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食44天(绝食149天之后)

文/田志林 何经磊 陈合生

人是可以改造的,就是政策和方法要正确才行——毛泽东

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坚持149天颗粒不进,只求速死?

究竟又是什么让这个罪犯张口吃饭,挺身站起,阔步新生?

——这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接力!这一段爱与良知的感召!这一个发生在四川省广元监狱内的鲜活“新闻”,如果不是亲历,实在令人以为奇谈。

提起监狱,大家想到更多的是高墙电网,冰冷森严,但监狱在履行惩罚罪犯失去自由职能的同时,更多的是通过政治、监管、教育、文化、劳动等各种改造手段,让罪犯悔过自新,走出监狱不再犯罪,成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新时代守法公民。

本文主人翁阿黑的故事就是四川省广元监狱众多改造故事中的一个缩影。

一个活死人被担架抬进监狱

2016年10月12日凌晨1时许,一声刺耳的汽笛声,打破初秋夜晚的宁静。长长的广元火车站月台上,20多名监狱特警、40余名武警荷枪实弹、严阵以待,精神抖擞地矗立在站台上。紧接着一道强光划破夜空,照亮了前方的轨道,伴随着火车的汽笛声,一辆押载着数十名服刑罪犯的专列,缓缓停靠在火车站的站台上。

长长的站台被探照灯照得雪亮,却铁桶一般沉静——只有脚镣碰在水泥地上发出“嗤嗤、嗤嗤”、手铐偶尔碰撞发出的“咔咔”声。这微寒的沉静中,罪犯交接工作在J省和四川两地警方的密切配合下,正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慢点,保持担架平衡。请让一让!请让一让”随着突然冒出的急促声音,所有人不由自主地转过眼去,只见4名民警抬着一副担架缓缓从列车上下来,担架上还挂着输液瓶,一个头戴防寒帽的服刑罪犯,全身捂得严严实实,只有脸孔露在外面,正在输液。

“什么情况?”乍见这一幕,负责带队接收的广元监狱政委林海心里一紧,立即问道。

听见接收方发问,站在一旁的J省警方负责人接口道:“担架上的罪犯叫阿黑,绝食,已经128天,只能靠液体维持他的生命。”

林海忍不住走了过去:此人骨瘦如柴,头发蓬长,胡子青灰,眼窝深陷,面色灰黄,嘴唇干裂,已经奄奄一息。随行的广元监狱医生职业性地用手探了探阿黑的鼻尖,看了看瞳孔,又摸了摸他的脉搏,一边摇头一边对林政委叹道:“情况很不妙!”

“快,快,抓紧时间交接!”来不及细想,林海立即发出催促令。

时间就是生命,很快,交接工作结束,长长的押运车队就风驰电掣般的驶入了茫茫的夜色之中。约莫20分钟,病犯阿黑就被紧急送进了监狱医院。

绝食44天(绝食149天之后)(1)

“尽最大努力抢救罪犯的生命!”看着气若游丝的阿黑,林海心急如焚,立即分咐监狱医生。

资料显示,阿黑,凉山州彝族人,有5年吸毒史,已婚,育有一儿两女,父母健在。2010年8月阿黑因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在看守所里,他开始绝食,两周后,身体极度虚弱,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加之患有胸膜炎和极易传染的继发性肺结核,随时可能因为咳血危及生命,经J省看守所申请,J省D区人民法院决定对其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期间,阿黑不仅不知悔改,反而又因贩毒被公安机关抓获。被捕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九个月十五天。为达到逃避惩罚的目的,阿黑在看守所又故伎重演,从2016年6月3日起,阿黑自述左胸部疼痛导致无法进食,开始绝食绝水,看守所民警将阿黑带到医院检查,经医疗部门综合检查,阿黑确有陈旧性结核,但各单项生命指标均正常平稳,均不影响正常进食、说话和行走。2016年7月19日,阿黑转入J省某监狱服刑,此时,阿黑已绝食46天。监狱收押阿黑后,监区民警采取了各种办法与阿黑谈心谈话,阿黑就是一言不发,不吃饭、不喝水,只是偶尔点头或摇头。无奈之下,J省某监狱采取灌食和输液强制手段来维持他的生命。

一滴滴液体在延续他的生命

紧接着,林海召集分管监管改造的副监狱长和狱政、教育、狱侦、刑罚、生卫、医院、监区等部门召开紧急会议,通报阿黑情况,专题研究抢救方案。

会上,意见分歧很大。

医院罗副院长首先发言:“鉴于监狱目前医条件治疗,建议转入省病犯监狱或邀请广元市医院的专家过来会诊。”

“根据阿黑在J省监狱的服刑情况,阿黑用这种方式逃避改造屡试不爽,可以断定该犯心理出了问题,等阿黑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介入心理辅导。”教育改造科长沉吟道。

接过教育科长的话,刑罚执行科科长说道:“这种绝食抗改心理,在服刑人员中不占少数,如果这次不能有效打击,今后将会在犯群中起负面影响,也会对我们刑罚执行工作造成障碍。”

“基本上是死人一个,绝食128天,估计救活也是个废人,不如按照正常程序走保外就医或暂予监外执行算了,这样可以减少监狱麻烦……”参会民警窃窃私语。

“这岂不正中阿黑下怀,达到了他逃避法律惩罚的预期目的,阿黑的行为就是变相与监狱叫板挑战法律权威,必须坚决遏制!”

......

听完各抒己见的讨论发言,林海环视会场,放下手中的笔,轻轻合上厚厚的笔记本,一字一板地说道:“监狱是国家刑罚执行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暴力机器,作为监狱人民警察,我们必须从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司法部、省司法厅、省监狱管理局各项要求的高度强化政治担当,必须从依法履行惩罚和改造罪犯职能的角度强化法律担当,必须从不抛弃不放弃和珍爱生命的维度强化人道担当,并且要通过对阿黑的惩罚改造,用事实告诉每一个罪犯,任何形式的抗改行为都是徒劳的,只有积极改造才有真正的出路!”

林海的话使在座的民警豁然开朗。会议最终形成决议:抢救生命、心理疏导、平稳过度、改造转化。

与此同时,监狱医院组织的抢救行动在有条不紊、争分夺秒地进行。

128天的绝食,几天的火车颠簸,阿黑的生命体征极差,血压低至危险值,呼吸微弱,无意识,处于深度昏迷状态。

“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尽100%的努力!”抢救室里,杨院长态度坚决。

经过初步诊断:阿黑患多脏器功能衰竭伴废用性肌萎缩。

化验、测血、输氧、心电监护,开通静脉通道……经过近两小时的紧急抢救,阿黑的生命体征有了明显变化。

阿黑长期绝食,导致大小便失禁。尽管已经放置了导尿管,可还是不能引出小便。医护人员想尽一切办法,才成功解决阿黑的小便问题。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阿黑长期绝食,导致肠胃蠕功能弱化,出现了肠梗阻,医护人员又采用灌肠疏导,帮助阿黑解决了“大”问题。

凌晨2点,生命检测仪显示,阿黑心跳极为缓慢,且血压下降,情况十分危急,见此状况,医护人员立即调整治疗方案,紧急从市内其他医院调来药品,请来技术力量,对阿黑作会诊治疗。经过医护士人民员一夜的抢救,次日,阿黑生命体征逐渐趋向稳定。

阿黑因绝食时间太长,严重营养不良,导致至胸膜炎和极易传染的继发性肺结核旧病进一步加重,表现为语言困难,极度消瘦,不能站立,仅依靠静脉输液及鼻饲不能满足机体能量需要。

“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手段,引起营养不良并发症——呼吸麻痹,器官组织功能衰竭……后果不堪设想。”

“目前病人双下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建议请心理医生介入治疗,最好能够主动进食、进饮,减少静脉输液以保护血管,尽量鼻饲,外请营养师制定鼻饲液,安排护理人员多按摩上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

……

10月18日,监狱医院通报阿黑病情,并针对阿黑病情展开讨论,研究下一步治疗方案。

“阿黑食欲已经丧失,仅靠静脉输液和鼻饲是不能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对血管也会将造成严重破坏,治疗效果相当不好。”

“阿黑双下肢肌力减退、肌肉萎缩,多按摩上下肢,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建议心理医生介入疏导。”

“建议外请营养师制定鼻饲液,增加营养。”

通过讨论,监狱决定邀请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营养科教授进监狱来会诊,并通知负责心理疏导的民警及时介入。

10月20日,请来了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的2名专家作再次会诊,经过会诊,最后决定采取“短肽型配方营养液鼻胃管注入和抗结核、胸膜炎、精神分裂症分段交叉治疗”。

一方面,监狱医院重新调整技术力量,对阿黑“尽最大力量救治”。按照会诊制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肠道内鼻饲营养,每日分4次给予800ML营养液,其中微量元素3.0gqd,谷氨酰胺10gqd,水溶性维生素10gqd,麦芽寡糖5gbid,浓缩乳清蛋白粉15gqid,短肽蛋白粉qid20-40g。

另一方面,进行肠道外支持和对症治疗,落实两名服刑罪犯陪伴护理,坚持每天清洗全身,不定时对上下肢肢体进行按摩,同时对吞咽功能进行训练。坚持每天两小时一次喂水。

一天,两天,三天,经过监狱医院连续6天强制的滴答滴答液治疗,阿黑虽然继续拒绝主动进食、进饮,但阿黑病情得到控制,心率、脉博、血压、呼吸、神志等生命体征趋向正常,最终,民警把阿黑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一勺水终于润进他的咽喉

10月20日心理辅导组民警接到医院通知后,教育改造科组织心理矫正组民警召开了专题会议,对攻克阿黑疏导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当日,副科长郭小东带领心理矫正民警走到医院办公室,向值班医生了解情况。

值班医生从正在电脑上拟写罪犯病例上转过头来,脸上带着严肃的表情,用那种异常沉稳的语调说:

“阿黑现在虽然生命出于平稳状态,但是长期不进食导致身体机能处于衰竭状态,如果不主动进食,生命迟早会走到尽头,我认为阿黑主要还是心理问题,你们要做好攻克难题的思想准备。”

随后,郭小东来到阿黑的病床前,一边用手不停按摩阿黑骨瘦如柴的身体,一边不停的与阿黑进行交流。

阿黑,你已从北京回到四川改造了,也是回到家乡了,不管语言交流,还是生活习惯,对你今后的改造是很有帮助的。郭小东的话对阿黑没有丝毫触动,阿黑一直紧闭双眼,不回答郭小东的话,郭小东继续说,阿黑,我们对你的情况掌握的很清楚,你想以绝食来逃避改造,这个路在监狱是行不通的,只要违反了法律,必须是要受到惩罚,即使你一直绝食,我们也要坚持到底,哪怕你的生命终结,监狱也绝不妥协。当然,只要你认真悔过,放弃绝食,主动接受改造,党和政府也会给你机会的……

老油条油盐不进,阿黑双眼紧闭,不做任何交流。阿黑的态度气得郭小东一脸通红,眼睛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住阿黑,眼中喷出的一团火,仿佛烧掉眼前的“敌人”。

第一次谈话以失败告终。

回到监狱心理健康中心,郭小东组织攻坚小组又一次召开专题会议。

“大家谈一谈下一步工作怎么开展”郭小东提示大家。

“根据医生的诊断,我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神经性厌食症是指个体通过节食等手段,有意造成并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一种进食障碍,而阿黑不是吃不下去,而是思想强迫自己不吃,他不是不怕死,也不是真的想死,目的就是要通过绝食达到暂予监外执行的目的,目的达不到,想让他开口说话,困难很大,我们只要尽到心理矫治的职责就行,至于是什么结果,不是我们能够掌握了的。”心理矫治民警心里没底。

“阿黑在J省绝食128天了,J省监狱也采取了心理干预、教育疏导等措施,都没能把他转变过来,这种服刑罪犯在我狱建狱史上还是头一次,没有成功经验,要想让他走出死胡同,让他开口吃饭、开口说话,恐怕是不现实的问题”,另一名心理咨询师也感觉无可奈何。

“针对阿黑的现状,我们是否可以邀请他母亲及妻儿来狱做一次亲情帮教,用亲情来转化他”。

“据J省押解民警的介绍,阿黑在J省监狱绝食期间,监狱就两次给他的母亲提供飞机票做过亲情帮教,都没有把他转化过来,这条路恐怕行不通。”

......

讨论十分热烈,一时间,大家被一种毫无信心的气氛笼罩着,压得大家喘不过起来。

“活人不能被尿憋死!”,这时,心理咨询师冯云端起茶杯,吹了吹冒着热气的茶水,浅浅的喝了一小口,站起来,松开紧皱的眉头,缓缓说道:“作为监狱,发生服刑罪犯自杀或者非正常死亡,都不是好事,作为监狱民警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悲剧发生,之前教育疏导没有成功,并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失败,我们要“死马当成活马医”,办法总比问题多,只是暂时没有找到开启他心扉的钥匙。”

说完,冯云坐下。然后又站起,仿佛若有所思地说:“古人云,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罪犯也是人,不相信他真的就是铁板一块,这快硬骨头让我啃一啃!”

有人临危请缨,当然是好事。从此,监狱就把疏导罪犯阿黑的任务落到了冯云头上。

第二天,也就是10月21日,一上班,冯云就来到阿黑的病房,自带一个凳子坐在阿黑的床前,抛开阿黑的对与错,抛开民警与服刑罪犯身份的界线,不问他的是是非非,当作自己的亲人、同胞,轻言细语地自我介绍到,阿黑啊,我是广元监狱心理咨询师警官冯云,我从医院的警官了解到,你现在的生命体征各项指标正常,刚刚才30多岁,你还这么年轻,如果你是60多岁、70多岁,我都不会来过问你,你这样轻易的抛弃自己、放弃生命太可惜哦......不管冯云怎么劝导,阿黑始终双眼紧闭,毫无反应。

10月22日,冯云又来到阿黑身边,照常自言自语的劝说:“你家里还有3个儿女等你回去,常言道,有爹的孩子像个宝,无爹的孩子像根草,你走了他们怎么办?”当说着这个话时,冯云不经意发现,阿黑微微地睁了睁眼皮,仿佛想他看一眼,或者想表示点什么。

10月24日,在疏导阿黑的过程中,冯云发现阿黑的状态有了明显好转,还有与自己的好几次眼神交流。

11月29日,冯云从阿黑身边离开时,看见阿黑眼里虽然没有泪,但眼睫毛分明在微微眨动。

......

十多天的心理疏导,有起色但效果不佳,下一步究竟该怎么办呢。

阿黑出生在四川大凉山的一个贫寒彝族农民家庭,兄弟姐妹五个,排行老大,从小未读书。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没文化,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耕种农作物维持家庭生计,无意识也无条件对其成长进行正确的引导。阿黑从小便外出打工混迹于社会,但由于没有文化、劳动技能低、怕吃苦等原因无法从事正常工作,一直觉得不顺心,觉得别人始终看不起自己,自卑感强,随后结交了一些社会闲荡人员,被人带进吸毒圈子,开销越来越大。由于经济能力有限,最终以偷窃和贩毒来满足自己的吸毒,走上了犯罪道路,而受到了刑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冯云心想,一辈子管过成千上万的罪犯,那么多抗改的都教化过来了,我也就不信搞不定一个阿黑。

次日,冯云来到阿黑的病房,聊邛海美景,聊彝族火把节……“你们家乡好美哟,难道你不想回去看看美丽的家乡吗?那地方太好了,几年前,我同学带我去洱海划船,那里的水特别的清澈,清澈的都看得到水底的鱼游来游去,那边的人太热情了,就是我的酒量不行,天天都是被抬着回宾馆的。”说道这里,冯云“嘿嘿”一笑,继续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你们那儿的烤鱼,鱼皮考得脆脆的,作料也是一绝,特别入味儿,外焦里嫩,咬上一口滋滋作响,满嘴香味。”冯云边说边吧唧着嘴巴,仿佛烤鱼就在眼前。

“阿黑,你好久没有看过火把节熊熊燃烧的篝火了吧?你们彝族的火把节好耍啊,一对对耍朋友的男娃娃女娃娃,欢欢喜喜的谈情说爱,好浪漫哦……”

“阿黑,这几天你们老家的山顶上可能下雪了,山下就是你熟悉的村子,你的儿子和两个女儿还在等你回去,你老婆可能正在火炉边煮了一壶酒等你呢……”

这时,病房里响起来了美妙的彝族音乐,在婉转起伏的伴音中,冯云发现阿黑的眼角有些湿润,欲言又止的神情跃然于脸上。

接着,冯云又赞美起了阿黑家乡的美景,自言自语说,好想再找个时间去泸沽湖看看,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去好。

一直静卧着的阿黑低声说道:“夏天去,最巴适!”

这一声“夏天去,最巴适”令冯云激动不已。

“对,对,夏天去最巴适,好像夏天这个时候你们举办火把节吧?”冯云试着将话题再抛回去,然而,过了十几秒钟,阿黑又没有反应了。

阿黑终于开口说话了,更加坚定了冯云挽救和改造他的信心。

自接到阿黑这个业务后,心理咨询吴警官一直在思考破解方法。这天下班,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吴警官一个人在楼下的小区散步,妻子已经打了两次电话叫他上去吃饭,老吴才慢悠悠的上楼。对于老吴魂不守舍的状态,妻子很不待见,可家里的宠物狗看见老吴,直溜的扑了过去。

吴警官径直走到他在家里的“专用”沙发躺下,点上一根烟不好意思道,“哎,最近单位上事情多,心情不太好,你要多担待嘛!”

妻子端着热腾腾的菜走过来,白了他一眼说:“一天都在家里抽烟,屋里全是烟味!”放下菜,又补了一句“连狗都被你的二手烟染上烟瘾了,一看你回来就蹦跶得欢实。”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妻子用最质朴的话语,为吴警官解释了“共瘾机制”,这恰恰是破局的关键。为了验证可行性,当晚吴警官就在网上查找资料,搜索大量案例,为下一步实施提供事实支撑。

第二天,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的办公室里。吴警官把昨晚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冯云一听,猛然想到,“这不就是毒瘾和烟瘾的共瘾机制吗?完全可以利用烟瘾引起他的欲望,从而一步步的让他进水进食。”

次日,在与阿黑的交流中,冯云叼着香烟坐在阿黑的病床上,一支一支不停的抽,满屋都是烟雾缭绕,全然忘却了这是医院、这是病房,这里禁止吸烟。嘴里却说着,我也知道抽烟不好,可就是好这一口啊!边说边观察躺在病床上的阿黑。发现阿黑痴痴地盯着自己手中的香烟,喉结出现了明显的蠕动。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敏感,使冯云意识到毒品与香烟的成瘾机制安全一样,蠕动的喉结显示阿黑的吞咽功能处于正常。

“来一口吗?”冯云下意识的问了一句,此时,阿黑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只是眼巴巴地望着他。冯云急忙递给他一支点燃的香烟。

“要得!要得!”阿黑急忙接过香烟猛吸两口,“哎呀,真快活啊!”

见此情形,冯云意识到机会来了,便说:“你太久没吃饭喝水了吧,先喝口水顺顺气,抽起更舒服。”

一旁的护士机灵地把一杯温开水递到了冯云手里,冯云拿着勺子,轻轻地一勺一勺喂到他的嘴里。阿黑侧了侧身子,眼含热泪,将水喝了进去。

一勺水!

一勺水终于润进了阿黑的咽喉!这是怎样的一勺水,这是多么难得的一勺水——这可是阿黑绝食149天以来的第一次开口啊,这可是滋润他生命的一勺水啊,这可是民警冯云多少心血为之凝聚的一勺水啊,这更是使广元监狱上上下下终于缓了一口气的一勺水啊!

喝完水,阿黑舒缓的抽起了香烟,直至燃烧至烟蒂。虽然没有说话,阿黑的目光不再躲闪回避冯云,他深情的望着冯云,觉得这个警官和别的警官不一样,居然还给他香烟抽。

阳光穿过烟雾,洒在他们的身上。此时他们之间仿佛有什么东西在悄然建立,又仿佛有什么东西随着烟雾在慢慢消失。

随着第一口水流进阿黑的咽喉,心理矫治中心民警、医院医生、护士深感欣慰,不由自主的说道:“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消息不仅而走,很快传到了监狱领导的耳朵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冯云针对阿黑有吸烟、吸毒的经历,采用心理干预中的阳性强化疗法,用吸烟刺激阿黑顽固的神经,利用烟瘾与毒瘾有共同的成瘾机制,成功使阿黑开口说话、饮食。

一双瘸腿终于站起来走向新生

11月3日下午,林海带领狱侦科科长到医院检查阿黑的改造情况,走到阿黑床前站了近半个小时,语重心长、耐心细致地鼓励阿黑对改造和未来充满信心。

如何一鼓作气,乘势扩大对阿黑的改造战果,成为盘旋在林海心中的阴云。

第二天,监狱召开专题会研究对策。会上,林海首先发言:阿黑已经成功咽下第一口水了,大家谈谈下一步该怎么办?

基层民警激动地说,阿黑能开口说话,饮食,已经实现重大突破。这件事在犯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这样做是值得的。

医生说,如果是一个正常的人,不吃不喝149天,都需要精心治疗,细心呵护,何况他是一个思想有问题的人,不能因为他主观思想有问题就放弃治疗,生命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必须要继续抢救医治。

冯云说,阿黑已经成功吞下第一口水,我们已经看到阿黑活下去的希望,要称热打铁,继续做他的疏导工作,帮助他树立活下去的信心,防止阿黑思想出现反弹。

......

林海在听取与会同志意见的基础上,就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教育科继续强化心理疏导,争取巩固和扩大成果;二是监狱医院继续做好治疗和护理工作;三是监区积极配合医院做好其身体康复训练;四是综合运用五大改造,重塑阿黑走向新生的信心。

按照会议的要求,各项工作有序跟进。

在心理咨询师、医护人员和监区民警的共同努力下,阿黑不仅能主动与人交流,还能吃下稀饭,干饭,鸡蛋,回锅肉……。

阿黑的病情一天一天的变好,身体机能也逐渐恢复,阿黑的体重从40公斤提升到了60公斤。

为了使阿黑站起来,监狱专门安排三名服刑罪犯辅导其康复训练,每天由两名服刑罪犯用两手把他架起,支撑他行走,起初他双支无力,脚一触地就软了去,只能让辅助人员手把手的双脚打开,一步一步的往前挪动。

一步,两步,三步,经过长达15天的康复训练,阿黑从最初的颤颤巍巍,到最后能自行打饭,上厕所,基本恢复成了一个正常人。

命是保住了,也开口吃饭了,但阿黑就是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总是沉默不语,警官与他交流更多的是听,回应的少。

为了确保阿黑的思想稳定和尽快走上正常的改造轨道,监狱根据省局党委“每改造好一名罪犯,就能挽救一个家庭、和谐一片社区、稳定一方百姓”的工作理念和“社会包容、政府帮扶、部门联动、家庭接纳,监狱与社会共同教育”的狱地联动机制要求,决定专门安排民警对阿黑进行一次家访,试着用亲情的力量对其进行改造和感化。

民警从广元座动车到成都,再从成都坐6个小时的汽车到西昌,到达西昌已是下午五点过。安顿好住宿,民警便与阿黑的母亲联系,阿黑的母亲接到电话,一听说是监狱民警打来的电话,气愤地说:“你们不要过来,就当我没有这个儿子。”随即电话里传来一阵“嘟嘟嘟”的忙音。

民警试着再次拨打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的却是“你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吃了闭门羹的民警再次找出阿黑村长的电话,村长听说要到阿黑家去家访,一千个不愿意,嘴里不停的说,“那个龟儿子坏得很,无药可救了,你们不要去了,我也没有在家里。”

再次拨打村长的电话提示关机。

两次碰壁,民警心里没有底了。

怎么回事啊?难道他们都对阿黑有什么过节吗?

该怎么办?

这时,民警突然想到,监狱有民警在凉山州扶贫,何不找他出面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扶贫民警的带领下,经过6个小时的颠簸,次日下午4时终于达到阿黑的家乡。

走近山村,民警看到的是一座破烂的房屋,门半开着,走近房屋,里面随意散落的饮料瓶,还有一小堆快要发霉的土豆。这样的情景,给了民警深深的震撼。

见到阿黑的母亲,民警详细介绍了阿黑在监狱的服刑表现,一开始,阿黑的母亲认为儿子犯了法,那是惹怒了神仙,中邪了,憎恨养了一个不争气的儿子,表示不再原谅阿黑。很不欢迎民警的到访,下了逐客令。

吃了闭门羹的走访民警,并未因此放弃。为了做通阿黑母亲的思想工作,走访民警和“支凉”民警不顾烈日,又亲自去找到阿黑的村干部和家族“头人”,把阿黑在监狱抗拒改造的情况及转变情况一五一十告诉了他们,争取得到村干部和家族“头人”的支持。也许是民警的诚心打动了村干部和家族“头人”,村干部和家族“头人”同意陪同民警去做阿黑母亲的思想工作。

经过民警、村干部和家族“头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苦口婆心的反复劝说,终于做通了其母亲工作,同意以视频的方式与阿黑见面。

这一次,民警也与当地司法局加强了联系,将阿黑的三个失学子女重新送进了学校。

回到监狱,走访民警详细给阿黑讲述了他母亲和孩子的生活状况,播放录制的视频。

“阿爸,警察叔叔来看我们,还给我们带来了礼物和文具,你要听警察叔叔的话,早点回家,我和弟弟妹妹都很想你......”

面对屏幕里的多年不见的亲人,听着儿女们对自己的声声呼唤,阿黑再也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道:“阿母,女儿(阿依)——我错了,我错了!我对不起你们,我把你们害苦了……妈,我的宝贝女儿,你们放心,我一定要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回家来看你。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阿黑终于站起来了。不仅能生活自理,还可以收拾监舍,打扫卫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性格也变得一天天开朗,情绪也日渐乐观起来,每天还主动开口与身边的其他罪犯交流。

在监舍的黑板报前,我们采访了阿黑,结束前,我们问他对自己的今天有什么感想,他略有羞涩地低下头,然后扬起头,目光充满神采地盯着我们,说:“是监狱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好好活着,踏实改造,用优异的改造成绩来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我们欣喜地看到,春天的太阳融融地照过来,给每一个人都带来蓬勃的希望……

(注:文中涉案人员阿黑系化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