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外服的四服制是什么(34服)

中山服顾名思义是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这套服装在中国可以说流行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也可以说是中国二十世纪以来最受男性欢迎的服装之一。它不仅仅是一套衣服,更代表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一种社会文明的体现,所以今天我们来浅析一下中山服的历史发展和含义。

一、 中山服何时产生

中山服可以说是在二十世纪时产生的,但是对它的具体产生年份却有不同的观点。1922年据史料记载孙中山先生在广东谋划北伐时期曾拍摄一张照片,这张照片中当时孙中山先生的着装正是中山服。

而且当时任职期间有段史料证实:“一日,拟检阅军队,欲着元帅装,则嫌其过于隆重而不适时,西服亦无当意者。”这一种观点认为中山服产生的具体年份应是1922年。并且1922年和923年孙中山先生的影像中基本都是中山装。

但在《红帮服装史》中记载早期中山服是在1905年孙中山先生请日本华侨张氏和同义昌呢绒洋服店共同创造的中山服。但根据影像记载在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的着装多是以西服和学生装为主,并没有出现过中山服。

商代外服的四服制是什么(34服)(1)

对于孙中山先生在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期间,穿过一种直立领,胸前有两个口袋,有笔架型带盖的服装,也有人认为他可以称为早期的中山服,但也有人认为他并不符合后来中山服的形制。这大概就是中山服产生时间的几个争议观点。

二、 中山服产生的背景

1. 政治对中山服的影响

1912年2月12日我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清朝正式灭亡。社会改革制度的不断兴起,旧的制度也在不断的变化。

制度的改革思想的碰撞,新的时代在各方面都需要新的东西来展示它的风采,这其中一方面就是在服饰上,不仅代表封建礼制的官服在新的制度面前被抛弃,也包括与清王朝时代特征息息相关的长马褂等其他服饰也面临着改制。

商代外服的四服制是什么(34服)(2)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迫切的追求新的服饰,中山服的出现正好符合了民众对新制度的认可

2、经济的发展对中山服的影响

十九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强制打开,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他们疯狂的向中国倾销各类廉价物品,各类洋货充斥着整个市场。在服饰方面,洋沙、洋布、洋花边等布料在市场上琳琅满目,人们对服饰的认知开始逐渐的扩大,开始追求更方便简洁的衣服。

这为中山服的出现打下了一定的物质基础。随着民国的建立,政府也呼吁人们着装各样化,经过一次次的创作,选择、淘汰,中山装脱颖而出,符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

3、思想文化对中山服的影响

在政局变动的时代,先进的思想和古老的的文化产生极大的碰撞,先进知识分子认为改革不仅要从根本上进行,也要从表面上改变。例如在礼仪、称呼、发饰、服装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变化。

这其中服饰的变化就象征了中西文化的结合,尤其是中山服它结合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民族风格和西方服装的便利简洁,成为独具中国思想文化的代表性产物。

三、 中山服的历史历程

1、 中山服的来源

中山服的来源说的是中山服主要是源于何种服装改制而来。对于中山服源于何种服装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说法是,中山服是在日本学生装的基础上改良而成的。在《良友画报》中曾介绍:“先生喜服学生服,令人咸称为中山装。”这个可以看出中山服基本就是以学生装为基础的,这一个说法也是最有说服力的。

商代外服的四服制是什么(34服)(3)

第二种说法是中山服是以日本军服为基础,据有人说1920年前后,孙中山先生将一件日本军官的军服带回了大陆,并要求上海荣长祥呢绒西服号的老板王运才在此基础进行改良,后来定名为中山装。

第三种说法是根据1929年的《北洋画报》:“正检阅行筐中,得旧日在大不列颠所御猎服,颇觉其适宜,于是服之出,其后百官乃仿而制之,称之曰中山装。”中得出中山服是源于英国的猎服。这三种说法各有不同且都有一定的史料记载,但是我们一般较为同意第一种说法。

2、 中山服的形成及改变

中山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也经过了不断的变化。中山装的原始形态是在学生装的基础上将上装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在明袋上加一条褶皱、加一个袋盖,并在袋盖上加一个纽扣;门襟有七个纽扣,袖子有两个纽扣;企领改成翻领,并在领子上装个风扣。

在长裤上左右各有一个大的暗袋,裤腰处有一个表袋,右后臀也有一个暗袋;裤脚也是翻边的。这是他最初的样式,可以看出他非常的简洁和实用。

商代外服的四服制是什么(34服)(4)

后来后人为了对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支持和他倡导的“三民主义”的信仰,在服饰上做了一些改进,将原来的上衣门襟七颗纽扣改为了五颗纽扣;将原来明袋上的褶皱除去;并将袖口的两颗纽扣改为了三颗纽扣。这一切的改变都是人们自发形成的,同时中山服就被赋予了一定意义,也表达了民众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

3、 中山服的普及与推广

中山服并不是一出现就被人民大众所普遍倡导。一开始也只有孙中山先生等人穿着,它的推广时间应是从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政治中心南移,民众呼吁改易中山服;并于1927年6月周文亮的《呈请改革服制以重观瞻》:“若由钧府通令全国人民一律该着中山服,换言之,即以中山服为常服也,如此固足以纪念我伟大之革命之领袖。”

这时人民开始倡导中山服,但中山服并没有很快被普及,在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服制条例》也只是将学生装定位公务员制服。在此之后外交部的周纬《行政革新数事》中:“请明令政府机关及学校人员,职无大小,一律该着中山服装。”

这时可以看出中山服开始于政界官员和一些三民主义的追随者。中山服真正的普及是在1936年国民政府的再度推广,才逐步被民众接受。可见中山服的普及也经历了较长时间。

四、 中山服的含义

1、 象征意义

中山服是后人对孙中山先生的一种敬仰,这是他的一种意义,但这不仅限于对于孙中山先生个人,更重要的是他的设计理念和政治的关联度。

中山服的立领象征着治国严谨,它的四个明袋代表着国之四维,分别为“礼、义、廉、耻”;四个袋盖上的每一颗纽扣又代表着公民拥有的“选举、罢免、创制、复议”这四项权利;四个袋盖的形状也象征着崇文兴教的思想;并且左上的衣袋可以插入笔,又代表着以文字国的理念。

中山装的正面有五颗纽扣它象征着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的政治理念,分别代表了“司法权、立法权、行政权、考试权、检察权”;而袖口的六颗纽扣分别象征了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民主思想“自由、平等、博爱”

商代外服的四服制是什么(34服)(5)

从整个中山装的整体来看,它是“封闭式”的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服饰“外华内俭”这就是中山服每一处细节所表含的政治理念,它代表了一个时代普通民众对国家政权的希望。

2、 中华服饰文化的丰碑

中山服不仅是一个服装,它承载了它的社会属性,它是社会变革的必需品。在康有为《戊戌奏稿》:“自古大有为之君,必善审时势之宜,非通变不足以宜民,非更新不足以救国。”我们可以看出服饰的改革是社会变革的必须。

中山服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可以说是中华服饰文化的丰碑。它不同于任何一个朝代的服饰,它所代表的意义之多,流行时间之长,普及面之广在我国服饰史上不可多得的一种服饰。

中山服中的功能性纽扣便于包装形体,有利于采用面值的服装材料,在结果设计方面的突破是采用分别包装人体的原则,这对中国的服饰结构和工艺制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中山服不仅在国内被民众所认可和接受,也在国际舞台上然别人眼前一亮。1984年9月巴黎国际男装展示会上,一些国际服装大师展示了他们从我国中山装获得的灵感与启发而设计的服装,使得中山装跨越了国界,为世界所欣赏。

五、 总结

中山装是时代的产物,他所蕴含的政治理念和服饰文化都是不可泯灭的。它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彰显了我国在时代发展的趋势中勇于学习外来文化,但又不照搬全抄;显示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底蕴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参考文献:

《红帮红装史》

《孙中山全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