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1)

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21年3月7日,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当前,广州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整改工作,力争以整改的实际效果服务于民、取信于民、惠利于民。

科学节俭务实推进城市绿化,更加科学有序推进城市更新,“一品牌一方案”盘活老字号……在整改中,广州各级各部门把抓整改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科学态度、“绣花”功夫做好保护与利用的文章,推动坚持生态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从广州第二棉纺厂微改造变身现代园区,到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精心修缮打造展陈和游览线路,广州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整改,实践出一幅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美好图景。

镜头1

二棉厂变智慧园

做好保护传承和产业开发“两篇文章”

城市旧厂房更新改造提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重要缩影。广州市国资委、天河区把抓整改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把工业遗产保护利用与传统文化传承、产业转型发展、城市更新改造融合推进,以创新驱动重塑区域发展的新动力。

走进天河员村的T.I.T智慧园,旧厂房正在变成现代化的产业园区,历史悠久的大树郁郁葱葱。这里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州第二棉纺厂(以下简称“二棉厂”),承载着广州纺织工业的辉煌岁月。二棉厂内有近3万平方米极具特色的“包豪斯”现代主义风格老厂房,其高耸的锯齿形框架为车间提供了大面积采光天窗,是第三批广州市历史建筑。

为了落实“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要求,市属国企广州轻工集团作为二棉厂园区的业主单位,在改造中切实践行“让城市留住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的理念,贯彻“产城融合、文化传承、生态宜居”的要求,注重延续城市文脉,盘活历史资源,以“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方式守护旧厂房,传承城市记忆。

项目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坚持把高质量发展的理念贯穿到项目改造全过程,同时做好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和现代产业开发“两篇文章”,注重园区的整体性和融合性,打造兼具历史建筑保护传承和现代产业集聚的特色品牌,将二棉厂园区打造成为历史建筑保护传承的典范。园区内的木棉树和大榕树,是建厂之初就种下的。在改造过程中,天河区员村街作为属地管理部门多次提出对树木的保护要求,广州轻工集团也切实加大历史文化保护力度,将树木也作为工业遗产的一部分,让作为广州人精神象征的木棉和榕树能与改造后的园区有机融合。

据了解,改造后的智慧园将聚焦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以广州无线电集团各成员企业现有资源为基础,重点发力“AI算力硬件、AI行业应用-智慧金融和智慧城市、AI智能设备”三大领域,引进AI“算力、算法、数据、设备和行业应用”全产业链龙头企业,通过部署智慧园区服务平台等创新资源赋能和中心城区优质配套,使旧厂区焕新成为新园区“24小时社区生活圈”,打造广州人工智能全景体验样板间。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2)

位于天河区员村的原二棉厂园区,在改造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树木和原有建筑物样式,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产业园。

镜头2

旧址展馆融入社区将抓整改与满足美好生活需要相结合

“长善名留远,恩来雨泽耕”——在位于天河区长兴街岑村远耕公祠的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大门贴着的对联前不时有人驻足。讲起周总理视察岑村的故事,熟悉村史的老人滔滔不绝:1972年4月7日上午,周恩来总理陪同马耳他客人到岑村深入参观,还亲切走访了两户农家,并来到远耕公祠内的大队部仔细倾听村党支部书记的介绍。

如今,这里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天河区全面深入推进整改工作,正在对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按照文物保护要求进行修缮,并筹备内容丰富的红色展陈。周边居民参与提建议,共同守护家门口的红色地标。伴随远耕公祠周边景观节点改造和加大绿化覆盖,一条红色文化体验游径让人们重温红色故事,也让社区环境品质大大提升。

毛泽东视察棠下农业生产合作社旧址、周总理视察岑村纪念旧址、抗日战争革命老区根据地长湴村旧址……一处处红色史迹讲述一个个历史故事,同时也为居民带来更高品质的美好生活。天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结合整改工作,天河区打造红色史迹线路,同时推动旧址展馆融入社区,为周边居民办实事。从群众切身感受出发,将抓整改与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紧密结合,下足“绣花”功夫推进美丽村居建设,全面提升城中村人居环境,目前正以石牌、棠下、龙洞、凤凰等街道为试点,以点带面推进城中村整体提升,让居民群众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广州市属国企部分“老字号”

中医药类餐饮食品类商旅及工业、日用品
陈李济广州酒家爱群
中一陶陶居南方大厦
敬修堂莲香楼东方宾馆
采芝林皇上皇新大新
王老吉趣香李占记
星群致美斋利工民
奇星利口福浪奇
潘高寿风行牛奶虎头牌
光华鹰金钱双鱼
何济公广氏珠江钢琴

声音: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天河区委书记 陈加猛:

以“绣花”功夫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3)

我们深入学习贯彻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整改政治责任,坚持把整改过程作为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能力建设的过程,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整改更加深刻体悟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实质,以“绣花”功夫抓好科学绿化工作。加强古树及榕树保护,健全绿化行政审批项目专家论证和监督管理机制,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举一反三加强城区生态保护,高质量编制四级公园体系建设规划,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天河。

通过整改更加深刻体悟关于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的谆谆嘱托,以“绣花”功夫抓好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注重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用心用情做好文物修缮和保养维护。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更多采用微改造方式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持续推进老旧小区微改造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有力有序推进美丽村居建设。

通过整改更加深刻体悟关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发展理念,以“绣花”功夫抓好城市运行管理。以制度建设为引领补齐城市治理工作短板,建立健全城市运行管理机制。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广泛征询群众意见。开展“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天河行动,教育引导全区干部职工用心用情、务实求实抓好城市建设发展各项工作,确保更接地气、更见实效。

○广州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 陈德俊:

认真落实整改 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4)

我们将落实整改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结合国资国企实际,从政治、思想、作风、制度、能力等方面全面检视、全面整改,以高质量整改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

经过近4个月的努力,国资系统整改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树牢正确政绩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建设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基础设施类项目,在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和慈善捐助等方面主动担当。强化制度机制建设,开展自查自纠,梳理评估授权放权事项清单,夯实国资监管制度体系;将国企承担战略任务、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公转”等方面纳入业绩考核范围。强化推动“四个出新出彩”的责任担当,推动年度计划投资额1378亿元的市“攻城拔寨”项目建设,打造“1 5 X”国资现代产业园区,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夯实制造业立市基础;“一品牌一方案”推动市属国企老字号振兴发展,传承弘扬岭南传统历史文化,成立首期规模4.04亿元的广州老字号振兴基金;做好树木和历史建筑的排查保护,促进提升城市治理水平。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把抓整改与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把整改工作全面推向深入,推动国资国企各项工作全面上台阶,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愿望,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广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广州轻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曾郴湘:

护绿增绿 将旧厂区打造成生态智慧园区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5)

二棉厂的改造过程中,轻工集团坚决落实市委、市国资委党委关于整改工作的要求,用“绣花”功夫留住老建筑的“底”,升级改造建筑的“颜”,引入新业态的“活”,打造生态文明的“绿”,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

二棉厂园区中原有树木19种、超100棵,自整改工作开展以来,园区按照“一树一策”办理树木“身份证”,实现专人专管,并健全相关机制。围绕原有树木进行园林改造,植树增绿约40棵,切实打造绿色生态园区。

在活化利用过程中,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多措并举保留原有建筑肌理、增加现代化设施、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依据政府政策导向定位园区发展业态,打造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创新孵化为主题的科技创新智慧园,打造广州乃至大湾区的“城市客厅”,未来将全周期孵化引进企业超150家,为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贡献力量。

○广州第二棉纺厂退休工人 罗小燕:

环境升级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6)

我在二棉厂工作了二十余年,对这个大院有着深厚的感情,再次回来,我和工友们感触良多。能感觉到政府和轻工集团,都充分将园区的工业遗产特色与周边的环境和居民有机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以往产业园区就是单一封闭办公区的惯例。

现在这里更像一个开放式公园,释放空间给居民活动休闲,还配备城市客厅、广州图书馆分馆和各类文创特色店,环境的升级改造为周边居民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改善提升。很多二棉厂的退休老工人几十年来都生活在这附近,他们对改造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最深刻的体会。他们都说改造后环境太好了。以前这里道路狭窄拥挤,出行经常拥堵不堪,改造后井井有条又欣欣向荣。现在他们依然习惯每天到这里走走看看,带着孙辈给他们讲述二棉厂曾经的辉煌。

我最近回来参观,看到承载一代纺织人回忆的二棉厂车间旧址部分被保留下来,很开心很感动。曾经车间里传来的是纺织机器的转动声,现在里面传来的已经是键盘敲打声,一代代年轻人为城市的创新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专家: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 倪阳:

工业遗产利用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7)

工业遗产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见证了地区的发展过程和社会变迁,并与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如何在保护的前提下,赋予建筑新的生命力,是工业建筑活化利用面临的共性难题。广州市开展整改工作以来,天河区员村原二棉厂园区的活化利用,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天河区珠江沿岸原为老工业区,见证了广州工业文明的传承、根脉的延续,不仅承载了广州人的感情和记忆,而且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我建议,工业建筑的活化再利用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要充分考虑关联“时、地、人”三个要素:一是从“时”的视角看,应保护有价值的历史遗存,做到历史痕迹可辨识,让建筑与人重回时空对话当中,尊重历史、立足当下且面向未来。二是从“地”的视角看,应甄别形成于不同地理气候、地形地貌、地域文脉的建筑异质性,加以保护强化,扎根场地、顺应气候且融于环境。三是从“人”的视角看,应关注集体人的活动模式以及个体人的知觉体验,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使用者需求,适配相应的功能、流线与空间。

广州市、天河区高度重视珠江沿岸丰富的工业文化资源,原二棉厂等工业遗产改造卓有成效,整改工作以来,亦不断强化保护管理、创新活化方式、推动共同缔造。

市民群众可以拨打广州12345热线或通过“广州12345”微信公众号对整改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从高质量发展到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8)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廖靖文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杨耀烨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