有侠义英武的、有刚烈耿直的,多谋能治的也不在少数,可谓英雌辈出,令人神往。

聪明多才的也不少。

作诗敢跟李杜叫板的也大有人在。写赋能跟班超、马迁争胜的,也不乏其人。

随便举例子:

班固的妹妹曹大家(音gu),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称“曹大家”。 她哥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昭奉旨入东观臧书阁,续写《汉书》。皇后视其老师,号“大家”。

蔡琰,即“文姬归汉”中的蔡文姬,制《胡笳十八拍》。

晋时谢道韫,咏雪柳絮飘风;

李清照、朱淑真我们更加熟悉。

就算是平常的女子,可能身份不高,但才气依然傲人。

比如薛涛,有诗——

二月杨花轻复微,春风摇荡惹人衣。

他家本是无情物,一任南飞与北飞。

鱼玄机有诗——

羞日遮罗裙,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难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单凭诗论,状元也是不及。

就说宋代名臣赵扦(音qian)在成都府当知府时,偶然碰见一个头戴杏花的妓女,觉得还蛮好看的,脱口而出——

“髻上杏花真有幸!”

这就不自重了,公然调情,有失身份。当然,也可以看成是搭讪,因为他这句的意思就是——杏花插在你头上真是杏花它家祖宗十八代的福气,“真有幸”!

谁知这妓女回眸一笑,说道:

“枝头梅子岂无媒。”

格律工整,对仗贴切,意境含蓄,“梅”“媒”谐音,同“杏”“幸”谐音一般高下,况且也含有挑逗的意思,是说你要泡我连媒人都不要。

据笔记小说载,大才子苏轼还有一妹,叫苏小妹。才华跟哥哥不相上下。

苏轼有个禅友佛印,就是经常不好好穿衣服,袒胸露乳的那个大和尚。他尝劝东坡急流勇退,别再当官了。曾寄给东坡一首长歌,每二字一连,共一百三十对字——

野野鸟鸟啼蹄时时有有思思春春

气气桃桃花花发发满满枝枝莺莺

雀雀相相呼呼唤唤岩岩畔畔花花

(这个比较长,就不写全了。)

东坡看了这个,看不懂啊。东坡看不懂的东西,那还不难死人了。

没想到苏小妹看一遍就说哥哥这有何难,待妹子念给你听——

野鸟啼,野鸟啼,时时有思。有思春气桃花发,春气桃花发满枝。满枝莺雀相呼唤,莺雀相呼唤岩畔。…………(这其实是叠字诗,用顶真法格式,类似于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句,每句逐次退一字读,即可得诗。)

东坡听她念出来写了一大跳啊,认为不及妹子才思敏捷。

2.会读书的女儿让爹头疼

王安石跟苏洵喝完酒吹完牛之后。苏洵惶恐了。

因为王安石听苏洵夸自己的女儿读书好。便去提亲。

王安石把儿子的作文送给苏洵,说老泉先生,你看着点定一下。这实际上就是求亲暗示。但是苏洵不太愿意呀,因为王安石这个人,不好相处。但又得罪不得。

苏洵眼珠子一转,计上心来。干脆把文章给了苏小妹,让她自己点定。

苏小妹一看,叫一声:“好文章!必才子所作,但秀气泄尽,华而不实,恐非长久之器。”

大笔一提,批曰:“新奇藻丽,是其所长;含蓄雍容,乃其所短。取巍科则有余,享大年则不足。”

就是说,这小子绣花枕头,花力气外,锋芒毕露,高考没问题,清华北大随他挑,但是长久不了,命短。后来王雪十九岁中状元,不久即夭亡,果如其所说。

苏洵一看,吃了一惊,死丫头,这怎么能怎么敢回复介甫(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差人来取,苏洵便重换了个面子,自己批给他,说什么小女貌丑,不足配玉郎。

王安石看后不高兴啊,不过还真怕苏小妹太丑,后来一打听,苏小妹确实也不好看。

高中苏小妹 苏小妹女子会读书(3)

高中苏小妹 苏小妹女子会读书(4)

3.读书不看外貌

苏小妹确实不是非常漂亮。

她哥哥苏东坡一嘴胡子,苏小妹嘲笑他说:“口角几回无觅处,忽闻毛里将声传。”

苏东坡最爱跟人辨,兄妹感情好,也不示弱,小妹额卢有点凸出,东坡就还口:“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廊前。”——这个确实长的有点过分,不好看——苏小妹又嘲笑东坡下巴长:“去年一点相思泪,至今流不到腮边。”

小妹双眼微抠,东坡就说:“几回拭脸深难到,却留汪汪两道泉。”(一早晨洗了几次脸,还洗不到眼角,却把洗脸水留在了眼角上,确实深得可以)。

兄妹两人这样说,可见兄既不帅,那么妹子也就理所当然的不美。王安石知道后,就赶紧拒绝了。

谁知这件事却轰动京城,凡来求亲的,都交自己的作文给苏小妹点定。苏小妹提笔翻腕,或一笔涂抹,或三言两句,比杨过当年重阳宫中一只手一把剑打得天下英雄正邪两派束手俯首还牛,点得众人都定了——所谓点定。

没一个她看上的。

4.才女也让新郎头疼

后来有一个人送来作文,苏小妹看上了。

这个人叫秦观。

高中苏小妹 苏小妹女子会读书(5)

她给秦观文章的批语是:“今日聪明秀才,他年风流学士。可惜二苏同时,不然横行一世。”

这倒是句实话,说明秦观文才在大苏(苏轼)和小苏之间,除了二苏,没人能及得上。

苏洵看了嘿嘿一笑,知道女儿看上了秦观。吩咐说除了秦观来,快快请进,其他的一概给我挡回去。哎呀,这丫头,终于能嫁出去了,可急死老夫了。

结果秦观一直没来。

苏小妹是聪明伶俐,闻一知二,问十答十。秦观却也是腹饱万言,眼空一世,有经天纬地之才,生平敬服的除了苏家兄弟,别人他那放在眼里,这傲气当然不能没有,不能你苏小妹千挑万拣,把我们当白菜,那也得让我对你挑挑肥拣拣瘦啊。何况听说你眼凹额凸的,那么丑,我秦观相貌堂堂,好歹也是一个大帅哥,不能稀里糊涂就进门了。

他打听好苏小妹三月一日岳庙里上香。秦观那天打扮成一个游方道人,手提拿个破碗,在庙前一站。大户人家小姐烧香不是早就是晚,因为人少。

苏小妹早晨就来了。

等她出来,秦观就上前闻讯:小姐有福有寿,愿发慈悲。

小妹对云:道人何德何能,敢求布施。

秦观又说:愿小姐身如药材,百病不生。

苏小妹一边走一边头也不回的说:随道人口吐莲花,半文无舍。

秦观直跑到轿子前:小娘子一天欢喜,如何撒手宝山?

小妹随口就答:疯道人恁地贪痴,那得随身金穴?

一边说一边就上了轿。

秦观转身喃喃说:’疯道人’对’小娘子’万千之幸。

实际上这句话不雅,有伤风化,一般古代女子听人家这样说,那是要打人的。苏小妹却没在意。

最后被丫鬟打听出那道人就是秦观。苏小妹也是笑了笑,吩咐别人别乱说。

奇的是,秦观那天见了小妹,觉得并不丑,也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况且苏小妹应答如响,才华着实厉害。于是就上了苏家门。

秦观急于成婚,谁知苏小妹不答应,要等秦观中了科举才成婚。

秦观中举那天,苏轼他爸和苏轼两个一高兴,当天就要给他们成婚。

这叫聪明女得聪明婿,大登科后小登科。

其时月明风清,宴席已毕,秦观正要入洞房,却见门前一桌,,桌上笔墨纸砚,三个封子,三个盏儿。一个玉盏,一个银盏,一个瓦盏。一个青衣丫鬟立在旁边。少游说:“相烦传话小姐,新郎已到,何不开门?”好啊,新郎来入洞房,新娘不开门,还派了警卫员,这跟谁说理去?

那丫环道:“奉小姐之命,有三个题目在此,三试具中,方准进房。题目在封子里。玉盏是盛酒的,银盏是盛茶得,瓦盏是盛水的。三试具中,玉盏内三盏美酒,请进香房,两试中了,一试不中,银盏内清茶解渴,明晚再试。一试中了,两试不中,瓦盏内喝口淡水,罚在外厢房读书三个月。”

这什么话什么事嘛?!老子入个洞房,还要考试,考试就考试,却为什么满分才行,60分都不行,只能喝茶。

秦观一听来气了,“莫说三个题目,便是三百个,我何惧哉!”

丫鬟道:“俺小姐不比平常盲试官,之乎者也应个故事而已,她的题目难着哩。第一题,绝句一首,要新郎也作一首,必须合出题之意。第二题四句诗,藏着四个古人,全猜到才算中了。第三题就容易了,只需作七字对,对得好就饮美酒进香房。”

秦观说,来来来,这么啰嗦干嘛,小心老爷收了你。

红纸封开,第一题出——“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秦观一听,知道这个题目别人猜不出,是嘲笑他假扮道人而出的,不就是说“化缘道人”四个字吗?提笔就对出:“画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不但对上了,而且还有点隐揶揄之意,撒娇说苏小妹不让他“上花台”(进洞房)。

新郎交卷,苏小妹从窗缝里接进去一看,微微而笑。

第二题还是花笺一副,题四句诗:“强爷胜祖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依门闾。”

秦观毫不思索便写出来——第一句是孙权,第二句是孔明,第三句是子思,第四句是太公望(即姜太公)。

秦观想,前两个没难度,第三个是对对子,我穿开裆裤时就会了,不足为难。

没想到第三题出来,上联是——“闭门推出窗前月”。

看似简单,却实在很难,对子出得巧啊,也不能随便一对就了事,那样显不出本事。左思右想,不得其对。听见谯楼三鼓,构思不就,心里更是惶惶的很呀哈。口中念着这七个字,右手做推窗之势。

恰好苏轼此时还没睡,正想来打听妹夫洞房消息,看见少游那个样子,心里那个急啊,手里都捏了一把汗,想妹夫此时有难,当姐夫的不解围,少游困死矣。

又怕小妹知觉,妹夫面子上就凉了,不好看。

恰好秦观转到一缸清水前,依缸看水。苏轼灵机一动,捡了一块石子,站远了咳嗽一声,一招“石破天惊”的暗器手法,将石子打入缸中,水被石头所激,洒在秦观脸上,水中月影碎乱,秦观聪明啊,立即对出:“投石冲开水底天。”

三题答完,洞房门呀的一声打开,丫鬟提银壶,斟美酒,献上新郎:“才子满饮三杯,权当花红奖赏。”

秦观此时意气扬扬,连进三盏,丫鬟拥入洞房,才子佳人,鱼水之欢,不足为外人道。

这就是苏小妹三试新郎。

女子会读书,确实让男人头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