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很多文艺创作者灵感的源泉,尤其是对于美国,战胜者的心态让他们乐于用各种角度去诠释这一场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

无论是讲述战火中的爱情的《珍珠港》,还是勇敢孤军作战的《狂怒》;无论是震撼人心的《血战钢锯岭》,还是戏谑幽默的《无耻混蛋》,我们会发现,美国人在二战电影中的形象,往往都是对自由、和平和荣誉的追求和坚守,仿佛世界的守护者。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

《狂怒》剧照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2)

《血战钢锯岭》剧照

不过,刚刚开播的一部美剧,却让我们看到了二战中美国士兵的另一面——并不是每个美国士兵都愿意无私无畏(或者无脑?)地深入敌后去“拯救大兵瑞恩”的。

这部反类型的美剧就是《第二十二条军规》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3)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海报

美式“黑色幽默”的开创者

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创作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被誉为美国黑色幽默文学的开山之作。作者本人在二战期间就是一位投弹手,曾在欧洲执行过数十次空中任务,这也使得《第二十二条军规》中对于空中作战的描绘十分写实。

而所谓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悖论: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只有疯子才能获准免于飞行作战,但必须由本人提出申请,可是一旦提出申请,恰好证明了你是一个正常人,还是会战场。

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飞行员完成25次飞行任务就能获准回国,但你又必须绝对服从命令,否则就不能回国。结果就是上级可以不断给飞行员增加飞行次数,而飞行员不得违抗。

这样充满讽刺意味的逻辑陷阱,给了冠冕堂皇地吹嘘战争光荣的美国政客重重的一记耳光,而事实上“Catch-22”一词中,“Catch”既是军规也有陷阱的意思

《第二十二条军规》创作之时,正是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时期,国内反战情绪高涨。约瑟夫·海勒在自己的小说中借二战的故事,试图戳穿美国政府和军队的谎言,而当五角大楼文件事件曝光后,世人终于知道越战也是一场骗局。

可圈可点的再度改编

《第二十二条军规》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不是第一次了,早在1970年,拍出《毕业生》的大导演迈克·尼科尔斯就曾制作过一部电影版。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4)

电影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虽然限于篇幅,但电影版对原著进行了尽力的还原,很多台词都是直接从原著中照搬的,相比之下,刚刚上线的限定剧版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则进行了更大幅度的改编。

有些地方,导演选择了做减法,如原著中颇占篇幅的牧师,那个羞怯懦弱却在暗中不断地观察现实、不断地累积情绪而最终爆发的年轻人,在剧中被弱化成了一个功能性的人物。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5)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牧师

但在有的地方,导演则选择了做加法。虽然不能将原著中甚至令人略感啰嗦的台词全部搬进电视剧里,但剧中用了大量的篇幅来刻画约瑟连的情绪和心理,相对原著来说,起到了一定的增益作用。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6)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导演是我们熟悉的美国演员乔治·克鲁尼,虽然我们更习惯他本人出现在大银幕上的样子,但事实上这十年来,他早已断断续续地拍出了《总统杀局》、《迷镇凶案》等值得一看的作品了。

美国军中众生相

伴随着“黑色幽默”和“荒诞喜剧”的标签,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进行了大量群像刻画,最终呈现出了一幕美国军中众生相的画面。

首先是军队内部极其混乱的管理,尽管每一位长官都擅长对自己的士兵大吼大叫、唾沫横飞,但可能同时他连自己的同事是谁都弄不清。

一位普通的中士被一位军官误认为是一名少校,原因竟然是这位中士的名字就叫Major·Major(少校·梅杰),而当军官发现了自己的错误,但却已经把这位中士的名字写上会议议程的时候,他的选择竟然不是修正这个错误,而是:让这位中士升职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7)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于是Major Major·Major(梅杰·梅杰少校)诞生了,这样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名字 军衔,无疑是对美军内部的轻浮与草率的巨大讽刺。

另一方面,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即使在战场和军队中也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军营里的小兵迈洛,依靠为长官在恶劣的作战条件下提供优质的羊排来变相行贿,结果虽然他在军队中未立寸功,却成功地直接晋升为司务长,果然拍马屁和送礼在任何国度都是一条好路子。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8)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升职后的迈洛变本加厉,不仅讨好上司,而且结合行军当地的土产和物资,开始和周边地区的居民进行商品交换,空手套白狼地发起了战争横财,甚至拉上长官和德国人一起开起了公司,果然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资本主义名不虚传。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9)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而最令人莞尔的,恐怕就是主角约瑟连和医生、护士之间的故事了。

厌倦战争的约瑟连,总会找各种理由住院治疗,而医生和护士们一方面因为职业道德和军队纪律,拒绝向士兵做出过度的诊断,另一方面又出于人道的考虑,愿意尽量地让约瑟连留在医院以求庇护。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0)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有趣的是,每次铁了心要赖在医院的约瑟连却总是因为种种原因又回到战场,等他下次求救般地回到医院的时候,迎接他的又是医生和护士暧昧的笑容。

同时,约瑟连又不断在限定飞行数中挣扎,当快到达25次飞行的时候,上限被提到35次,当快到35次的时候,这个数字又变成了40。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1)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因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存在,约瑟连被困在了这无限的陷阱中,即使他想偷偷在长官下次提升飞行次数之前加急完成所有任务,却依然难以实现自己回家的愿望。

谁赢得战争,谁定义敌人

每次飞行作战,约瑟连一个人坐在轰炸机的最前端,抱头鼠窜,却又无处可逃,眼前只有不断爆炸的炮弹。他的战友有的在战斗中灰飞烟灭,有的则在军营中疯狂而死。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2)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在这希望永远触不可及的绝望中,除非是天生好战的战争机器,任何人的勇气和心智都会被消磨殆尽,只剩下仓惶逃窜的愿望,要么逃出生死一线的战争,否则便要逃出漫长难熬的人生了。

原著中写到:

他早就拿定了主意,或是永久生存,或是在求得永生中死去。

从约瑟连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闻香识女人》中的史法兰中校,在战争和政治中历经艰险的他,最终在失明的黑暗中暴戾地寻求自我了断;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3)

《闻香识女人》剧照

我们仿佛看到《美国狙击手》中的克里斯,眼看着战友一个个死去,还要在战场上不断面对良知和道德的拷问;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4)

《美国狙击手》剧照

我们仿佛看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的那个年轻人,被国人视为英雄的他,年纪轻轻就已经陷入了PTSD的折磨中。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5)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他们都是美国军队的战士,也可能是约瑟连的结局,即使逃出生天,战争对士兵带来的伤害也会永续永存。

战争中有真的赢家吗?有,赢的永远是政客和军官,输的却是每一个被卷入战场的普通人。

到底谁是我们的敌人?剧中约瑟连说:“想让我死的就是我的敌人。”对我开炮的是敌人,不断逼着我上战场送死的人更加是我的敌人。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6)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还是剧中的意大利老爷子看得最透彻:

“罗马被毁灭了,希腊被毁灭了,波斯被毁灭了,西班牙被毁灭了,所有曾经伟大的帝国都有毁灭的一天,凭什么你们美国就会是一个例外呢?”

被低估的十部战争剧(看完这部战争剧)(17)

剧版《第二十二条军规》剧照

所以啊,你们不要听风就是雨,一点动静就高喊虽远必诛了,真让你上去“诛”,你敢吗?就算诛完了,有意义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