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河南专场(黑冀鲁豫四省联奏)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前话: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乡村振兴”,提出要稳定粮食生产和推进乡村振兴。

《黑龙江日报》《大众日报》《河北日报》《河南日报》四家省级党报,联合推出“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主题报道。耳熟能详的《乌苏里船歌》,旋律优美的《谁不说俺家乡好》,轻松活泼的《小放牛》,深情舒展的《牧羊曲》……镌刻着时代记忆,展现了四省的乡村振兴亮点,让我们唱响振兴嘹亮之歌,共绘乡村美好画卷。

河南:“土特产”加力振兴引擎

3月3日,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涛带着“土特产”——贡麻花。

乡村振兴河南专场(黑冀鲁豫四省联奏)(1)

麻花产业打开麻花庄村村民致富路

“我今年提的建议是如何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张永涛所在的麻花庄村就是靠着这嘎嘣脆的小麻花,打造了一个产值超过千万元的乡村产业,带领全村群众走上致富路。

麻花庄村炸麻花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很多村民都有炸麻花的手艺。但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村的麻花生产停留在家庭作坊式的小打小闹,没有包装、没有品牌,各家各户相互比着压价,结果谁也没赚到钱,麻花庄村一度沦为贫困村。

小作坊式的恶性竞争不能再持续了。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后,张永涛将村里的麻花厂和麻花作坊负责人召集在一起,苦口婆心,劝大家拧成一股绳,共同发展。

2019年,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村里的8家麻花厂、5家麻花作坊整合起来,由村里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管控质量、统一对外销售。当年,麻花庄村就完成麻花销售收入1000万元,实现村集体收入50万元,直接带动300多名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

“麻花庄村不仅要守正,还要创新。”张永涛说,村民们在坚持古法制作的同时,在麻花的尺寸、口味还有销售方式上努力寻求突破、不断创新,更加适应年轻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扩大市场。如今,麻花庄村建立了专业的电商销售团队,进一步提高民权贡麻花的品牌知名度。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北京参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党支部书记张全收对此感触颇深。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首要任务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要因地制宜,搞好区域规划,分步重点实施,各地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不搞一刀切。”张全收说,就拿拐子杨村来说,虽然是全国文明村,但是村集体产业与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差距还很大,村集体的高效温棚种植、蘑菇种植和花木基地规模小,带动能力有限,需要进一步整合壮大和规范运营,产业壮大了,群众才有活干、有钱赚。

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仅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还不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离不开就业。

“我有个外号叫‘农民工司令’,20多年来,我探索的全顺人力资源劳务派遣模式,累计安排了230多万人次农民工就业,帮助10多万农民家庭摆脱贫困过上了富裕生活。”张全收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用工环境的改变,传统的劳务派遣方式与供求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很难满足当今社会用工需求,企业招工难,农民工找工作也难。

张全收介绍,最近全顺公司投入数千万元,与互联网部门合作,建立了一个以深圳为中心辐射全国的网络招工平台,通过信息化技术,农民工更好地找到工作。

来源:黑龙江日报

本文来自【黑龙江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