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连海鲜最新消息(大连海鲜安不安全)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辽宁大连海鲜最新消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辽宁大连海鲜最新消息(大连海鲜安不安全)

辽宁大连海鲜最新消息

靠山吃山

靠海吃海

海鲜是咱大连人

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

市场上的水产品安全吗?

能让大家放心地吃吗?

为了保障餐桌上的安全

大连这样做

……

跟小编一起来了解

11月30日,大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大连市2017年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品牌建设工作情况。

市海洋与渔业局将多措并举,推动渔业经济稳定发展,让百姓吃到安全放心水产品,助力大连市海洋渔业事业上新台阶。

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做了哪些

组织实施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2017年截止到目前,全市共抽检水产样品2654样次,其中,市本级产地水产品抽检1278样次,包括贝类(扇贝、菲律宾蛤仔、牡蛎、贻贝、魁蚶等)572样次;海参500样次;藻类24样次;对虾17样次;海水鱼(鲆鱼、河豚)72样次,无公害水产品93样次,药残合格率99.9%。

渔业水质及无公害产地环境监测180样次,包括全市2017年无公害水产品产地、主要养殖生产区海水水质环境监测,合格率100%。

农业部对我市市场例行监测4次共100个样品,合格率97%。省海洋与渔业厅对我市产地海参及海参苗种例行监测220样次,合格率98.5%。

县市区本辖区内例行抽检1300样次以上。水产品快速检测2000样次。检测药残、重金属、贝毒等指标15000多项次。抽检频次和检测范围有效的保障了监管需要,对全市主要养殖品种做到了监测全履盖。

完善水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

以提高市县两级检测机构能力建设为中心,推动建立全市质检监控体系。通过连续不断的建设,建成了1个部级中心(大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6个县级检测站(金普、长海、旅顺、庄河、普兰店、瓦房店)为框架的1 6检测体系。金普新区检测站成功取得省级计量认证,成为全省第一家取得检测资质认证的县级水产品检测机构。

在去年省农委、省海洋渔业厅、省总工会等部门联合组织的农产品检测技能大比武中,大连派出市级和县级两支队伍参赛,最终分获团体第一名和第二名的好成绩,个人成绩前三名也被我市选手包揽。我市的水产品检测队伍建设和业务能力水平,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处于领先地位。

加强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

加强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实施检打联动。以工厂化育苗为重点整治环节,以海参为重点整治品种,以硝基呋喃类禁用渔药的违法使用为重点整治内容,各级渔业执法部门定期和不定期的深入生产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一经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从严处理,该处罚的处罚,该移交的移交,绝不姑息,坚决杜绝违法使用违禁鱼药行为发生,逐步规范我市渔业生产秩序,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启动建设大连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2016年和2017年,大连连续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单位,以此为契机,以海参为追溯试点品种,启动建设了科学完善的大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提升大连海参等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品品牌价值。

今年,继续开发追溯体系二期建设,将两家河豚鱼生产企业和6家规模海参生产企业纳入追溯体系管理。目前全市已有10家渔业企业实现质量安全可追溯。我们这里说的质量安全可追溯,就是海参从种参培育到育苗,再到养殖、加工、销售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产品的生产全过程都是在监管部门和消费者的监督之下完成的。

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产品包装上的防伪二维码,看到这根海参每一个生产环节的相关信息,包括种参是在哪里采捕的,育苗、养殖环节是在哪个车间,哪片海域进行的,每个生产环节的操作人和操作时间等等,还可以看到生产现场的实时监控画面和重要环节的视频录像。

通过追溯体系的建立,一方面丰富了政府的监管手段,另一方面也规范了企业的生产行为,从而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未来,我们将更多的水产品种和规模企业纳入管理,逐步实现全市水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积极推行“一品一标”认定、认证工作

按照农业部的工作要求,严格认证程序,组织申报审查、产地现场检查、养殖环境和产品检测,2017年,全市新增无公害产地12个,新认证无公害水产品8个;目前,全市无公害水产品产地218个,标准化生产规模已达450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60%,无公害产品236个。

新认证瓦房店海参、旅顺海带为农业部地理标志水产品,目前全市地理标志水产品达到19个,产地生产质量安全水平快速提高。

做好海水贝类生产区划型 保障贝类质量安全

制定了《大连市2017年海水贝类生产区域划型工作方案》,在长海、庄河、普兰店、金州、甘井子区的全市500万亩贝类生产区设立44个监测站位,实施定点、定期贝类抽样检测,增加夏季高温时间监测频率,全年抽检贝类样品13批次572样次,完成了贝类生产区的划型管理,保障贝类产品消费安全。

依据检测结果及划型标准,2017年,我市海水贝类生产一类区面积为36万公顷,占总面积100% 。贝类生产区域产品质量整体安全。

加强宣传培训 提高渔业从业者质量安全意识

渔民是渔业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保证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为了提高渔业从业人员的主体责任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我们每年都要深入生产一线,组织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班30余期,全市每年培训养殖业户和基层监管人员等5000余人次,培训内容为质量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解读、质量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健康养殖的新技术新理念等。

通过宣传培训,从法上,让从业者不敢违法违规生产;从理上,也不想违法违规生产。加上健康养殖新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引导和规范渔业标准化生产。

水产品品牌建设工作

水产加工业是大连特色优势产业,在促进全市经济增长、出口创汇、带动就业、满足市民需求、扩大城市影响力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大力推动水产品品牌战略实施,提升水产品品牌价值,对助力我市渔业经济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多年来,通过政策引领和品牌培育,一大批的水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

獐子岛、棒棰岛、海晏堂、上品堂、辽渔等12个品牌被评为国家驰名商标。

有效期内的省市名牌水产品共47个。

2016~2017年,大连共13个水产品品牌被评为辽宁省名牌农产品。

在今年举办的中国水产品品牌大会上,獐子岛、棒棰岛、天正、海晏堂、鑫玉龙、壹桥、富谷、群岛8个品牌被评为2017年最具影响力水产品企业品牌;大连海晏堂生物有限公司的“即食鲜海参”、大连棒棰岛海产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汤焗辽参”被评为2017创新加工水产品。

今年,大连建立了水产品可追溯体系,该体系的成功建立,对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品牌价值,增加消费者消费信心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接下来还要做这些

1 继续深入推进专项整治

抓住苗种生产环节、抓住海参这一重点品种,抓住呋喃唑酮、呋喃西林等禁用鱼药,履行监管职责,落实属地化管理,强化全面执法检查,消除安全工作盲区。

要按照检打联动要求,加大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和处罚,加强与公安司法机关的衔接,集中力量整治一批突出问题和隐患,确保源头生产水产品质量安全。

2 强化质量安全检测监控

继续保持重点养殖地区、重点品种的抽检批次,加强生产过程监控,全年全市计划完成水产品抽检2600样次。

继续开展海水贝类生产区划型工作,加强贝类生产区的监管,保障全市500万亩贝类生产区的生产和消费安全。提高市县两级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

3 坚持抓好 “一品一标”标准化生产

组织做好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和地理标志水产品登记保护工作,规范养殖生产行为,扩大标准化生产规模。无公害产地、产品复查换证率80%以上,地理标志水产品稳步增加。做好“一品一标”的后续监管工作。

4 普及开展 水产品质量安全培训

基层培训,是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性工作,要坚持长期做好。今后,将继续开展全市基层从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质量安全培训工作,提高监管人员监管能力水平,帮助企业进一步提高质量安全生产能力,引导企业自觉依法生产,加强生产自律。

5 建立健全水产品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争取各级财政资金,在现有追溯平台的基础上,增加追溯品种,扩大追溯范围,将更多的规模企业纳入追溯体系管理,让渔业生产更加规范化、透明化,全面提升我市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产品品牌价值,让百姓吃到安全放心水产品。

6 围绕“1个中心2个重点” 加强水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品牌建设

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重点支持发展高新技术、高科技含量的海洋生物、水产精深加工、即食、方便产品的开发生产,充分发挥其在资源配制和结构调整中的核心作用。打造渔业知名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增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我市水产品加工业的实力和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