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区小昆山镇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

来源:新闻晨报 记者:王琛

松江区小昆山镇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1)

今年是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十周年。

年初,对乐馆乃至中国传统民乐有着突出贡献的琵琶大师刘德海先生不幸离世,为了却先生生前“回归江南文化摇篮”的宿愿,经多方合作,他的铜像日前在崇明“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落成。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坐落在上海崇明岛中部,院内有小桥流水,山石异趣。

山石上刻有刘德海专为江南雅韵网的题字。馆楼正门上“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的馆名也是刘大师手迹。

松江区小昆山镇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2)

正门外临墙处则是一片人工江南山水,铜像就坐放于山水景致左侧,是由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刘家大院共同策划,上海小卫雕塑艺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上海崇明区文化和旅游局监制的。

铜像刻画的刘德海先生为坐姿,手执琵琶,背景为一片江南山水。象征着先生与江南山水同在,他的精神和艺术永垂千秋。

01

刘德海的琵琶缘

刘德海1937年生于上海,年少时便开始学习琵琶、二胡、笛子、三弦等民族乐器。1954年师承琵琶演奏家林石城,1957年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

他在浦东派演奏技艺的基础上广采博纳,后又向崇明派的曹安和先生、上海汪派的孙裕德先生和平湖派代表人物杨大钧先生等学习请教,采各家之长,大大发展了琵琶演奏技艺,并具备了深厚的传统音乐修养。

曾与指挥家小泽征尔及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多次合作的他也是最早和柏林爱乐乐团合作的中国音乐家。

他的演奏严谨完美,技巧纯熟,音色宽厚,擅长表现多种风格的乐曲。《十面埋伏》、《夕阳箫鼓》、《汉宫秋月》、《平沙落雁》等均为他的传统保留曲目。

作为演奏家,刘德海的足迹遍布世界五大洲,在传播、推广中国音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他还曾担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国乐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他在琵琶的演奏、教学、创作、理论研究等领域均有突出的贡献,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和作曲家。

02

刘德海与阳刚民间音乐馆

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成立于2009年,由企业家杨刚先生创办。

十余年来,在刘德海等人的指导和密切参与下,这间音乐馆围绕江南丝竹与瀛洲古调开展了抢救、收藏、保护、研究、编创和传承与推广发展工作。

保存了自清代以来各类音乐曲谱、文论、唱片、手稿、乐器等八千多件,组织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音乐活动。

此外,音乐馆还创建了《江南雅韵》和《瀛洲丝竹》文化品牌,与一大批有识之士共同发起成立了“上海.长三角江南丝竹音乐联谊会”和“江南雅韵”网站,被市文旅局认定为非遗国家级项目江南丝竹市级保护责任单位。

旗下的江南丝竹剧场、江南丝竹乐团、江南丝竹历史资料库和数据库、江南丝竹与琵琶艺术博物馆等机构也均承担着保护、传承、创新、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责任。

松江区小昆山镇历史文化名人故居(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建馆10周年)(3)

琵琶大师刘德海铜像落户阳刚民间音乐馆,是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中文化事业的一件大事。

“音洒翠绿下,乐留山水间”的忖景,充分表达了崇明人民和社会各界对刘先生的敬重之情。在瀛洲故里,洋山河畔,人们仿佛又聆听到了刘德海先生那“珠落玉盘”的绕梁琴声。

来源: 新闻晨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