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1)

在汉末三国时期逐渐形成以主要将领在重要地区镇戍的都督制度,在曹魏、蜀汉、东吴中都有都督。曹魏财大气粗,动辄以多个州为划区,比如雍、凉都督、荆、豫都督;东吴的都督比较细碎,比较紧密地分布在绵长的长江防线上;蜀汉则多以郡、县以及围戍为划区。蜀汉有四个比较重要的都督,分别是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那么这四个镇戍对蜀汉的重要性孰高孰低呢?下面小编就来发表一些浅陋的看法。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2)

四大镇戍的地区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四个镇戍的基本情况。

汉中都督:汉中都督的辖区是汉中郡,准确来说应该是汉中平原一带,因为东汉汉中郡的一些县并不在蜀汉手中,在东汉末年被析置为几个小郡,一度被孟达、刘封攻取,而后被曹魏控制。汉中平原对成都平原的重要性在当时应该可以说是一种共识。汉中介于秦岭和大巴山脉,北边是关中地区,南边就是成都平原。"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三巴"就是成都平原的巴郡、巴东郡、巴西郡。所以刘备要在汉中设置镇戍,包围成都的安全。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3)

永安都督:永安都督的辖区是在永安或者说巴东郡,永安本名鱼复,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撤退到鱼复,就将其更名为永安。永安横亘于益州和扬州的水道,与东吴的国境相接。刘备在末年一直在永安镇守国门,蜀汉出现两个政治军事中心。李严所谓"统内外军事",就是指永安一带。等到刘备去世后,蜀汉的政治中心又归于成都,李严顺理成章成为永安都督。

江州都督:江州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并不在汉中、永安这种边境地区,而在成都平原的腹部。不过江州掌握着一个非常发达的水路交通枢纽。当初刘备入川的时候,就是先到江州再到涪城;诸葛亮、张飞、赵云、刘封入川时也是先到江州再兵分三路攻取郡县。蜀汉在江州设置都督,大概就是看中江州的水路交通便利。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4)

庲降都督:"庲降"在《裴注三国志》中解释为地名,而现代一些学者认为是"招降"的意思。无论哪种说法,总而言之庲降都督的辖区就是南中地区。南中地区有五郡:牂柯郡、益州郡、朱提郡、永昌郡、越嶲,诸葛亮南征后又析置为七郡。蜀汉在南中设置庲降都督,也是为了维持南中地区的安稳。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5)

四大镇戍的作用

了解四大镇戍的具体位置,接下来再来说一说四大镇戍的作用。小编主要还是以史料的记载为主。

汉中都督:防守为主进攻为辅

汉中都督最早是由魏延担任。魏延跟刘备承诺"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可以看到汉中都督的最重要的职能就是防御,抵抗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6)

在诸葛亮、蒋琬,尤其是诸葛亮时期,蜀汉当权人物很长时间亲自坐镇汉中。在这个时期,蜀汉的北伐是由当权人物率领或者指挥,甚至汉中都督也存在空缺的情况。后来蒋琬离开汉中;姜维将北伐基地向西移动,才逐渐凸显出汉中都督的作用。汉中都督也有配合北伐的作用,比如"段谷之战"之前,姜维与汉中都督胡济约定合力北伐,结果胡济放了鸽子,最后导致姜维的溃败。

永安都督:抵抗、配合东吴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7)

永安在蜀汉和东吴接壤的边界,刘备和孙权关系破裂,那么永安地区的防务无疑是重中之重,承担抵抗东吴军队入侵的重任。刘备在永安可以说是真正的"天子守国门"。而后蜀汉和东吴的关系有所缓和,但是毕竟是两个不同的政权,永安都督仍然负责抵抗东吴。比如诸葛亮去世之后,孙权增加一万兵力在巴丘,一方面担心曹魏伐蜀以便随时救援,一方面在事不可为的时候打算与曹魏瓜分蜀汉。蜀汉同样增加永安的部队,来应对东吴的敏感增兵。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8)

另外永安都督还有配合东吴的记录。东吴后期孙綝执政,孙綝并不是孙权所指定的辅政大臣,他执政初期引起东吴很大的混乱。东吴骠骑将军施绩(朱然之子)担心曹魏南下,秘密与蜀汉联系,于是蜀汉令阎宇率领五千军队进入永安,表露出与东吴合作的态度。

江州都督:居中调度、平讨叛乱

江州身处腹心之地,意味着它在军事上的压力比较小,但也不是没有。比如蜀汉延熙十一年(即公元248年),涪陵属国发生叛乱。涪陵属国并不属于南中地区,但和南中地区的情况相似,多个民族杂居,民风十分剽悍。涪陵属国与巴郡相近,这次叛乱就是由当时的江州都督邓芝所镇压。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9)

除了应对内部可能爆发的叛乱以外,江州都督还有向其他地区输送的职责。李严做过江州都督,诸葛亮给李严写的一封书信《与兄瑾论白帝兵书》(史料记载为诸葛亮与诸葛瑾的书信,但根据田余庆先生的辨析应为李严)中表示李严可以从江州调兵补充永安的兵力;曹真对蜀汉发动进攻时,诸葛亮要求李严率领军队赶赴汉中;另外邓芝镇压涪陵属国叛乱之后也将一些豪强迁徙到蜀郡,以为兵源组建"猎射官"。

降都督:主要应对南中地区叛乱

南中地区与东吴所辖的交州相接,但是由于道路悬远,加上东吴对交州的控制也不算特别强,虽然东吴与南中确实存在联系,比如南中叛军与士燮的联系,以及后面东吴的交州叛乱,但东吴不会以主力部队从交州远道进攻南中。所以庲降都督的主要职责还是在南中地区。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10)

一些史料记载诸葛亮南征后南中趋于平静,其实并非如此。南中地区对蜀汉统治的认同感很低,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诸葛亮南征之后,陆续又发生多次叛乱。庲降都督李恢,以及李恢的接任者张翼、马忠都参与过镇压南中叛乱的战争。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11)

蜀汉四大镇戍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内容可以看出,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江州都督、庲降都督虽然并列为蜀汉四大镇戍,但是各自的侧重点还是有所区别。汉中都督和永安都督都是蜀汉应对外部的镇戍,一个是对曹魏,一个是对东吴。由于东吴与蜀汉是长期合作的盟友,所以永安面临的军事压力并没有那么大;另外汉中都督还有配合北伐的作用。所以二者相比的话,汉中都督的重要性应该高于永安都督。

蜀国时汉中市辖几个郡(汉中永安江州)(12)

江州都督与庲降都督都是偏向于内部的问题。不过从战争的记录来看,南中地区的叛乱频率似乎更高一些,庲降都督深入南中地区,面临的风险也更大。二者相比较的话,庲降都督的重要性要强于江州都督。所以小编认为四大镇戍的重要性排名应该是汉中都督-永安都督-庲降都督-江州都督。当然这也只是小编的个人看法,一家之言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