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歌声里回忆那过去的故事(在那歌声嘹亮的日子里)

民歌,是时代的印记,是一种文化的乡愁。

遥想那个诗意浪漫的时代,人人都在《诗经》里呼吸,阡陌之上,手摇木铎的采诗官,收纳了那些苍古而悠远的片段。或许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看到了,声音成为了历代人对于民间记忆的另类书写。

相对于先民歌唱原野、爱情、游猎、劳作不同的是,起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红色歌谣却以更浓烈的色彩歌颂时代。

那是一股久未复苏的文艺灵感,它被时代的春风裹挟而来,无数踌躇满志的热血青年,开始反思和歌颂脚下的土地,大量的红色歌谣和江西特色的民歌的涌现和被传颂,使得革命老区江西在这场红色歌谣和民歌的洪流之中,充分显示了她“摇篮”的地位和作用。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江西先后诞生了《请茶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等红色歌曲以及《江西是个好地方》等民歌,这些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成为时代的永恒经典。

本期《文化·大家》我们通过探访其中的几位词曲人,从他们的讲述中,来了解那一段歌声嘹亮的日子里的时代记忆。

《请茶歌》

作曲家解策励

简介——

作词:文莽彦、作曲:解策励

诞生于1958年的一首红色革命歌曲,以诗人文莽彦1957年发表诗歌作品《请茶歌》作为歌词,女作曲家解策励为诗歌作曲后,便风靡全国。

著名作曲家解策励,退休之后的生活日常舒适而充实。从岗位上退下来近二十年,曾经是中国音乐协会江西分会副主席,在她的人生履历中,《请茶歌》对于她来说显然有着非凡的记忆。

在《请茶歌》诞生的前后岁月里,解策励有过惊心动魄的生命感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第四野战军为执行上级命令,由北平、天津地区南下,突破长江中游敌军防线,发动对国民党残匪的最后围剿。

这一年,20多岁的解策励随部队到广西一带进行剿匪。那段日子里,她白天跟着部队山上剿匪,晚上搞文艺创作。1952年,她又随着第四野战军开赴海南修建当时最长的国防路线。那时候的解策励并没有闲着,那段时间,她竟一气收集了几千首当地民歌,并集结出版了《海南民歌》。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江西舞蹈团工作的解策励,扛着背包和道具箱子上井冈演出。从永新开始重走当年红军走过的井冈路。每到一个地方,她就去拜访当地的老红军老同志。

1957年,诗人文莽彦发表诗歌作品《请茶歌》,邀请了解策励进行谱曲。解策励说,《请茶歌》当时采用江西对外影响力较大的兴国曲风,糅合了《宜春评话》,赤诚豪爽,歌曲一出来之后,很快就红遍了大江南北。直到今天,随着岁月的流逝,依旧续唱了世世代代井冈儿女的心声。

2

《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

我们在歌声里回忆那过去的故事(在那歌声嘹亮的日子里)(1)

作曲家田颂刚

简介——

作词:山樵、永立作曲:田颂刚、春森

1974年,在全国第三届《战地新歌》征集活动中,江西有近十首歌曲入选,被称为是江西民歌的一次集体亮相和重磅出击。其中,男声小合唱《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也在那时脱颖而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曲调欢快、幽默、风趣,贴近生活的同时又洋溢着红军革命斗争中的乐观主义精神,与当时革命歌曲中流行的“高、硬、快、响”风格截然不同,新鲜独特的曲风,令其在百多首《战地新歌》中格外受到全国听众的喜爱。

“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味道香”,这首《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是传唱很多年的经典红歌,也是一代人的回忆。

这首歌的作曲便是江西著名作曲家田颂刚。田颂刚回忆,那是1969年,当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来了两个记者,希望能在江西苏区发掘一些革命民歌,当时江西省成立了一个音乐创作小组。

当时,田颂刚与林向戈、唐山樵、鲁天、陈良运以及中央台的两个记者,到赣南老区采风创作了五首革命民歌送到北京,而《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就是这五首歌中的一首。

田颂刚介绍,这首歌是在井冈山的时候写的,他回忆:我记得是中午吃完饭,唐山樵把歌词给我了,看到之后就觉得这个歌词写的很好,很能打动人,我拿到手以后就用了一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把曲子谱出来了,谱曲的时候利用了一些赣南民歌的音调,第二天一早,曲子拿出来了,大家都拍手称赞。

1972年春节,这五首民歌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这首歌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流行。

3

《井冈山下种南瓜》

我们在歌声里回忆那过去的故事(在那歌声嘹亮的日子里)(2)

作家孙海浪

简介——

作词:孙海浪作曲:吴颂今

《井冈山下种南瓜》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的儿童歌曲。这首曲子曲风轻快,歌词儿化,具有江西当地的风格特色。内容描述了井冈山地区儿童的质朴,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同时也包含了井冈山儿童所具有的革命接班人的良好品质。

作词人是原江西作家协会副主席孙海浪,《井冈山下种南瓜》创作于1973年,孙海浪对其创作背景进行了介绍,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流传了大量的送别歌曲,红军奔赴前线,当地人民为了表达自己的依依惜别之情,为他们献上了送别民歌。在孙海浪看来,井冈山的儿童正是红军精神的接班人。这首歌曲从另外的视角,来表达了红军良好传承精神的传承性。

相关资料显示,《井冈山下种南瓜》的歌词描写的是这样一个美好的场景:在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时期,井冈山的儿童不畏惧艰苦,拿着锄头,踏着曲折的山路,唱着欢快的山歌,来到了井冈山下勤劳的耕种南瓜,脸上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这暗示着孩子们想要继承红军传统,成为了人人都夸奖的红色后代。通过对这样美好场景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当时井冈山的儿童热爱劳动、继承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良好传统。

这次歌曲的谱曲人是音乐制作人吴颂今,吴颂今将《井冈山下种南瓜》赋予了革命老区的音乐特色,歌曲一经推出之后,便红遍大江南北。

4

《江西是个好地方》

我们在歌声里回忆那过去的故事(在那歌声嘹亮的日子里)(3)

《江西是个好地方》词曲新编:田信国

简介——

原词曲:刘天浪演唱:胡建军

新编词曲:田信国演唱:李丹阳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产生于建国初期,当时大批南下干部来到江西,本土音乐家刘天浪先生,根据时任江西军区文工团团长矢明先生在部队驻地采集到的一首进贤民歌小调《瓜子仁》,填词改编成了《江西是个好地方》。

《江西是个好地方》是刘天浪1961年改编创作的歌曲,这首歌主题鲜明,从方方面面赞美了江西这块红土地,令大家在欢快的歌声中了解江西,热爱江西,立志扎根江西,建设江西。此歌后来经过我省音乐家盛凤麟、左一民、田信国等人改编,有多个不同版本。后由胡建军演唱经省电台录制演播后广泛流传。

此次,我们找到了这个歌曲的词曲新编人田信国,“当时拍摄完大型系列片《走遍江西》后,决定请人改编《江西是个好地方》作为主题歌,结果无人敢接,我只好自己动手试试,连词带曲,全新改编。”

《江西是个好地方》被田信国改编之后,邀请了知名歌手李丹阳演唱,令人耳目一新,深受观众喜欢。近几年,每天在央视一套早间播放5次的江西旅游形象片就是以田信国新编的《江西是个好地方》配乐的。

5

《红军哥哥你慢慢走》

我们在歌声里回忆那过去的故事(在那歌声嘹亮的日子里)(4)

江满凤

简介——

词曲:江治华演唱:江满凤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是一首在革命老区江西被传唱几十年的抒情经典民歌。歌词是在井冈山红军宣传队的江治华搜集整理并于1927年随红军进行战略转移时创作的。曲调为这名红军烈士的后代、原唱江满凤1982年用当地客家山歌曲调所配。2007年该歌曲被用作建军80周年献礼片电视剧《井冈山》中的插曲,由姚贝娜和孙维良共同演唱。

这首歌的曲调和演唱人是江满凤,井冈山一个景区的保洁员,闲暇之余,她喜欢在井冈山龙潭景区里唱起那首《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通过《红军哥哥你慢慢走》这首歌,江满凤跟笔者讲述另外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1927年,江满凤的爷爷江治华参加了革命,成为了红军中的一个文艺兵。那个时候,毛泽东率领着工农革命军来到了井冈山,开展游击战。江治华就是在那时候,加入了红军队伍。

那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红军奔赴前线,留守在家的妻子,每当送走自己的红军丈夫去前线的时候,总是依依不舍,那些细节和话语往往感人至深。

此情此景,令江治华动容,于是,有感而发,就把这些“妻子对丈夫的叮咛”编成了一首民歌——《红军阿哥你慢慢走》。

江满凤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江治华跟随朱德的部队下山,离开了井冈山。之后,他回了一趟家里看望自己的母亲,便又再次离开。至此以后,直到解放战争结束,江治华再也没有任何消息。

江治华唯一留下来的,仅有一部歌本。

在江满凤七八岁的时候,她的父亲便教会了她《红军阿哥慢慢走》。2008年,江满凤婉转动听的歌声深深打动了电视剧《井冈山》的导演金滔。《红军阿哥你慢慢走》成为了《井冈山》的主题曲。

哀婉的语调唱出了那个时代凄美的红色爱情,让更多的人记住了那个红色的井冈山,记住了那些许许多多为了革命而献身的红军烈士。歌词描绘了那些朴实的爱情,赞美了那些为了革命事业,为了国家和更多人的幸福,而选择远离最爱的人奔赴前线的红军。

江满凤说,每当江满凤唱起这首歌曲的时候,她总是会想起她的爷爷江治华的故事,想起爷爷参加革命之后一去不复返的故事,感受到那个年代淳朴的爱情。(撰文:曾悦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