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

2022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将一位叫贾浅浅的作家吸收入会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了剧烈的讨论。

这些讨论中,更多的是质疑的声音,因为这位36岁才开始创作的诗人,其作品不但没有多少内涵,而且还充斥着低俗的元素。

质疑的背后,也让人对“公平”这个词有了另一种解读。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1)

然而就是在大众眼中粗俗不堪的语言,却被贾浅浅的父亲、中国知名作家贾平凹推崇备至。

也许这就是贾平凹欣赏的风格,因为他的作品也曾经被另一位作家王朔评为“扒厕所的东西”。

这是王朔的一家之辞,还是贾平凹父女的作品,真就那么粗俗?

京圈“侃爷”

说起王朔,许多人对他的印象就是那个“怼天怼地”的愤青形象。

事实也确实如此,放眼中国文坛,没有被王朔骂过的还确实没几个,他还写过一篇《我看王朔》,在里面把自己也狠狠地骂了一通。

但是抛开骂人这件事,王朔还是有几分才气的。

他是标准的大院子女,从小主意就多,是个让老师、家长都头疼的捣蛋鬼,所以长大之后,就被父亲送到海军部队磨练。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2)

王朔的第一个作品《等待》,就是他1978年当兵期间,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的。

退伍之后,工作不如意的王朔干脆把写作当作正经事来做了。

1984年的《空中小姐》,让王朔获得了《当代》文学新人奖,此后王朔便一发不可收拾,用不到10年的时间,写了将近30部作品。

王朔的文字,让读者仿佛走进了一方新天地:原来文学也可以这么玩!

除了生动细致的描写,诙谐调侃的语言风格是王朔作品吸引人的一大原因。

他将市井语言、重大事件等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从中发展出了一种“新京味语言”。

像“早死早超生”、“我是流氓我怕谁”和“玩的就是心跳”等极富特色、调侃意味十足的话语,不仅拉近了作品和读者之间的距离,更接地气儿,也更容易被大家接受。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3)

而且王朔的作品中因为有大量独白,如果要改编为剧本也比较容易,这种更被大众接受的方式,也增加了他作品的知名度。

王朔也和一帮朋友一起开了家“海马影视创作中心”,自己做编剧参与影视剧的创作。

万人空巷的《渴望》、现象级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王朔都是主要编剧。

由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更是开了中国贺岁片的先河,那时的“京圈侃爷”王朔,也是潮流的引领者。

虽然后来王朔骂贾平凹的作品是“扒厕所”,但其实他自己的作品,也有语言粗俗的嫌疑。

在小说《橡皮人》中,王朔的第一句开场白就是“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开始的……”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4)

这部小说发表于1986年,对于刚刚打开国门认识世界的中国人来说,这样的语言实在有点惊世骇俗了。

然而当时在《青年文学》当编辑的马未都却觉得很棒,他把稿子给主编看后,主编想了想,还是让马未都发表的时候,把这句话删掉。

要不是最后刊印的时候,马未都冒着被开除的风险把这句话加了上去,我们看到的就是删减过后的“王朔”了。

有人说王朔的作品,是用看似漫不经心的调侃,说着最正经的讽刺,讽刺一些他看不惯的社会乱象,和装腔作势的自以为是。

英文版的《商业周刊》介绍王朔时,则称赞他是用“最现实的姿态”,书写中国社会问题的杰出作家。

风光的背后,也不是没有问题,调侃之余,也有很多人认为王朔输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灰色”的。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5)

他与徐静蕾的婚外情也影响了他在大众心目中的印象,他的影视作品也因为“灰色”的人生观接连被毙,1997年,王朔选择去了国外。

当他再一次强势出现在大众面前时,是他与金庸的那场隔空论战。

骂出“圈”的王朔

1999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刊登了一篇《我看金庸》的文章,作者正是王朔。

在文中,王朔将四大天王、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金庸小说并称为“四大俗”。

他说金庸写的小说,情节重复,行文啰嗦,之所以喜欢金庸小说,就是因为中国现阶段的通俗小说还不发达。

而且因为港台流行文化的流入,中国人的流行趣味已经沦陷了。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6)

这篇文章一出来,立即让王朔被“金庸迷”群起而攻之,但是被骂的当事人金庸,面对自己的作品被盖上一个“俗”字时,却表现的很淡然。

作为回应,金庸也写了《不虞之誉与求全之毁》一文。

他说自己的小说被抨击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佛教的“八风不动”,但是这对人的修养要求很高,金庸自认做不到,又以孟子的“不虞之誉”和“求全之毁”来考虑问题。

金庸把北师大教授编写《二十世纪小说选》时,把自己排在第四说成是过奖了的“不虞之誉”,把王朔对自己的批评,当作是要求过高的“求全之毁”。

文章的最后金庸表示,因为有读者的喜爱,就算自己偶尔给人骂几句,也是命中该有,自己不会因此不开心的。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7)

他的这一番说法不卑不亢,既没有过于夸大自己,也没有妄自菲薄,还给王朔留了面子,说王朔的批评,是希望自己再完美一些。

金庸还说,王朔没有把他们成为“四大寇”、“四大毒”已经是笔下留情了。

他看过王朔的作品,认为王朔行文幽默,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苦闷,他对王朔的评价是正面的,还希望有机会与王朔认识一下。

这一来一去之间,尽显金庸的谦谦君子之风,先“开战”的王朔就有点落下风了。

但是不久之后,北京青年报又刊登了一篇《我看王朔》的文章,文中骂起王朔来十分起劲,用的都是“心胸狭隘”、“浪得虚名”一类的不留情的词语。

这篇文章虽然署名是“刀剑无情”,乍一看像是给金庸出气的,但是一打听才知道,文章的作者,正是王朔自己。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8)

这篇文章既平息了“金庸迷”的愤怒心情,也给王朔贴上了另一个标签:狠起来连自己都骂!

这场隔空论战过后,王朔似乎有点骂上瘾了,把当代文坛的作家几乎拉出来溜了个遍。

他说马原英雄气短,余华不过是耍耍小聪明,写的不是痛苦,是伤口,就是一些高明的模仿和拙劣的抄袭。

还有王安忆、梁晓声、池莉等知名作家,都没能逃脱王朔的毒舌。

不过还好的是,他对这些作家有褒有贬。

然而一说起陕西籍知名作家贾平凹来,他却只剩贬了。

他说贾平凹是“颓废到无聊”了,《废都》完全是扒厕所的东西,还让贾平凹不要再冒充“大家”(意思是某一方面著名的专家)了。

《废都》到底写了什么,能得到王朔这样的评价?

《废都》真的让人不齿吗?

贾平凹写《废都》时,正处于一个人生低谷时期。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9)

当时他的母亲因病住院,需要做手术,偏偏父亲又在这个时候去世,他自己也患上乙肝,也在医院住了一年多。

就在他拖着病体处理父母的事情时,又和妻子闹离婚,因为这事,他在单位里也被人指指点点。

贾平凹的挚友,《平凡的世界》的作者路遥也是在这一段时间去世的。

这些打击接踵而至,让贾平凹被颓废、幻灭包围,这同时也激发了贾平凹的创作激情,于是他在西安的一个水库附近闭关十个月,写出了这部《废都》。

《废都》这个名字,就是当时贾平凹心境的体现,小说的主要内容,也是这样。

故事发生在西北某大城市“西京”,小说的主人公叫庄之蝶。

作为西京文坛著名的人物,庄之蝶身边一直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女性,也和好几名女性之间,有不正当的关系。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10)

现在很多人对这部作品的质疑,也是因为书中庄之蝶与这些女性在一起的场景,贾平凹描写的过于露骨了。

在那个谈“性”色变、穿衣不露一点的时代,在大众眼里,这样赤裸裸的描写“性”,有点过于骇人听闻了。

所以当小说出版发行之后,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抵制,他们纷纷要求封杀这部小说,免得“教坏孩子”。

但是以季羡林先生为首的文学家,却对“废都”有很高的评价。

季羡林甚至还断言,20年之后,《废都》必将大放光彩。

对这部作品评价的两极分化,是因为一部分人只看到文字表面的露骨,但是季羡林等人却看到了文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出来的核心内容。

就像《金瓶梅》一样,带着猎奇的心理去看,看到的就只有那些诲淫诲盗的内容,从而极容易忽视这部小说的文学性和社会性。

知名作家王小波评《废都》时说,“就像某位大嫂突然穿了旗袍出门,我们不但要说衣服好不好看,还要想想她的动机是什么,是不是要勾引谁?”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11)

话虽然也很糙,但是这才是评价一部文学作品该有的态度:透过现象看本质。

而且在这部小说中,也不乏“君子易处,小人难交,对自己有过恩惠的小人更难交”、“教授教授,是白吃社会主义的野兽嘛”这样字字珠玑的话语。

当然,文学作品的魅力,还在于被不同的人解读,都会有不同的认识。

《废都》中那些露骨的描写,也不能作为普世价值去宣扬,但是对于一个作品来说,仅凭这一面就全盘否定,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即使是王朔,他在否定《废都》时期的贾平凹时,也肯定了贾平凹的商州系列作品。

只是不知道王朔说《废都》扒厕所时,是不是会想起自己在《橡皮人》开篇时写的,那句差点让马未都丢饭碗的开场白。

结语

《废都》当年出版之后,因为那些被大家认为“不健康”的内容,不久就遭到封禁。

但是有一位法国翻译家看过之后,对这本书却大力推崇,并不惜花费重金买下这本书的版权,将书翻译之后在法国出版。

结果书出版之后,立即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还拿下了法国文学界三大奖之一的“费米娜奖”。

从那之后,这本书的文学价值才被国内认可,2010年,《废都》才得以再次在国内刊印。

王朔说贾平凹(作家王朔谈贾平凹废都)(12)

与贾平凹的小说一样,莫言的小说也是在国内批评一片的情况下墙外开花,斩获诺贝尔文学奖的。

虽然他们的作品因为在语言、叙事上的大胆,让很多人生理不适,但是抛开这些,小说的精神内核,才是一个作品的灵魂。

多一点包容,才能有百花绽放的文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