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间常盗汗是怎么回事(夜间盗汗)

夜间常盗汗是怎么回事(夜间盗汗)(1)

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晚上入睡时,明明没有很热,但半夜或早上醒来却出了一身汗,并且醒后不再出汗。中医把这种情况称为「盗汗」。

夜间常盗汗是怎么回事(夜间盗汗)(2)

天气热、精神紧张、剧烈运动……出汗的原因多种多样,但盗汗可能是疾病原因导致的。

盗汗和平时出汗有什么区别?对健康有哪些影响?《生命时报》采访专家,为你一一解答。

受访专家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 郭树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关崧

黑龙江省名中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中医科主任 于景献

北京老年医院中医科主任 李方玲

睡觉时出汗可能是病了

睡着时总出汗,醒来后汗止,这是盗汗的典型症状。盗汗分为3种类型:

  • 轻型:睡眠过程中或睡醒前2个小时出汗,出汗量少,无其他不适;
  • 中型:睡着后几分钟或几小时流汗,醒来后汗止,再睡着后不会出汗,有烘热感,醒来后口干;
  • 重型:睡着或闭眼后立即流汗,出汗量多,醒后再入睡时仍然有大量汗液,同时伴有低热、身体消瘦、潮热和排尿量减少。

夜间常盗汗是怎么回事(夜间盗汗)(3)

盗汗可能是以下疾病在作祟:

甲亢

怕热、多汗是甲亢的典型症状,患者白天也会出现排汗增多的现象。情绪易激动、烦躁失眠、食欲亢进、消瘦、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也是常见症状。

低血糖

低血糖的人会出现出汗、饥饿、头晕等症状。还会出现心悸、紧张、焦虑、四肢冰凉以及视物不清、躁动、行为怪异,甚至惊厥、昏迷。

心血管病

发表在《国际妇产科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常盗汗的中年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升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可使女性出现盗汗的几率升高。

淋巴瘤

许多肿瘤相关的疾病可导致盗汗,最常见的是淋巴瘤。淋巴瘤可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低热、盗汗、瘙痒及消瘦是霍奇金淋巴瘤典型的全身表现。

绝经综合征

月经紊乱、潮热、盗汗、心悸、眩晕、情绪波动大是女性绝经期早期出现的症状。远期还会出现泌尿生殖道的症状,如反复阴道感染、尿道感染等情况。

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是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的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许多药物也会导致盗汗,包括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安非他酮和文拉法辛;类固醇激素,如可的松、强的松等。

其他可能导致盗汗的原因包括感染(通常伴有发热)、HIV感染、情绪焦虑、睡眠呼吸暂停等。出现以上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相关疾病。

这些部位多汗提示你“虚”了

正常出汗是身体在进行体温调节,尤其是炎热的夏天或在大量运动后,汗水会更多。但这些部位经常多汗反应了脏腑问题:

头部:阳气虚弱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最足。成年人头上经常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建议多吃大枣、牛肉、羊肉等温补食物。

额头:阴虚阳盛

额头常出很多汗,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平时尽量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睡眠。每天可以冲泡枸杞茶、菊花茶饮用,有平肝的效果。

鼻子:肺气不足

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虚,这类人群还会有气喘吁吁、呼吸急促、抵抗力差、易感冒等症状。可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腿,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

手、脚心:血虚

常手心、脚心出汗,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还有面色发黄、唇色淡而发白、头晕眼花、心悸多梦、手足发麻等症状。可适当吃些猪肝、鸡心等动物内脏来补益气血。

夜间常盗汗是怎么回事(夜间盗汗)(4)

胸口:脾胃失和

脾胃不和的人还经常有腹胀、呕吐、口臭、便秘,甚至是慢性胃肠炎的情况。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多用大枣泡水喝;适当运动,可选择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

背部:阴阳虚弱

阳经多在背部,督脉为阳之海,也在背部。后背大量出汗,说明阳气不固、阳气虚。平时可多晒背,经常在阳光下散散步;保证充足睡眠,饮食要丰富、有营养,以滋阴补阳为主。

出汗后做4件事更健康

汗液的成分中,实际占比最多的是水分。其他成分包括氯化钠、钾等无机盐、乳酸、尿素、氨、氨基酸、蛋白质、蛋白水解酶、组胺及前列腺素等有机物。

中医认为,津液外泄于肌表生成汗液,汗液的排出是机体水液代谢的途径之一。正常出汗,有助散热、进行新陈代谢、保持体温稳定。

出汗后做好下面几件事,更有利于健康:

1

注意避风

大量出汗后,应注意避免直接吹风,及时擦干汗水或更换衣服。尤其是风扇不要开得过大,别在空调出风口吹风,此外,夜晚开窗睡觉也不要让风直吹。

2

收汗后再洗澡

出汗后身体毛孔张开,血液处于高速循环状态,立马洗澡会对身体和皮肤造成伤害。同时,热水会加快血液流动,可能造成身体缺氧。

夜间常盗汗是怎么回事(夜间盗汗)(5)

正确的做法是稍微休息一下,等汗收了再用温水冲澡,切记不要洗冷水澡。

3

及时补充水分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成人每日推荐饮水量为1500~1700毫升。夏季出汗后要适当增加水的摄入量。

应匀速小量间断补水,每次150~200毫升即可,一口一口地慢慢喝。过3~5分钟后,可再喝一点。

4

吃对食物

平时出汗较多的人,多吃些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含钙多的食物,以及土豆和蘑菇等钾含量丰富的食物。

还要注意补充B族维生素,如多吃红豆、绿豆、燕麦等粗粮,适量吃些动物肝脏。

从中医角度讲,酸味能敛汗止泻、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可以吃些酸枣、葡萄、山楂、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出汗,平时要注意观察出汗是否有其他的不舒服,如果是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出汗,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