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1)

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现场 新民晚报记者 王凯 摄 下同

正在刘海粟美术馆进行的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不仅保持架上绘画和雕塑等传统艺术呈现,更关注了装置艺术、媒体艺术、影像艺术和动漫艺术等具有时代特点的艺术表达,还以更新颖的高科技方式呈现作品的内涵。青年们把自己对世界的感知、对古今艺术的探究和个人生活经验的表达灌注于作品之中,正如开幕式上的一场舞蹈演出所体现出的精神——传统与现代交融,青春与历史对话。

取消评奖只展入围作品

海派美术大师刘海粟曾对青年画家寄语:要做时代的前锋,要做思想的前导者。本届青年美展推出主题 “新·青年”,引入全新的青年艺术家选拔机制,打破以往单一的社会征集模式,通过自我申报、专家提名、机构推荐等方式广泛选拔青年艺术人才,这也使得本届青年美展更具学术引领性,更能代表青年艺术人才所能企及的高度。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2)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3)

陆健《形状-无限》(上)、朱珂橙《我们之间的形状》

本届青年美展在两周内,征集到近1800位创作者的4800余件作品,经过评选,80余位青年艺术家约160件/组作品入选本次展览。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鲍薇华介绍,本届青年美展特意取消评奖,只评选入围展览的作品。“优秀的艺术难分高下,不同的艺术门类也各有各的独特魅力。”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4)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5)

郭恒《禁乐园》(上)、金竹林 《过故人庄》

展览启用新人组成策展团队,将展览分成心印之境、木道之语、精微之间和视觉之外四个板块,为馆内青年策展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

关注高科技关注身边人

此次入选艺术家不少是90后,不少作品以多元的创作材料、前沿的数字媒体技术等进行综合的艺术表达。比如湖畔媒体实验室陈刚、李欣麟共同创作的《上海的风》就是颇具代表性的一件,测风仪、电机、微处理器控制板、亚克力板、幻彩镭射膜、触屏显示屏等多种材料,凝结艺术与科技,并用作品唤醒感官与记忆,引领观众去感受一阵微风的轻拂。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6)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7)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8)

展厅内景(上、中)及参展作品《上海的风》

青年艺术家的注意力不仅仅局限于高科技,他们逐渐将目光转向所熟悉的人和物,呈现个体的生命体验、探寻城市的记忆温度,追求视觉之外的真实生活与丰富感受。以张亚敏的树脂小雕塑《忙碌》为例,普通人在飞驰的地铁上匆匆相遇,变形扁平的人物体现出一种强烈的戏剧性张力和动态,好像是追求幸福的脚步一刻不停,又好像是地铁飞驰的速度把空间拉长了。

博古鉴今夹缝中求生存

与往届举办的青年艺术大展的平行展不尽相同,在刘海粟美术馆的二层空间同期举行的“博古潮”平行展,展现了青年艺术家在传统和当代的夹缝中求索的真实面貌,参展的22位插画师、设计师、数字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博古鉴今,以传统文化为母题进行创作,含有国风元素的“潮流艺术”自成一派。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9)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10)

舞者在展览现场即兴表演

青年艺术家张赢正蹲在地上进行开展前最后的补充创作,一个个用水彩绘成的花瓶在他的手撕动作中成型,之后将被贴到墙上的“博古架”上成为“装饰”。张赢的作品就是一个贴在墙上的“博古架”,仔细观看会发现这个所谓的“博古架”上陈列的物事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古董,而是一些现代雕塑、摄影、剪纸……多种形式的创作消解了博古架的“古”,若将时间线拉长,以未来的眼光审视今天的作品,又何尝不会成为另一种“古”?

策展人罗依尔说:“对年轻的艺术家而言,悠久的中国文化是故事与视觉的‘数据库’,他们在以今观古的创作过程中,在历史中定位自我,找到文脉与连续性。”(新民晚报记者徐翌晟)

记者手记 正青春

回望历史,上海青年美展(1999年以前展览的统称)始于1980年,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一直到90年代中期,又先后举办了1986、1988、1990、1993年的四届展览,周长江、俞晓夫、卢甫圣等知名艺术家均参加过这一时期的青年美展。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几代艺术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以各自的情感经验、艺术追求与创作实践来回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他们在青年美展的平台脱颖而出,成为社会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甚至走向世界展示艺术风采。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11)

观展者现场留影

到了1999年,“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发展成为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双年度品牌展览,其品牌知名度扩散到全国,不过在2013年举办了第十四届之后停办。但此时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国际化的展览模式,有衔接国际语境的主题,有策展人制度。在这一时期的获奖名单中,有张恩利、杨福东等当下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的艺术家。

2019年11月,上海青年美展休整6年后再出发,“正青春——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并以“正青春”的命题提出对青年艺术家创作的期许,也宣告“青年美展”的回归。

第六届全国青年美展初评名单(第十六届上海青年美展启幕)(12)

观展者留影

而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在展览中呈现出以更广泛的思考、更灵动的情感、更多元的探索来表达自我和回应时代,稚嫩与探索同在,勇气与开拓并存。(徐翌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