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问人品(才华盖世无耻之尤的宋之问)

宋之问人品(才华盖世无耻之尤的宋之问)(1)

文/冯玄一

我们现在很多人知道的宋之问,是那个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宋之问。在这个善写五言诗的宋之问之外,还有一个宋之问。这个宋之问是武周政坛上的宋之问,是一个毫无原则、善于溜须拍马的宋之问。

01

宋之问出身寒门,父亲虽然在高宗朝为官,但并不显赫,也无权势。宋之问的父亲是个喜好读书作文的文化人。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走上读书考科举的路子。他读书很用功。在675年进士及第,踏入仕途。

仕途上的宋之问,为了仕途、禄位,一味巴结逢迎当时权贵。看风使舵是他的特长。武则天时期,宋之问的人生迎来了甜蜜的春天。

02

武则天称帝,宋之问利用文辞极力粉饰,以博取这位女皇的欢心。

武则天建立大周之后,御驾洛阳,住在洛阳的龙门香山寺。

这是一座建于北魏的佛寺,其上建有武则天的行宫望春宫。

武则天在游览龙门后,在行宫里聚集大臣,玩起了喝酒赋诗的游戏。是游戏就要有奖罚。当时,皇帝“命群官赋诗,先成者赐以锦袍”,裁判就是她的侍从、著名才女上官婉儿。

史书记载,宋之问也在现场。

当时,最先作好的是左史东方虬,他写的诗题为《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宋之问人品(才华盖世无耻之尤的宋之问)(2)

诗歌呈上后,上官婉儿认为诗作很好,可得锦袍。正当武则天把锦袍赐给东方虬时候,宋之问“举手示意”:我有更好的。

哦。

武则天来了兴致,不禁要看看这个“更好的”好在哪里。

于是命令呈上来。

宋之问的诗,是一首长诗,题为《龙门应制》。

上官婉儿读完后,认为“文理兼美”,出示左右,在做的大臣都以为 “宋之问的诗比东方虬的更好”。

武则天读了之后,也是连连点头称赞。

于是,刚刚穿在东方虬身上的锦袍被收回,赐给了宋之问。宋之问在武则天的心中有了一席之地。

宋之问的诗真的比东方虬的好吗?

还真没有。

他的这首诗,好在拍了武则天的马屁,而且拍得很好很准确。

诗中,他将武则天比喻为西王母,一口一个“天子”、“瑶池”,一口一个“万年”、“献寿”,如: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有如:吾皇不事瑶池乐,时雨来观农扈春。这对于刚刚夺位登基不久的武则天来说,这样的诗比东方虬描写春雪的诗更具有吸引力。大家赞美宋之问的诗,表示对她称帝的认同。所以,她毫不犹豫地把锦袍赐给了宋之问。从此对宋之问青睐有加。

宋之问人品(才华盖世无耻之尤的宋之问)(3)

03

此后,宋之问见张易之、张宗昌深得武则天欢心,就投靠了这二人。他代二人赋诗作文,陪着他们宴乐优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周围大臣都看不惯。

宋之问不但在政治上溜须拍马,对人也很歹毒。

据说,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写出了妙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宋之问“深爱之”,想占为己有,刘希夷不同意,宋之问一怒之下用装土的袋子将刘希夷压死,文学史上被称作“因诗杀人”。可见他心地之恶。

04

武则天晚年,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死武则天宠臣张易之,拥立中宗复位。宋之问的春天结束了。他被贬谪到泷州(今广东罗定县)担任参军,但因“诸事艰难,慕念昔荣”,在抵达泷州不久后便偷偷逃回洛阳,藏匿在朋友家中。

这期间,他写了那首著名的《渡汉江》: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人品(才华盖世无耻之尤的宋之问)(4)

这下你应该明白,他为什么“不敢问来人”了吧!

收留宋之问的朋友参与了密谋诛杀宰相武三思的活动。这事情被宋之问偶然听得。

李唐虽已复位,但武三思此时仍旧担任宰相,势力依旧。宋之问思忖再三后,决定投靠武三思,暗中派人通风报信。

结果,诛杀行动失败。参与的人被下狱。而宋之问则被提拔为鸿胪主簿。

宋之问这种为了官位恩将仇报的行为,引来众人的臭骂,“天下丑其行”。

唐睿宗即位后,宋之问一再求情,饶他不死,睿宗不再开恩,先下令将他流放钦州(今广西钦州),后又改为桂州。玄宗先天元年,“赐死于徙所。”

05

“才华盖世,无耻之尤”用这八个字来形容宋之问可谓贴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