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城市发展现状(记者手记探访昆山)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从上海虹桥机场出发,上海市的市景似乎刚从眼前晃过,一个多小时之后,就抵达了昆山市——这座连续16年位居全国百强县市榜首的县域“领头羊”。

昆山强在哪里?去之前,脑海里带着这样的疑问。紧锣密鼓的采访间隙,终于可以近距离感受一下——这里的市容非常干净,但是建筑并不张扬;这里的公厕整洁而智能化,母婴室的普及率非常高;这里的公交站台上,随处可见昆曲元素,并且能从滚动的电子屏上实时看到公交车班次信息。

原来一个城市的“强”,可以是一种踏实、奋进的精气神,也可以体现在每一个小到不起眼的细节里。它一路飞速发展,没有丢失掉的,恰是它最宝贵的底色。

昆山是联合国首批“人类口述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有“百戏之祖”称号的昆曲的发源地,也是顾炎武、归有光、朱伯庐等先贤的故乡,祖冲之曾在此地担任县令。昆山人推崇顾炎武那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他们低调内敛而又踏实坚韧。

昆山的乡村,大概代表了美好乡村生活的样本:清洁、有序而具有现代气息。以为昆山只有中国第一水乡周庄,其实它还有近年成为文旅网红村的计家墩——这里聚集了北京、上海等地的各路青年才俊,有各式各样独具设计风格和美学价值的咖啡馆、书店和民宿。在树荫下和水岸上行走,一处庭院深深的民宿,也许就是某个中外闻名的设计师的手笔。

以为就像其他很多城市一样,昆山只是城市繁华,郊区又是另一番模样。可在与城市隔水相对的金华村,会看到成片的花海、整齐而现代化的乡村别墅,当知道了当地农户某一项农产品两个月的收入就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一年的工资时,就知道,它的“强”,除了一种精神气质,还有那种奋斗之后,人们所享受到的美好生活的样子,那是当地人身上强烈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采访的最后一站,是位于昆山市中心的一处风情购物街,它的对岸,是据说房价最高的楼盘之一,而它的另一侧,是昆山杜克大学——一座由武汉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合办的高等院校。在繁华与昂贵之间,它仍为精神和文化留有一片空间。

在昆山的唯一一个遗憾,可能是没能在昆曲的故乡,听一段《牡丹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句唱词,可以大致形容昆山之行的心情。

昆山城市发展现状(记者手记探访昆山)(1)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6月上旬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