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

今年夏天的炙热,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想找个地方出去躲避几天,翻开手机搜索信息,显示周边只要有点名气的避暑地都是人满为患,唯独五峰县如同方外之地。

其实五峰也一直在做避暑产品的宣推,无论是官方还是景区,只是方式内敛了些,没有跟着别家那样大声吆喝,粉丝互动也不大。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

这次我得用实际行动相回应,也算不负它的美和清凉。行程安排三天,第一站还是柴埠溪,因为我忘不了上次最后的回眸!

与上次不同,这次是直奔柴埠溪,车子在空旷的江汉平原向西驰骋,汉宜高速两旁几乎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沟壑,连个小山包都难得一见,视觉出现疲惫。临近宜昌,在枝江境一枢纽转到呼北高速向南,路边才出现一些种满柑橘的山丘,一架飞机向东掠空飞过高速,看情形应该是起飞不久,一查地图,果然附近就是宜昌三峡机场。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3)

中途停了一个服务区,原本打算在此吃饭,再休息一下,走进去,没有中餐,只有副食和品种极少的早点小吃。更要命的没有冷气,一大一小两电扇像爷俩似的立在一旁,呼呼呼地吹,哈是暖气,好在有开水房,大家各自泡碗方便面,嗦几口后赶紧上车,吹空调。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4)

跨过的宜都长江大桥是长江上新的骄子,一头搭在枝江,一头搭在宜都,自西向东的江水,刚好在下面转了个弯,水量自然没有往年充沛,但优美的姿态没减,在桥上清晰看到前方远处那道青色的幕墙,是武陵山脉。接着隧道和高架桥交替出现,给略显枯燥的车程加了一些调味品,大家的目光开始投向窗外,各自寻找自己的兴趣点。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5)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6)

这段高速目前的终点在千年古镇渔洋关,五峰的东大门。2011年4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驻地由五峰镇迁至渔洋关镇。历史上是江汉平原、三峡地区通往鄂西山区的"咽喉"要道,两省四县的人们汇聚这里不分民族,五湖四海的人们云集于此坐地生金,一直有"小汉口"之称,名闻天下的“宜红”就出自于此,据说过去盛产鱼、羊,古有“鱼羊寨”之称,元代设关,才得名渔洋关。上世纪前半叶,这里也曾革命风云激荡,红色旌旗招展。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7)

柴埠溪是渔洋关镇境内最大最知名的景区,这次我们要直接乘车到大湾口,从出收费站算起,导航显示里程还有40公里。只走了一小段城区道路便拐上了351国道,经过了与王渔线的交汇处,跨过柴埠溪特大桥,重新俯瞰了一眼上次走过的峡谷里的那条路,依旧没变,听说在翻新。351国道也应翻新扩修过,路况奇好,也宽,就是弯多,往来的车辆都按照路牌规定的速度依次行驶,几乎听不到不耐烦的喇叭声。原以为这段山路是让人血脉喷张的挂壁公路,一边靠山,一边临崖,有,但极少,大多是夹在山峰之间延伸,无非是宽敞和狭窄的区别。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8)

在百年关村一个路口,指示牌告诉我们要右拐,顺着新铺柏油的专线前进,一座写着柴埠溪大峡谷的简易门楼,让已经坐得腰酸屁股痛的朋友们立马兴奋起来。其实这仅仅算是进入大景区范围,柴埠溪分为坛子口、大湾口、蛟口、内口、断山口五大景区,面积近70平方公里,想要领略"群峰削玉三千仞,乱石穿空一万丈,岩空倒看峰峦影,涧远中含百花香"的画面,还得在大湾口。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9)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0)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1)

海拔已有千米左右,进入车内的风夹杂花草的清香凉飕飕的,又经过半个小时的辗转总算到了目的地。停车场就在重装后的假日酒店门前,旁边是星月广场,已经布置成了“22℃山顶音乐会”会场暨星空露营场所。游客不少,并没熙熙攘攘,绿色山峰与白色的云峰同时映衬在晴空下,凉爽的山风迎面吹来,暑气全无,一切都是刚刚好。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2)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3)

上次没有走的得乐线,是这次的主打歌。“得乐”,据说是土家族语言(毕基语) “事业”的意思,事业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一定要历经艰难和曲折,所以这条游览线路的设计也十分契合它的命名:青云梯--落月桥--对嘴石--得乐桥--女儿洞--圣水观音--雀尕石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4)

113步的铁梯呈45°角架在陡峭的山脊上,抬头只能看见青天,扶手外面是深渊,必须心无旁骛地一步步拾级而上到达顶端,这叫平步青云,步步高升,是对游客生理、心理的一次综合考验。据说一口气登上去的人,好运就会来!我还是选择中途在平台歇息看景,今天的运气已经够好啦。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5)

青云梯上去后,在稍微平缓的地方是座石拱桥,搭在两块山崖之间,叫落月桥。以为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形态像月亮,但导游小姐姐告诉我们,每逢中秋月圆夜,在对面远处观景台上,会看到月亮最后落在这座桥上,因此取名“落月桥”。站在桥上环视四周,百里幽峡、三千奇峰,晴空下的悠悠白云尽收眼底,真的令人心旷神怡。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6)

再抬头看看更高处,两座山峰之间有道“彩虹”,那是得乐桥,是游览线的最高处,也象征事业的巅峰,必须得去。又是一番曲折盘旋,来到得乐桥,居然全无汗意,桥头有洗手间,顺便洗了把脸,出来的水是出奇的沁凉。真正走在得乐桥上,远没有下面看到的那样吓人,其实是两座桥并列在一起的,左边是铁板拱桥,中间有个隆起,右边是玻璃吊桥,不过没有开放,周边树木较多,加上栏杆较高,无论是观景还是拍照感觉不如落月桥,或许是没有走玻璃桥的缘故吧。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7)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8)

过了桥,穿过天然的“女儿洞”,全幅式的画面再一次展现眼前,又一道铁梯依岩而下,站在梯子上,眼前就是“圣水观音”,俊秀的山峰,神似观音,左手捏着兰花指,右手托着圣水瓶,似在给往来的游客施舍圣水;再往下走,一座十几米高的岩石顶端,酷似一只小鸟仰望天空,展翅欲飞,当地人把它叫做“雀尕石”。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19)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0)

不晓得从那里传来了土家山歌,高亢嘹亮又婉转舒缓,说是唱,更像是喊。果然在一个路口,发现一位矍铄老人身着土家服饰,坐在栏杆前休息,旁边有点歌单,上面写有歌名,下面标注每首10元,老人是专门为过往的客人山歌表演的。路口有个标牌指向神笔峰,不过下面还有个告示牌,写着道路维修,此路不通。听说神笔峰才是得乐线上的神来之作,它独立群山,被称为一幅不需着色“绝品国画”,就当留个念想吧!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1)

又一阵锣鼓唢呐声从高处传来,是绣楼的方向,看看时间,应该是《绣楼招婿》的表演即将开始了,加快脚步前往绣楼下方的观景台,先到的朋友已经拍完照坐在台阶上吹风,速度更快的早就跑到情人谷那边去了还没有转来。也好,趁机看一下姊妹峰,印证一下上次雾中的猜想,三座山峰并排而立,高度略有不同,姿态略微各异,确认是一家人。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2)

绣楼的招婿表演,是用生动活泼的表演方式展现土家族传统婚嫁文化。披红挂彩的绣楼上,锣鼓声中一群少男少女追逐打闹的方式首先出场,乐声停,一位管家模样的人站在楼上代表主家宣读此次招亲的条件要求,接着乐声再次响起,千金小姐在众姊妹簇拥下亮相,艳惊四座,让小伙子们兴奋不已,纷纷争相呼喊挥手,提高自己的注意率,吃瓜的游客也跟吆喝,现场热闹的不得了,经过女主与闺蜜的一番选择和密商后,最终绣球“抛”给了一位围观的游客,接下来就是“新郎新娘入洞房”,吃瓜群众吃喜糖,散场。虽然时间不长,确实趣味十足。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3)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4)

如果不是接下来的行程安排,真的会在这里呆一晚上,欣赏一场山顶音乐会,看看柴埠溪的午夜星河……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5)

八月清风稍暖七月细雨微凉(不负夏日不负卿)(2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