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证看题知识点(教师资格备考最后一天)

小学教师资格证看题知识点(教师资格备考最后一天)(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

1.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2.素质教育应把( )放在首要位置。

A.智育

小学教师资格证看题知识点(教师资格备考最后一天)(2)

问题:1)钟面上的两根针分别是什么?如何识别?

2)根据以上内容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3)简要设计教学环节

小学教师资格证看题知识点(教师资格备考最后一天)(3)

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目的”“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2、A【解析】“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

3、B

4、D

5、D

6、A

7、C

8、A

9、A

10、B

11、A

12、C

13、A

14、A

15、B

16、A

17、C

18、B

19、D

20、A

二、简答题

21、(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23、(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三、材料分析题(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

24、答案要点:

1)班主任研究学生的意义——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有助于保证班主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的老师意识到了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通过不同的方法来研究学生,所以才能够收获到幸福

2)班主任研究学生的方法:

观察法——这是最便捷、真实自然的方法。材料中的老师在各种不同的场合观察学生;

谈话法——与学生及相关人员的口头谈话。材料中的老师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

资料分析法——对学生的学籍、各类作业、班级日志等资料进行分析。材料中的老师从学生们的作业、撰写的班级日志等方面来获取信息。

25、材料中的老师们的行为体现了开放性、生活性和区别性原则。

1)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情境应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索为核心。材料3中的老师,让学生们自主解决问题,学生们在出谋划策的过程中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就是开放性原则的体现。

生活性原则:课堂教学情境应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材料中例1的老师,运用了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形式来强化知识;材料2中的老师则直接使用视频直观的方式来贴近学生们的生活实际。

区别性原则:课堂教学情境应因学情、学科、内容等不同而不同。材料中的三个老师,面对不同的学科和教学内容,均能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阐释教学内容,就是区别性的体现。

2)创设课堂情境的常用方法有三种:第一,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活动性学习;即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理解和运用知识,比如开展各种活动;第二,创设模拟情境,增强情感的体验;比如课堂上运用语言直观和模象直观;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欲望。即运用提问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学会知识。

材料1的老师运用的是“创设真实情境,开展活动性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理解“位置与顺序”,并在真实性中增加了趣味性。

材料2的老师运用的是“利用图像等课程资源创设情境”,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视频直观,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了初步认识,从而更好地进入文本学习。

材料3的老师运用的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的欲望”,教师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文本。

26、(1)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该寓言初衷是劝勉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变,若不知改革,就无法治国,后指不会灵活变通之意。

(2)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师生讨论,能正确理解“一不小心、船舷、催、不慌不忙、刻舟求剑”等词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不到剑的道理,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3)导入一:活动导入:

1.全班同学分成两队进行“成语接龙”竞赛。

师总结:比赛进行得非常激烈,同学们不仅把学过的成语记得很牢,而且还记住了许多自己学会的成语。

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成语——“刻舟求剑”。

师边书写课题边强调:看清“求”的第三、四笔,“剑”的第七笔。

导入二:视频导入

教师播放刻舟求剑动画片,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

1、视频里的这个人在做什么?

2、同学们认为他能找到他的剑吗?为什么?

大家都说得非常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故事的具体内容。

27、1)时针是分针;时针短,分针长;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钟面,认识时针、分针;知道钟面上数字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实现简单的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好习惯

3)简易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每天钟响起床、下课铃声响等画面,与学生互动交流:

1、画面上那个圆形的物体是什么?

2、你知道自己每天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吗?

3、给你一个钟面,能告诉老师是几点钟吗?

二、学生参与活动,初步感知新知

1、教师带领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工具制作简单的钟面

2、联系生活,师生交流,认识钟面

教师指导学生认读钟面,了解分针和时针具体所指

3、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拨钟面

教师指定时间,小组完成任务,完成钟面正确的时间表述

4、简单认识电子表上的读数

三、应用新知,解决课后练习

四、总结回顾,课外延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