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俚语(广府俗语的山旮旯)

广府俚语(广府俗语的山旮旯)(1)

在古代,岭南以南一带,长期处于蛮荒状态,怎么荒凉?荒凉达到“四方八面了无人烟”的程度。因此称为:“山卡啦”。

“山卡啦”只是个音,其本字是什么?是“山旮旯”。山旮旯是贬义词,意思是偏僻的山区或郊区,主要特指交通不方便、经济发展落后的穷乡僻壤。

”旮旯”是中原古代汉语,白话地区一直保留着中原古代语成为地方方言出现,

“山旮旯”最初是来自客家人,他们来到岭南之初就居住在深山的角落里。

“山旮旯”地方指的是地方偏僻荒凉。“身安山圐圙旮旯,放耳闻饿马摇铃”,意思是居住在大山深处的角落里,听见的就只有客家人牵着马匹路过的铃声。连马匹都饿,可想当时的生活是多么的艰苦。

珠三角有一个零丁洋,也是十分荒凉,在七百四十年前,有个叫文天祥的宋朝臣子,在过零丁洋的船上,叹息山河破碎风飘絮。 在《过零丁洋》诗中有言:“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清 黄遵宪 《不忍池晚游》诗:“绝远穷荒海外经,风灾鬼难渡零丁”。

因此岭南被称为“南蛮”。所以很多被贬的官员或罪犯都会流放到这里。古代被流放到岭南的人有:柳宗元,苏轼,韩愈,苏辙,刘禹锡,寇准、秦观、汤显祖等等

广东人常说的“山卡啦”,应该是”山圐圙”更为准确,

“圐圙”这两个字,音 kūlüè, 蒙古音译词,又译作“囫囵”“胡阑”“库伦”。其字型是由“囗”框住的“四方八面”,象形“城圈”,原指围起来的草场或土地,围起来的草场即“草圐圙”。但现在的书写已经全是“山旮旯”。两者都可以,分别只是体现在地方的大小。

如今的广东,已经今时不同往日了,蛮荒之地已变成经济发达,整个岭南一片繁荣景象,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最早四个经济特区,广东占了三个,在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中,广东占据了二席。2018年广东GDP总量8.99万亿元人民币,折合1.36万亿美元,已经连续28年成为我国GDP总量第一的省份。

如果把广东当作一个国家来看,广东将是世界第14大经济体,排在西班牙前面。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一桥连三地,天堑变通途,今天,零丁洋这个地方,不再是“绝远穷荒,风灾鬼难”。“”伶仃洋里不零丁”了。港珠澳大桥建成,紧接着深中通道开通,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引领广东经济腾飞,引来举世瞩目!

从前用“山旮旯”来形容广东属南蛮荒凉之地。如果用一句广府俗语来形容如今广东的繁华景象,你认为用什么最恰当呢?(聂巨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