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

南充市处在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充国南部得名;管辖3个区(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5个县(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代管1个县级市(阆中市);户籍人口7525838人;幅员面积12479.96k㎡。

南充历史悠久,源自汉高祖公元前202年设立的安汉,至今建成2200多年。春秋以来历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解放初期为川北行署区的驻地,国家规划定位的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四川省东北城市群的双核之一。

截止2015年,南充GDP总量达151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389亿元,南充是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民风淳朴,民俗优雅,三国文化、丝绸文化、红色文化和嘉陵江文化交融生辉。

建制沿革

夏时期,为“有果氏”之国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

嘉陵江第一曲流

商时期,属巴国

周时期,巴子国属地。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秦灭巴,十一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市)。秦代郡县建置依旧。

西汉时期,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

东汉时期,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建安六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

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郡县依旧。

东晋时期,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

南北朝时期,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3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阆中境)等19县。

五代时,州县设置未变。后唐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

北宋时期,境内置3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13县。

南宋时期,境内置1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2州15县。

明代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2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1州6县。

民国时期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7县。民国24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6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

建国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1市6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

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

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

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5县,阆中市由四川省直辖,南充市代管[1]。

行政区划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地处川渝交通要冲,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2)

南充行政区域图

居于“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特殊地理位置,是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川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国家重要的交通次枢纽。

南充市现辖顺庆区、高坪区、嘉陵区、阆中市、西充县、南部县、蓬安县、营山县、仪陇县,总人口756.2万,是四川省仅次于成都市的第二人口大市。南充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

全市共有222个乡(含1个民族乡)、171个镇、29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共有391社区(居委会),2785个居民小组,5360个村民委员会,45195个村民小组[2]。

地理环境

折叠

地理位置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介于北纬30°35′——31°51′、东径105°27′——106°58′之间。南北跨度165公里,东西跨度143公里。东邻达川市,南连广安市,西与遂宁市、绵阳市接壤,北与广元市、巴中市毗邻。幅员面积12494平方公里。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和西充、南部、蓬安、营山、仪陇五县,代管省辖阆中市。南充市人民政府驻顺庆区。

折叠

地形地貌

南充市可分为北部低山区和南部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地势从北向南倾斜,海拔256~889米。地貌类型以丘陵为主,浅丘平坝、中丘中谷、高丘低山类型大体各占1/3。

折叠

气候环境

南充市属于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热水主要分布于农作物生长区;气候特征:春早、夏长、秋短、霜雪少、冬暖;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日照时间处于1200-1500小时范围内;年降雨量1100mm;灾害性天气(如秋绵雨、干旱、洪涝、大风、冰雹等)频率较大,持续时间较长,全年以西北风为主。

自然资源

折叠

土地资源

南充土壤包括5个土类、10个亚类、31个土属、85个土种,其中以紫色土、水稻土为主,紫色土约占全市土壤面积的60%.  

折叠

水资源

南充市境内主要的河流有嘉陵江、西河、东河、清溪河、枸溪河、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3)

嘉陵江

白溪河、螺溪河、西充河,均属于长江流域。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00多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深335mm,地表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1.91亿立方米,全市人均拥有水量600m,低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折叠

旅游资源

南充风景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南充,有以三国文化为主线的陈寿万卷楼、张桓侯祠等,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锦屏山、西山、白云寨、升钟水库等,还有朱德故里、罗瑞卿故里等,集历史文化名城、三国文化、朱德元帅故里为一体。

南充古朴,钟灵毓秀,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因立城久远,人才辈出、文化传统深厚,故市内佳境众多,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拥有全国和省、县三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多个,旅游景点60余处。

折叠

动植物资源

南充动植物种类繁多,共有植物近2000种,其中药用植物700余种,全国重点药用植物300多种[3]。

折叠

矿藏资源

境内金属矿产贫乏,部分非金属矿产储量丰富。南充地下盐矿资源极其丰富,南充盐盆是西南地区最大、位居全国前茅的天然盐矿,盐岩地质储量1.8万亿吨,石油储量7779万吨,天然气储量1千亿立方米。另有砖用页岩5292.9万吨,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和阆中市;建筑用沙砾64318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市辖三区、蓬安县、阆中市和南部县;砖瓦用粘土566.52万吨,主要分布在阆中市、南部县和西充县;膨润土4.84万吨,主要集中在营山县。

区域人口

折叠

人口详情

2015年末公安户籍总人口742.33万人,比上年减少16.69万人。其中,男性387.99万人,女性354.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3.15万人,乡村人口569.1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51万人,出生率为8.69‰;死亡人口4.20万人,死亡率为5.61‰;人口自然增长率3.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10。年末常住人口636.40万人,城镇化率43.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

折叠

综合概述

初步核算,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GDP)1516.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5.23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741.11亿元,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439.86亿元,增长9.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56.5%和34.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881元,增长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1.9:50.9:27.2调整为22.1:48.9:29.0。

2015年民营经济增加值922.1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占GDP的60.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8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58.9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14.12亿元,增长9.5%。

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比上年上涨1.8%,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3.0%。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8%。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持平。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下降1.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6%,生活资料价格上涨2.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IPI)下降3.7%。

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折叠

第一产业

2015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7.4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5.04万公顷,增长1.2%。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4.53万公顷,增长4.4%。

2015年粮食总产量312.02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小春产量74.60万吨,增长2.1%;大春产量237.42万吨,增长2.4%。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38.72万吨,增长1.8%;蔬菜及食用菌产量341.20万吨,增长5.6%;园林水果产量56.15万吨,增长3.1%。

2015年生猪出栏614.12万头,比上年下降2.7%;牛出栏13.89万头,增长5.8%;羊出栏187.66万只,增长5.1%。全年肉类总产量58.71万吨,下降1.2%。

2015年完成造林面积12726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2393公顷,封山育林333公顷。林业重点工程完成造林面积4725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7.1%。天保工程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19.93万公顷。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2个,面积4.22万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3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2015年水产养殖面积18463公顷,比上年增长0.5%。水产品产量10.42万吨,增长2.7%。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9.82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0.60万吨。

2015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65万公顷,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9.90万公顷。新增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5.3平方公里,累计4965平方公里。新解决饮水困难人口65.03万人。

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11.49万千瓦,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64.86万千瓦,增长4.5%。全年农村用电量6.41亿千瓦时,增长1.4%。

折叠

第二产业

2015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92.6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7.3%。12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7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8%。

在纳入统计的12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81种产品生产量增长,增长面达到65.3%。其中,饲料增长10.3%,食醋增长11.7%,鞋增长11.4%,水泥增长18.6%。

2015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72.62亿元,增长10.7%;实现利税总额260.08亿元,增长12.2%;实现利润总额157.07亿元,增长18.0%。

2015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154.0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年末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203个,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7.39亿元,利润总额17.16亿元,税金总额12.96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26.20万平方米,下降3.1%,其中新开工面积1916.17万平方米,下降7.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35.27万平方米,增长5.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752.72万平方米,增长4.7%。

折叠

第三产业

2015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13.22亿元,比上年下降6.9%。商品房施工面积2017.2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7.6%,其中新开工面积576.08万平方米,下降12.0%。商品房竣工面积191.05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2.9%。商品房销售面积360.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2万平方米,下降29.1%。

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2.90亿元,增长10.3%。

2015年接待旅游人数3726.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1%,其中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52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321.7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270万美元。

社会事业

折叠

文化事业

2015年末,全市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2个,文化馆10个,文化站421个,公共图书馆10个。全市博物馆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93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项。

折叠

教育事业

2015年年末,全市小学264所,招生6.43万人,在校生36.20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429所,招生5.44万人,在校生17.48万人。全市普通高中71所,招生4.52万人,在校生13.9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2所,招生2.18万人,在校生6.82万人。特殊教育学校9所,招生144人,在校生1086人。

全市普通高校4所,普通本(专)科招生2.07万人,增长2.3%;在校生7.04万人,增长3.7%;毕业生1.84万人,增长3.6%。研究生培养单位2个,招生1117人,在校生3053人,毕业生1030人。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

四川省阆中师范学校创办于1956年,占地面积330余亩,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4)

学校大楼

系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在五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阆师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辉煌:学校曾五次获得国家级表彰奖励,成为全国百所中师名校之一;首批通过国家教委领导组织的中师标准化建设评估检查,总评为达标优秀;多次被四川省教厅表彰为“校风示范校”、“四川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1985年以来至今保持四川省“文明单位”的称号;全面通过国家教育部小教大专办学水平评估,是全省仅存的九所中等师范学校中规模最大、在校学生人数最多的中师校。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国家级示范高

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是一所拥有八十七年辉煌办学历史的巴蜀名校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5)

南充高级中学嘉陵校区

。学校于1927年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语言文字学家吴玉章先生创办,1950年与张澜先生创办的私立建华中学合并,195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学校以悠久的历史传承、厚重的文化积淀、光荣的革命传统、优秀的师资队伍、一流的教学设施、鲜明的办学特色和辉煌的办学业绩而闻名遐迩。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时代,学校秉承“弘扬诚勇、追求卓越”之校训和张澜先生“责在人先,利居人后”的箴言,将办学思路定格为“全面育人、整体和谐、务实创新、追求卓越”,形成了“知荣辱、明礼仪、会感恩、成大器”的育人理念和独特的办学传统,锐意改革创新,攻坚克难,负重拼搏,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南充一中

南充一中肇建于1936年,1963年跻身四川省30所重点中学之列,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6)

南充一中

1980年被确立为首批省级重点中学。2002年,政企携手打造,南充一中欣逢盛世,成为一所高起点、高规格、高质量的股份制学校。历七十春秋,学校吐故纳新,弦歌不辍,先后被评为“四川省省级重点中学”、“四川省校风示范学校”、“四川省体育传统项目示范学校”、“四川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等。

南充市白塔中学

四川省南充市白塔中学,系四川省示范性普通高中,地处风景秀丽的嘉陵江畔,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7)

南充市白塔中学

紧邻白塔公园。其前身为原国家副主席、著名民主人士张澜先生于1914年创建的 南充县立中学,现由白塔校区、下中坝校区两个校区组成,占地200余亩,有教学班163个,学生10000余人,在职教职工近600人,有特级教师9人, 全国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5人,省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20余人,省教学名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30人。

南部中学

四川省南部中学始建于1924年,源于1887年(光绪13年)创立的“凌云书院”。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8)

南部中学

1982年成为首批省重点中学,1994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授予省级“校风示范校”,2002年通过四川省示范性高中验收。校园依山傍水,占地300多亩,建筑面积10万余平方米,分为东区、西区和行政办公区,其中,东区为高中部,西区为初中部;现有教职工465人,本科学历达90%;教学班150个,在校学生9000余人。学校有一流的办学条件,校园网、校园电视台、图书馆、阅览室、实验、电教等设施设备配置齐全,学生食堂、学生公寓能满足4000人食宿,运动场所宽阔,为莘莘学子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折叠

科技发展

2015年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71项,其中承担国省科技计划项目57项。获省科技进步奖4项。全年申请专利1543件,其中发明专利311件;授权专利1007件,其中发明专利72件;实施专利51项,新增产值13.5亿元。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11件。

年末有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7家,实现销售收入16.97亿元,实现利税2.27亿元。全年登记技术合同38份,合同金额3854万元。

折叠

医疗卫生

2015年末,全市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8712个,其中医院13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506个;床位32634张,增长10.0%。卫生技术人员28332人,增长7.8%,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048人,注册护士10037人。妇幼保健机构10个,执业(助理)医师323人,注册护士432人。乡镇卫生院445个,执业(助理)医师2295人,注册护士1028人。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9.5%。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提高到66.0%。基本药物上网采购率53.6%。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245.7/10万。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分别降至8.8/10万、4.6‰和6.2‰。

折叠

社会保障

2015年末,全年纳入城市低保人数22.88万人,农村低保人数54.72万人。符合条件的五保供养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共计7.02万人,其中集中供养五保人数3.07万人,集中供养率43.7%。养老服务设施总床位数3.75万张。建立社区服务机构713个,其中建立城镇社区服务机构580个。销售福利5.26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83.7万元。

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6.17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含失地农民)17.04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1.0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21.1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9.20万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92.17万人。

折叠

新闻媒体

2015年全年出版地方报纸5种,出版量3375万份;出版期刊5种,出版量339万册。全市广播电视台7座,中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8座。广播综合覆盖率98.9%,电视综合覆盖率98.0%。有线电视用户95.25万户。

折叠

体育事业

2015年全市举办各类正规运动会9场,参加运动会人数2万人。我市运动员参加世界级比赛获奖牌数5枚,参加国家级比赛获奖牌数29枚,参加省级比赛获奖牌数51枚。全市共有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2个。全市新建全民健身路径27条,累计共建405条。

折叠

环境保护

2015年市本级环保能力建设使用资金总额1587万元,其中监测能力建设使用资金122万元,监察能力建设22万元,环境监管运行保障1176万元。市级环保部门承办人大建议数12件、政协提案数7件。全市受省级环保部门委托的机动车环保检验机构7个,检验人员74人。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数18个,酸雨监测点位数6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点位数374个,环境噪声监测点位数269个。全市开展污染源监督性监测的重点企业156个。嘉陵江干流南充段出境断面水质达Ⅱ类标准。主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64天,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6.3分贝。市本级共开展社会环境宣传教育活动5次,活动参与人员10万人。

全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5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16%。

折叠

城市建设

2015年全市城区建成区面积235.34平方公里,比上年扩展8.64平方公里;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9)

嘉陵江大桥夜景

建成区居住人口229万人,比上年增加8万人。主城区建成区面积115平方公里,人口110万人。建成区园林绿地面积8382公顷,比上年增长6.7%,建成区绿地率3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6平方米,人均城市道路面积12.5平方米。城市供水总量17603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4.4%[4]。

风景名胜

折叠

南充古八景

白塔晨钟

嘉陵江畔鹤鸣山上,有宋代白塔一座,塔高十三级,每级塔檐四角挂有铜铃,风吹铜铃鸣,塔高传声远。清晨,人们听到悠扬的铃声,便起床劳作,因而有"白塔晨钟"之称。清府训导程远彬有诗云:势如文笔镇狂澜,层叠庄严清净观。形耸寺旁霞彩耀,影垂潭底水晶寒。登临回顾千峰秀,俯首遥睇万壑宽。每旦山僧题释倡,钟声散入五云端。

朱凤朝霞

朱凤山位于高坪区都京坝,山高510米,周围10公里,山上森林茂密,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0)

朱凤山

昔有凤凰集栖,每当朝霞时,凤凰斑烂彩羽如舞云间,有宇宙呈祥之景,故称"朱凤朝霞"。清郡守袁定远有诗云:山势回翔若凤鸣,诗难题咏画难成。霞光照处真奇绝,万丈红绡时日明。

曲水晴波

嘉陵区曲水镇曲水入嘉陵江口有一小难横锁,溪水荡漾,映日成彩,故有"曲水晴波"之称。清别驾张凤翮有诗云:一径斜湾水势溶,清溪日映远山浓。海觞胜事谁多问,绝俗不疑渤海峰。

果山秋色

顺庆区西河西侧,突起一峰,兀然孤秀,上多黄果(广柑),故名果山。每当秋日,黄果成熟时,在阳光照耀下,金光闪闪,真有"满树黄柑满树金"之美感,故有"果山秋色"之名。清郡太守李成

林有诗云:凭虚一望庆云乡,黄桔丹枫衬晓光。万里秋风开锦秀,半天鸿影动清高。城迷衰草游麋鹿,

畦绕寒山熟稻梁。却羡著书归隐者,胜恩鲈脍始高翔。

金泉夜月

金泉即金泉井,在金泉山上。相传袁天罡住金泉山,李淳风访之,埋金钗于袁宅,以试其术,袁曰:"子有金气,已化为水矣"。故名"金泉井"。传说于井内观月,常年轮圆,故称"金泉夜月"。清别驾王以丰有诗云:清光闪烁一轮圆,浸入波心不计年。明是神仙藏玉镜,何偿有月在金泉。

连洲古谶

连洲即大小洲,俗名大中坝、小中坝,是嘉陵江中的江心岛。昔有异人过此云:"大洲连小洲,此地出公侯"。明时县境人物极盛,可与宋时眉山媲美,以为应之"连洲古谶"。王以丰有诗云:山川灵秀毓公侯,千载犹传大小洲。我欲携樽舟上坐,隔江撑过木兰舟。

栖乐灵池

栖乐山即今西山之主峰,相传唐时谢自然白昼飞升成仙时,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1)

栖乐山1213级“天梯”

仙乐振响于峰项,故名。山上有栖乐池,嘉陵江水直拥山巅,池水四时不涸,故名"栖乐灵池",袁定远有诗云:人杰由来属地灵,山形水势护双汀。只今剩有秋涛响,谁向城头月下听。

青居烟树

青居山亦名黛玉山,直上数十仞,岿然杰峙,山顶宽100余米,四周石壁中拥天池,林木葱蔚,烟雾四时不散,为消夏胜地,故有"青居烟树"之名。袁定远有诗云:一水回环两岸分,参差烟树掩霞熏,春来好向山头望,青翠重重似绿云。

折叠

阆中滕王阁

在古城阆中,有一座千年古阁———阆中“滕王阁”,它位于古城北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2)

阆中滕王阁

郊嘉陵江边的玉台山腰间,迄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是唐高祖李渊第22子滕王李元婴所建。

众所周知,江西南昌有个滕王阁,因由王勃作序而闻名于世。阆中滕王阁的名气似乎不那么大,却也因杜甫题诗而颇值得一游。杜甫《滕王亭子二首》、《玉台观二首》诗描绘出了阆中“滕王阁”的全貌。

从古城阆中北面出城到沙溪场桥头登山,一条逶迤的石阶路,像一架长长的软梯搭在那玉台山腰,爬完数百级石梯,穿过高大的牌楼,右行便可见到滕王阁前的一座6层螺形石质的佛舍利塔。

阆中滕王阁坐北朝南,是一座王宫式建筑。楼上楼下共有24根朱红大立柱,顶着两层檐的大屋顶巍然屹立。阁内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从滕王阁右边上行数十步,是一狭长的爬壁长廊,有摩岩石刻,刻满历代诗文。明代邵元善书杜甫《滕王亭子》诗,字大如拳,笔法苍劲。

阁前有两个莲花池,可观鱼赏荷。东边是果园,四周林木繁茂。

折叠

万卷楼

万卷楼为西晋著名史学家、《三国志》作者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位于南充市西山风景区。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古书记载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3)

万卷楼

: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杰出。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四周古木葱郁,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政府拔款400万元恢复重建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新笔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熠熠生辉。耸立在万卷楼庭院中央的高5米、重1吨的陈寿青铜塑像形态逼真,手抱竹筒,神韵飞扬。纪念堂中陈列的《三国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四壁彩绘的十六幅以《三国志》史实为容的三国壁画,堪称国内一绝。南北廊轩中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内容的仿汉代拓片型的线刻壁画,以及各地书法名家为万卷楼创作的书画楹联,令游客赞不绝口,有如三国之境。

陈寿万卷楼陈列内容十分丰富,兼艺术性、学术性、历史性和游览性为一体,对研究和弘扬三国文化,促进三国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折叠

凌云山

凌云山风景区位于南充市高坪区境内,景区面积为20平方公里,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4)

凌云山

总投资为3亿元人民币。风景区以凌云山、白山、图山为主体,包括了老君镇、青莲镇、小佛乡、万家乡四乡边沿的十一个村。景区内万亩松柏苍翠葱茏,凌云群峰云涌雾绕;山下湖水碧波荡漾,山中时传古刹钟声。山水秀美,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更为独特的是凌云山自然景观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与中国古代风水天文所称的“四象五行”玄机契合,混然天成,形成中国传统风水模式中的景物奇观,堪称东方风水地理堪舆术研究领域中十分难得的地貌形态活标本。两尊天然睡佛堪称世界一绝,神态安详,比例协调,是中国佛教文化难得的印证和精品。

凌云山石窟艺术所体现的传统文化,被誉为代表东方文化神韵的精髓杰作。集儒、释、道、文化为一体的凌云山,与人们寻根问祖,探索中华文化源头的精神十分吻合。打造凌云山文化生态景观,把凌云山建设成为展现民族凝聚力和进行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这是无愧于祖先,功利于当代的千秋伟业,是展现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世界舞台。

凌云山风景区自从开发以来,南充市和高坪区政府就将此景区作为振兴全市旅游业,提高旅游经济指数的主导工程。要求“高品位、大手笔”地把该景区打造成南充嘉陵江文化旅游线上的精品。

折叠

清泉寺

佛教圣地南充清泉寺位于四川省南充市嘉陵江畔的清泉山上,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5)

清泉寺

始建年代己无法考证,传说创建于唐代。寺内有时代石碑记载,宋真宗大中祥二年(1009),朝廷下诏敕到此寺为“清泉院”。元时失火,破坏严重。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邑人募捐重修寺院和梯道,方便游人登寺游览,"文化大革命"中,将戏楼、前殿、右厢房和西竺庵拆毁,仅大雄殿和左厢房尚存,大雄殿系歇山式屋顶,五开间的穿斗叠梁结构,面阔18米,进深14米,面积252平方米,左厢房,面阔14米,进深7米,面积98平方米,此地现林木葱笼,果树成荫,依山傍水,风景甚佳。1994年12月15日被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西山风景区

西山风景区位于南充市顺庆区城西郊,由舞凤山、人头山、官宝山、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6)

西山风景区

栖乐山、火凤山、马鞍山、插旗山等山体构成,宛如一道绿色屏障,环抱市区西面,制高点海拔480.7米。全长6公里,面积30平方公里。山上林木葱郁,山下西河蜿蜒流过,形成山水相接、林木葱郁的良好自然景观,素有“西山秀色”之美誉。

七座主要山峰,从南至北分别是:插旗山、二郎庙(今玉屏)山、石柱山、石材山、火凤山、栖乐山、紫霞山。石柱山位处于诸峰之中,山势亦为诸峰之最,为西山正顶。现在,人们习惯上将栖乐山称为“西山”。2000年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西山风景区”,其景区范围为“东侧以西河西岸为界;南侧以城市规划区道路边缘为界;西侧为狮子石、大小何家沟、苍子沟、任家沟、李坟嘴为界;北侧以秦家沟、张家沟、麻柳树桥、明家河为界。总面积11.9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范围28.96平方公里。 西山风景区是集旅游、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栖乐山顶的栖乐寺香火鼎胜、山间幽径尢如玉带环绕、山腰棕树园与桂花苑供人小憩、西山石刻展现南充古今名人、蒙古包与烤全羊更是让游人在览尽山色之后又品赏人间美食、西方宗教也在山腰修筑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

折叠

巴巴寺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伊斯兰教嘎德耶教门穆斯林的圣地。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7)

巴巴寺

巴巴寺,寺中有林,林中有园,园中有亭榭。寺院内外绿树环绕,古木参天,竹、柏、楹、桂将寺院掩映在翠绿之中。巴巴寺不仅是伊斯兰教圣地,而且是伊斯兰教建筑艺术及其特色砖雕的一颗明珠,为国内少有的伊斯兰建筑群,每年多有穆斯林群众前来朝圣 。

巴巴寺,以其清幽雅秀、小巧奇绝、精工富丽的建筑艺术,吸引着四方游客。

巴巴寺,又名“久照亭”, 为伊斯兰教嘎德忍耶教派第一位来我国传教的祖师华哲·阿卜董拉希(又称“西来上人”)的墓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巴巴”,即阿拉伯语“祖先”、“祖师”的意思。

折叠

阆中古城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嘉陵江中游,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8)

阆中古城

向为古代巴。阆中土肥水美、气候适宜、物产丰富。古城阆中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我国古代的居住风水观,棋盘式的古城格局,融南北风格于一体的建筑群,形成“半珠式”、“品”字型、“多”字型等风格迥异的建筑群体,是中国古代建城选址“天人合一”完备的典型范例。保存下来的古街巷达61条之多,而古院落更是数以千计,城中会馆、庙宇、民居等古建筑保存较好,还有唐代观星台遗址、张飞庙、桓侯祠、巴巴寺、观音寺、白塔等,城东大佛山有唐代摩崖大佛及石刻题记等遗迹。

阆中共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其数量居全省县级政区之首。分布在古城区内的重要历史遗迹有汉桓侯祠(张飞庙)、华光楼、贡院、清真寺、文庙、净圣庵、天主堂、火神楼、柳树井、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以及正在修复或重建中的道台衙门、学署、武庙、中天楼等。这些历史遗迹是阆中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具体体现,如果说阆中古城是一幅画,那么这些历史遗迹则是画中的“点晴之笔”,没有它们,古城将立即变得平庸起来。

折叠

宋代白塔

南充白塔,俗称"宋代白塔",原名"无量宝塔"。建于北宋建隆年间(公元960年),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19)

宋代白塔

距今已逾千年。坐落在南充市高坪区鹤鸣山风景区,位于嘉陵江大桥东端,在顺庆区翘首可盼其挺拨雄姿。白塔高37.1米,为十三层仿木密檐式砖塔,塔呈方形。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价值。白塔塔基由条石砌成,塔身青砖垒成,塔顶生铁铸成,塔身为楼阁式斗拱建筑。东面第十层外垩"建隆万寿之塔"六字,二至十层外壁砌有小龛,每层十二柱,下四层砖砌环绕而上,从第五层开始,仅能容一人攀援至顶。

2006年, 无量宝塔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天宫院

天宫院位于四川省阆中市南20里处的天宫乡,因阆中天文文化深厚,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20)

天宫院

唐代天文学家袁天罡、李淳风万年先后来阆中定居,在这里择地观天、著书立说,死后也葬于这里,天宫院正是为纪念他们而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宫院有万年台、牛王亭、正殿、观音殿等建筑,始建于唐代,明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重建,清雍正四年书“光澄慧镜”匾额。正殿为双重檐歇山式屋顶,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面阔五间19.4米,进深五间19.3米。观音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叠梁式和穿斗式结构相结合的建筑。现两殿保存完好,占地六亩,建筑面积684平方米。天宫乡也是因为此而得名。

折叠

禹迹山摩崖造像

禹迹山摩崖造像,又名禹迹山大佛。位于南部县城东16公里的碑院镇大佛村。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21)

禹迹山摩崖造像

大佛刻凿在海拔667米的禹迹山腰,背岩而立,面南稍偏西。佛高18米,腰宽6.1米,下肢宽5.2米,脚掌长宽均1.3米。面颊丰腴,两耳齐肩,面容端庄,双目微启平视,表情于静穆威肃中寓慈祥。头饰螺髻,袒胸束腰,左手平举与胸齐,掌心向上,右手施"说法印"状。内着僧衣,薄而贴体,外为袈裟罩体,僧衣末端略显飘逸,袖长过膝。大佛头部与下肢皆镂空圆雕,仅腰背与山石相连。佛像雕凿造型严谨,唯头部稍大,远视略有比例不适之感,但近视则不失其古朴自然之神韵。人佛脚后石缝有山泉流出,汇而为池,清澈见底。

禹迹山大佛是四川省最高的石刻立佛。造像虽无题刻稽考,但就其雕刻艺术手法和造型风格特征应为唐末宋初所刻。1991年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折叠

奎阁

南充奎阁系清嘉庆十一年南充知县王衍庆倡建的一座砖、石、

南充的发展规划(南充市发展历程)(22)

南充奎阁

木结构的八方、三层、通高27米的楼阁。坐落于现"果山公园"内,地处南充"鸡市口"。阁基为须弥座,高2米,边长4.7米,直径11米。第一层高5.6米,正中供魁星像。大门面西南方,门上有楹联"百尺琼楼高望果州甲第,一枝彩笔大书嘉水文章",横批"文明主宰",意为"魁星点斗"。第二层高4.4米,供俸有神像。第三层高8米,为钟楼,曾每日早、中、晚三次击钟报时。原钟已毁,现存大铜钟为民国十七年补铸。每层楼阁转角处系有铜铃,共24个,微风吹动,丁当之声,悠扬悦耳。阁顶为宝珠顶,高1米。奎阁宏伟壮丽,气势不凡,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