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地位为什么不如孔子(为什么老子比孔子在西方更被认同)

近几年,时不时听到某西方国家关闭了孔子学院的消息另外从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在西方,不少哲学家对老子和庄子的兴趣普遍大于孔子,对老、庄的评价也普遍高于孔子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黑格尔,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老子地位为什么不如孔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子地位为什么不如孔子(为什么老子比孔子在西方更被认同)

老子地位为什么不如孔子

近几年,时不时听到某西方国家关闭了孔子学院的消息。另外从网上看到这样的说法:在西方,不少哲学家对老子和庄子的兴趣普遍大于孔子,对老、庄的评价也普遍高于孔子。这种情况可以追溯到黑格尔。

在《哲学史讲演录》中,黑格尔曾这样评价孔子的学说:

“我们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谈话,里面所讲的是一种常识道德,这种常识道德我们在哪里都找得到,在哪一个民族里都找得到,可能还要好些,这是毫无出色之处的东西。 孔子只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辨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至于一些善良的、老练的、道德的教训,从里面我们不能获得什么特殊的东西。”

在黑格尔看来,孔子思想只不过是一些常识性的道德观念,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却把老子及其创立的道家学说看成是一种真正的哲学。甚至将老子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相比较,承认它们之间存在共同之处:《老子》书中“说到了某种普遍的东西,也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

不少西方哲学家也持有类似于黑格尔的看法。为什么呢?这跟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及老子和孔子学说的差异有关。

我们知道,西方主流文化思想的根源与基础是基督教,基督教是信奉上帝的,认为上帝是存在的,而且上帝是万能的,人只能按照并服从上帝的意志行事。从哲学流派划分角度讲,这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与之相对而言,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的思想根基是孔子的儒家学说,《论语》中讲:子不语怪力乱神。从孔子的《论语》、到后来的《孟子》、再到后来的诸儒,儒家学说基本上不信神。那么儒家学说信奉什么呢?纵观儒学历史,儒家信奉的是人,是圣人,确切地讲是圣人的圣贤之道,从五帝三王到周公等一脉相承的圣贤传统。从哲学流派划分角度讲,这属于唯物主义范畴。我们知道,在哲学意识形态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再来看老子和孔子学说的差异。老子的整个思想就是“道”,这个道是天道,是要人服从天的道。孔子虽然也说“道”,而且说“吾道一以贯之”,可他所谓的道,是指人道,是人定胜天的道。就对人的态度或人性而言,老子是不承认人性的,他认为只有物性,没有什么特殊的人性,所以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孔子则承认并特别强调人性,首先从“食色,性也”的本能出发,然后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然后又提出通过推崇宣扬圣人的德行来实现对常人的感召和教化。从哲学流派划分角度讲,老子是自然唯心主义,孔子是人本唯物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的思想有点儿类似于马克思主义,只不过孔子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马克思主义是站在被统治者的立场上。无独有偶,马克思主义在西方世界也不被待见,而马克思主义在我们国家却被高度认同并得以发扬光大。

我们都知道,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道德经》中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老子看来,宇宙中最高的法则就是道,世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都离不开“道”的支配,“道”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人无时无处不受着“道”的规范和引导。老子的道至上人修德观念同西方的上帝至上人赎罪观念最为相似,可以说与西方的基督教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基督教宣扬的上帝是一个神格化的人,而老子主张的道是一个人格化的抽象存在。显而易见,从哲学流派划分角度讲,老子的思想主张同西方主流文化思想一样,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范畴。

意识形态上的党同伐异由来已久,莫说是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就是相同的国家与民族也一样。既然大家都是唯心主义思想,而且还都是客观唯心主义思想,当然会引起共鸣,产生共振。所以黑格尔才会说《老子》书中“说到了某种普遍的东西,也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

这样说来,就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前些年孔子学院在世界上流行了一阵子后,这几年却有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关闭孔子学院了。由此想到,我们不妨再推出老子学院去试试,也许会大行其道!

一孔之见,或有偏颇;敬请批评,欢迎指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