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流行在哪里(鼠疫知识知多少)

一、针对普遍大众1. 什么是鼠疫?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2. 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感染鼠疫菌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黄羊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动物传染源,也称疫源动物鼠疫还可通过肺鼠疫患者传染给人日常生产生活中,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一是经跳蚤叮咬传播跳蚤叮咬鼠疫患者或感染鼠疫的动物后,再叮咬人,可致人感染疫情二是经直接接触传播人们在捕猎、宰杀、处理感染鼠疫的动物时,鼠疫菌可通过人们皮肤上的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进入人体,致人感染三是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导致肺鼠疫传播3. 哪些行为会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人们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如有以下行为,可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1)捕猎疫源动物;(2)剥食、处理疫源动物;(3)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4)在鼠疫疫源地,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狗、猫、黄羊等动物;(5)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6)在没有做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4. 去鼠疫疫源地旅游要注意哪些?(1)不捕猎疫源动物;(2)不剥食、处理疫源动物;(3)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4)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5)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5. 如果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了怎么办?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不用恐慌,注意观察如在1-2天后出现叮咬部位的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要怀疑可能感染了鼠疫,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6. 感染鼠疫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鼠疫的临床分型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其中腺鼠疫在临床上最常见,其次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7. 鼠疫是否有有效的治疗药物?目前,鼠疫可应用链霉素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临床上常常会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多西环素、b-内酰胺类或磺胺等若不能使用链霉素治疗,临床上也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8. 鼠疫疫情是否可防可控?鼠疫可防可控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减少暴露鼠疫感染的风险等,可有效防范感染鼠疫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鼠疫防控工作近年来,全国每年人间鼠疫发生数已被控制在个位数水平,一些地方出现人感染鼠疫疫情均属于个案二、针对疫情发生地群众(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增加)1. 什么是鼠疫防控的“三不三报”?预防鼠疫必须做到“三不三报”“三不”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三报”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2. 如果自己有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该怎么办?如果自己有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不用恐慌,要做好自我医学观察,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动申报,获得专业指导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3. 如果自己所住乡镇或周边地区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或出现人间鼠疫疫情,该怎么办?一是不用恐慌,要做好自我医学观察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报告自己周边出现动物间或人间鼠疫疫情二是必须严格做到“三不三报”同时,要做到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4.怀疑自己感染鼠疫去医疗机构,要注意什么?(1)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好拨打120要车去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3)出门要佩戴口罩(4)到达医院,要遵从医院安排,并主动报告自己可能存在的感染鼠疫高危行为,以及自己周围是否还有人出现发热等症状5. 如果被医疗机构诊断为鼠疫疑似病例,该怎么办?不用恐慌,要依法遵从医疗机构的安排,并主动配合6. 如果被医疗卫生机构确定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不用恐慌,要依法遵从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并主动配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鼠疫流行在哪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鼠疫流行在哪里(鼠疫知识知多少)

鼠疫流行在哪里

一、针对普遍大众
1. 什么是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一种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染性强、病死率高的烈性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鼠疫列为甲类传染病。
2. 鼠疫的主要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是什么?
感染鼠疫菌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黄羊等动物,是鼠疫的主要动物传染源,也称疫源动物。鼠疫还可通过肺鼠疫患者传染给人。
日常生产生活中,鼠疫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一是经跳蚤叮咬传播。跳蚤叮咬鼠疫患者或感染鼠疫的动物后,再叮咬人,可致人感染疫情。二是经直接接触传播。人们在捕猎、宰杀、处理感染鼠疫的动物时,鼠疫菌可通过人们皮肤上的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进入人体,致人感染。三是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导致肺鼠疫传播。
3. 哪些行为会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
人们对鼠疫没有天然免疫力,如有以下行为,可增加感染鼠疫的风险:
(1)捕猎疫源动物;
(2)剥食、处理疫源动物;
(3)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
(4)在鼠疫疫源地,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狗、猫、黄羊等动物;
(5)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6)在没有做个人防护的情况下,与肺鼠疫患者密切接触。
4. 去鼠疫疫源地旅游要注意哪些?
(1)不捕猎疫源动物;
(2)不剥食、处理疫源动物;
(3)不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
(4)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
(5)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5. 如果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了怎么办?
在鼠疫疫源地被跳蚤叮咬,不用恐慌,注意观察。如在1-2天后出现叮咬部位的所属淋巴结肿大(以腹股沟、腋下、颈部等为多见)、疼痛,以及发热等症状,要怀疑可能感染了鼠疫,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6. 感染鼠疫后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哪些?
鼠疫的临床分型主要有腺鼠疫、肺鼠疫、败血型鼠疫、皮肤型鼠疫、肠鼠疫、眼鼠疫、脑膜炎型鼠疫、扁桃体鼠疫,其中腺鼠疫在临床上最常见,其次是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
鼠疫潜伏期较短,一般在1-6天之间,多为2-3天,个别病例可达8-9天。各型鼠疫患者的一般症状表现为发病急剧,高热、寒战、体温突然上升至39-41℃,呈稽留热。剧烈头痛,有时出现中枢性呕吐、呼吸促迫,心动过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人早期即可出现血压下降、意识不清、谵语等。
7. 鼠疫是否有有效的治疗药物?
目前,鼠疫可应用链霉素治疗。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临床上常常会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多西环素、b-内酰胺类或磺胺等。若不能使用链霉素治疗,临床上也可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
8. 鼠疫疫情是否可防可控?
鼠疫可防可控。通过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做好个人防护,尤其是减少暴露鼠疫感染的风险等,可有效防范感染鼠疫。
一直以来,我国十分重视鼠疫防控工作。近年来,全国每年人间鼠疫发生数已被控制在个位数水平,一些地方出现人感染鼠疫疫情均属于个案。
二、针对疫情发生地群众(在上述问题的基础上增加)
1. 什么是鼠疫防控的“三不三报”?
预防鼠疫必须做到“三不三报”。“三不”即不私自捕猎疫源动物、不剥食疫源动物、不私自携带疫源动物及产品出疫区。“三报”即报告病死鼠、报告疑似鼠疫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高热患者和急死患者。
2. 如果自己有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该怎么办?
如果自己有感染鼠疫的高危行为,不用恐慌,要做好自我医学观察,或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动申报,获得专业指导。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
3. 如果自己所住乡镇或周边地区发现动物间鼠疫疫情,或出现人间鼠疫疫情,该怎么办?
一是不用恐慌,要做好自我医学观察。如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咳嗽等症状,及时到附近的医院就诊。就诊时要主动向医生报告自己周边出现动物间或人间鼠疫疫情。
二是必须严格做到“三不三报”。同时,要做到不接触病死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狐狸、狼、狗、猫等动物;不在鼠疫疫源地的鼠类(包括旱獭)、野兔等动物洞穴边休憩,或挖刨动物洞穴。
4.怀疑自己感染鼠疫去医疗机构,要注意什么?
(1)要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2)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最好拨打120要车去医疗机构就诊,并说明情况。
(3)出门要佩戴口罩。
(4)到达医院,要遵从医院安排,并主动报告自己可能存在的感染鼠疫高危行为,以及自己周围是否还有人出现发热等症状。
5. 如果被医疗机构诊断为鼠疫疑似病例,该怎么办?
不用恐慌,要依法遵从医疗机构的安排,并主动配合。
6. 如果被医疗卫生机构确定为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不用恐慌,要依法遵从医疗卫生机构的安排,并主动配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