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

1982年,仍是一个中国电影辉煌的春天.这一年,涌现出了斯琴高娃等巨星.他们相继都登上了<大众电影>的封面或封底.他们的星光辉映着<大众电影>杂志的光彩,而杂志的畅销,又给他们增加了空前的知名度.看着这些老照片,一个个当年的故事又回到眼前.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

82年1月封面:《骆驼祥子》中的祥子(张丰毅饰)和虎妞(斯琴高娃饰)

1981年,北影厂准备投拍老舍名著《骆驼祥子》,由著名导演凌子风主导,尚未从电影学院毕业的张丰毅被选中了,并因此一炮走红.之后,他又在《城南旧事》中饰演一个小偷,正式树立自己在中国影坛的地位.如果说张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该片,那么斯琴高娃更是凭借此片,进入了新时期影坛的演技派演员的行列,并开启了她辉煌的时代.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2)

82年1月封底:《勿忘我》中的雯雯(方舒饰)

方舒因男扮女装出演了《烈火中永生》中的小萝卜头而深受观众喜爱,长大后的方舒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和张丰毅、沈丹萍等人是同班同学,在校期间她参加喜剧片《瞧这一家子》的拍摄,演陈佩斯的女朋友,一位温柔美丽的书店店员,使观众重新认识了成年后的她。

方舒,原藉辽宁黑山,1957年9月8日生于天津。1964年她6岁时在影片《烈火中永生》中成功地扮演了“小萝卜头”的形象,成为全国瞩目的童星。1978年考入北京电影学院。1979年主演了中央电视台文革后第一部电视剧《有这样一个青年》,该片获文化部优秀电视剧奖。同年演出《瞧这一家子》。1982年毕业后到北影厂任演员。她在1983年演出的话剧《真情假意》中扮演姐妹俩,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方舒的表演清纯真挚、深刻、细腻。由于在《年轻的朋友》、《勿忘我》、《赤橙黄绿青蓝紫》、《花园街5号》、《悠悠故人情》、《清水湾,淡水湾》等影片中的出色表演,1984年荣获《中国青年报》评选的最受青年喜爱的十大影星称号;1984年再次荣获北影优秀青年演员进步奖;1985年,因在影片《日出》中饰陈白露一角,获第九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主角奖、上影厂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金鸡奖最佳女演员提名。由于她的出色表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为她拍了《从童星到影星》一片。近年开始商业活动,并参加电视片的拍摄,并担任电视节目的主持人,曾和妹妹方卉一起主持过《正大综艺》节目。

影片介绍:

导演:于彦夫,编剧:鲁琪、刘畅园,主演:方舒、李志舆等

影片描写了一个中国影人以前没有涉及过的“忘年恋”的故事:女知青雯雯得知父亲病逝而自己又被打成叛徒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企图自杀,中年医生周虹救了她,鼓励她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粉碎“四人帮”后雯雯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正当她勇敢地向周虹表达爱情时,周叔叔却悄悄地离开了,雯雯只能将一束“勿忘我”的花束留下后登上火车,周虹奔上开满“勿忘我”花的山坡,向远去的火车凝望……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3)

82年2月封面:影片《牧马人》中的李秀芝(丛珊饰)

以《牧马人》走红影坛的丛珊曾经是无数人心中的梦中情人,1981年刚上中央戏剧学院一年级的丛珊,很幸运地被谢晋相中在《牧马人》中扮演李秀芝.《牧马人》让19岁的丛珊一炮走红.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4)

82年2月封底:《苔丝》中苔丝饰演者娜斯塔西娅·金斯基

这个演员的名字还翻译为娜塔莎·金斯基(Nastassja Kinski),1961年1月24日出生于德国柏林,她是德国性格演员卡拉斯·金斯基的女儿,但父女之间的关系很不愉快,以致她不太愿意提起父亲的名字。13岁时就在《错误的行动》(False Movement,1975)中扮演了一个哑女。因色情案件流放欧洲的大导演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在《时式》杂志的封面照片惊艳地发现了娜塔莎·金斯基,计划好好地培养她成名。波兰斯基让娜塔莎·金斯基在他东山复出的力作《黛丝姑娘》(Tess,1979)中独挑大梁,并且为她重新塑造了一个清新美艳的形像,令人想起刚出道时的英格丽·褒曼。娜塔莎身上流露出一种浓厚的欧洲风味,但同时又具有一种国际性的美感,可以说是一个无国籍的美女。故《黛丝姑娘》一推出,在世界各地都受到了极大欢迎,娜塔莎也得到了一座金球奖的最佳新人奖。

80年代初正是她最红的时期,而她的成名作就是这部深受欢迎的《苔丝》,此外她出演的的影片《德克萨斯州的巴黎》也在中国影院里放映过,在八十年代我都看过。金斯基算是中国影迷在八十年代和外国影迷同步欣赏的少数西方明星了。

影片介绍:

根据英国著名小说家和诗人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的名著《德伯家的苔丝》改编,由英法两国合拍,描写一个穷苦的乡村姑娘在一个贵族家庭遭受伤害的悲惨故事。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5)

82年3月封面:体育、电影明星联欢特写(周晓兰和龚雪)

周晓兰是中国女排81年第一次夺取世界杯冠军的主力队员,著名的“天安门城墙”,龚雪是《好事多磨》、《大桥下面》的女主角,在八十年代还没有玉女称谓的年代,可以称作典型的淑女.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6)

82年3月封底:《当代人》中的蔡明(张甲田饰)和王维丹(张晓磊饰)

张甲田是蒙古族,当过兵,复员后进入一家卷烟厂当工人,1977年进入中央广播艺术团电视剧团,参演中国第一部长篇连续剧《敌营十八年》张晓磊在电影《迟到的春天》中首次登上银幕,《当代人》之后他又成功地塑造了《赤橙黄绿青蓝紫》中的刘思佳。最近几年他仍活跃在电视屏幕上,大家可以看到他主演的《铁道游击队》、《远东特遣队》等电视剧。

张晓磊是八十年代一个极有思想与追求的女演员,可惜由于身体等原因没有成为最红的演员。

影片介绍:

导演:黄蜀芹,编剧:赵大年,边震霞,主演:尹福文、张甲田、仲星火,张小磊等。

这是一部80年代初期典型的改革影片。南方某城市的前进拖拉机厂由于十年动乱中受“四人帮”影响,产品积压,质量下滑,年轻的副厂长蔡明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研制成功质美价廉的新型产品,使工厂走出困境。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7)

82年4月封面:影片《杜十娘》中的杜十娘(潘虹饰)

拍这部影片的时候,潘虹还不是一线明星.直到<人到中年>上映之后,潘虹才真正登上了巨星的宝座.连续两部悲剧的上演,也给潘虹带来了悲剧皇后的美誉,但也在一定时间内,阻挡了她在表演艺术上更加广泛的探索.近年来,潘虹将主要精力放到了电视剧上,但演技没有什么太大的突破.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8)

82年4月封底:北影厂青年演员杨海莲

杨海莲就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的大胆表演农村青年偷吃禁果那场戏的女演员. 杨海莲,1956年出生,高中毕业后曾插队四年,1974年被北影选中在《海霞》中扮演一个女民兵而走上银幕,主演过一部《台岛遗恨》。她参加演出过的影片中比较出名的有《柳暗花明》、《他们在相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孔雀公主》、《电梯上》。80年代中期去了美国,据说在中餐馆洗了一段盘子之后改学电脑,现在美国硅谷某电脑公司供职,业余时间还在组织华人话剧社的活动。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9)

82年5月封面:“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获得者张雁

张雁是老演员,解放前就已经开始拍电影,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认识他主要是因为参加了几部“文革”电影的拍摄,包括《火红的年代》、《战船台》和《欢腾的小凉河》。

张雁,原名张克刚,陕西兴平人,出生于1918年,中学时期在西安读书,1936年西安事变后曾参加西安民教馆实验话剧团。1938年入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表演系学习,1941年毕业后任中央青年剧社、剧专剧团演员。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任中电二厂演员,先后在舞台上扮演了众多的角色。1947年在《遥远的爱》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建国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先后在《三毛学生意》、《淮上人家》、《兰兰和冬冬》、《布谷鸟又叫了》、《大风浪里的小故事》、《燎原》、《火红的年代》、《平鹰坟》、《婚礼》、《楚天风云》等十多部影片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银幕形象。1982年,已经60多岁的张雁因在影片《月亮湾的笑声》中以朴素、自然的表演风格塑造了农民江冒富的银幕形象,获第二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1997年去世,享年79岁。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0)

82年5月封底:“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获得者李秀明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是周克芹的一部长篇小说,描述四川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的生活,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北影和八一两大制片厂各自组织了强大的演员阵容,将其同时搬上了银幕,这种打擂式的拍摄在中国电影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结果由李纬和卢桂兰领衔,李秀明、张金玲、刘晓庆、杨在葆、张连文等当红名星组成的“北京队”打败了由贾六和田华领衔,王馥荔、斯琴高娃、冯恩鹤等组成的“八一队”,李秀明也因此片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

双方阵容如下:

八一:许茂(贾六饰)、颜少春(田华饰)、四姑娘(王馥荔饰)、三姑娘(斯琴高娃饰)、七姑娘(周虹饰)、九姑娘(赵娜饰)、金东水(冯恩鹤饰)、郑百如(徐光明饰),导演:李俊

北影:许茂(李纬饰)、颜少春(卢桂兰饰)、四姑娘(李秀明饰)、三姑娘(张金玲饰)、七姑娘(刘晓庆饰)、九姑娘(李凤绪饰)、金东水(杨在葆饰)、郑百如(张连文饰),导演:王炎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1)

82年6月封面:《喜盈门》中的水莲(温玉娟饰)

温玉娟,1959年8月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石良镇黄城集村,戏剧专业毕业。1976年11月考入黄县吕剧团。1978年考入南京军区空军文工团,1983年调入军委空军话剧团。在电影《喜盈门》、《咱们的退伍兵》、《犬王》所演的银幕形象,在全国观众中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在业内也深受赞誉。近年温玉娟参演过很多电视剧,其中最有名的是徐帆、陈建斌主演的《结婚十年》。

影片介绍:

导演:赵焕章,编剧:王书勤、温玉娟、王玉梅、于绍康、洪学敏、马晓伟、毛永明

《喜盈门》是第五届百花奖最佳影片,至今仍是全国复映率最高的影片之一,特别在农村,30年久演不衰。它讲述的不再是农村如何改革的事情,而是新时期下的婆媳关系,有浓郁的喜剧色彩。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2)

82年6月封底:《乡情》中的翠翠(任冶湘饰)

任冶湘是真正的湘妹子,196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喜欢唱歌,中学时代曾经是长沙歌舞团合唱队的业余演员。1976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儿童班,1980年初上银幕,在《扬帆》中扮演妹妹郝真。不久,在《乡情》中扮演农村姑娘田翠翠,得到了高度评价。虽然在今天的人看来,任MM的发育超常良好,按照苗条为美的标准是不太可能成为青春片的女一号的,但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那股纯朴、自然的气息是当时女演员中非常少见的。毕业后,她进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成为一名儿童剧演员。1983年在《青春万岁》中扮演女中学生杨蔷云。为进一步挖掘潜力,1986年,她参加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干部培训班的学习。遗憾的是,此后任冶湘受病魔困扰,无法继续自己的演艺事业,现在她在深圳生活,安心做一个家庭主妇。

影片介绍:

导演:胡炳榴、王进,编剧:王一民,主演:黄小雷、任冶湘、吴文华、王进等,出品:珠江电影制片厂

忠厚善良的农村妇女田秋月送在战争年代收养的儿子田桂和养女翠翠登记结婚,但已经在某市担任要职的田桂亲生父匡华和母亲廖一萍却将田桂接回了家中,田桂的母亲不同意儿子娶一个农村姑娘,欲破坏他们的婚姻,之后又只准儿子将翠翠接到城里。田桂月来到匡家,意外地发现廖一萍正是自己当年舍身救出的患难姐妹。她没有当面说出这件往事,默默地离开了他们,踏上了回乡的归途。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3)

82年7月封面:第五届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王心刚

他因在《知音》中扮演蔡锷将军而获这个奖.在文革以前,王心刚就已经成为最红的男演员之一了,当年有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一说儿.文革后复出,先后主演了《伤逝》和《知音》等片.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4)

82年7月封底:《石榴花》中的石榴花(龚雪饰)

龚雪在八十年代以温柔贤淑著称,是个比较低调的女演员.

影片介绍:

导演:汤化达、王秀文,编剧:高型,主演:龚雪、戴兆安、陈鸿梅、冯奇等,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石榴花是一个孤女,从小就富有同情心,认真照顾盲童陈湘。当长大后的陈湘重见光明并尖利地从大学毕业后准备向石榴花求婚时,石榴花却因车祸成了残疾人。为不拖累陈湘,她悄悄地南下去了一所盲童学校教书,陈湘发现后辗转找到了石榴花,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5)

82年8月封面:青年演员斯琴高娃

斯琴高娃,在八十年代初是一位演技突出的新秀.当时拍的几部电影都引起了一定的轰动.进入新世纪后,她又以一系列性格鲜明的电视剧形象而再度冲进一线演员的行列.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6)

82年8月封底:《茶馆》中的王利发(于是之饰)和小丁宝(尚丽娟饰)

《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名剧,也是北京人艺的保留剧目,最近北京人艺又重拍了《茶馆》,由梁冠华、何冰、杨立新、濮存昕、宋丹丹等人重新演绎,但观众都不会忘记昔日于是之、英若诚、林连昆、蓝天野、胡宗温等人的经典演出。幸好有这部电影还可以让我们的后代看到那批老艺术家的精湛技艺。

于是之,原名于淼,原籍北京,1927年生于河北唐山。少年时代做过税局雇员,仓库佣工等。1942年参加北平青年组织的业余戏剧活动。1945年肄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法语专业,同年加入祖国剧团。1947年进北平艺术馆,1949年入华北人民文工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此后数十年在舞台上塑造了程疯子(《龙须沟》)、洋车夫老马(《骆驼祥子》)、王利发(《茶馆》)、丁文忠(《丹心谱》)等系列舞台形象。1952年,开始从影,拍摄影片《龙须沟》。此后又在银幕上得到了成功的再现,他还在《青春之歌》(1959)中扮演了余永泽,在《以革命的名义》(1960)中扮演了捷尔任斯基,1978年在《大河奔流》中第一个在银幕上创造了毛主席的形象,此后还拍摄了电影《丹心谱》(1979)和《茶馆》(1982)。在影片《秋瑾》(1983)中,塑造了清末附庸维新的封建官僚贵福的形象,获第四届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近年来,于老因患老年痴呆,已经很少露面了。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7)

82年9月封面:中日两国青年电影演员在一起(左为沈冠初、右为绀野美沙子)

80年代初中日文体界的交往都非常密切,以聂卫平为首的中国棋手正在向日本棋手发起冲击(当时还没韩国人什么事儿呢),而以围棋为题材合拍一部电影也成了中日两国电影工作者的共同意愿,同时这也是第一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恶却还能够在日本上映的电影,这部片子就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方主演是因《渡江侦察记》而出名的孙道临,本来这个角色是要由赵丹担任的,可惜尚未开拍他就去世了,留下无尽的遗憾;日方的主演是三国连太郎,最近还能在电视上看到有他参演的《钓鱼迷日记》。照片上的两个人分别是扮演中方棋手儿子的沈冠初和扮演日本棋手女儿绀野美沙子,沈冠初后来还演过一些电影,但都不太出名;绀野美沙子后来成为日本一线演员,演过一部很出名的《四姊妹》(《姊妹坡》);除此之外,中日双方还有一些著名演员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拍摄,如沈丹萍、于绍康、松坂庆子等。

1980年大众电影画册(1982年大众电影封面封底的故事)(18)

82年9月封底:《闪光的彩球》中的辅导员(赵静饰)

赵静,1957年3月8日生,原籍河南镇平,生于辽宁大连。1973年入河南曲艺团任演员,1976年被上影厂选中在《新风歌》中扮演主要角色,后来又拍摄了《冰山雪莲》等影片。1980年到上海电影制片厂正式成为一名电影演员,她参加了著名影片《巴山夜雨》的拍摄,扮演男主人公秋石的妻子柳姑。《海之恋》是赵静主演的第一部引起社会反响的影片,她在片中饰演海洋科学仪器厂工人立秋,上映后轰动一时.1982年,赵静在《笔中情》中第一次尝试古装人物的造型,饰演了绝代佳人齐文娟的形象,使观众耳目一新,切实领会了才女的大家风范。在《街上流行红裙子》中,赵静饰演纺织厂女工陶星儿,其出色的表演使这个具有社会现实意义的人物形象深深印在观众心中。1985年赵静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干部进修班,和宋春丽、刘信义、郭凯敏、肖雄同学一起出演了《鸳鸯楼。

影片介绍:

导演:宋崇,编剧:宋崇、瞿新华、王胜荣、周泱,主演:赵静、丁嘉元、梁波罗,出品:上海电影制片厂

这部《闪光的彩球》描述的一个小学辅导员如何帮助和教育落后学生进步的故事,和李羚主演的《苗苗》很类似,但后者无疑更出名。影片的片名来自于影片最后外国教育专家的一个试验:让每个学生用线拴住一个彩球放入同一个玻璃瓶内,看谁最快将球从瓶口里抽出来,而实际上考验的是团队配合,因为如果同时拉线只会将瓶子拉倒。结果中国小学生们按照顺序依次抽出小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令外国专家大感钦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