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你过得满意吗(为何要三十而立)

面对当前社会比较严重的婚姻问题,很多人便扯出了一个词,男人就应该三十而立,应该在30岁时成就一番事业。那如果30岁还一事无成,是不是人生就注定了呢?那么今天且看且分析。

在讨论三十而立之前,我们先明确,三十而立出自《论语·为政》,是几千年前孔子所说。孔子用这句话来描述自己30岁时的状态。再看现今三十而立被用作什么呢?被用来判断男人的潜力,此处潜力应打引号。如果在30岁仍旧一事无成就会被看成没有出息,可能再也没有成功的机会了,两者的意境演变之大不禁让我大吃一惊,那为什么古人把三十称为而立之年呢?

三十而立你过得满意吗(为何要三十而立)(1)

科举追求之路漫长且艰辛。古人把20岁称为弱冠表示刚刚成年,30岁称之为而立,表示学有所成。古人对金榜题名的渴望促使他们,从初进学堂的寒窗苦读数十年读考取秀才,到三年一度的乡试成为举人,再到三年一度的会试成为进士,再到终极考验的殿试成为状元。几乎穷极一生,不是在考取功名就是在考取功名的路上。而据考据历史上年龄最大的状元是唐代的尹枢,一直考到了70多岁才成为状元,由此可以看出科举考试难度之大。众所周知最佳的学习期是青年时期,记忆力反应力都是最好的状态,因此古人必须在30岁之前尽可能的考取到较高的功名,否则后面的科举之路会变得异常艰辛,对体力脑力都是巨大的考验,"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便是最好的映照。所以古人说而立之年是学有所成,有了一定的成就,而不是说一定是多大的成就。

古人平均年龄很低。鉴于古代医疗卫生体系的不完善,生病的人无法得到相应的治疗,此外古代郎中数量和水平的高低也是很大影响因素,再加上自然原因导致的粮食数量供给波动性很大,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时有发生,战争更是一大导致古人平均年龄很低的因素。根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以及1936年实业部公布的的分年龄死亡率统计古人平均年龄在30-35岁之间。常话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这算是一种寂寞的表达吗?平均30多岁的年龄,30岁可能已经是生命的最后几年,如果还是一事无成恐怕是无言面对江东父老。

三十而立你过得满意吗(为何要三十而立)(2)

在当今社会的环境下,医疗健康体系的完善,生活条件的改善,国家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平均年龄已经从30多增加到70岁左右,每个人的人生增加了很多,未来的可能拥有无限。30岁的年龄放在现在可能还是刚刚迈入成熟,对于未取得一定成绩的他们,我们完全不能再用以前的思维去看待他们了。30岁后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可以走,他们的未来仍然有无限种可能,后发制人也未尝不可。30岁的人生才是刚刚起步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不要让三十而立限制了自己,也不要被别人的几句话就决定了人生,我的人生我做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