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打车事件(广州学生哈尔滨打车被宰)

哈尔滨打车事件(广州学生哈尔滨打车被宰)(1)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12月14日,网曝6名广州学生去哈尔滨旅游,从机场到市区大约37公里的路程,打两辆出租车花了1100元。15日,哈尔滨市交通运输局经调查核实,吊销两辆涉事出租汽车经营权和两名涉事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据估计,正常费用每单应在101-131元左右。

显然,1100元是狮子大张口。好在,被宰大学生偷偷录下了结账视频。视频显示,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出租车司机称“错不了,放心吧”“不能坑你,不能害你”。可以看出,出租车司机在该交易中有骗的成分,这是一种侥幸心理。

自2016年经历了“天价鱼”事件后,黑龙江就开始大力整顿旅游市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针对大学生的举报,当地立即启动了旅游诚信基金先行赔付机制。这一制度至少在2018年11月就已经在哈尔滨全市设立,并向全省推广。

从14日下午1时,宰客事件发生,到当天下午被宰大学生投诉;从接诉后立即启动诚信基金先行赔付,到完成核实次日通报处理结果,哈尔滨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处理,无论是速度还是服务质量,都可圈可点,堪称一段教科书式的处理。

以前,我们常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现在,通过高效的投诉机制,我们看到了老鼠屎被迅速择出,这一点,是进步,是值得肯定的地方。而从处理结果来看,涉事出租汽车经营权和两名涉事驾驶员从业资格证都被吊销,不可谓不严厉,体现了零容忍的态度。

对服务者严厉,体现的是对游客真诚,而付出总会有回报。数据显示,2018年黑龙江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82亿人次,同比增长10.98%;实现旅游收入2244.02亿元,同比增长17.55%。漂亮的数据背后,离不开诚信友善的经营环境,离不开游客维权机制的健康运行。

治理宰客现象,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要努力实现一个不敢宰、不能宰、不想宰的改良进程。不敢宰是严肃处理形成的威慑态势,不能宰是严密制度形成的高效监督,不想宰则是在前者基础上,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文明自觉。

当然,无论如何,宰客的事情已经发生,对当地的旅游形象的负面影响还是存在的。后续的一切处理工作,只不过是在缝补这个裂缝。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到,“不能宰”正在起着防护作用,但是“不想宰”的局面仍然没有形成。

因此,还是希望当地的旅游从业者和管理者能举一反三,认真吸取教训,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要知道,宰客是竭泽而渔的做法,一旦形成寒蝉效应,游客不来了,生计之路也就自然断了,最终损人害己。

□樊成(媒体人)

编辑 胡博阳 校对 何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