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

如果你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固原人,一定看过秦腔,看过大戏。听秦腔、看大戏根植于每个固原人血脉的最深处,每当熟悉的铙钹、梆子、二胡响起来的时候,总能激发起埋藏在内心中,那种提脚就走的冲动。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

固原人看秦腔的习惯有种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隔代相传,很多人听秦腔的爱好就是由爷爷奶奶手拉手,耳濡目染久而久之而成。小编小时候就经常随爷爷奶奶浪遍了固原城大大小小的庙会、交流会。当然,那会是看不懂戏,也听不懂唱词,重要的是戏场外面和后台,好奇台上演员如何化妆,垂涎小贩们贩卖的各种好吃好玩的玩意儿。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3)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4)

秦腔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的戏,老祖先也在看;我们听的腔,老祖先也在听;我们吼的音,老祖先也在吼......这是多么神奇的一件事情,秦腔的传承就是由辈辈人手拉手看戏看出来的,无论这片土地遭受过什么样的苦难与泪水,只要吼起了秦腔,传承就会延续,这就是中华文化的传奇所在,也是我们这个民族历经磨难依然矗立在世界之林的原因之一。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5)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6)

秦腔戏里有一种乡音,更有一种乡愁,而且还有一种文化,从秦腔里你听到的是另一种故事,更有生活,秦腔的唱腔也独特,更特别,听出浓厚的文化,无论身居何位、身在何方,只要秦腔那种豪迈一响起,总会想起当年被亲人拖着自己看戏的自己、自己爬过的那个戏台、戏台旁的那颗老榆树、榆树边卧的那条大黄狗,那是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和童年。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7)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8)

秦腔经典剧目表现了爱国、孝顺、亲善等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产生了许多让我们记忆犹新的经典全本和折子戏、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回忆一下。

三滴血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9)

秦腔《三滴血》是陕西已故著名剧作家范紫东先生的一部优秀剧作,著名剧作家曹禺曾称赞这出戏是“秦腔之《十五贯》,简直可以同莎士比亚的剧作媲美”。《三滴血》在老一辈人的心目中不亚于现在的各种流行电视剧。

狸猫换太子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0)

《狸猫换太子》又名《铡郭槐》、《打黄袍》、《火化冷宫》,秦腔传统剧。本剧除演出本戏外,《抱妆盒》、《拷寇》常作折戏演出,任哲中、张新华以演此剧闻名。 这个故事应该大家都耳熟能详了,经典中的经典,小时候总会拿戏台上的包公与电视剧上的包公做对比。

闯宫抱斗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1)

纣王不仁,宠信妲己,残害忠良,枉杀无辜。大臣梅伯,杜辉闯宫诤谏,纣立斩杜辉,又以炮烙柱烤死梅伯。妲己又与费仲设计,诬正宫姜后谋刺纣王,纣又以火斗之刑致姜后惨死。

四贤册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2)

这出戏最精彩最精彩的戏词“娘虽饥饿尚可忍耐,饿煞我儿娘心何安”,短短的两句唱腔便将一个家庭的困境和一个善良、娴淑、克己待人、含辛茹苦,具有传统美德的母亲形象展示于舞台之上。

五典坡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3)

《五典坡》 又名《五家坡》,有改编本戏《红鬃烈马》、《王宝钏》流行。其中《三击掌》、《别窑》、《探窑》、《赶坡》、《算粮》、《大登殿》为著名折戏。

八件衣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4)

《八件衣》又名《对绣鞋》,大型秦腔传统名剧。此戏除全本演出外,其中《哄堂》一折亦常演,《荒郊义救》一折更是作为丑角戏经常演出。

黑叮本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5)

《黑叮本》又名《忠保国》、《徐杨叮本》、《赵飞搬兵》、《升官图》,秦腔传统剧。此剧为秦腔热门剧目,演出不断,除全本外,《二进宫》、《黑叮本》、《赵飞搬兵》也常做为折戏演出。历代秦腔名家,多联合演出此剧,如田德年、李正敏、刘易平合演的《二进宫》已成为秦腔原版绝唱,对后学者影响深远。

辕门斩子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6)

《辕门斩子》又名《三进帐》。元帅六郎延景之子杨宗保为破天门大阵,私自下山,不料被穆桂英所擒,并在穆柯寨招亲,杨延景得知大怒,为震军心,辕门外斩子不饶,佘太君、八贤王先后说情未允,穆桂英赶来求情,并愿与杨合兵破辽,杨以国家利益为重,允情免斩。

下河东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7)

《下河东》是秦腔的经典剧目之一,也是非常考验演员技艺的一门戏,故事也非常精彩,尤其是武生之间的武打戏,非常的吸引人。

金沙滩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8)

《金沙滩》又名《双龙会》、《八虎闯幽州》,秦腔传统剧。《金沙滩》是杨家将故事的原本,在固原这个充满了杨家将传说的地方,经久不衰。

斩秦英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19)

《斩秦英》又名《乾坤带》、《金水桥》等,是一出传统的秦腔剧。很多人应该还记得秦英倔强和公主苦劝的情节。

赵氏孤儿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0)

《赵氏孤儿》是秦腔传统剧目,马健翎1955年根据元曲、昆曲《赵氏孤儿记》及秦腔《八义图》、同州梆子等流行剧本整理。

三娘教子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1)

《三娘教子》又名《双官诰》、《机房训》、《忠孝节义》,秦腔传统戏。其中《教子》一场为著名折戏,常单独演出,此剧系旦角唱工戏。

庵堂认母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2)

尼姑王志贞与秀才申贵升相爱,私生一子名徐元宰,因惧佛门清规戒律把儿子抛于荒郊,被人拾去抚养成人。十六年后徐元宰前往庵堂寻母,王志贞怕碍儿子前程,不愿相认,后为元宰诚心所感,始得母子团圆。 故事很简单,但意义很非凡,说实话真应该让现在很多人好好的详读一番。

周仁回府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3)

周仁回府,秦腔传统剧目。又名《鸳鸯泪》。严嵩的干儿子严年垂涎于杜文学之妻,遂诬告将杜文学流放岭南。杜文学临行前将其妻跪托义弟周仁。周仁与妻暗中计议,以其妻扮作其嫂,献与严年,并连夜携嫂出逃。妻至严府,杀严贼不成,自戕身亡。后杜文学冤雪释归,见周仁怒责。杜文学之妻出面痛说原委,真相始明。

窦娥冤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4)

《窦娥冤》从关汉卿创作之后,一直是各类戏曲必唱曲目,秦腔高亢豪放的唱法,更是把窦娥的故事唱出了自己的风格,小时候被六月飞雪的场景深深的所震撼。

铡美案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5)

《铡美案》是小编小时候唯一完全看懂的一部秦腔剧,同情于秦香莲的悲惨、痛恨于陈世美的抛妻弃子、也被包青天不畏强权的大公无私所折服。其实最开始最吸引我的是演员们穿的那双厚厚的鞋子。

杨三小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6)

当然对于娃娃来说,丑角总是总受欢迎的,杨三小幽默的语言,滑稽的妆容和表演逗乐了无数的孩子们。

拾黄金

宁夏固原地区秦腔自乐班(还记得这些秦腔剧目吗)(27)

说到丑角戏不得不提中国秦腔艺术大师孙存碟先生的作品《拾黄金》,戏中的主角胡来梦见拾得黄金的前前后后,在成功逗乐无数人的同时,也教会了只有自己踏踏实实的生活和过日子才能得到幸福和财富的真谛。

部分资料及图片选自网络

2017年发于宁夏六盘山旅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