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

春光好,农事忙,产业兴。近日,记者走进五华区西翥街道新民社区,一座座高效农业大棚错落有致,棚内生机勃勃,实现“家门口”就业的村民或忙着采摘鲜花、或忙着采摘果蔬,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

产业引进来,腰包鼓起来,生活好起来,新民社区走出了一条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特色道路。去年9月,新民社区成功申报为昆明都市驱动型乡村振兴美丽宜居精品示范村。

花卉种植产业进村

“钱袋子”鼓起来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2)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3)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4)

阳春三月,春意渐浓,位于五华新民社区老花铺居民小组的强尼花卉种植大棚迎来采摘和销售小高潮,玫瑰、满天星、紫菀、绿毛球等20个草花品种,150个品种的玫瑰竞相绽放。高品质的“花卉经济”不仅每年能为五华贡献约300万元的税收和1亿元的农业增加值,还让当地农户增收致富,鼓起“钱袋子”。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5)

2017年4月,由澳大利亚林奇集团投资的云南强尼农业有限公司花卉种植项目落地五华新民社区老花铺居民小组。如今,项目已投资8000余万元,完成约420亩的种植温室建设及配套设施建设,年产花卉超过2500万支,产值超过4500万元。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的花卉采后处理中心也已落成并开始试运行,一条覆盖种苗、种植、加工和销售的鲜切花产业链已经成型。

项目的落地,不仅让村民获得稳定、可观的土地流转费用,还让他们通过就地务工增加收入,最大限度激活资源、资金、劳动力等要素,让村民生活富起来。据介绍,目前企业每年支付租金约120万元,且每5年递增,惠及100余户村民,解决当地230余人就业,每年支付工人工资约690万元。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6)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7)

羊肚菌种植产业进村

新发展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8)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9)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0)

虽然才4月初,新民社区花坡居民小组的羊肚菌种植基地已经进入收获末期,黑色的遮阴大棚里,最后一批羊肚菌撑起褐色“伞包”,长势喜人。近年来,花坡居民小组发展“大棚经济”逐渐形成规模,并壮大成为助力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支柱。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1)

看着大棚里的羊肚菌,花坡居民小组组长周得富乐呵呵地讲述花坡村的羊肚菌产业养成之路。从2019年试种的1亩开始,到2020年27名村民成立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并试验种8亩成功,平均亩产达到了200公斤,再到2021年合作社把羊肚菌示范种植基地扩大到50多亩,每亩净利润可达8000到10000元,并探索出“村民小组 农户 合作社”的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销售模式,成功走出云南,带动越来越多的村民致富。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2)

周德富介绍,羊肚菌作为一种绿色健康食品,在昆明市场上很受欢迎,每公斤价格可达100—200元不等。村民从以前种蔬菜瓜果每亩最多2000元的年利润,到如今“羊肚菌 蔬菜”轮种,每亩净利润可达10000—12000元,是原来的5—6倍。

如今,种植基地新增种的5亩金球盖菇也迎来了丰收,亩产可高达2000公斤,市场价能达到30元一公斤。合作社准备将种植技术推广到附近村庄,让产业兴农惠及更多的人。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3)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4)

“鱼菜共生”种养基地进村

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5)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6)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新民社区老花铺居民小组有个“神奇”的“鱼菜共生”种养大棚基地。规划50亩的基地目前已完成建设30亩,亩产值可达15万元,土地流转租金惠及46户且逐年递增,13位村民实现就地务工,有了3000元的月工资收入。基地全部建成后将拥有32个标准农用大棚、19000平方米的水培种植面积、24个25立方米水体液氧高密度养鱼池,实现年产蔬菜340吨、产成鱼 3.6万公斤。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7)

基地负责人黄桂清介绍,“鱼菜共生”是在多项技术及设备设施的应用加持下,将高密度养鱼与水培种植相结合,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用土、不施肥。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8)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过滤系统过滤鱼池水中的固体物质,微生物菌将水产养殖水中的氨氮分解转化为植物可吸收利用的养分,用于蔬菜等农作物生长的供给,实现废物利用及系统内部的资源循环。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19)

“鱼菜共生”农业系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这样的平衡关系维持下,十立方米水就能达到传统一亩鱼塘的产能,循环利用鱼池水资源种植蔬菜,实现“一鱼多用”,不使用农药、化肥、抗生素,在提高单位产能效率与农产品质量的同时,解放劳动力,实现多元目标。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20)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21)

水体的生态循环闭环使用,可做到年耗水量不到传统农业种植的5%,并实现废水、废物零排放。作为云南省首个“鱼菜共生”种养大棚基地,这种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绿色低碳生产模式实践,对城区周边乡村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22)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23)

产业赋能促发展

强村富民促振兴

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跑出乡村振兴)(24)

近年来,五华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优蔬菜产业,大力发展花卉产业和水果采摘业;发挥昆明城区“后花园”优势,吸引市民到西翥赏花和采摘,促进农旅融合发展;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充分发挥他们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和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下一步,五华区将继续把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实现提质增效,开展“一村一品”专业村建设,形成特色化、协同化及差异化发展格局,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和农旅融合发展,发展精品农业,提升农业品牌效益,全力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走出一条具有五华特色的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