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

这个话题中有三个关键词:婚姻、幸福、经济学。乍一看,婚姻与幸福有相关关系,但似乎与经济学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究竟有没有关系,又有多大的关系,下面展开来说,也许会有你没有想到的东西,有你没琢磨出来或者没有琢磨过的道理。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

婚姻

先说经济学,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学问呢?简而言之,经济学研究的就是用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用的一门学问。那怎么来研究呢?其实研究的就是各种事物、各种要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有多大的因果关系,经济学称之为相关关系。通过这些关系的研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经济学称之为原理,然后再用这些原理去指导现实的经济发展。比如需求的多了,相对而言供给的就会变少了,于是物以稀为贵,价格就会上涨,说明价格与需求和供给的变化具有很强的相关的关系。再比如,因为中国人比较重视教育,所以愿意在教育上大幅投入和支出,所以很多的教育行为就变成了有市场价格的商品,教育的公益性质就因为其参与市场竞争而被颠覆了。任何一种“果”,都有“因”,这个“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种,当然“果”也是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分。寻求经济领域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就是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也就是经济学的逻辑。

我们把这个逻辑套用到婚姻上,婚姻幸福是一个大家都期待的“果”,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能求得这个“果”,所以人们对幸福就十分期待,对幸福的婚姻就十分关注,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婚姻幸福,也有太多的人,因为不满意自己的婚姻,没有感到幸福,所以对自己的婚姻给差评,怨天尤人,相互对立,更多地指责对方破坏了婚姻,严重者选择放弃或者解除婚姻的形式和契约。

那么导致婚姻幸福或者不幸福的“因”是什么呢?是婚姻本身,而婚姻又是一个十分抽象而又内涵极为丰富的一个词汇和概念,完整地定义婚姻本身就是一个极为艰巨的课题,这里只能选择对婚姻产生直接影响的最为关键的一些要素,并尽可能将其具细化,以期能够观察到这些要素与幸福之间存在的真实的、有制约力的内在关系。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2)

和谐婚姻

首先,我们将婚姻做一个简单地分解,剖析其关键要素,这里先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婚姻是指国人的婚姻(不同国度的婚姻,因为其内涵不同,所以影响因子也不同),这样的婚姻,其影响因素不仅包括夫妻二人本人,还有子女以及双方的父母的因素。为简化问题,我们暂且剔除父母和子女等方面的因素,仅仅从夫妇二人的婚姻着眼进行考察,当然,这样的前提并不具有普遍性和足够的说服力,因为这样的婚姻是极简的婚姻模式(可能更适用于欧美式的婚姻模式),所以其中包含的因果关系也就相对简单。我们首先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影响婚姻质量的关键要素:感情、经济、性格、责任,显而易见这些要素与婚姻的幸福与否有着非常直观而直接的关系。简单梳理一下就是:双方感情在婚姻状态下持续向好,就可以增加夫妇二人对婚姻行为或事实的认可度和满意度;婚后经济条件变好,就会使夫妻二人在人群中获得优越感以及能够提高生活的质量和舒适度;夫妻二人性格和谐,所谓夫唱妇随,那么彼此之间的矛盾就不容易发生,和谐度越高,对对方的认可度就越高,对于二人进入婚姻、组成家庭的认可度越高;对对方的责任感越强,对方的安全感和信赖感就越强。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婚姻中二人的融洽和紧密关系,上述要素反复作用于婚姻中的二人,彼此不断地认可慢慢就能形成幸福的感觉。

下面我们从上面提炼出来的四个要素中,再次具化,由抽象到具体,再来分析这些具体的事物或行为的变化,对于婚姻的影响。

首先是感情,感情是一件妙不可言的事物。当前的人工智能如此地先进,它替代了人类的很多行为,从工作的角度看,高效、极低的差错率,运行的低成本、无需管理等等的优势,经常令人们下意识地产生深深的忧虑:它哪一天是不是一定可以取代人类,那时的人类将何去何从?但是人工智能最欠缺、最无法超越人类的是它不具有人类的情感,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公诸于世的任何一款机器人,都无法完全仿真地模拟人类的情感,究其原因,是人类情感的内涵太丰富了,就连人类自身都没有能够穷尽对于自身情感的研究,所以也根本无法用代码完整地写进机器人的大脑。这种不能穷尽的大数据也是我们研究情感、婚姻以及人际关系最为复杂和最为困难的地方。因为夫妻间的感情的内涵也太过丰富,我们无法对此形成一个简单直观的概念作为尺子来度量婚姻,所以在这里我们用一种描述来概括婚姻背景下的感情。所谓夫妇二人的感情,那就是彼此对对方有好感(比如教养、礼仪、性格、身材、容貌、知识、技能、财富等等,至于究竟因为什么,至于究竟对方哪些地方有好感的问题,因内涵太过丰富而细腻,有的时候甚至连当事人自己都说不清楚究竟对对方哪里有好感,就是感觉到喜欢,所以好感无法一一对应),通过全方位地高密度无死角地接触(婚姻生活),这些好感被不断确认并强化,再通过对比和提炼,这些好感又逐渐浓缩成为唯一能够代表对方的一种综合的符号,同时这种符号又反复作用于对方,让对方深刻地理解了这种独一无二的符号,并乐于接受这种符号不断对自身进行的物理做功后发生的效果,而且十分享受这种效果,慢慢地对这种效果形成一种依赖,成为一种因为是自己所属(持续地、不要求对偿地、私有地、私密地作用于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炫耀和骄傲,这种状态应该就是感情吧。

举例说明,郎才女貌是我国代表夫妇二人相互匹配最古老的代名词之一。郎才女貌就是女方的看中(或注重)男方的才能,男方的看中(或注重)女方的相貌。郎才女貌的夫妇,妻子中意于自己的丈夫满腹经纶,丈夫骄傲于妻子的花容月色。婚姻生活中,丈夫每每在人前或人后展示自己的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之时,都是令妻子最痴迷、最陶醉的一刻;而丈夫每当自己看到或者听到他人赞誉自己妻子的闭月羞花的容貌的时候,内心也是充满了欣喜与满足。双方因为获得了这种绝对的满足(假设彼此只有这一种要求的理想状态下),也十分享受这种满足,所以愿意通过自己的付出而确保能够持续获得这种满足,如果双方都是这种心态,就会形成良性的循环,正如古语形容的相敬如宾,卿卿我我。所以,可以认定,对于婚姻中的双方而言,能否形成这种满足的状态,是获得幸福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现实的婚姻中,即使婚姻单纯以郎才女貌作为必要的物理条件的话,那么这种状态还需要一个能够保持持久性的条件。理由如下:郎之才一旦学成,不仅终生受益,且不断加深。而女之貌虽是天生丽质,但会随年龄与经历变得人老珠黄或者疏于妆容。女爱男才物理条件愈发充分,而男爱女貌的物理条件已经变化。女依然爱男条件成立,而男保证爱女则需要追加补充条件。那就是女方对于变化了的美貌,还需要其他诸如贤惠、温柔、勤劳、整洁等其他条件的补充。如果只凭美貌,而其他方面是飞扬跋扈、不明事理、脾气暴躁、邋里邋遢,那么一旦美貌不在则男欢女爱的条件也就不在了,也根本谈不上幸福。

为此,一般而言,夫妇之间能够产生感情并持续保持热度,需要很多因素,并不一定所有的要素都是产生感情的必要条件,但是因人而异,都需要一定的必要条件。比如有的男人看中女性的柔顺,那么,是否柔顺就成为必要条件。有的女人看中男人的阳刚之气,则男人是否“爷们儿”就成为必要条件。

感情是正常婚姻成立与持续的必要条件,没有感情,则从婚姻的层面上无从谈及幸福。而形成的感情也许是一见钟情、择一而终,或是日久生情、越久越醇;当然也可能是一见如故、再见陌路,或是因错误地开始而有始无终。如果是前者,不管什么方式产生的感情,只要运用于婚姻,则幸福可期。如果是后者,则只能是分手快乐。综上所述,感情是婚姻幸福的基本条件,换言之,夫妇没有感情,则婚姻幸福无从谈起。当然,也有的婚姻没有感情,但是通过婚姻的形式能满足夫妻中某一方的需求或者双方的其他方面的满足,这样的满足只是假借婚姻之名产生的外部效应,并非是对婚姻本身指向的幸福,所以不在讨论之列。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3)

感情

其次是经济。这里所说的经济,就是指婚姻中的经济(物质)条件,经济基础决定生活条件,处于婚姻状态的家庭,夫妇双方靠彼此的收益来支撑家庭生活,根据家庭在经济上是盈余还是亏空状态来安排设计自己的衣食住行和柴米油盐。如果夫妻双方总是能对婚姻生活的未来产生憧憬或遐想,且经常能一点点、一步步地将之部分或全部地变成现实,那这样的结果无疑是令人兴奋和满足的。反之,如果在婚姻生活中经常是捉襟见肘,经常收入不抵支出,疲于应付,拆东墙补西墙,且内无长技,外无贴补,每天因身边的人以及朋友圈里的人的凡尔赛而精神备受碾压和蹂躏,渴望的生活只能在梦中,按照现实的婚姻状态的发展却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这样的婚姻,伴随的只能是争吵、猜忌、抱怨、背弃。

经济条件是婚姻生活中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因素。经济收入的不稳定,直接导致婚姻的不稳定。没有感情,只要钱够,形式上的婚姻照样可以持续。但是如果没有基本的经济保障,初始感情再深,也终会因五斗米折腰。对于寻常百姓而言,在婚姻中对于精神的追求是根本经受不起严苛的物质需求的考验的,这就如同人性经不起考验一样。究其根本,是因为人首先要活着,人更需要有尊严地活着,人要带着梦想和攀比,在有限的时间里有里有面地活着。两个完全自然的个体走进婚姻,一定是期待婚姻状态能够带给双方更大的保障,这种保障最直接的、最可以期待也是外在可见的就是经济的保障。比如国人常常赞誉的婚姻家庭模式:男方能挣钱,女方会理财,男人在外打拼,女人在内持家。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彼此都希望通过婚姻这种组合能够达到1 1大于2的效果。过去老百姓评价一个家庭的日子过得怎么样,最直接的标准就是生活富裕还是贫瘠,可以说有钱并一定就是婚姻幸福,但是没钱(指影响婚姻家庭正常运转的经济状态或者虽然能够满足家庭的正常周转,但是满足不了其中一方或者双方对未来的期待)绝对谈不上幸福。两个人走进婚姻,其实就是在共同筑梦,这里的筑梦也可以直观地理解为共同获取财富并积累财富,因为人生苦短,当婚姻中的双方发现两个人一起筑梦的速度不及一个人或者不及和另外的他人共同筑梦实现得更快时,亦或发现当下婚姻中二人筑的梦只能是梦的时候,这个婚姻的幸福也就没有指望了。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4)

生活条件

再次是性格。性格这个东西也是一个很神秘地存在,人们能够感知到每个人因为性格不同而不一样地存在,却无法捕捉和掌控在人与人之间产生行为异同的初始发力点,即使是对于自身而言,不管你喜不喜欢,性格都是那样我行我素地存在。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而这些性格迥异的有关系的个体又必须要相互进行关联,直至强关联的两个人走进婚姻,理论上或誓言中的婚姻需要彼此长期厮守几十年,直至自己或者对方离开这个世界为止方能结束彼此的缠绕。婚姻这种方式对于夫妇双方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虽然我们歌颂爱情、赞美爱情,期待美满的婚姻,但实际上婚姻本身就是对人的一种历练。无论是道德、风俗还是法律的约定,男女二人组成家庭,形成婚姻之实开始,就被期待要相伴终生,不离不弃。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就相当于将一些人禁锢在某一个区域,这个区域里的人不能越雷池半步,只能在划定的区域里生活,那么,生活在这里的人就要放弃从前很多的自以为是,在约定的规范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婚姻也是如此,比如一旦有了婚姻,便不允许与其他异性进行逾规越界无所顾忌地接触,必须按照家庭的生活需求安排作息,不再明确区分个人财产以及私有的权力,必须为确保婚姻的正常运转而出工出力,全方位无条件地维护婚姻的形式和内涵等等。婚姻这种明确而严厉的规则本身就与人的迥异的性格有诸多对抗和矛盾之处,一方面是个体的性格与婚姻的规则之间的对抗;另一方面是婚姻中的双方的性格不同而自然而然产生的对抗,如果这种对抗不可调和的话,最终会终结在打破婚姻规则上面。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5)

MBTI性格类型

从性格的角度来举例,先说个体的性格与婚姻规则之间的矛盾。比如说有的人一疯玩起来就会飘,就会肆无忌惮,随心所欲,不到酣畅淋漓,难以心满意足,内心难以平复。这本身是个体性格使然,如果没有外部强制约束的话,只要条件允许,这样的人就会周而复始地做这样的事情,显而易见,这是与婚姻的规则相矛盾的:婚姻规则要求婚姻中的人,娱乐必须有时有晌,自我娱乐的时候必须要顾及对方的感受,自我娱乐的支出必须有度,必须在不影响正常的家庭收支的前提下。用再直白一点儿的话说就是在时间上,到点儿得回家;空间上,最好不要总是单独到迪厅、酒吧、KTV、游戏厅等那些容易产生问题的地方去;经济上,花钱要节制,钱不是你一个人的钱,所有的钱应纳入到家庭的大支出之内;身体上,娱乐不能以损害健康为交换条件,如酗酒、赌博、透支体力等,因为婚姻中的个体的健康直接影响婚姻的状况。如果个体一味追求对于自我性格的放纵,就会直接损害婚姻,所以二者必须要有取舍,否则便不可调和。

再说婚姻中夫妇双方因性格的不同可能产生的矛盾。初婚的男女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一旦进入婚姻,人们就会突然发现没有自我了或者自我被大大地矮化了,就会发现所有对自我的放大都会影响婚姻和爱情。比如夫妇双方,如果一方喜欢清静,另一方却喜欢热闹,因性格不同问题也就产生了。这其中二者本身的好恶都是性格使然,不能说孰优孰劣,谁对谁错。恋爱中的男女往往都是眼瞎的,热恋中情人眼中的“西施”,婚姻状态下最终都可能成为令对方变成鄙夷无比的“稀屎”。喜欢清静的一方乐于为自己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同时可能也希望另一半和自己一起来享受这种意境。但是喜欢热闹的人则不然,寡淡的清静,会令其感到极度地无聊和无趣,因缺乏诱发快乐的元素,而让人昏昏欲睡。总想找来一些朋友,或者出去参加一些聚会活动,这才是心之所向。此时的夫妇二人,心境不一,情趣不同,处理得好,各得其乐,互不干涉,但如果二人毫无交集,各自形成只属于自己的兴趣孤岛,对于婚姻而言,亦非长久之策;另一方面,如果处理不好的话,就会相互指责,都觉得对方不可理喻,觉得自己的应有的权利受到了侵犯,觉得对方限制自己的乐趣。这种状况如果不能通过其他方式很好地调和、双方都各执己见的话,势必会导致“战争”的升级,即使不上纲上线的话,也会觉得“他(她)不理解我,她(他)不爱我了”,往深一点思考,就会变得很可怕,对对方以及对彼此的婚姻产生怀疑,最终陷入性格不合的死穴。

个体性格的属性与婚姻本身以及婚姻中的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调和的吗?并非如此,否则人类也无法繁衍至今,并且不断进入新的文明了。关于个体性格与婚姻规则之间的矛盾不难排解,那就是在进入婚姻前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觉得自己放荡不羁的性格还不能接受婚姻约束的话,那就在这种想法没有改变之前先不要进入婚姻,否则害人害己。觉得自己的性格完全能够与婚姻的规则共生共存的时候,就可以平静而坦然地走进婚姻了。

至于婚姻中的双方的性格合与不合,这的确是在婚姻大考中需要敲黑板、划重点的内容,从亘古以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开始以来,性格在婚姻中都是视而不见、毫无意义地存在的,以至于很多在婚姻中苦斗挣扎的双方或者一拍两散的夫妇,都完全没有意识到这背后始作俑者到底是谁、是什么。陷于困惑的两个人就是觉得两个人不能再在一个锅里吃饭了,在一起时谁看谁都别扭,就是感觉对方做什么都是在和自己作对,不在一起时反而比在一起时更轻松、更舒服,彼此都怀疑自己最初是怎么看上对方的,甚至很多时候在最终分手后,对对方评价时都会惊人地相似:“他(她)是一个好人”,“他(她)哪儿哪都好,就是……”这些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作为没有婚姻关系的人与人之间,可以给对方一个完全客观的好评,但是作为婚姻中的另一方存在,则会给出一个大大的差评。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性格不同。

性格并不神秘,它真实地存在而且作用于人,所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性格决定命运”等等都是对性格的存在和作用的认定和认可。性格是人们固化了的习惯,也就是说一个人一旦遇到某种情况,他(她)就马上会做出固定的某种反应。而且他(她)不仅会这么做,还会觉得这么做是正确的(极端一点会认为是惟一正确的对应方式),如果别人不像自己一样做便会感到他人的做法很别扭,甚至觉得他人的做法是错误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即使看到了对方没有按照自己认定的方式行事也不以为然,因为没有利害关系,可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能只是觉得对方与自己不是同道中人;但是如果是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人,那就不得不对应了。于是,父母会强迫孩子按照他(她)认为正确的方式去行事;领导会要求下属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事;作为夫妇双方,因为是深度的利害关系者,所以也一定会要求(劝说、暗示甚至强迫)对方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人做事。当婚姻中的一方处于低阶状态时(即一方服从于对方或者接受对方的管理),性格的矛盾不易激化,因为此时不管认同不认同,一定有一方是接受管理的;如果双方是同阶的,没有主次之分的,那彼此如果性格出现了不同,也就是行为方式不同时,彼此就很难视而不见,当这种行为方式影响到(或被认为影响到)正常的婚姻生活时,该按照哪种方式是去做,谁服从谁就会成为问题并因此产生矛盾,处于平等地位的夫妇尤其会经常面临这样的问题。人们经常会发出疑问:为什么一件看似很小的事情,却能在夫妇之间产生矛盾甚至引发冲突呢?其实事儿虽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如何处理代表的却是不同的态度和应对方法。比如这样一个很常见也很普通的处理与身边人关系的例子:丈夫单位同事老王要给儿子办升学宴,丈夫是一个热心肠,也就是情感型的,觉得是一个单位的,又花不了几个钱,通过这个事情还可以融通与同事的关系,很有意义,于是欲积极响应,出人出钱;妻子是理智型的,觉得丈夫单位老王这个升学宴办得很功利,当下很多人都很反感这样的举止,自己家又不欠老王什么人情,丈夫也没指望老王在单位帮衬自己什么,所以没必要响应。于是夫妇双方因为不同的认知产生矛盾,因为谁也说服不了对方,最终因为此事夫妻发生冷战。这个事情的根源是夫妇二人因为性格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不同,所以发生对立。事情本身原本没有原则性的对错之分,双方各讲各的道理,但因为没有标准答案,所以案子在夫妻当事人之间就断不了,而二人又是同阶的,互不隶属,势均力敌,所以僵持到了一起。如果对峙继续发酵的话,妻子会指责丈夫乱花钱,好面子,对家庭欠缺责任等;丈夫则会指责妻子不懂人情世故,头发长见识短,小家子气,太功利等等。双方为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又会列举出一串过往发生在对方身上的真实案例,于是,又牵扯出另外一大堆从前尚未解决了的问题(分歧),于是你来我往,口诛笔伐,夫妻感情就是因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伤害。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换一种情形,两口子都是情感型或者都是理智型的,那同一件事情又会变成怎么样的结果呢?对于皆为情感型的两口子而言,双方都乐于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喜欢亲和不喜欢对立,所以一致认为积极参与是十分必要的,坚决不能驳了老王的面子,否则将来在单位关系不好相处,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因为吝于支出这一点儿小钱而导致同事之间心存隔阂,同事关系自此变得紧张兮兮,实在是得不偿失,于是乎不仅随份子而且还要帮着忙乎,老王当然很满意,丈夫与老王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密切了,两口子都觉得这件事儿办得很妥当,过后夫妇每每谈论此事,都将之作为一件成功案例而津津乐道,又谈何矛盾呢。同样,一对儿理智型的夫妇,双方一致对此事态度坚决,坚壁清野,一致认为参与这样的活动毫无意义,老王实在是多此一举,自己家从前有事也从没有邀请过老王,完全没有必要碍于情面去迎合老王,于是便将老王办升学宴一事置若罔闻,即便是收到了邀请,也会以各种理由或者借口拒绝参加,当然也不会出资,即便是在事情过后,因为没有觉得对老王有任何亏欠,所以何时面对面都心安理得,胸无波澜,坦然处之。这样的夫妇之间也完全不会出现一丝一缕的战争硝烟。

人的性格的因素包含很多,夫妇之间有多少性格特点是契合的,又有多少是各异的,夫妇二人是否意识到各自性格对于婚姻会产生影响,如何应对因性格的不同而对婚姻的影响,这些在婚姻中都是无法回避的。如急脾气的看不了慢性子,脚踏实地的看不惯好高骛远的,行为严谨的看不惯做事大条的,能说会道的瞧不上言语木讷的,富于同情心的看不惯铁石心肠的等等,如果这些组合恰好存在于夫妻之间,相互间如果有足够包容和理解的情况下,不会擦枪走火。但是如果很难接受且对对方行为的不满终日在日积月累的情况下,一旦遇到一点儿火星就炸了。所以,在当前男女平等或者说女权运动相对高涨的时代背景下,婚姻中的男女之间对于自己的权利的主张就变得天经地义,这些权利具体归结就是一些行为,而性格是主导这些行为的源动力,所以性格不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达到的目的和结果也不同,当婚姻要求二者的行为必须同向或者必须达成一个统一的结果而未果时,个体之间的性格的冲突直接演化成与婚姻规则的冲突,而且这样的冲突没有裁判和中间人,于是结果就是二人或是在婚姻的框架下相互协调,各自让步,解决冲突,确保婚姻求同存异地继续;或是因为无论如何相互也达不成谅解,最后直接冲破婚姻框架的束缚。

性格一旦形成,终生不会有质的变化,性格大部分是天生的,是源于遗传父母的DNA,性格左右人的行为方式,试图通过强迫或者压制的强硬手段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的想法和尝试都是危险的。经过婚姻的人总结出来的一句话(也是真理)就是:谁也别想、也不能试图通过婚姻来改造对方,这样的改造结局都会以失败告终。这背后不能改变的其实不是对方对于婚姻家庭的态度和方法,而是个体的性格。来看这样的例子:老婆吃完饭就想把餐具收拾干净后再休息,只有这样做才会觉得心安,休息得也舒适,否则总觉得什么事情没办完,心里总是不踏实。老公则习惯饭后先把碗筷、剩菜剩饭收拾到厨房,觉得待饭后休息一段时间,散散步回来后再洗涮和整理也不迟。二人的行事方法不一样,老婆要求老公必须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做,而且还要固定成为规矩。如果老公不从的情况下,老婆或是不用老公干,带着气自己干,或是与老公争吵,希望通过施压迫使老公让步。老公如果迫不得已从了老婆的话,就会憋憋屈屈地拧着眉头去做,可能饭碗也没刷干净,餐具也没有摆放整齐,三下五除二应付了事,然后赶紧按照自己的习惯出去溜达。如果老婆依然没完没了地来检查,看到老公的工作不达标,要求返工,最终导致忍无可忍的老公把碗筷摔在一边,扬长而去。在婚姻中的任何一方,如果被迫或者耐着性子做自己不习惯、不高兴去做的事,这行为本身就给后续产生问题埋下了种子,如果长此以往的话,就好似在拉动一个高强度的钢丝,虽然钢丝因为受力会弯曲,甚至会弯成一个很大的弧度,试图改变对方的人,希望这条钢丝被拉成这个弧度以后,钢丝的弧度就能固化在这个状态,但实际上是一旦力量改变或者没有了这个拉动的力量,钢丝瞬间就会归于原位,夫妻间的行为与此理相同。

如果夫妻之间在性格上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矛盾)而且还互不认同的话,这与婚姻规则的要求之间常常是一种无法调和的存在,个体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婚姻的规则在道德、习俗和法律上也是固化的,所以二者一旦不协调,那婚姻的结果可想而知。所谓“八字不合”,内涵之意即为二者各自的属性相排斥,因而不能相安于婚姻。虽然现代心理学对于性格测量与评估与易经中八字测算所使用的变量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故,性格相合,婚姻和顺;性格不合,终生嫌隙。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6)

不和谐婚姻

最后说责任。责任就是在婚姻中双方应该尽到的义务,应该有的担当。比如双方有关爱和照顾对方的责任、有通过付出个体的劳动获得收益来增加家庭财富的责任、有清洁整理保证家庭正常生活秩序的责任、有维护和保障家庭及成员安全的责任等等。走进婚姻以前的个体可以只对自己负责,所谓“一个人吃饱了,全家不饿”。但是进入婚姻状态的人,他(她)的责任则需要覆盖全家。一方需要照顾时,另一方要无条件地提供帮助,而且不仅限于对方本人,还包括他(她)的亲人甚至朋友;对于任何影响婚姻和家庭的因素都要应对,无论是由谁和由什么引发的;确保婚姻的规则不被侵犯;确保家庭正常运转等等。

婚姻中的权力和责任是相互的,尽职尽责的同时,自然而然地享有权利:享受爱人的照顾和爱怜;享受家庭带给自己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的舒适和便利;享受家庭的安全和安逸;独享爱人感情的私密和亲昵;享受每个安宁的夜晚以及每天早晨的第一缕阳光。

如果婚姻中的双方都能守职尽责,那么婚姻令人满意到什么程度不能确定,但是如果没有其他外因,婚姻本身的续存不会令人担忧;一方尽责,一方不尽责,婚姻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当尽责的一方不能弥补不尽责的一方对婚姻造成的损失的时候,危机也就如期而至了。如果双方都不尽责,我们可以想象一些闪婚的年轻人,在对婚姻完全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和物质准备的时候,就一时冲动仓促形成婚姻的事实,结果就是婚后都不想为这个婚姻尽到自己的责任,婚姻有名无实,谁都不愿意为了维持婚姻做出哪怕是最基本的付出,钱还是自己花自己的,家事谁也不愿意去理,作息依然无规律,彼此缺少必要的关心,在一起时是婚姻,各自玩时变独身。这样的婚姻无法谈及幸福,连婚姻的内涵都没有满足,所以无责的婚姻,只能是形式婚姻。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关于婚姻中的责任的内涵和外延的认定。婚姻中的责任大部分存在于道德、传统和习俗之中,少部分存在于法规之中。婚姻是具有私密性的,所以在每一个家庭中的男女双方应该做什么,应该对婚姻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并没有一个明确而统一的规定,在双方是否尽责这一问题上,也没有可能对外开放来接受外部监督,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综艺节目,把家庭中的纠纷拿出来,交给专家和观众来评判是非,确定责任。这些毕竟是非同寻常的小概率的事件,而且这样的事情也根本无法公式化和普遍化。因为婚姻太复杂,涉及的要素太复杂,涉及到的私密性又太过敏感,所以更多的责任是在婚姻中由夫妻双方自我消化。比如初婚的小夫妻会因为谁管钱发生争执,谁刷碗、洗衣、拖地、倒垃圾这些看似芝麻粒大的日常琐事,都会成为责任分工的焦点内容,至于婚姻中重大的责任者的认定,如保证家庭的经济收入来源,购房购车,处理婚姻家庭中出现的重大的外交事件,子女教育、老人赡养等事宜,有些是约定俗成的,类似男主外,女主内;有些是婚前双方家庭约定的,如谁买车,谁买房,房本写谁的名字;有些就是夫妻双方的约定,如男方一年中必须要为女方过几个节日,女方要确保男方的正当爱好的支出,双方必须要给对方做些什么等等。夫妻终日厮守,每天都会有意无意地监督对方的方方面面的明确的以及未明确的责任的履行情况,比如女方可能会监督男方是否晚归,是否与异性有不合适的接触,是否在家族活动中体现足够的担当,是否在意自己及孩子和自己的父母,家庭出现外部纠纷时,男方是否能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等等。男方可能会在家庭的整洁和卫生,饭菜的口感和多样化,孩子的教育,在朋友面前老婆的态度等方面,考察对方是否尽职尽责。所以,在婚姻中究竟哪些是谁的责任,如果双方能心知肚明或者达成默契并且各负其责,那家庭的秩序一定井然和谐;如果双方对家庭的责任界限模糊,或者存在对责任的不同认定,都认为这应该是对方的责任,那样的话,大概率早晚会在此处起纠纷。如果双方完全没有对婚姻中双方各自应尽的责任进行思考,完全是自以为是,且鲜有沟通交流,顺其自然的状态,那可能的结果就是在出现矛盾和纠纷时质问对方:这个事情为什么应该我去做?你为什么不能做?谁规定这是我的事?当两个人没有为婚姻和家庭做奉献的意识,日子推着过,那么当生活的问题接踵而来时,婚姻也就不堪重负了。

责任是为婚姻(房屋)挡风遮雨的砖瓦和墙壁,没有责任的婚姻,即使有房屋(婚姻)的形状,但也是漏风漏雨,无法居住。有了责任,婚姻的筑巢才能不断被加强加固,才能挡雨遮风。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7)

责任

以上是将影响婚姻幸福的几个关键要素做一下具体分析,也是经济学的分析手法之一,即先确定婚姻幸福的影响因子,接下来研究这些因子与婚姻幸福的相关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用数据来呈现这些因子与婚姻幸福之间的指数关系,我们就可以用显而易见的数据来规范我们的婚姻,进行纠偏或修正,防止婚姻出现危情,那也将更大地促进家庭的稳定,对子女优质的教育,乃至推进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虽然影响婚姻幸福的因子不仅仅是这些,但是这些是非常关键的要素,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原因就是幸福的家庭中上述各个要素都达标合格,所以会呈现相似性。比如我们描述幸福的家庭一般会说,两个人感情好,家里日子过得也好(经济条件好),两口子从不吵架,性格好,都顾家等等;而不幸的家庭中,支撑婚姻幸福的关键要素缺东少西,所以才会呈现为五花八门。比如说这两口子没感情,天天吵架,家里穷得叮当响,两个人谁也不管谁,家也不像个家…

当然上面给出的四个方面的要素依然很抽象,比如感情用什么样的具体化的指标来衡量,我们还需要找出考察感情的因子,比如从是否彼此依靠、彼此信赖、彼此欣赏、相互扶持、彼此默契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理解等方面考察,通过这些可判断和识别的问题,来得出对婚姻中的两个人感情好坏的基本判断。

对于婚姻中经济状况的判断,就更直观了。可以根据所处地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及薪资水平、两个人的工作状态和工作环境,家庭的总收支来判断。正常的工薪家庭,二人的收入情况如何,是否达到当地的平均收支水平,二人有无因不良嗜好或奢侈需求、重大病患而导致的大额支出,月收支是否盈余,是否有存款或外债等来考察一个婚姻的经济状况。

对于性格和责任,也很容易找出相应的具体测量因子,比如性格有专业的测评工具,责任可以通过前面的方法找出具体的测量因子,实现测评。

婚姻是一个包含太多内容的事物,它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开放或私密的行为,各种人物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串联起来的人事物,用经济学的手法来分析婚姻,可能会让人感觉很生硬和刻板,但是毋庸置疑的是经济学的手法是有效的,有意识地用这些要素和经济学的手法来权衡自己的婚姻,就能够得出一个十分具有倾向性的结论,然后对症下药,考察和决定对于婚姻中出现的问题是要医病还是放弃治疗。

很多人搞不懂自己的婚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现实中也确实存在那种最奇葩的婚姻状态,就是一方已经提出离婚了,但是另一方竟然还没有察觉婚姻出了问题,面对突然而来的离婚协议,还会提出灵魂拷问:“为啥呀?”。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8)

问题婚姻

婚姻的问题一种原因可能是由于先天不足,也就是我们前文戏称的“八字不合”,两个人在性格上(或者在家庭背景上,所谓门不当、户不对,这个涉及深层次的社会问题,不是单纯的婚姻本身的问题,故本文对此原因不做深入剖析和论证)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在恋爱的时候,这些差异都被忽略或者隐藏、隐忍了,但是进入婚姻以后,家庭生活就是试金石,一切都会水落石出,这也是很多主张试婚的人最为关注的一点,不要等到真正开始婚姻生活的时候才发现彼此不合适而被迫终止婚姻,那样的婚姻成本对双方来讲都太大了。这种先天的不足尤以因为性格不合造成的婚姻问题居多。人的性格在现实中是半隐半现的,虽然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刻意隐藏自己的性格特点,但是性格的很多特点还是不容易被观察到或者被总结出来,这些性格特点在人与人没有交集或者只是短暂接触的时候,不会因为性格特点的差异而导致矛盾或冲突的出现,但是如果同在一个部门共事或者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人与人,这种源自性格本身的差异产生的对立和冲突就变得不可避免。比如在同事关系中,有的人一看见同事的某种行为就会莫名其妙地觉得厌烦,虽然碍于面子或者其他因素,会不同程度地隐忍,但是当这种不愉快的总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双方的强弱力量发生明显改变的时候,一方就会人为地干预对方的行为,这就是源自性格的冲突。相比同事之间的性格冲突,夫妻之间的性格冲突会变得更加直接和无所顾忌,因为夫妻之间缺少同事之间因为人情和规则的限制而产生的隐忍,这里说一句戏言也是至理明言就是:婆媳间最好的相处方式就是把对方当成同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经常是亲人之间的伤害是赤裸裸的和无所顾忌的。比如在亲子之间,在夫妻之间,在发生冲突的时候,只要能消除心中的怒火,强势的一方往往脱口而出的话语都是一把把锋利的剑,也正是因为太过了解,所以才能够轻而易举地针对对方的痛点,进行狠狠地打击,打人就打脸,骂人就揭短,力图刹那间就能让对方痛彻心扉。所以在夫妻之间因为性格原因出现冲突的时候,争吵中的双方进行相互伤害也常常是没有底线的,如果能尽快修复或者彼此留有余地的话,雨过也许还会天晴。但是众所周知,一个人的性格是很难改变的,所以这种在夫妻之间因为性格差异产生的矛盾和摩擦也是几乎是无法避免的,于是每每出现矛盾的时候,双方都会因“见不上对方”也完全不惧矛盾升级、剑拔弩张,有时这种“厌恶”因为长时间反复地叠加,怒火一点就着,有时甚至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心心念念就是一棒子“放倒”对方,直奔对方软肋和痛点,字字诛心,那么因性格差异带来的婚姻的危机也就离爆发不远了。

婚姻的问题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后天的经营不善。婚姻需要经营,就如同房间需要经常整理是一样的。按照经济学成本‐效用的理论,在婚姻中,各种支撑婚姻的成本与效用的性价比必须与婚姻中的双方的预期保持基本一致,下面仍然以四个关键要素来分析。

当一方觉得自己对于维护感情的付出与自己对于感情的期待一致或者回报大于付出时,就会持续自己的付出。比如一个貌美如花的妻子根本不需要为丈夫做什么,就能因为丈夫醉心于自己的美貌而得到丈夫百般的恩宠,百依百顺(感情),此时的妻子经营情感的成本是最低的,她只需保持自己与生俱来的美貌就可以获得丈夫对自己的情感,而在年轻时保持自然的容貌几乎是零成本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成本就会逐年增加。而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妻子为丈夫和家庭尽心尽力,倾其所有,把自己的一切都投入到家庭,但是丈夫非但没有给与自己对等的感情回报反而却钟情于他人,这就好似一个人将自己的身体重心毫无保留地依托在对方身上,但是对方却一闪抽身了,这对于为感情做出巨大付出的一方的伤害无疑是重大的。

对于感情要素,婚姻中的双方都会自觉付出或者一方被另一方要求做出一些追加的、明确而具体的付出,比如女人要求男人必须记住结婚纪念日,并在这一天采取仪式感十足的行动;男人要求女人在外面要给足自己面子等等。婚姻中的感情应该是相互的和内发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发自内心的每一个动情的眼神,每一个细微的关爱动作都能表达感情,这样的感情表达也很容易被对方捕捉和感知。心里有才能自然流露,心里没有装出来的也不真实。当然,感情不是装出来,没有了感情,再怎么经营也无济于事。所谓在感情方面的经营,指的是更多地、有意识地关注对方的需求,不仅心里有,而且还是要让对方感知到。就像初中课文《圣诞礼物》里的男女主人公那样,为了给对方送一个心仪的圣诞礼物,妻子卖掉自己的长发,给丈夫祖传的金表配了个表链,而与此同时,丈夫却卖掉了金表给妻子买了全套的梳子。

经济方面的经营在婚姻中十分重要,这是最贴近经营也是最具有现实意义的经营内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何管好家,是婚姻中的一门大学问。老话讲: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仅要进钱,同时还必须要理好家庭收支账。普通家庭的日子过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会不会、能不能持好家,既能开源节流,又不降低生活质量。如果婚姻中有这样的持家好手,不论是夫还是妻,家庭生活一定会蒸蒸日上的。反之,如果收支没有计划,两口子都是月光族,遇到需要花大钱的地方,因为没有计划,没有积蓄,所以只能是增加债务,或者拆东补西,长此以往,经济基础也就不牢固了,也就更经受不起可能出现的意外支出的冲击了,维系家庭的根基也就不稳了。

性格方面的经营,有两点十分关键。一是了解彼此的性格特点,清晰地明瞭各自的异同;二是一定要理解性格内化于每一个个体之中,与个体不可分割,所以,接受一个人需要全盘接受,包括这个人性格中的所有特点。在心理学的学术上,对于同质型的婚姻(双方性格特点类似居多)与互补型的婚姻(双方性格特点互补居多)哪一种婚姻更和谐的调查上,同质型的婚姻以压倒性的优势胜出。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就是说知道他(她)会这么做,也一定要知道她(他)为什么会这样做。性格是一个人行为举止背后的内在支配力。比如内向性格的人就少言寡语,但话不多并不代表其不热情或者不迎合,因为这样的人对谁话都短。所以如果因此就想定对方对自己的娘家(婆家)人不热情就不客观了。

在责任方面经营,首先要清楚自己应尽的和对方已尽到的责任。婚姻中的责任同样方方面面,而且男女有别,所以应该是自己该尽的责任就得责无旁贷,能够兼容的责任应该主动多承担。如家庭中的各种修理工作,习俗上应该是男人的活儿,但是如果男人做不来需要打电话雇人来做的话,电话就不一定必须由男人来打了。对于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一般除了必需的性别分工,比如女人生孩子、喂孩子,男人更多地干体力活儿以外,更多的往往会是婚姻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分工,谁熟悉、谁更多地介入,就自然而然、约定俗成地成为夫妻中那一方的活儿了,比如辅导孩子学习,这个工作责任不限性别,谁更多地辅导,谁介入的更多,谁更善于辅导学习,谁就自然地成为负责辅导功课的一方,于是与学校相关的课业、考试、教材、校服、作息、费用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都成为责任人份内之事,当然,出了问题也就自然地成了责任人,被问责了。这里忽然间想到了一个真实的例子:小两口中的男人很狡猾,心眼儿多,也会哄女人,为了表现,婚后将洗衣服的活儿主动揽下来,在上个世纪70年代,没有洗衣机,只有搓衣板,男人一顿操作猛如虎,没多一会儿,院子里的晾衣架就挂满了洗好的衣服,一眼望去,很有成就感。女人上眼一搭,干的脏衣服洗完变成了湿的脏衣服,全部下架,自己重新来过。一来二去,当男人再次撸胳膊挽袖子跃跃欲试试衣服的时候,女人一句你快拉倒吧!于是此项工作的家庭分工至此结束:衣服由女人洗,男人负责在女人洗衣服时围着女人说俏皮话。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9)

经营婚姻

我们希望通过经济学的方法,可以用各种关键指标来展现和监控自己的婚姻,即使不需要精密地计算,至少可以经常地用这些指标来对标自己的婚姻,尤其是那些搞不懂自己的婚姻究竟出了什么问题的婚姻中的双方。当然,这里非常有必要澄清一点,就是前面我们也说过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是将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但是用经济学的手法来考察婚姻的时候,却绝不是追求将影响婚姻中的关键要素最小化的同时谋求效用的最大化,无论是我们前文中提及的婚姻中的感情、经济、性格还是责任要素,都是要确保一定的基数的基础上考察效果,同时,各因素与婚姻幸福都是正相关的关系,也就是说双方在上述四个指标的投入越多,回馈的效用越大,换言之就是可以理解为婚姻越幸福。但是反过来,如果追求少投入多产出的话,那就涉及到婚姻中最根本的同时也是做人最根本的诚信问题了,比如涉及虚假感情投入、将大量的个人收入据为己有、对于对方因性格原因做出的令自己不快的行为表面不在意背后很鄙夷、寻找了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自己的责任等等,这样虽然可以谋求投入的最小化,也就是婚姻中的个人少投入、占便宜,婚姻中失衡的部分由对方更多的投入来补足,婚姻中的夫妻任何一方如果抱有投机心理对待婚姻则婚姻就会变得非常可怕而且性质严重,后果不堪设想,因为这样的行为直接动摇了婚姻的基础也是做人的根基---彼此诚信,夫妻是除了父母,有时甚至是高于父母的最需要信任的关系,因为夫妻双方是毫无隐私、赤裸裸地背靠背关系,如果不放心将自己的一切交给对方,那这种有所保留的婚姻一定是危机重重的。所以在婚姻中非但不能试图通过降低己方的投入成本来谋求效用的最大化,这种行为一旦发生,就会被认为是对方对自己的不忠诚,它指向的唯一结果就是颠覆婚姻,而且不仅做不了夫妻,最后可能连熟人都做不成了。

至于这四个指标的底线的基数是多少,换言之婚姻的底线在哪里,这个问题虽然因人、因为不同的婚姻而不同,但是其中还是可以寻觅到一些大体的表现的。双方是否有感情,婚姻中的双方是最敏感的,比如老夫老妻经常描述的:握爱人的手,如同左右握右手。夫妻双方对于对方对自己的感情都会有一个心底的底线:如果连这个事情他(她)都不愿意为我做,那就是说她(他)对我已经完全没有感情了。当然这个标准没有统一的答案,有的人是考察对方在生活中对自己的关心程度,有的人是考察对方对自己父母的态度,有的人是考察对方对自己的朋友的态度以及在朋友面前对自己的态度,一般来讲,夫妻双方都会存在一种基本的默契:不会去做对方讨厌的甚至于不能容忍的事情。当婚姻中的一方明知故犯时,表明感情的危机可能是到来了。

在国人现实的婚姻中,可以观察到的更多的情况是夫妻双方对于婚姻的综合要素的考察结果基本处于中位或中低位,各个指标都处于高位的高质量的婚姻在我们的身边并不多见,更多的婚姻是虽然不能期待持续保持新婚时的状态,经过生活历练的婚姻起码在生活中彼此还基本配合,并没有触底。国人的婚姻相对于欧美人的婚姻最为不同之处就是婚姻要素的复杂性,国人的婚姻不单纯是夫妻二人的婚姻,是夫妻双方两个家族的合婚,这一点相信婚姻中或者经过婚姻的国人均有共识。所以婚姻中有太多需要思考的因素,而非欧美婚姻中单纯以夫妻双方对于婚姻的考察来评判自己婚姻的状态,决定婚姻的走向。同时国人的含蓄(也就是好面子)的特点以及个体婚姻的私密性原因,夫妻双方不习惯直接用语言来表达感情,西方的我爱你,在国人口中表述可能是:你这个死鬼。国人不习惯公然指摘对方对于婚姻存在的问题以及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除非问题已经变得不可调和,必须要摊牌。另外,国人的婚姻除非是不得不公开的情况除外,外人即使是双方的父母也是很难观察到婚姻的内幕,这就导致位于其中的夫妻双方很难用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评判自己的婚姻,更多的人习惯以自己的观察来总结对于自己和他人婚姻的认识,尽管完全意识不到自己的考察是否客观和真实,而且更习惯用他人的婚姻生活外在可见的闪光点来比对、批判或者慨叹自己婚姻生活的平庸(尽管有太多的可能是因为自己观察的不充分而产生的误觉)。讲一个现实中最有代表性的真实故事:有30多岁的夫妻二人在各自的单位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外观有点儿油腻的丈夫乐于在妻子单位同事的人前和妻子秀恩爱、常常当众喂狗粮,丈夫只要出差必为妻子买礼物,且每次毫无意外一定是令妻子称心如意的,这一点每每令妻子单位的女同事们唏嘘不已,这样的能对妻子身体的三围把握得不差毫厘,买的衣服既时髦又合身,仅此行为不知诱发了多少目击者家庭的感情纠纷。没有人怀疑这对夫妻的感情,除了羡慕还是羡慕,直到有一天这位妻子请假多日未到岗,单位中最好的闺蜜被允许探视后,真相才逐渐露出端倪:吵架中,丈夫竟然用未开封的易拉罐啤酒砸向妻子头部致其重伤,而且这种丈夫对妻子的家暴在他们真实的婚姻中其实完全不是偶然现象。

其实,如果婚姻的一项或者几项关键指标出现触底的时候,婚姻的结局就基本可见了。除了感情之外,比如夫妻中任何一方拒绝将自己收入作为家庭公共支出的时候,直接表明不接受对方的某种行为方式的时候,直接放弃自己对家庭承担的责任的时候,这些都是触底的表现,有的时候是为了示威或者警告,要求对方引起重视积极回应,背后可能是期待尽快回归正轨,也可能是视对方的回应来决定是加深制裁还是放弃威吓。我国历来有“夫妻没有隔夜仇”、“床头吵架床尾和” 的老话,这是指婚姻的各项指标即使是一时或者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处于中下位,但起码还没有触底,所以这些说法才得以成立。而往往指标一旦触底,就表示已经发生了病变,有太多的时候是不可逆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基于太多的源于婚姻本身之外的因素的考虑,即使指标触底了也没有结束婚姻的形式,但即使是形式上修复了,那伤及心肺的一方的痛楚,只有深深地蕴藏在心底,再用成吨的水泥封堵,强迫忘记或禁止触及,可能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维持婚姻的最低层次的、形式上的运转。

运用经济学的手法强调对这些影响婚姻的关键指标的重要性认识,就是提醒婚姻中的双方,清晰而持续地意识到这些要素与婚姻的强烈的正相关关系,如果是因为粗心大意而使其中的某项或者某几项关键指标接近临界值的时候(任何一项接近临界值对于婚姻而言都是致命的),能够忽然警醒,幡然醒悟,通过各种方式,全力拉升远离阈值,才能确保婚姻不会发生质变。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0)

阈值

除了各个关键指标要素针对婚姻幸福的正相关关系外,各个要素之间是否也存在相互制约关系呢?比如感情要素与经济要素之间,两个人感情好的话,一定都乐于为对方花钱,为了达到满足对方的目的,就一定会想方设法多赚钱。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反向的作用点:感情越深,对于经济的依赖就越小,所谓“只要能和你在一起,吃糠咽菜也愿意”,谁也不愿意让对方为了满足自己对于经济的需求而付出更多。至于达到感情的极致,经济的要素所发挥的作用就近乎归零了,那就近乎是神仙夫妻了。比如现实中有年轻的北大毕业的年轻夫妇归隐深山,种菜养鸡,所有的一切都自力更生,自食其力。相比于北大同窗,经济条件可谓艰苦,孩子都是自己接生的,但是二人自得其乐,沉迷其中的时候,经济条件之于感情的作用就显得很轻微了,他们生儿育女,生活过得很坦然。至于对于那些敢于殉情的二人而言,死都不惧,还想过钱的事儿吗?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1)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当然常规的感情更多的都是有上限的,换言之并不都能达到 “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境界的,所以对于对方必要的支出不吝啬,就应该视同感情。反之,如果没有经济保障,感情就必然会受到影响。因为人毕竟是处于俗世,俗人谁也不能脱俗,所以世俗的标准、世俗的规则、世俗的好恶、世俗的美好与丑恶都沁透在每一个俗人的肌体之内,而代表经济的钱是通向美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桥梁和手段,有了钱虽然不代表有了感情,但是有了钱绝对能加深已有的感情、筑牢可能外逸的感情。因为极端的爱情神话毕竟更多地存在于想象和文艺作品中,所以,普通人的感情与经济条件的关系常态化应该是正负相关的关系。也即感情好则愿意为对方多花钱,也乐意为表达感情(为对方花钱)而多赚钱;感情不好则不愿意为对方花钱;经济条件好会加固感情(前提是有感情基础,没有感情基础的情况下,经济条件与感情无法保证正相关关系);经济条件不好则会影响感情。

再说感情与性格。感情好的前提是兴趣相投,情投意合的前提是相互认同和欣赏。性情相投很大程度是性格类似,所以一方的言行才能被另一方欣赏以为然。我们经常能遇到或者看到这样的一幕:我们在面对一个陌生人或者一个不是很熟悉的人的时候,突然间他(或她)在某种状态下的一个举动,或在某种情形下说出的一句话,会突然让我们感觉他(她)做得对,做得好,说得对,话说得很带劲、很给力,于是乎觉得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比如我们在抖音上偶然间刷到了一个陌生的脸孔在发表着自己的某种观点的画面,通常指尖的滑动只停留不足一两秒的时间,最后能让你静静倾听而且最后加关注的原因是你觉得他(她)说得有道理。而你这么做(这么认为、有这种感觉)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因为你的内心认为:换做我自己也会(认为该)这么做,这么说,或者也想这么做,也想这么说,但不一定有勇气做,他(她)做了我想做的事,说了我想说的话,厘清了我一直搞不明白一些道理,所以我瞬间会对他(她)刮目相看,油然而生出一种好感和亲近感。也许我们生命中很多的相识和邂逅皆因与此,包括你的他(她)。

当我们在相处过程中发现彼此在很多事情上一拍即合,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心有灵犀的时候,心就会一点点地靠近,同性之间会发展成为密友,异性之间就可能发展成为恋人。这背后的逻辑就是这样的:两个人之间,因为在性格特点的多个维度上是相同的,所以才会同轨同向。当然也会有欣赏他人做到但自己完全做不到的方面,也就是他人性格特点的不同维度,他人的手段和手法自己惯常不会去选择,但是还是会欣赏他人的对自己而言的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的做法。性情相投的男女更容易产生感情,有感情的男女性情相投的居多,当然也会有性格互补的类型存在。性情相投的人,感情越深,同步性越强;同理,感情越深的人,对对方理解和包容性越强;另一方面,性格不合的两个人,婚姻中的感情会面临挑战,能够做到和而不同,需要一种很强的驾驭能力,比如我们观察很多老夫少妻的情况就是这样,不仅是年龄的代差,性格的迥异也会在婚姻中相伴相生,在这样的婚姻中能够做到水急但舟稳,需要非常强大的驾驭能力。电视剧《大丈夫》中王志文饰演的大丈夫欧阳剑与《我的!体育老师》中张嘉益饰演的中年体育老师马克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而同年龄段的夫妻,尤其是年轻的小两口,如果在性格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的话,因为缺乏生活的历练和对婚姻的深刻理解,所以在驾驭这个问题上会有较大的难度。比如婚姻中的七年之痒,比如人们常说的婚姻需要的磨合期,其实都是努力在存异中求同,如果真正能够从心底包容接受对方与自己的“不同”,那样的婚姻才有可能长长久久。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2)

感情与性格

在感情和责任方面,有感情自然会有责任,比如男人就会想着保护女人,女人就会想着照顾男人。感情越深,责任感越强,情到深处,合二为一,对对方的责任变成了个体下意识的行为。反之负责任的行为也会营造形成感情的氛围,一个有负责感的男人是很容易打动女人的,因为女人天生就是需要保护的。一个有母性光辉的女人也很容易打动男人,因为男人再大都是一个大男孩儿,是需要人照顾的。一个负责人的人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乃至信任,但不是一定都会转化成感情。而与一个不负责任的人相处,则一定不会转化成感情(特殊情况和需求除外)。在婚姻中,感情深,则责任强;感情淡,则责任弱;反之,责任强,则感情容易加强;责任不强,则感情容易淡化直至破裂。

再看经济与性格的关系。如果单纯地将二者直接比对,乍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经济条件改变不了性格,性格也不能改变经济条件。但是如果放在婚姻的背景之下,二者之间可能就会产生一些关系。一方的经济条件好,另一方在某种程度上依存于这种条件的话,那么这一方可能就会收敛自己的性子,接受或者包容对方与自己在性格上的不同点。现在社会上流行一种“少奋斗20年”的说法,无外乎就是灰姑娘找到了王子,傻小子撞到了富婆的故事。很多基于现实的考虑,这种行为当下还备受推崇。比如寒门女子嫁入豪门,不仅自己的身价和地位甩了闺蜜们几条街,而且自此还让娘家脱胎换骨,改换门庭;男子牺牲了自我,用青春赌明天,由此让自己跻身上流社会,还省略了奋斗的全过程。这种观念让很多的年轻男女趋之若鹜。然而一定需要清楚的是:婚姻不是可以用来交换的,即使是现实中能见到这样的现象,但其背后,无外乎是用失去或者放弃自我(性格)来交换利益,为获得优厚的经济条件而忽略自己有性格这个事实。尽管不提倡这种婚姻方式,但是因为这还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所以在这种状态下的婚姻,经济与性格是有相当大的关联的。经济条件差的情况也是这样,比如在一方的经济条件很差或者因为突然的变故导致家庭的经济条件飞转直下的情况下,即使双方在婚姻状态中的行为没有任何变化,也可能导致另一方或者婚姻中的某一方突然“个性”爆棚,对婚姻颐指气使,成为婚姻的“教师爷”或“点评师”。我们经常慨叹那些功成名就后的名人们婚姻的“哗变”,也无语那些不甘于自己的姿色浪费在没能耐、窝囊废男人身上而一定要为自己的姿色寻一个合适价格的婆娘。当然,双方经济条件都好也就是互不依赖的情况下,那么还是路归路,河归河,我还是我。

反过来看性格之于经济。在夫妻二人性格相合的情况下,前文已经论述,结果就是更容易出现一种令双方都感到舒适惬意的和谐的婚姻状态,不言而喻,双方都愿意维护这种婚姻状态,也愿意为了让这种状态更上一层而付出努力,而改善经济条件无疑是提升婚姻质量最直接的方法和方式,这也就为双方更好地改善经济条件于无形中提供了内源力。另一方面,在性格不合的情况下,在没有产生婚变之前,双方因各自性格的个性,谁也不愿意让步向对方妥协,所以在婚姻中“大勺免不了碰锅沿儿”的对立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掩饰也无需掩饰,这种对峙和随时可能产生的不愉快充斥于婚姻生活之中,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个下意识想逃避的场所,这时候双方谁还愿意为了为维持这种尴尬的氛围而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呢?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3)

性格与经济

最后说一下性格与责任的关系。这里面二者有一些内在联系。负责认的本质是什么呢?就是为对方、为家庭多考虑,自己更多地为之付出,确保对方和家庭的舒适与安全。从性格的角度讲,有的人责任感强,有的人就弱。这里不是想不想、能不能负责任的问题,而是个体本身对于责任的认知问题。比如有的人的责任感并完全是基于对对方的考虑,而是自身性格的特质,对于那些控制欲强、甚至有强迫症的人而言,此时之于对方的很多要求可能不仅仅是基于责任了,而且还有强迫和高压了。如丈夫要求妻子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与异性单独接触,否则他就会感到不安,就会烦躁不已甚至大吵大闹;比如妻子要求丈夫绝对不能吃那些不健康的东西(有时也可能仅仅是基于自己的认知),因为她认为这是对他身体有害的,一旦发现丈夫吃了自己就会抓狂。在这些人的性格特点里有着深深的不安全感,所以他(或她)对于遵守既定规则(或者自己认定的安全规则)和寻求保护的要求非常高,所以他(她)就会自然而然地要求(强迫)爱人接受自己的“负责任”,因为只有这样他(她)才会心安。所以此时的责任更多的是个体自身的性格特点使然,或者说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当然另一方可以理解为关爱,但这种近乎强迫的负责任无法持久,长此以往如果对方一旦开始反感的话一定会招致对方强烈的反抗。

还有一些人不喜欢这样的负责任,他(或她)会认为这是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即使是对对方有益的要求,但如果对方不接受,这种负责任作用是负面的,因为都是成年人,都会对自己负责任。这样的人性格比较随性,不喜欢约束对方,也不希望对方约束自己,当然有些时候会被对方认为对自己不负责任,没有尽到一个丈夫(或者妻子)应该给予的关心和督导,感觉自己被忽视,上升到一个高度就是对方最自己或者对家庭不负责任。我们常见到这样一种情形:丈夫全身心投身于工作,工作成绩和经济收入斐然,当然丈夫并没有脱离正常家庭生活,他将收入交给妻子用于持家和妻子个人的花费,此时的丈夫对于责任的思考可能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给予妻子最大限度上的经济上的和个性化的自由,这对于妻子而言应该是有莫大的幸福感,于是他没有更多地去安排妻子的生活,他希望妻子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当然是婚姻规则内的)。这种情形的结局也有几种:一是妻子按照丈夫所预料的那样,让她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而且把丈夫和家庭也照顾得井井有条,二人心有灵犀,分工明确,配合默契,生活很滋润。二是丈夫以为妻子很快乐,妻子却认为自己被忽视,丈夫只有工作没有自己,下班了都不问问自己一天都干了什么,有没有心情不愉快,甚至没有关注到自己做了脸。时间长了,家里的事也不愿意理了,妻子甚至怀疑丈夫工作中有什么“别的事儿”,否则为什么会那么沉迷于工作,所以一定会翻看丈夫的电话,甚至于想方设法一定要到丈夫工作的地方看一看,终日疑神疑鬼,惴惴不安。丈夫给予妻子的宽松让妻子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断线的风筝。三是妻子尽情放飞自我,因为没有约束而变得无拘无束,过分地追求愉悦自我而渐渐忽略了丈夫和家庭,于是,一切皆有可能,包括给丈夫戴一顶绿色的帽子。

如果一方非常负责任,这里说的责任是源于对婚姻负责的责任,那么一般来讲,对方常理会收敛自己让对方不爽的个性,比如对方对你嘘寒问暖,你却觉得对方太磨叽而给对方甩一个脸子;比如你在外面或者单位受了委屈,对方要给你出头给你讨一个说法,你却觉得对方多事。诸如这样的情形,正常的状态下是不可能出现的,因为不合逻辑。当一方表现并且做到负责任,对方感知并领会这份责任后会回馈这份责任;如果一方总是不表现也未尽责任,那就有可能是对方张扬个性的时刻到了。诸如喋喋不休、一言不发、冷若冰霜、麻木不仁、翻旧账、立规矩、情绪失控、我行我素等等。

性格与责任的关系很微妙,因为既有源于个体性格本身需要的成分,也有基于婚姻需要的成分。所以二者经常混在一起,不易分辨且极易混淆。我们常说的性格好,更多的指的是性格温和不极端。性格好之所以被赞誉和推崇,是因为这种性格容易调解矛盾,中和意见,避免纠纷少是非,上善若水。如果夫妻的性格相投,都愿意负责任时,不论是源于性格本身的还是源于婚姻的,双方可能都认为应该这么做,所以彼此接受;或者都不愿意给对方束缚时,双方都开放豁达,互相留有空间,彼此暗合。当然,可能更多的夫妻是介于两者之间,因为一是可能对性格不了解,觉得对方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或者婚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另外就是可能有的地方一致,有的地方不一致,所以填平补齐,取长补短,生活嘛,就是苦辣酸甜,也就默许接受了。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4)

性格与责任

总之,评价任何一段婚姻,都需要有一些评价的基准,从前人们进行评价,就是评价者凭借个人观察得到的一种综合的感觉,如果非要说出一二三理由,可能一时间也道不出来,其原因就是没有一个公认的评价标准,因为婚姻本身就够复杂的,再加上幸福这个如此抽象和模糊的概念。记得在几年前央视有一档节目,内容是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问的问题也很雷人,路人的回答更雷人!问题是:你幸福吗?回答:我姓曾。之所以说问题雷人,因为这个问题几乎无法做有效回答,即使答了幸福或者不幸福,其实对于观众而言都没什么实际意义。所以也就有了后面充满戏谑的答案。对于婚姻的幸福与否的评价其实也是如此。

我们给定了四个方面的考察因子,就是为了方便对于复杂而不易界定的事物做一个基本的考核。可能四个方面远远不能穷尽对于婚姻质量的考核,还有太多的考察因子有待挖掘和补充,也许在婚姻中,即使完备了这是个方面的要素,但是依然不幸福的案例还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存在,也即有了A(四个关键要素),也不一定推导出B(婚姻幸福)。但是如果我们可以确定如果没有了这些要素,则能推导出婚姻幸福一定不成立这样的结果的话,那么这种考察无疑是非常有益的。也即没有了A,则B一定不成立。把这个话题长篇大论地进行分析,无外乎当下对于婚姻产生困惑的人太多了,如果说很久以前把婚姻当做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那是因为围城里面和外面的信息是不对称的,换言之,外面的人不知道里面是怎么样的,所以想进去看看,但进来后成为里面人以后,发现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所以就还是想出去。那么如今这城里城外的信息在互联网 的时代,已经没有什么信息得不到了,婚姻的实质和内核也都被层层剥开,原有的围城已经不存在了。尽管如此,婚姻的问题还依然存在,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无论是国人还是外国人,又根本无法摒弃婚姻这个事物和形式,所以想办法弄明白其中的奥秘,一定是更有益于这个社会的。当然,以上所有内容以及为之做出的各种判断都是笔者一家之言,无法用自然科学数据分析的方法去逐一核实和印证,但是在社会科学的范畴里,基于情,基于理,应该都是说得通的,希望以此能对婚姻中的人和婚姻外的人有所警醒和启迪。

婚姻中的经济启示录(婚姻幸福的经济学)(15)

启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