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

东北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也是春节气息最为浓厚的地区之一。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1)

一、民国时期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为了顺应农历,规定在民间仍然使用夏历,也就是传统的农历,农历正月初一依旧是春节。直到1949年之后,新中国成立之后,“春节”这个名称正式进入中国节日法典。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2)

在民国时期,由于启用新历,规定公历的一月第一天为“春节”新年,并且规定旧历的春节严禁放假,并取消一切活动。但事实上无法阻止百姓们按照旧历过年的脚步,毕竟这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政府规定,将一切旧历中涉及的习俗如贺年、团拜、祀祖、春宴、观灯、扎彩、贴春联等一切移到新历规定的春节前后举行。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3)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4)

整体而言,民国时期的东北农村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依旧延续着旧时的春节习俗。

二、新中国刚建立时期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一五”计划的完成和“三大改造”的结束都证明了当时的中国进步显著,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注重优待军属。

1950年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劳动局“拨出了十二亿元买上等面粉及猪肉"由各慰问小组分别送到烈±家属、军属、荣誉军人、驻地部队等地;齐齐哈尔市各机关、人民团体"共献现金二亿三千六百三十万元,肥猪王十八口,鸡三百二十只,大米一千四百斤,及其它日用品甚多。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5)

在吉林省的春节期间,1950年长春市府劳动局给贫困军属拨发了一万四千斤粮食,解决了二百零六户军属五百九十毛人的月吃粮困难。

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低下,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顿玉米面的馍馍都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东北农村的许多家庭都生活不容易。

三、1956-1966年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当时伴随着社会变革的浪潮,反对一切封建迷信的思想,反对旧社会的封建残余,有许多春节时期的传统习俗都被迫中止掉了。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6)

有接受采访的老一辈东北人这样说道:

每年的过年就是一种精神寄托,深受封建迷信的影响,每年的时候都要烧香拜佛,但是没有用啊,还是穷了一辈子,因为穷,所人们更加有这种信念希望自己变得好一些,这些也都是由于统治阶级利用这些迷信来巩固自己政权的手段。

可是,他的母亲说这个阶段就好很多了,也不用烧香拜佛,每年还余100多元,这都是因为共产党,过年的时候可以去人民公社领取属于自己家的粮食及国家规定的东西,这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觉得有盼头,每年过年就是最幸福的时候,这也都是毛主席好,毛主席领导的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7)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8)

四、现在的东北农村春节习俗

现在,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走亲访友的少了,在一起也是打牌玩麻将,基本一天之内就完成了拜年的仪式,庄严的仪式被简化。

打电话拜年的也少了,靠座机打电话互相寒喧的形式已经渐渐消失了,被现在的移动电话慢慢所取代。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9)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10)

春节农村人的习俗(揭秘东北农村春节习俗历史变迁)(11)

短信群发的基本也没人回复了,过年的祝福完全变成了一种应付,而抢红包拜年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用微信拜年都需要利用红包表示祝福,现在的春节已经利益化了,拜年红包的金额不限,但是大多是吉利的数字来表达美好的祝愿,比如6.66元、8.88元等。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思想也越来越烦躁,一切从简及拜金主义的盛行,春节只剩节日而没有了习俗。中国经济和社会,经历了30年的快速发展,高收益、快利益成为追求的首要目标。

年味也越来越淡了,人们现在向往过年,也更多地是因为向往那几天年假或者丰厚的年终奖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