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

浮华一生,往昔的峥嵘岁月如流水般一去不复返;人至暮年,只能在追忆中看淡一切。纵使有着“休将白发唱黄鸡”的气势,但是也无法抵挡生命的衰老、日出日落,生老病死乃是世界的定律,当迈入六十岁的老年生活后,此时最重要的还是守好自己的小家,享受子孙满堂的幸福时光。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1)

经过了半辈子的沉浮,此时的老年人已经能够平淡心境,坐看花开花落,但还是有人每天不得安宁,处于无休止的矛盾之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经过几十年的相处,家人之间本是越来越和睦,但是仍然有些老人在晚年都无法与子孙亲近,只能孤独终老。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2)

面对这样的情形,其实老祖宗也曾有言“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这究竟说的是哪三件事?很多人都曾犯过错。为人父为人母的,不妨多反省自己,切莫因为一时的举动而导致家庭的祸乱。

一碗水端不平

这第一件事其实很多父母都是明知故犯,等到年老之后才知道后悔。人们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不论儿女大小,都应该平等对待,用同样的心思去教育孩子。父母若是长期多一个孩子偏心,那被忽略的孩子从小无法得到父母的亲情,则很容易心理扭曲走上不归路。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3)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讲究“男尊女卑”,男人是家中血脉的延续,而女孩的地位则被忽视,甚至家中所有的财产与资源都为男孩而准备,所以父母时常偏心家中的男孩。那时候,普通的农户以农耕经济为主,男子则是家中重要的劳力,百姓们甚至认为“无儿有女富不长”,可见其偏心的程度。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4)

但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人们早已从这样落后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成事在人,无论男女都能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古有木兰飒爽英姿,驰骋战场替父从军,如今也有家中独女单挑生活大梁。某种程度上,父母的悉心栽培决定了孩子能走多远,如果忽视孩子的成长,等到老了之后,父母就要自食恶果,子女不仅不孝顺,甚至还会避之不及。

人心不足蛇吞象

为人处事都要三思而后行,若是一味地逞能,则会人心不足蛇吞象。老年人的生活,追求的就是“安逸”二字。年轻时精力无限,身强体壮,那时不撞南墙不回头。但是老年之后,身体和精神都处于不断的亏空之中,这时候定要秉持心性,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吸引,不然这半辈子的家产很容易毁于一旦,甚至牵连自己的子女。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5)

清朝的名臣张廷玉,为官期间两袖清风,是清廉的好官,面对太子之间的争权夺势,他独善其身,忠于本业。在晚年的生活中,本可以衣锦还乡,安享天年,但却在就要离职之际,产生了对于名利的欲望,上奏皇上,让其享受太庙的待遇。但是伴君如伴虎,在皇帝眼中这是倚老卖老的邀功行为,虽然得到了太庙的荣誉,但却被免去了爵位,家庭上下也受其牵连。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6)

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秉持这样的心境才能怡然自得。不论钱财、色欲、名利,这些事在晚年生活中都早已沦为身外之物,执着于此只会荒废晚年的时光,到头来发现万事皆空。

掺和生活矛盾多

老年人经历了半辈子的打拼,拥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对于小辈人来说确实是指路明灯,可以提点一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之下,老人的观点或许早已不再适用于当下,如果还固执己见的强行干扰儿孙的生活,那将无法被人尊重。

老人听外人话不听家人话(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7)

民间常说“隔辈亲”,老人对于家中的小辈自然是格外亲近,但是在子女看来这却是纵容之举,不利于孩子的家庭教育,两代人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导致家庭的不和谐。年老之际,生活宁静些才好,老人莫不要在这事上伤了和气。

小结

“人老做三事,子孙不上门”,如果在晚年的生活中,依旧在这三件事上执迷不悔,那将会落得妻离子散的下场。到那时,看着他人生活安稳热闹,即使再悔悟也是于事无补。家和万事兴,但这家和也需要自身付出努力,即使是长辈也总有疏忽的地方,做事还需要三思而后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