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

2022年,韩国电影只有8部超过损益点(盈利的)。韩国本土电影份额只占其电影市场的19.5%。2023年迄今为止,韩国电影全部扑街。包括《下一个素熙》《灵魂伴侣》(韩版《七月与安生》)《猫头鹰》在内的今年韩影口碑之作,票房表现同样不佳。

还没来得及上映的韩国院线电影,也纷纷开始保持观望状态,档期一拖再拖,包括宋仲基的《波哥大》,金容华的《月球》,汤唯的《梦境》,罗美兰的《市民熙德》在内的话题之作也都不敢贸然定档。韩国票房一直靠院线,不像北美和日本还有周边收入,票房扑街就意味着韩国电影振兴基金的收入锐减。投资商没有回报,恶循环往复,自然没人再敢冒险,宁愿把拍好的片子压箱底,也不愿拿出来上映。多家制作公司正在观望OTT(流媒体)平台,希望能“院转网”,最起码保个本。这与主流媒体上,韩国电影走向世界、蒸蒸日上的形象相差甚远,有什么原因呢?

韩国电影蹒跚起步

1919年10月27日,金陶山执导的影片《义理的仇讨》上映,是韩国人拍摄的第一部电影,也被公认为是韩国电影的起点,政府亦将电影的首映日定为“电影日”。在韩国电影及早期发展阶段,韩国处于日本殖民统治之下,因而当时许多电影多体现民族现实主义主题。

从1945年至1953年朝鲜战争之后,韩国电影在全国解放的背景及美国影响下迎来第一阶段的兴起。美国电影大量进入韩国,侵占本土电影发展空间的同时,也给韩国电影人带来最先进的电影文化。在相对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下,韩国电影多表达自由与民族自豪。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韩国电影发展几乎停摆,直到战争结束电影才复苏。韩国政府为了扶植本国电影发展,实施电影减免税等优惠政策,大批电影创作人才涌现,韩国“好莱坞”忠武路也在这一期间形成。数据显示,韩国电影的产量从1954年的11部,达到了1959年的111部。1961年,由姜大振执导的《马夫》捧回了第1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特别奖,这也是韩国电影首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得奖项。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2)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3)

韩国政府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韩国电影兴旺了七八年,1961年独裁者朴正熙上台,韩国电影又成为独裁政府掌中的棋子。政府对于电影意识形态的严格把控和对于电影审查标准的全面缩紧。韩国电影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拍了也审不过,干脆就多拍些爱情、家庭喜剧、动作片等类型电影。1973年,韩国电影公司成立,这家公司表面上是为支持和推广韩国电影事业的,实际还是为更好控制,为审查“政治正确”服务的。

1979年朴正熙统治结束,韩国进入民主化时期,韩国电影也真正走向自由之路。1984年,电影法开始允许独立电影制作人制作电影,电影界人才辈出,包括“韩国电影教父”林权泽、以现实主义批判见长的李长镐、关注底层民众的裴昶浩等,这一阶段也被称为“韩国电影新浪潮”。不过整个八十年代,占据亚洲电影大半江山的还是日本与中国香港的电影。

1993年时任总统金泳三在总统年度报告中指出“好莱坞电影《侏罗纪公园》的收益相当于150万台现代汽车的索纳塔所获取的利润”“如果迪士尼一年的营业额跟IBM旗鼓相当,那我们为什么不全力发展影视工业?”韩国政府同时认为,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是政府能够决定或左右的,必须依靠企业、依靠市场。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4)

由此,韩国政府1994年把电影业定位为准制造业,向本国电影注入巨资,对投入拍电影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和扶持。受到日本索尼公司并购美国哥伦比亚电影及CBS唱片公司的影响,希杰、三星、大宇等大财阀开始纷纷由录像带市场进入电影业,从1995年开始积极投入到文化内容产业。

1995年《电影振兴法》制定(韩国第一部电影法颁布于1962年)。1996年,第一届釜山国际电影节开幕。釜山电影节在创立之初就选择了与其他国际电影节不同的发展方向,旨在“立足本土,关注亚洲”,为韩国本土电影和电影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国际性平台。1998年韩国取消电影剪阅制度,以电影分级制度代替。该制度在法律上规定电影分为5个等级:全民可以观看;12岁以上可以观看;15岁以上可以观看;18岁以上可以观看;限制放映。每部电影的等级由民间组成的“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评级,对色情、恐怖、政治等题材不再限制。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5)

亚洲金融危机,韩国的股市暴跌了70%,韩国33家大型银行中,破产了15家。1998年,刚上任的韩国总统金大中提出“21世纪韩国的立国之本,是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韩国“文化立国”的国家方略就此确立,这也被一些人当成是“韩流”的起点。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6)

1998年4月7日,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地区副会长访问韩国文化观光部和产业资源部时提议:如果韩国政府缩减目前的银幕配额制度,美方将投资约5亿美元在韩国20个城市建立各有10个银幕的多媒体影院。11月26日,姜帝圭导演等人被文化观光部邀请恳谈会,文化观光部承认已向美国提供了废除保护韩国本国电影的开放方案。

此时的好莱坞电影已圈占了韩国70%的市场份额,曾经火爆一时的香港电影在好莱坞冲击下都丢盔卸甲。中国香港只有700万人口,原来还能靠功夫片,动作片和警匪片等类型片跟好莱坞过过招。随着好莱坞电影产业升级,东方好莱坞就现出原形。几十年打下来的东南亚和台湾市场也被好莱坞占领,再加上金融危机后自身经济衰退,香港的文化产业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退。

如果韩国银幕配额制度取消,连香港电影都抵抗不了,那弱小的韩国电影又如何去面对?得到政府决定不再保护国内电影市场的确切消息后,一怒之下,姜帝圭剃了光头、金基德也剃了光头,老一辈导演林汉泽剃了光头,甚至还有女导演林顺礼也剃了光头……150多位导演、演员、剧作家都剃成光头,聚集在市政厅,还有人当场剃发。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7)

迫于光头行动的压力,1999年金大中政府对《电影振兴法》进行再次修订,成立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管理电影,用电影分级制代替审查制,严格规定银幕配额制,要求每个影院一年中有146天放映国产电影,同时允许和鼓励风险投资进入电影产业。

1999年姜帝圭的《生死谍变》上映,600万人次走进电影院,本土票房高达360亿韩元(约3000万美元),远远超过《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成为韩国本土电影走向兴旺的标志。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8)

韩流凶猛,韩国电影大杀四方

2001年,中国台湾一部日本漫画改编的电视剧《流星花园》火遍亚洲,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连美国的《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英国BBC都争相报道。韩国娱乐公司SM公司,看到偶像市场巨大潜力后,立马复刻F4,成立东方神起。东方神起也不负所望,快速占据了F4解散后的亚洲市场。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9)

随着香港电影的衰败,台湾偶像文化的退潮,日本文化的收缩,以及好莱坞对韩国市场放弃,韩国娱乐产业开始崛起。工业化标准化、模板化与流水线化的韩国娱乐业,综艺抄日本,练习生抄日本杰尼斯,电影抄香港电影,电视剧抄台湾电视剧。韩国偶像开始流行,处于韩国娱乐产业上游的韩国电影电视也得到发展。韩剧和韩流偶像一起,进入日本,大陆,东南亚市场。

经过多年打拼,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迅猛,尤其是电视剧、电影、娱乐节目音乐、游戏等产业的发展对韩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成为与金融业、房地产业并列的拉动韩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2002年7月,韩国文化观光部决定为下属的文化产业振兴院、广播影像振兴院、电影振兴委员会、游戏产业开发院、国际广播交流财团等5个部门组建“文化产业支援机构协议会”,加强文化产业信息交流,对原来分散组织的活动、项目进行协调、统筹管理。

2003年,康佑硕的《实尾岛》是韩国首部观影人数突破千万的本土电影。2003年韩国人口数约为4789万人,这也意味着有近五分之一的韩国人看过这部电影。2006年作为韩美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先决条件,韩国本土电影一年的银幕配额天数缩短至73天,使得韩国独立电影、艺术电影的放映天数大大缩短。次贷危机袭来,资本市场陷入低潮,电影市场进入寒冬,韩国中小型影视公司纷纷倒闭,韩国电影产业也展开一场自救运动。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0)

经过五年的调整与恢复,2012年韩国电影市场重回积极的发展道路。《恐怖直播》《捉迷藏》《伟大的隐藏者》《观相》《七号房的礼物》等影片陆续出现,其中2014年《鸣梁海战》观影人次突破1700万,刷新韩国历史纪录。而奉俊昊也通过2013年《雪国列车》正式进军好莱坞。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1)

奉俊昊第7部长篇电影《寄生虫》在戛纳艺术海滩上拿到金棕榈大奖后,又在2020年第92届奥斯卡一举拿下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原创剧本和最佳国际电影四项大奖,成为有史以来第一部非英语的奥斯卡最佳影片。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2)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3)

重口味商业化,是如今韩国电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直接原因。韩流走向梦寐以求的欧美市场,但外国观众的审美,文化和韩国终究有很大的不同。70后导演(男性)比较擅长商业娱乐内容,为迎合国际市场,为迎合国外观众,导致韩国电影暗黑系色彩愈加浓重,但这不一定就代表创新和艺术水平提高。我们常说一句话叫“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生搬硬套别人的,说抄袭也好,说山寨也罢,观众总有审美疲劳的那一天。

流媒体已兵临城下

本来,CJ CGV,Megabox和乐天集团的三大院线,占韩国所有屏幕和座位的90%,助于垄断地位。但数据显示,2023年2月份韩国观众总数为642万人,仅为2019年2月的28.8%。韩国本土观影人次仅为127万,相比2019 年2月的7.4%!换言之,在疫情之后,院线只有四分之一的观众,这里面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在看韩国电影,电影市场是要多差有多差!

民众观影习惯这几年也发生一定改变。网飞、迪士尼等美国流媒体巨头纷纷投资韩国影视,诞生了《黑暗荣耀》《鱿鱼游戏》《赌命为王》《贞伊》《少年法庭》《网络炼狱:N号房》《杀死福顺》等热门作品,看似如火如荼,但其实跟韩国本土电影毫无关系!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4)

2015年,Netflix正式进入亚洲市场,通过合作拍摄、购买引进剧集等方式,迅速在亚洲地区扩展市场。《鱿鱼游戏》用了253亿韩元(2140 万美元)的投资,利润达到约 1 兆韩元(8 亿9110万美元)!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5)

网飞赚钱后,苹果跟韩国人合作了《弹子球游戏》,迪士尼合作了《雪滴花》《赌命为王》等韩剧,美国流媒体资本已经盯上了韩国影视剧市场。2023年,《黑暗荣耀》创下了1亿2446万收视率,占据了Netflix非英语电视系列第一的位置,下半部从第一周就占据了第一。网飞这套海外市场扩张模式屡试不爽。韩国市场并不是其唯一的海外目标。中国港台地区、日本、印度、西班牙、英国、德国同样是网飞扩张的方向。要不是大陆不允许网飞进入,网飞早大手笔中国市场砸钱了。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6)

在韩国,网飞几乎已将最当红、最顶尖的演员和导演收入囊中,比如宋慧乔(《黑暗荣耀》)、薛景求(《杀死福顺》)、全度妍(《杀死福顺》)、裴斗娜(《王国》)、全智贤(《王国》)、李政宰(《鱿鱼游戏》)。导演方面,奉俊昊和朴赞郁等人也表现出越来越强的与网飞深度合作的趋势。流媒体的虹吸效应显然已经对韩国本土的电影生态造成了无可扭转的影响。

韩国政府一点都不着急。总统尹锡悦访美时,网飞CEO泰德·萨兰德斯是他第一个约见的非政府人员,以表示韩国官方真诚欢迎网飞在韩加大投资。网飞方面则表示,未来四年,将会对韩语内容的创作投入25亿美元。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7)

韩国民间可没政府这么乐观。一些业内人士不无焦虑地认为,网飞等流媒体将会逐步占领韩国的本土影视市场。韩国媒体KBS甚至悲观地断言,韩国电影正在走向灭亡,2025年也许就将没有韩国电影在院线上映了。

面对困境,电影振兴委员会正努力筹集至少300亿韩元的上映促进支援金,来支持仓库里的电影重见天日。同时,电影振兴委员联合院线,为国片提供票补。每部国片补贴1000到2000韩币,约为人民币5-10元。振兴委员会努力促成釜山摄影棚的建造,投资约1300亿韩元,试图将釜山作为电影城发展本土电影,反攻的大本营。毁林容易造林难,电影市场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走出低谷。

一部致敬港片的韩国电影(恐怕会步香港电影的后尘)(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