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

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1)

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2)

引言

十八大以来,以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民族关系现状,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民族工作重要论述。2015年提出的“五个认同”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远的意义,成为新时代党的民族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创新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同时,不断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推进到新的高度。

1从“四个认同”到“五个认同”

“五个认同”的提出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与深化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在实践中不断明确新时代民族工作方向的体现。2014年,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少数民族界委员联组会、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等多个场合强调“四个认同”,即: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2015年5月18日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提出,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同年8月召开的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在“四个认同”的基础上,分别立足于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个方面,首次提出了“五个认同”的要求。此后在众多场合,“五个认同”作为高频词被多次强调。2021年8月27日至28日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推动各民族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这也是“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首次联系。

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3)

图1: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图片来源:光明网)

2“五个认同”的理论内涵

1认同伟大祖国

“五个认同”中,认同伟大祖国居于首位。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中国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认同伟大祖国就是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认同于各民族共同的血脉联系。

2认同中华民族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成为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是在各族人民中牢固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的基础之上,对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客观史实的认同。

3认同中华文化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是最深层次的认同。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各民族文化相互影响,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则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文化认同不仅是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也是各个民族的自我文化认同,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的文化认同。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增进文化认同,是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且凝聚力更强的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4认同中国共产党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带领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上的坚强核心,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领导凝聚力量。认同于中国共产党,就是认同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认识到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核心,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5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机制优势。实践出真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适合中国国情,契合各民族利益,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认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认同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未来发展方向。

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4)

图2:五个认同

(图片来源:千图网)

3五个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将“五个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工作主线紧密结合起来。“五个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密不可分。当下学术界流行的一个观点是:深化“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与工作核心,也是新时代增强各族人民认同、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必然要求。“五个认同”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中华民族共同体也基于“五个认同”形成的强大凝聚力而存在和发展。“五个认同”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根基,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也表现为最直接、最强大、最有效的凝聚力。因此有学者认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五个认同”指明了正确的目标方向,“五个认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主线”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

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5)

图3:五个认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来源:汇图网)

4切实强化“五个认同”

在各族人民心中坚定“五个认同”,不是简单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伟大的祖国是各民族发展的坚强后盾,各个民族的发展也是在高度的祖国认同基础上的和谐发展。认同伟大祖国,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在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的现状下,有序推动各族人民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不断增进感情的过程中促进各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断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让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文化是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要充分认识文化认同在“五个认同”中最深层次认同的地位,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历史的了解,在全社会加强中华民族文化宣传力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而有力的精神力量。例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市,积极实施文化铸魂行动、文化育人行动、文化精品工程、文化惠民活动。先后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系列活动、“面对面”宣讲活动等,推动流动博物馆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向各族人民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文化认同的功能,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个加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强化五个认同)(6)

图4:新疆人民在活动中体验钻木取火

(图片来源:公众号“火洲一家亲”)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以其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推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积贫积弱的中国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开创性、历史性飞跃,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生活。要不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始终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结语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于“五个认同”的再次强调,警示我们只有以“五个认同”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才能汇聚起全民族的磅礴之力。新时代切实增强各民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既是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

来源:民族团结进步之声

审核:黄志军

编辑:吴瑜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