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猫开笼取食实验

将饿猫关入笼中,笼外放一条鱼,饿猫急于冲出笼门去吃笼外的鱼,但是要想打开笼门,饿猫必须一气完成三个分离的动作。首先要提起两个门闩,然后是按压一块带有铰链的台板,最后是把横于门口的板条拨至垂直的位置。经观察,猫第一次被放入迷箱时,拼命挣扎,或咬或抓,试图逃出迷箱。终于,它偶然碰到踏板,逃出箱外,吃到了食物。在这些努力和尝试中,它可能无意中一下子抓到门闩或踩到台板或触及横条,结果使门打开,多次实验后,饿猫的无效动作越来越少,最后一入迷笼就会立即以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触及机关打开门。桑代克记下猫逃出迷箱所需时间后,即把猫再放回迷箱内,进行下一轮尝试。猫仍然会经过乱抓乱咬的过程,不过所需时间可能会少一些,经过如此多次连续尝试,猫逃出迷箱所需的时间越来越少,无效动作逐渐被排除,以致到了最后,猫一进迷箱内,即去按动踏板,跑出迷箱,获得食物。根据实验,可以画出猫的学习曲线。

(二)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实验设计:迷宫有一个出发点、一个食物箱和三条长度不等的从出发点到达食物箱的通道。实验开始时,将白鼠置于出发点,然后让它们自由地在迷宫内探索。一段时间后,检验它们的学习结果。检验时,再将它们置于出发点,并对各通道做一些处理,观察它们的行为。

当三条通道都畅通时,白鼠会选择第一条通道(距离最短的),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白鼠往往选择较短的途径。

在进一步的实验过程中,托尔曼在A处将通道1堵塞,这时发现白鼠选择通道2跑到食物箱。

当在B处堵塞通道1时,白鼠并不象以前形成的习惯那样,先选择通道2,然后再选择通道3,而是避开通道2,马上选择通道3。即白鼠能“顿悟或意识到”阻塞点B是将一通道与二通道同时关闭起来。

由此,托尔曼认为老鼠学会走迷宫并非只是机械的左转、右转的动作联结在一起,而是老鼠会在走过之后把迷津通路中某些特征(方向、与目的地间距离及其间关系等)做为符号标志,并通过对符号之间关系(手段—目的—关系)辨别,在头脑中形成了一副迷宫通道的整体地图。

以上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及认知学习理论实验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教师考试资讯,请关注辽宁教师考试网(ln.zgjsks.com),或者关注公众号“lnjsks”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