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门关观景(34鬼门关)

从甘孜出发,沿着川藏公路317国道向有着“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进发,一路上九转回肠,颠颠簸簸,一侧是高山一侧是山崖,着实惊险翻过海拔5050米的垭口,在公路旁有一个二层小楼,这里就是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川藏报道组昨日(15日)的采访目的地,雀儿山五道班,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鬼门关观景?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鬼门关观景(34鬼门关)

鬼门关观景

从甘孜出发,沿着川藏公路317国道向有着“川藏第一险”的雀儿山进发,一路上九转回肠,颠颠簸簸,一侧是高山一侧是山崖,着实惊险。翻过海拔5050米的垭口,在公路旁有一个二层小楼,这里就是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川藏报道组昨日(15日)的采访目的地,雀儿山五道班。

海拔最高的道班养路工

没水没电 “鬼门关”上生活

雀儿山,藏语的意思是鹰飞不过的地方,被称作生命禁区,终年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60%。雀儿山是川藏线北线入藏的必经之路,五道班就驻扎在海拔4889米处,是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道班,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道班。

五道班的驻处已经在雪线以上,这里没有植被,没有河流,只有戈壁和沙石,年平均气温零下18度,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2度,每年冰冻期长达8、9个月。“春夏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就是这里的写照。五道班的11名养路工人,就常年住在这里,养护10公里公路,每年只能回一次家。

在这里,工人们喝的水、吃的粮食、蔬菜、烧的柴禾都要从山下运上来。公路局只提供一些口粮和柴禾,大部分蔬菜都是工人们自掏腰包购买,每个工人有自己的屋子和灶台,自己做自己的饭,做饭的灶台也就是取暖的工具。

工人们的生活非常单调,除了养路护路之外,电视是主要的生活调剂,然而,这里不通电主要依靠太阳能发电或发电机发电,没有有线电视,只能自己安装接收器,信号还时断时续,这里甚至没有电视机,公路局提供的唯一一台电视机放在了班长屋里,其他工人都是自掏腰包购买电视机。

主动来条件最艰苦的五道班

“女儿要毕业了,需要用钱”

五道班的工人们大多都是自己主动选择来到这里的。五道班班长曾双全回想起来,不好意思地笑了。“当时年轻气盛,想到山上来开推土机。但是没想到一上来就干到了现在。”班长曾双全在五道班工作了15年,接替了老班长,是班上最年长的人之一。

而48岁的方勇胜则说,“女儿要毕业了,需要用钱。在这里,工资要比山下多八百块。”一年前,在其他道班的方勇胜,主动选择了来到条件最艰苦的五道班。在五道班,工资、津贴加在一起,工人们每个月能拿到不到四千元。

生病是件要命的事

“大雪天骑了二十多公里路,绊了很多次跤,才打出求救电话”

在山上,生病是件要命的事。班长曾双全说,道班里备有常用药,缺氧药、感冒药、拉肚子药、高血压药,各种药都有,小病自己处理一下,只有大病才会到山下看病。

李楷来到道班已经十七年了。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次难忘的生病的经历。那是2012年4月份的一天,大雪弥漫了整条山路,在道班里的他突然觉得腹痛难忍,由于道班附近没有电话信号,队友们便借来摩托车,走了两个小时,绊了很多次跤,骑了二十多公里路,才将他送到下一个道班,打出了求救电话。这次生病,他在医院里住了六十多天。

李楷说,公路局每年都会给工人们发体检津贴,但是津贴只有500元,而由于长年在高海拔地区工作,他们的身体都不好,体检的费用常常上千块,其余的只能自己付。

五道班的工作:跟泥石流赛跑 跟雪崩抗争

“过往旅客顺利通过,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

艰苦的条件,只是养路工人们在这里面对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就是工作的危险。养路工人们的主要工作就是清雪、排水,在雀儿山上,每年冰冻期长达8、9个月,路面经常是冰雪路面。班长曾双全说,“危险常年都有,雪崩差点把推土机打到山崖下;泥石流下来,跟着石头赛跑,都是亲身遇到过的。”

曾双全向记者讲述了他曾遇到的险情,当时大雪把路堵了,为了让车辆顺利通行,他必须把险情排除,就抓紧时间清雪,没顾及其他事情,雪崩来了把推土机盖住了一半,他就先将推土机从雪中清理出来。等到清理工作结束后他才觉得后怕,原来雪崩的冲击力已经将推土机推到了悬崖边,雪再大一点就连人带车坠落山崖了。

曾双全说,面对雪崩,十几年的工作经验让他了解了整个路段,哪里情况不对,就先撤下去,然而,泥石流就预计不到了,只能是班上的人看到了,提醒其他人。

在雀儿山上,一遇到道路险情,工人们经常要在严寒的气候下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李楷说,他最长的时候连续工作了两个通宵。面对艰苦的环境、艰险的工作,曾双全和道班的工人们从没打过退堂鼓。“过往的旅客都顺利通过了,这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情。道路一堵,我们的心就焦了。”曾双全说。

对家人的歉疚

“最难过是回家时儿子陌生的眼神”

在远离家乡的高山上工作,这里的艰险,工人们从来没有怕过,抱怨过,然而问到在这里工作的体会,工人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对不起家人。道班工人们一年只能休一次假,亲人,是这里每一位工人最心底的牵挂。在进行养护作业的时候,班里经常会唱一些思念亲人的歌曲。班长曾双全在队里负责开推土机,已经15年没有在家里过年了。

刘孝刚是目前班里最年轻的一个,18岁就来到了这里,今年30岁,儿子已经5岁了。2008年,他和妻子经同事介绍后相恋结婚。婚假只有15天,新婚燕尔的他又离开了家里,回到了道班上。从结婚到现在,他跟妻子相处的时间还不到1年半。让他难过的是,五岁的儿子跟他也不那么亲昵,每次放假回家时,儿子看他的眼神都像是看一个陌生人,躲得远远的,而他刚刚跟儿子熟起来,他又要离开家回到道班了。

记者问到他想不想调到其他道班,他很实在地说,在这里工资比其他道班高八九百,由于是家里的唯一收入来源,他还是希望留在这里。除此之外,“毕竟要有人做这样的事,我们已经习惯了。”

养路工人的坚持

“保障这条路畅通是我们的职责”

“选择这个地方工作后悔吗?”,面对记者的提问,曾双全说,“不后悔,再艰苦的地方也需要人去干,十多年都坚持过来了,再坚持两年。”。在采访中,记者听到得最多的几句话就是,“这项工作毕竟还是要有人做的,我们已经习惯了”、“这是我们的职责,要保障这条路的畅通”、“再苦再累也要干”。

2010年11月30日,世界上第一座海拔在4300米以上的超特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工程建设正式启动,2012年9月正式开工,隧道完工后,走这条线路的人们将不用翻越“鬼门关”雀儿山。也就是说,不久以后,雀儿山五道班,这些“鬼门关”上的护路人,将成为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